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非長者單身人士7大優點2023!內含非長者單身人士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非長者單身人士

參考以往做法,小組委員會通過將1人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2022/23年度)水平;6人及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則按照既定機制上調。 另外,小組委員會亦通過將所有家庭人數住戶的資產限額按既定機制上調1.9%。 因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及審計署署長建議,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在2014年10月14日的會議上,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及於2015年2月1日起實施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度。 非長者單身人士 至於上季開始公布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由於簡約公屋仍未落成,尚未有單位可供編配,故繼續與公屋輪候時間看齊為5.5年。

非長者單身人士

不過,在今次受訪者中,63.3%受訪者為離婚人士,數字遠比統計處數字離婚率高,仍比本會在2015年(44.7%)及2018年(48.3%)同類型研究高,情況值得關注。 例如一般申請者以平均輪候時間計算,房委會以編號列出正在進行審查/獲配房的申請,進度詳情刊登於房委會網站上(/tc/flat-application/allocation-status/index.html)。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重回5.5年的高位,超出房委會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的目標,所以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花更長時間輪候。 根據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人,只可以選擇非市區地區,例如新界及離島。 而長者申請人,及 2013 年 9 月 30 日前登記的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就不受限制。 若房屋署發現不再符合編配公屋資格的申請者,以及沒有回應房屋署邀請以進行文件查核及/或詳細審查的申請者,房屋署將會取消其申請。

非長者單身人士: 非長者單身人士平均月入中位數為8,800元

非長者一人的申請,要儲夠分才可以上樓,由申請至成功上樓動輒要十年或以上。 假若要縮短輪候時間,可以考慮轉為家庭申請,或者申請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照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19歲獲9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到60歲就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根據房屋委員員會資料,截至2021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即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數)為5.8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超過3年的目標。 一些想加快獲配公屋的家庭,可以自願參加特快公屋編排計劃,房委會會從中抽籤,讓中籤的申請人提早獲配公屋,但是必須要注意,計劃所提供能提早上樓的單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和瑕疵,例如凶宅。

非長者單身人士

如果單從房委會數字,會觀察到非長者一人申請在過去幾年大幅縮減,令人誤以為非長者一人需求得以紓緩。 非長者單身人士 不過,數字減少全因為政府大規模取消申請人資格,利用行政程序取消申請人資格,包括申請人未有收到覆核信件。 單是在 至 五個年度,被取消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個案數目合共達25,130個,而且取消數目有按年上升趨勢,導致單身申請由2015年3月的140,600宗降至2019年3月的108,300宗。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曾先生目前居於油麻地一個板間房,只有一個闊2尺半長6尺的床位,而且衞生環境惡劣,但租金已需要1,500元。 在疫情影響下,他平均一星期只能工作兩至三天,導致每個月的收入非常不穩,有時需要兩份工作才可應付生活。

非長者單身人士: 獨居長者

本港輪侯公屋的情況嚴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就非長者單身人士輪侯公屋的情況進行調查,政府目前每年只提供大約1萬多個公屋單位,平均輪侯時間約5.8年,但非長者單身人士並不計算在內。 報告指出,2015年,房委會修訂了配額及計分制度,訂下每年最多2,200個配額予非長者單身人士,但同時將年齡所得的分數大幅提升,令申請人的年齡成了配屋的關鍵因素,50歲以下能成功配屋幾乎不可能。 組織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政策偏向,導致不少單身人士輪侯公屋時間被排拒在三年輪候目標之外,促請當局改革配屋制度,並把現金津貼計劃擴至非長身單身人士。 根據社協今年7月進行的調查發現,非長者單身受訪者的獨居中位數為5年,25.9%受訪者更獨居超過10年。

  • 例如,在2018年2月,當時的配屋最低分數介乎 分,但去到2021年6月,配屋最低分數介乎436分-455分。
  • 而政府如果僅以上述趨勢作為計分制訂立的指標,只會嚴重錯判形勢,無法解決劏房床位問題。
  • 根據2016年統計處數字,居於分間樓宇單位有91,800戶,當中一人住戶佔29.8%,遠高於全港家庭住戶(18.3%)水平。
  • 現時全港有逾二百間政府資助的長者中心,它們舉辦的講座和座談會,課題會包括如何訂立遺囑、處理遺產,以至安排殯葬等。
  • 可見,申請人輪候公屋年期愈來愈長,但可配屋機會未見因而有所提升。
  •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根據2020年政府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結果顯示,本港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為2萬元,1萬元以下只佔就業人口百分比約13.3%。 換言之,Bobby夫婦只容許一人從事全職工作,另一人則只可以兼職或無業,才有機會符合入息上限要求。 20歲的Tommy考慮到「非長者一人申請」的漫長輪候時間,有意與家中6旬父親經「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上樓,便可大幅縮減輪候時間至數年間。 值得一提的是「天倫樂」合資格申請者有別於其他新公屋申請者,可隨意選區,包括市區、擴展市區、新界及離島。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非長者單身人士: 單身長者的輪候公屋時間為多長?

