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鞍山吊手岩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馬鞍山吊手岩

抵達觀景台後往吊手岩的入口十分明顯,繞過欄杆後開始攀升。 未知是否太多人到訪,路面已被開拓至一定闊度,也多了不少踏腳位。 途中會經過雁谷迷徑的分支,在此越過第二個警告牌繼續上升,幅度不低且略為崎嶇,途中有一較平坦位置可小休,順便欣賞一下馬鞍山連綿的山脈。 續走進叢林上升一段後便來到吊手岩底部,有人會選擇直接爬上岩頂,但安全起見建議循  右邊 的小徑登上岩頂。

  • 兩峰之間形成一個窩位,有如馬鞍,因而稱為「馬鞍山」。
  • 之後落到一處約450米高的山坳位,出現分岔路,直行是急上大金鐘,轉右則是行麥徑繞大金鐘山腰,往昂平去。
  • NR84在下午有4班車下山,分別是1時30分、4時30分、5時及6時,其中4時30分以耀安邨為總站,不往新港城。
  • 然後接回山路再有小量攀爬,到達吊手岩位置(有繩),然後向前走約20分鐘,到達牛押山山頂(前走是馬尾脊等險線/右走是馬鞍山)。
  • 轉入錦英苑,行入商場,裏頭有餐廳,可以入去食下午茶。

在馬鞍山郊野公園的燒烤場,於左方的家樂徑拾級而上至涼亭,在危險警告牌後方小徑前進,很快便見右邊又一警告牌(直走是雁谷迷徑),此處有繩索上引泥徑至一小平台。 依著繫有繩索的泥壁上走,間中在林中穿梭及繼續上攀可達吊手岩。 及後走至一斜度甚高的泥坡,沿繩索上攀,再走一段稍崎嶇山徑上達牛押山頂端。 依兩旁為懸崖的山脊小心行走,便到達馬鞍山。 隨後依明顯山徑下山,返回麥理浩徑右走(左往水浪窩),經過涼亭,在十字路口依麥理浩徑左走,到昂平草原後見地圖指示牌,左轉山徑下走至大水井乘小巴離去。 此徑初段為車道,一直上走便可走至馬鞍山郊野公園的燒烤場。

馬鞍山吊手岩: 山勢陡峭 難度達4星

今日(3日)早上7時許,一名男子在馬鞍山吊手岩北脊行山時,疑暈倒在地並扭傷腳。 救援人員接報,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直升機趕往現場拯救,其後將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治理,事件原因有待調查。 馬鞍山吊手岩2023 吊手岩位於馬鞍山以西,標高588米,為牛押山之西脈。

馬鞍山吊手岩

沿崎嶇山脊上攀,途中需跨越不少斜直的路段。 接回吊手岩的主徑後,左走至一塊斜度甚高的泥坡,沿繩索上攀,再走一段稍崎嶇山徑抵達牛押山。 吊手岩位於西貢馬鞍山,高海拔588米,屬牛押山向西面延伸之山脈。 吊手岩東面可連接牛押山前往馬鞍山,西面可接馬鞍山家樂徑前往燒烤場。 其北面的山谷地帶則被稱為「雁谷」,並有多條十分險要的山脊,包括黃金壁脊、金毛狗脊等等。 其中的北脊可由錦英苑起步,經過雁谷迷徑攀上吊手岩,是熱愛攀山挑戰的路線,惟途中需要攀爬多處險壁直崖,具一定危險性。

馬鞍山吊手岩: 西貢鹹田灣女子行山不適 直升機救起送院

在整理資料之時,也難以盡數領會各自的範圍、地形及確實位置,故只能略作介紹。 自問雖比一般旅人走得慢,但終究觀察能力有限,遠遠不及前輩旅人。 此谷壑地形複雜,可探可遊之地繁多,惟大部分的谷狹險惡難行,並非一般郊遊路線,探遊者必須具備豐富行山經驗並小心計劃行程。

馬鞍山吊手岩

到達昂平後,可按各自喜好選擇落山的路線,例如續走麥徑第4段,可以經基維爾營行到出九龍落山,又或者落西貢的大水井,或者大水坑的富安花園。 個人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是逆走一小段麥徑,行到一個明顯分岔位,跟指示牌往恆安邨方向落山。 馬鞍山吊手岩2023 NR84來往馬鞍山站新港城及山上的馬鞍山村。 NR84的班次疏落,每日早上只得3班車,上山的頭班車在早上8時開出,之後一班就要等到9時半,接着的是10時半,另外下午到晚上還有5班車上山。 今日(3日)早上7時53分,據報一名年約40歲男子在馬鞍山吊手岩北脊被發現暈倒。 救援人員接報,派出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前往拯救,稍後將事主送到東區醫院治理。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路線路線概要

