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如租戶有意租工廈作非工業用途,如改為作寫字樓、零售、健身室、party room 等,須經業主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 與此同時,規劃署正着手諮詢相關部門,在工廈內進行一些新興產業如「水耕種植」及「水產養殖」用途的運作要求和技術可行性,以探討該等用途是否能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要求,可以容許在工廈內進行。 地政總署以同樣準則處理於工廈涉及違反地契條款的個案,並有責任跟進違契個案。 在處理違契情況時,該署在切實可行範圍內容許一定彈性,例如先行發出警告信和在「釘契」前給予寬限期,並在必要時才採取比「釘契」更嚴厲的轉歸行動。

  • 工廈不一定設停車場,有停車場又不一定就腳,如果業務需要經常上落貨,租工業大廈睇樓時,就要留意樓下是否有設泊車位,方便搬貨。
  • 在指定期限內,現有工廈部分處所的業主可無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豁免書及無須繳付原本應付的豁免書費用和行政費,而將有關工廈處所用於准許的非工業用途。
  • 以下連結載有更多關於購買一手住宅物業的資料,以供參考。
  • 復修和活化工廈所需的成本,對單一業主或有財力的發展商,應該可以如市建局般獲得預期的增值及回本期;然而,對於非單一業權工廈的一般小廠戶業主而言,所涉及的成本開支,相信並非他們能夠負擔,變相造成阻力。
  • 例如:2014年,在新北市新莊和樹林交界有個預售屋 Super1,它的土地就是新莊的商業用地。

申請人指出,是次改劃符合規劃意向,成為毗鄰港鐵牛頭角站優越位置,作辦公室發展的良好例子,以推動觀塘商貿區一帶實現「起動九龍東」的願景,推動九龍東成為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 另外,亦改善建築物的街道行人環境,全面改善行人路的暢達度、連繫度及舒適程度。 規劃署已完成有關「藝術工作室」的檢討,並建議容許一些沒有直接提供顧客服務或貨品的「藝術工作室」於工廈內經營。 相關部門已就該建議諮詢相關持份者包括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視覺藝術小組委員會等意見,並獲得普遍支持。 自二○一五年年初至今,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根據建議就沙田、馬頭角及青衣三份分區計劃大綱圖作出有關修訂。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此外,活化工廈措施自二○一○年四月一日起實施,申請限期至二○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止。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為何必須確定物業的主要用途,例如「住宅」或「非住宅」用途,以及如何確定?

如果買「一般事務所」的人,拿來做「住家」,就有可能有「違規使用」的風險。 除了收到6-30萬的罰單外,如果限期不改善,還有可能「連續處罰」。 當中香港市區重建局(簡稱「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是本港歷來最大型的市區重建項目,耗資數百億港元,預計提供530,000平方呎的甲級寫字樓樓面,帶動全區的未來發展。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 隨著這幢工廈改造工程已竣工,市建局樓宇復修部於上月已遷入,投入運作,以便加強處理日益增加的樓宇復修個案,以及政府各項樓宇復修資助計劃的申請。 你可在此搜尋註冊檢驗人員,為樓宇的公用部分、外牆及伸出物或招牌進行訂明檢驗,並監督需要進行的訂明修葺工程。 這文章羅列承租住宅物業時須注意的事項,由委託地產代理、簽訂租賃協議、繳交租金,以至續租或終止租賃等事宜。

查詢的客人都好像一早已經知道自己已違反地契用途,亦知道可以委託專業向地政總署申請豁免書,讓已違規單位之用途合法化,但卻偏偏選擇在接獲警告信函後才處理申請。 首先,銀行對工廈的估價較為「手緊」,連帶影響相關按揭。 一般來說,銀行對工廈的按揭計劃,或按息,均會較住宅物業來得更保守。 另外,該署亦研究在符合消防條件下放寬某些已存於工廈內的藝術工作室、水耕及水產養殖、畫廊、宗教、文化、體育或康樂等非工業用途的規劃申請。 該區已有一撮或多撮工貿樓宇、或已獲規劃許可轉作商業用途的工業樓宇、及/或在建築設計上類似辦公樓宇的工業樓宇,形成了「密集點」。 根據一九九九年五月完成的「辦公樓宇用地發展策略研究」,一撮三楝或以上的辦公樓宇即可形成「密集點」。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大廈公契限制多,業主無得反對?

包括為一般製造業工序及與該等工序有直接關係的用途(包括寫字樓)而建設,並通常由發展商出售或出租的樓宇。 混合式地產發展項目KOHO及The Wave同屬活化商廈項目,現為創意產業的聚脚點。 KOHO已轉型為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而設的商業空間,昔日的長江電子大廈亦成爲了The Wave,集合活動場地、共享工作空間、商店和餐廳。 由於這幢工廈的業權人還包括多個不同樓層單位的業主,故此市建局擔起促進者的角色,深入研究各種改造方案,包括全幢改造的可行性,然後通過參與業主立案法團會議,與其他單位的業主交流,務求就工廈的長遠維修和活化方向,謀取共識。 申請人認為,擬議方案符合「商業」地帶的規劃意向,將申請地點零碎地段合併發展,實現多項規劃優點,同時促進干諾道西及徳輔道西一帶轉型。 你可在此查閱現時可供出租的政府住宅(如過剩政府宿舍)及非住宅(如舖位、廣告位、停車場、食堂等)物業資料。

如欲於這個市場分一杯羹,可能需要多做功課,了解多樣化的工貿物業。 以地廠或舖為例,由於個別地契用途所限,可能只可用作工業用途。 如符合城規用途並欲進行零售等商業活動,則需向地政總署申請豁免書並繳納相關費用,而豁免書亦有短期或長期之別。 故此,地廠或舖市的投資朋友需留意細節,以免誤會個別物業之意向價過高或過低而影響投資分析及決定。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我們的服務