事實上,當中已經有數以萬計非長者單身已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更甚是十年或以上時間,但依然上樓無期。 可是,政府一方面表示要協助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人士,但同時間又不理會上述單身群組,政策出現嚴重矛盾。 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斷放風表示將不再推行關愛基金「N無人士津貼」,如是者,不少非長者單身一族失去將可能最後一根稻草,再次跌入N無漩渦。 有別於一般輪候隊伍做法,非長者單身人士公屋次序以年齡作為最大考慮,令年紀因素影響力遠遠大於輪候時間或其他因素。 但事實上,年紀大小(18-59歲之間)與房屋需要未見有密切關係。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如果申請人在申請時符合年滿58歲要求,就可以申請「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而在配屋時則需要年滿60歲,只有達到此年齡,才可獲優先編排公屋。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隨着老年人口佔比持續增加,人口老化是香港社會一項中長期重大挑戰,預料將對社會福利開支和醫療系統構成龐大壓力。 年度,用於長者社會保障福利和長者公營醫療服服務的開支便達241億和239億港元,長者醫療券亦佔7億港元[4]。 根據扶貧委員會發表的諮詢文件,預計 年度長者開支,將從用於長者社會保障福利的增加2倍,至用於長者公共交通票價優惠、長者醫療券的4倍不等[4]。

非長者單身人士: 申請者剛滿60歲 竟自動換新隊重新輪候

社協在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期間,訪問了150位非長者單身人士,發現有近七成人已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逾五成人輪候五年或以上,只有2%的受訪者曾獲配公屋。 如果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可能要成家立室,夫婦一同申請,或者將成年的兄弟姐妹加入申請,就能獲得優先處理。 根據房屋署資料,供 1 至 2 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平均只有大約150呎,僅僅維持在國際標準內。

  • 對於現時現金津貼計劃並不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社協認為是忽略單身人士需要,促請當局應該將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同樣納入計劃內,以體現公平原則。
  • 自此,單身人士不再納入三年輪候目標,其輪候隊伍亦與一般輪候隊伍按照「先到先得」不同,申請人年齡反而成為配屋的關鍵因素。
  • 以下文章詳細講解一般申請者(即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資格、輪候時間、資產限額,以及如何快速上樓。
  • 因應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及審計署署長建議,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在2014年10月14日的會議上,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及於2015年2月1日起實施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度。
  • 現時本港有逾十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正在輪候公屋,在現行政策上,他們每年只能獲得2,200個公屋編配名額。
  • 若嚴格根據既定公式計算,在2023/24年度,6人及以上家庭的公屋入息限額會上調,而1人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則會下調。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樂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持續改善,惟未能過份樂觀,強調公屋輪候時間仍在高位橫行。 他續指,要令公屋輪候時間持續下降,關鍵是政府要確保新建屋邨能如期落成。 他亦期望政府能加快規劃,並繼續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設計及建造」合約模式以縮短公屋建造周期等,加快公營房屋落成。 非長者單身人士 有的,當申請人年滿45歲時,可獲得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申請人在登記申請後,每等多1個月加1分。

非長者單身人士: 現金津貼計劃未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

即使服務屬自負盈虧或志願性質,我們都可以考慮在地區層面作出協調,以推廣有關服務,或推薦機構申請基金撥款。 此外,全港現時有七間持牌殯儀館同時持有殮葬商牌照,另有九十四間殮葬商,它們皆可以一站式代辦死者身後事,包括安排殯葬儀式,以及辦理火葬或土葬申請事宜。 (四)根據《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無人申索的遺產餘額會被轉撥入政府一般收入內。 要求增加單身公屋配額及改革單身輪候公屋制度,以及將現金津貼計劃涵蓋至非長者單身。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在會面中表示,認同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需要,但同時提到現有的輪候分類在2005年開始,當時的諮詢結果指出,長者的上樓及工作機會較少,故在檢討下決定讓長者能較先排到,並能獲得加分。 她指出,現時有許多個人長者、有小朋友的家庭及較弱勢的人正居於不適切居所,他們亦有急切性,故希望能尊重制度下,以計分制去編配公屋。