雖然有前人設置繩索,但不要依賴,最好用雙手協助,慢慢爬上去。 之後的路況是一級又一級的泥路,級接級,不斷上,如果少運動的朋友,應該覺得很吃力。 行至一處小平地,稍作歇息,前路也是很大級,又多碎石,都需要手腳並用慢慢上。

2016年,礦場的部分礦洞外牆和天主堂(聖若瑟堂)建築群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而選礦廠、信義會恩光堂和礦務居地構築物則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約在一億年前,一列巨大的流紋岩(火成岩的一種)脈入侵馬鞍山,遂形成今日巍峨的形態。 馬鞍山因地質作用而集成不少礦物,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亦孕育出不同的動植物物種。 其中鐵礦、赤麂與杜鵑最為著名,被譽為「馬鞍三寶」。 家樂徑盡頭之處,就是前往吊手岩之路,越過第二塊警告牌,沿牌後往上走就是吊手岩之路線,往後都是陡坡和巨大石階。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702米):

而這次我們也發現意外驚喜——牛押山、馬鞍山一帶已芒草盛放,置身在一片銀白海浪中有如仙景,最重要的是遊人不多,不用排隊「打卡」。 其實一到秋天,真的不難發現芒草的蹤影,不用一窩蜂去大東山、黃牛山、大帽山,可能隨便走上一座山頭能遇到。 友人曾說笑:「香港的芒草根其實跟野草一樣多。」。 我們當然不盡同意,野草才不會在夕陽下把整個山頭染成金黃遍野,不過這個形容也不無道理。 上回登東洋山(【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九回】 馬鞍山吊手岩2023 東洋山 —— 芒草海 銀白美景 仙氣),雖然芒草尚未全開,但是遊人已駱驛不絕。 這個周日幸未打得成風,我們去到馬鞍山連走四個山峰:吊手岩(588米)、牛押山(677米)、馬鞍山(702米)和大金鐘(534米)。

大約20分鐘的車程,就會來到海拔大約200米高的馬鞍山郊野公園燒烤場,離行程最高點馬鞍山相差500米高。 這條路線的另一個亮點,必定是越過大金鐘後到達的昂平大草原。 這個位於海拔400多米高的高原,四季都不乏遊人。 記得第一次來到昂平便愛上了這個地方,幾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無敵海景,而且還有七彩繽紛的滑翔傘在天際飛翔! 而露營的營帳更是遍佈山頭各處,儼如聚落成一條「昂平 馬鞍山吊手岩2023 村」,熱鬧非凡。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路線|經吊手岩登牛押山 上落山陡斜多沙石要小心

依兩旁為懸崖的山脊小心行走,再上攀一段,便可到達馬鞍山山頂。 這條路線以「先苦後甜」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而前段路較難,遊人甚少。 馬鞍山吊手岩2023 我們從馬鞍山郊野公園出發,便先上險要陡峭的吊手岩。

馬鞍山吊手岩

續往前走不久進入樹林,下行一會即達至馬鞍山郊遊徑的空地。 隨後沿馬鞍山郊遊徑的水泥路右走,經過左方馬鞍山村的路口續往前走,接上馬鞍山村路,及後經過燒烤場,下行至信義新村的路口,最後沿原路返回馬鞍山港鐵站完成行程。 馬鞍山是一條富挑戰性的路線,攀登難度甚高。 山脊兩旁俱為懸崖,然而一路上視野寬廣,馬鞍山山勢壯麗雄偉,氣派不凡。

馬鞍山吊手岩: 香港山峰50全攻略系列:

途中會經過兩個警告牌,兩處均走警告牌的另外一邊便可。 而第二個警告牌後的一段路況風化較嚴重,有不少浮沙需留意。 安全接上麥理浩徑四段後餘下的路便變得輕鬆,經過大金鐘時亦可選擇登上或續走麥理浩徑繞過,而接下來的昂平高原也是假日郊遊勝地。 來到麥理浩徑與馬鞍山郊遊徑圠分支時轉左往大水井方向下山,這段雖是郊遊徑,但會不停爪走在大小不一的巨石上,一不注意的話很易拗柴。 下降至大水井後沿馬路及地下指示走出北港凹路完成旅程。 牛押山及馬鞍山雖比吊手岩高,但是難度相對較低,最後登大金鐘便是技術的考驗,離開大金鐘後便到達廣受歡迎的昂平。

此刻,風雲驟然而來,渲染半壁青天,白濤掩蓋了山下的一切,困不到高峻浩淼的群山,穿透雲層,巍然屹立。 左走幾步即接上右方登黃金壁脊的山徑,留意入口的絲帶。 沿小徑上攀,往後陡峭,需攀爬,部份斜坡雖有繩索,勿太依賴。 途中向右遠眺,與巨猿對望,更栩栩如生;左望北脊的陵線,輪廓分明。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行山: 吊手岩、牛押山、馬鞍頭峰、大金鐘

馬鞍山盛產鐵礦,香港鐵礦公司自1906年起已嘗試在此進行採礦活動。 及至1949年,輾轉接手採礦業務的大公洋行與日本企業合作採礦。 當時的礦工及其家眷在礦場搭建宿舍,更興建學校、教堂和等設施,儼如一個小社區。 隨著鋼鐵的需求下降,礦場在1976年3月停止運作。

馬鞍山吊手岩

【本報訊】消防總隊目邱少明救人時不幸魂斷馬鞍山吊手岩,本報翻查資料,過去十年吊手岩最少發生六宗行山人士墮崖被困或落山時受傷意外。 有行山專家指,吊手岩是本港著名「險峰」,山勢陡峭及多碎石,不適合行山「初哥」挑戰。 吊手岩高588米,屬馬鞍山西部的支脈,黃金壁脊是吊手岩北部的山脊之一,因山脊旁有一幅巨大岩壁,稱為「黃金壁」而得名。 隨後依著明顯但較崎嶇的山徑下山,返回麥理浩徑後右走(左方山徑可通往水浪窩)。 再走過昂平,見地圖指示牌後,便可從左方山徑一直下走至大水井完成行程。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路線資料(按圖放大):

沿山脊下行至第三個警告牌前的路口後,續往前走沿礦場脊下山,如左走可直降至麥理浩徑。 隨後,山徑沿山脊起伏層層下降,路徑明確,部份路段略為陡峭。 經過開採剩的「半座山」,下行至路口後右走,穿過叢林,急降陡坡後,來到「武林聖地」,據說昔日的武俠劇曾常於此地取景。 翠綠的山巒,人為的峽谷,成為穿梭時空、穿越銀幕的天然佈景。

登上香港第六高峰,遠至黃竹角咀及滘西洲等地均清晰可見。 從馬鞍山燒烤場出發進入 馬鞍山家樂徑 馬鞍山吊手岩2023 ,家樂徑兩邊均可到達觀景台,而且長度相若。 這段路主要是石級和結實的泥路,可當作熱身。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村路

之後繼續上斜,不久便可見到馬鞍山就在前方,整個彎彎的馬鞍就在眼前。 行到吊手岩大約花了1小時45分鐘,行到上550米高。 由燒烤場起步,足足行了一小時才來到,這個位置大約400米高。

大概行了40分鐘,才由馬鞍山頂,落到約550米高的馬鞍坳,接上麥理浩徑第4段。 朝馬鞍山頭的方向繼續行,離開吊手岩,落一小段,行到林中的山坳,之後又開始上斜。 路況跟之前的路相似,都是泥石窄路,斜度幾急。 行了2小時10分鐘左右,行到上馬鞍山北面的副峰牛押山。 上完這段斜坡,有塊小平地,可以讓人休息,俯瞰馬鞍山村一帶的景色。

馬鞍山吊手岩: 馬鞍山吊手岩行山漢暈倒 直升機救起送院

寫路線介紹不是純粹鼓勵大家盲目去行,而是讓大家了解清楚沿路情況及難度,再謹慎地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上山,量力而為。 行山專家指,吊山岩的攀爬難度甚高,需手腳並用,而且需有豐富行山經驗方可挑戰,攀爬時最好繫上安全繩以策安全。 沿山徑緩緩而上,穿越叢林,路況明確,部份路段陡峭,略需手足並用。 迎着鳥聲,走至中段,仰望右方的靈猿守谷,宛如巨猿展開雙臂、俯瞰山谷;再往右望金毛狗峽,像巨形裂縫破開兩峰。 杜鵑之時雖剛過,有些已玉碎香殘,剩下兩旁叢叢束束的頹枝,偶有數朵嬌紅仍作最後盛放,迎夏送春。