非長者單身人士

不僅有加分,也有扣分項的,如果申請人現居於公屋單位,會被扣30分的。 独居老人可能因丧偶或者没有后代而独居,也可能因为子女居住在他处而独居。 丧偶老人可以称为鳏寡老人,而属于后一种情况的老者在中國大陸又称为空巢老人。

非長者單身人士: 輪候時間長

基於計劃申請有一定的限制,有意申請的人士,必須留意有關細節,以及入住單位後的限制等,以免挑選單位後感到後悔。 根據過去的經驗,每年約有1,000個公屋單位納入此計劃,當中包括發生命案的凶宅、單位靠近垃圾房、沒有升降機、受白蟻等蟲患影響、前租戶被追債、單位內的洗手間較其他公屋單位略為細小等。 中籤者在揀選單位時,不受地區限制,只須依據其公屋申請的認可家庭人數,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自行揀選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 而且由於政府希望達成公共房屋政策目標,讓輪候公屋申請人能夠於 3 年內獲派單位,所以必須縮小每個單位,以便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 近年,有社會機構更推出了專為獨居老人而設的「平安鐘[11]」,如有突發事件發生,老人可按動「平安鐘」求助,65歲或以上的獨居老人可免費使用此服務。 香港教育局亦要求中學生必須完成一定時數以長者為服務對象的義工服務,作為他們完成中學課程「其他學習經歷」單元的一部分,中學生需按教育局指示,定期探訪安老院、老人中心和獨居老人,並為長者裝修及打掃家居。

非長者單身人士

對於希望增加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編配名額,她則回應指,政策並非鐵板一塊,過往亦曾由2,000個名額增至2,200個。 她認為輪候時間長的原因並非單單名額問題,經濟環境亦是主因,故他們只能作出有限度安排及取捨。 對於有需要的人士,她建議他們尋求社署援助,進行體恤安置或選擇申請特快公屋。 現時本港有逾十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正在輪候公屋,在現行政策上,他們每年只能獲得2,200個公屋編配名額。

非長者單身人士: 香港老人福利

同時,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亦為長者提供專用座位甚至只限長者乘坐的專用班次,限制非長者乘客使用[來源請求],亦容許長者優先登車。 此外,非住屋開支則是參照政府統計處最近一期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的結果釐定,並於兩次調查期間每年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的最新變動,或按入息因素的名義工資指數變動進行調整,以較高者為準。 至於公屋資產限額,則參照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於年間的變動調整。 另外,對於政府推出現金津貼計劃並不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社協批評當局忽視單身人士需要。 非長者單身人士2023 促請當局應該將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同樣納入計劃內,以體現公平原則。 第一,家庭申請不是採用計分制,根據現時的數據,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第二,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至家庭申請隊伍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非長者單身人士

另外,去年第4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非長者單身人士 【now.com財經】不少人認為,公屋租戶就是「人生勝利組」,既不用做樓奴,又不用捱貴租。 不過,要躋身「人生勝利組」行列,並不是容易的事,公屋輪候時間近年愈來愈長,上樓遙遙無期。

非長者單身人士: 現時長者福利概覽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是公屋入息限額的倍數,每年會按經修訂的公屋入息限額而作出相應 調整。 2023/24年度的公屋入息限額獲得通過後,「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也會相應調整。

非長者單身人士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不少非長者單身人士都住在不適切居所,但同時要面對租金貴及環境惡劣等問題,「佢哋啲租仲貴過私樓,要成100蚊以上一呎」。 施麗珊形容現逾十萬在正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猶如沒有出路,雖然佔整個輪候公屋人數約四成,但能成功排到的機會卻少之有少。 她認為政府應提供相應的援助措施協助,例如增加他們的公屋編配名額、取消年齡計分制,以重新修訂單身人士輪候先後次序,以及把他們納入現金津貼計劃等。 答覆:主席: 非長者單身人士   就劉江華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一)至(三)離世者可能因各種理由,沒有親友為其辦理身後事,需要由其他機構/受託人代勞。

非長者單身人士: 公屋輪候時間|最新跌至5.5年 按季微跌0.1年 單身長者排3.9年

有63.3%的受訪者為離婚人士,32%的受訪者為未婚人士,剩下的則是喪偶的。 而有71.5%的受訪者表示,自獨居起,便一直居住在不適切居所,反映住屋問題嚴重。 調查顯示,他們的住所單位呎數的中位數為80平方呎,有12.4%的人更只能住在不足20平方呎的地方。 即使有54%的受訪者曾經試過搬遷,但只有51.4%的受訪者表示搬遷後居住環境有改善,但同時表示搬遷後租金也有增加。 截止2021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而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有100,500宗。