漁護署在路口豎立了危險警告牌,提醒遊人吊手岩曾經發生過致命的行山意外。 千叮萬囑,吊手岩的路艱辛難行,行山新手或不熟路的人士千萬別要進入。 馬鞍山吊手岩2023 馬鞍山海拔702米,其主峰與副峰牛押山相倚,其居中內削、兩峰急起的巍峨形態,狀若馬鞍,令人一見難忘。 吊手岩地勢險峻,但各山脊、各峽谷皆形成獨有的景致,如靈猿守谷、金毛狗峽等,渾然天成。 登山時風和日麗,草靜樹呆;於山頂風起雲湧,霧淹大地;下山時霧散雲收,景象歷歷重現,一爐晚霞燒成金黃後冷卻成紫藍,晚風輕吻頸際,沁人心脾。

大金鐘又名金字塔山,因為遠看有幾分似金字塔。 這條小路以泥路為主,晴天時行沒大問題,但潮濕下雨天的話,相信這條路會很滑。 馬鞍山吊手岩2023 一開始已經上得幾急,大概行了10分鐘,行到一個路口,這個位置也有危險警告牌,選右邊上山的路行。 近路口的一段路十分大級,建議兩手扶一扶兩邊的大石上。 涼亭後有欄杆,欄杆後有條幾明顯的小路上山。

馬鞍山吊手岩: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六回】 馬鞍山尋奇石賞芒草 - 石芽山、水牛山、黃牛山、芙蓉別 Hikipedia

馬鞍山、牛押山和吊手岩一帶亦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每年的三至四月花開季節,都有不少市民專程登山賞花。 馬鞍山吊手岩 穿過吊手岩不久,就會到達馬鞍山兩個山峰:近吊手岩那個矮一點,是副峰牛押山,,也叫作馬鞍尾;較遠的是主峰,稱作馬鞍頭。 之前雨水充足,兩旁的草堆都長到有半個人高,遮住了兩邊的風景,使人看起上來也不是太險要,但立於山脊往下望,腳下就已經是百呎深坑,還是快快手手通過為妙。 這處遠眺馬鞍山一帶山峰,山峰間風起雲湧,雲氣、霧氣於山脊翻騰。

馬鞍山吊手岩: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一回】青山 – 香港三尖 無盡天梯 Hikipedia

約15分鐘後來到觀景台,右手邊的涼亭旁豎立着危險警告牌,欄杆後便是上吊手岩的路。 這日霧氣厚重,景致不清,但遊興不減反增,因道上漸見野花相伴。 只見華麗杜鵑東一叢、西一撮,有如無形畫筆在山間隨意塗點,粉紅顏料延散成花。 其鮮艷奪目之處,似乎連高聳雄偉的馬鞍主峰都要淪為配角。 相比起花卉展中的人工花海,散落的野杜鵑燦爛盛放的色彩,更加惹人垂愛;在此間爭扎求存的堅毅,更加令人敬佩。

馬鞍山吊手岩: 高山低谷 053。吊手岩, 馬鞍山

續往上走至岩壁底,於左方上攀,雖筆直,但有足夠手腳位及樹根借力,小心攀上。 上走至一處開揚的石台後回望,吐露港及船灣淡水湖的全景,盡入眼簾;屏風山、黃嶺及八仙嶺橫臥北部,起伏連綿。 此時往右看,毗鄰的山脊近頂部有一處剛好成直角的岩坡,彷如用巨斧直斬橫劈,正是「折雁台」,是人為或是天作,不得而知。 馬鞍山海拔702米,其主峰馬頭峰與副峰牛押山相倚,兩峰急起,居中內陷。 史籍清嘉慶《新安縣志》曾描述:「馬鞍山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形容馬鞍山依傍著海邊(「東洋」可指大海),成馬鞍之形。 由恆安邨恆康街起步,轉入街旁的休憩公園,朝馬鞍山郊野公園方向行走,在迴旋處直走,從隧道越過馬鞍山路,在行人道轉角處的分支右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