非長者單身人士

結果,申請人根本無法得知自己實際要輪候的時間,只能繼續在單位內無止境的等候。 再者,既然2005年及2015年分别引入兩款配額及計分制,申請人亦難保房委會在可見的將來,會因為公屋供不應求情況下再次「搬龍門」,上樓分數彷彿變成一個數字遊戲,申請人的住屋需要卻淪為次要。 我們時常聽到公屋輪候時間長,究竟政府是如何決定上樓次序,有沒有方法可以縮短輪候時間呢? 為配合不同公屋申請者的需要,政府提供多種配屋計劃,包括一般家庭、長者 (包括「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及「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非長者一人申請,以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香港政府於1997年成立安老事務委員會,向政府提供建議,制定安老政府,改善老人福利及提升其社會地位。 在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後,日益注重老人福利的特區政府把大量資金投放在安老事務上,以設立更完善的長者福利制度。

非長者單身人士: 申請資格

社協藉今日(11日)光棍節與房委會代表會面,促請當局改善現有輪候制度,增加上述人士的編配名額,令他們盡快上樓。 有已輪候公屋16年的單身劏房住戶表示,擔心隨年紀增長,加上學歷不高,收入將隨之下降,變相未輪候到公屋單位前,已無力負擔昂貴租金。 雖然房委會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但將非長者單身人士置於配額及計分制下,就算有住屋需要亦無法獲得單位安置。 配額計分制下,房委會既沒有考慮該單身人士是獨居,還是與家人同住;亦沒有考慮申請人是租屋抑或不用交租。

公屋單位「納米化」引起社會不滿,大眾覺得公屋發展倒退,單位面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在2022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11日)下午於何文田會堂與房委會代表會面及請願,討論非長者單身人士目前正面對的問題及難處。 按統計處數字,2016年,從未結婚的15歲及以上男性約佔32.4%,離婚/分居只佔3.7%;從未結婚的15歲及以上女性約佔28%,離婚/分居佔6.1%。

屆時,他們將會與其他長者一人申請共同爭奪單位,最終必定導致長者一人申請輪候時間進一步大幅延長。 非長者單身人士2023 53.7%受訪者表示以非長者一人身份輪候公屋,接近七成受訪者已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 有19.7%受訪者更已輪候公屋10年或以上時間,遠高於本會2018年同類型研究的3.5%,但曾獲配公屋只佔2.4%。 可見,申請人輪候公屋年期愈來愈長,但可配屋機會未見因而有所提升。 因此,申請人無論輪候多長,居住環境多惡劣,但現有公屋政策卻無考慮上述元素。 這反映配額計分制的嚴重缺憾:計分制並未能協助有住屋需要人士上樓。

非長者單身人士: 非長者單身人士獨居住屋狀況研究 發佈會 新聞稿

香港房屋協會及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大量長者住屋,以低廉的價格售予老人,香港房屋委員會更豁免所有家庭成員為長者的住戶的公屋租金。 同時,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亦大力資助香港多間老人服務組織,如由一群致力促進老人福利的社會人士所組成之香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10]等。 社協促請政府增建公屋,大量增加單身配額,並改革輪候制度以回應實際需求。 對於現時現金津貼計劃並不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社協認為是忽略單身人士需要,促請當局應該將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同樣納入計劃內,以體現公平原則。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為48歲,獨居時間的中位數為5年,最長的獨居人士獨居長達35年。

非長者單身人士: 申請公屋:單身到結婚到離婚都未等到公屋

因此,要解決單身人士上樓問題,首先要首先要大量增加單身公屋配額。 例如,在2018年2月,當時的配屋最低分數介乎 分,但去到2021年6月,配屋最低分數介乎436分-455分。 表面上,申請人在這段時間應獲得輪候分數40分,但配屋的最後要求同時增加至少10分,變相輪候年期一再延長。

非長者單身人士: 輪候時間長

受訪者的每月平均收入中位數為$8,800,但有58.8%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年並沒有申請過包括交津、職津在內的津貼。 只有不足三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每月有能力儲蓄,但亦有近三成受訪者其實要供養其他家庭成員。 有超過四成受訪者租金開支已佔其收入40%或以上,還未計算其他日常生活開支,反映生活十分困難。 本來,非長者單身及長者單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輪候隊伍,而後者受平均三年輪候目標涵蓋,現時長者一人輪候時間亦已達3.6年,可見輪候目標亦漸漸淪為空談。 不過,在修訂及配額及計分制下,導致只有年紀接近60歲的非長者單身申請人方可上樓,未來將會引致50歲以上在輪候隊伍「大塞車」,無法疏導。 假如每年最多2,200個的配額制未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時,這群申請人將可能在60歲時亦無法順利上樓,然後被自動納入長者一人輪候隊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