政府有關部門會定期視察工業大廈,一被發現違契,地政總署會向單位發出函,要求於28 天內把單位用途還原,重置作地契限制下的指定用途。 據城規會文件顯示,項目位於青山公路543至549號,現時「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及「住宅(甲類)」地帶用途,最新申請為放寬地積比率限制,以作准許的非污染工業發展(不包括涉及使用/貯存危險品的工業經營)。 如已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則業主立案法團應安排進行改善工程。 民政事務總署會協助業主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為迎合不同商貿活動的需要,規劃署建議引入一種新的土地用途分區,稱為「商貿地帶」。 「商貿地帶」基本上是就業地區,容許三種主要經濟活動,包括:無污染性工業,一般辦公室及商業用途。

有時可能很難從物業管理處獲取證據(例如閉路電視記錄)或要求管理員/鄰居在法庭上提供證據。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以下連結載有更多關於購買一手住宅物業的資料,以供參考。 在上述前提下,如圍封環保露台及工作平台的面積,在根據《建築物條例》第42條施加的條件規定下,已獲豁免計入總樓面面積,則所有圍封環保露台及工作平台不得違反豁免的條件。 換言之,發展商與首名業主簽署公契後,其後的新業主只能默認同意,即使單位日後轉手,下一手業主亦受大廈公契約束。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相關公報

留意有關物業買賣交易所包括的裝置、裝修物料和設備,須在臨時買賣合約和買賣合約上列明。 留意夾附於買賣合約的圖則,該圖則會顯示所有售予你的物業面積。 訂立臨時買賣合約時,你須向擁有人(即賣方)支付樓價5%的臨時訂金。 有業主為爭取更高租金回報,會將單位房間分別租出予不同租客。 不過這種條款不易執行,始終大廈管理公司及業主立案法團難以得知個別單位住戶之間的關係,追究前必先取得合理的實際證據,如所涉之分租租約。 現有工廈地契,一般指明單位只限用作涉及製造工序的工業用途。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三)業權人如欲使用工廈單位作有別於有關地契準許的用途,需先向地政總署的分區地政處申請短期豁免書容許擬議的用途。 在審批過程中,分區地政處會徵詢相關部門包括規劃署及消防處的意見,並按需要透過民政事務處進行地區諮詢。 一般而言,相關部門會關注擬議用途是否符合分區計劃大綱圖所准許的用途及其他相關的條例及準則,包括《消防條例》(第95章)及其相關準則,以確保符合法例要求及保障公眾安全。 其中,如擬議用途未能符合規劃圖則的規定亦並未取得所需的規劃許可,分區地政處將不會考慮有關豁免書的申請。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搜尋

承租人須自資向有關部門申請在該廠房內經營之業務所需之一切牌照及許可證。 「綜合註冊資訊系統」網上服務讓市民方便快捷地查閱香港物業資料。 你可在此搜尋、瀏覽、下載或訂購土地登記冊或文件副本。 你可進入此網頁查閱搜尋土地紀錄的方法,包括櫃位查冊及網上查詢服務、查冊程序和收費。 據城規會文件顯示,上述項目位於打磚坪街57至61號,現時屬「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地帶,申請擬議略為放寬地積比率限制,以作准許的資訊科技及電訊業(擬議數據中心發展)。 條例禁止在晚上七時至翌日上午七時,以及在假日進行撞擊式打樁工程。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上述四宗個案的前業權人都已根據上述條例的第8條向行政長官提出呈請,就轉歸的物業給予寬免。 當中有三宗個案,因前業權人已糾正違契事項及繳付一切相關的費用、開支、罰款及/或滿足其他附加的條款,而獲給予寬免,取回被轉歸政府的物業。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 地政總署於執行契約條款行動時並不會針對任何行業,因此並沒有就不同行業作出分類統計。 另外,吳議員所指的「創新科技業」涵蓋相當廣闊,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地政總署難以此進行統計。 按地政總署經驗,上述工業大廈違契個案一般涉及辦公室、商店、學習中心、娛樂及康樂場所、食肆及宗教聚會場所等等。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大廈公契及業主立案法團

結果顯示,在2016年預計將有高達420萬平方米的剩餘工業樓面面積(高達66公頃的土地)。 在1990年前以及1990年後興建的工業樓宇中,分別有33%及14%的公司仍然從事製造業的生產活動,這顯示仍有需要保留適當的 "核心"工業用地。 在1990年前以及1990年後興建的工業樓宇中,與製造業相關的公司分別為48%及27%;而工貿樓宇中與製造業相關的公司則有19%。

  • 與此同時,對於地契內的「工業用途」,香港的現存案例已有所解釋。
  • 又或有印刷廠,藥品廠,木材製造廠正在經營,經常發生大量嘈音,難聞氣味,又或樓層長期堆滿大量雜物,這些因素均影響工廈單位的市場價值及出租率。
  • 如 文 件 遭 「 中 止 註 冊 」 , 並 退 回 遞 交 該 文 件 的 人 士 澄 清 , 有 關 的 記 項 會 加 上 備 註 " ( 中 止 註 冊 REGISTRATION WITHHELD ) " 。
  • 與此同時,規劃署正着手諮詢相關部門,在工廈內進行一些新興產業如「水耕種植」及「水產養殖」用途的運作要求和技術可行性,以探討該等用途是否能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要求,可以容許在工廈內進行。
  • 這類噪音源包括動物、雀鳥、樂器、揚聲器、遊戲、經營生意或業務和冷氣機等噪音。
  • 雖然價錢及地點是租工廈的關鍵因素,但也不要忽略工廈配套,更重要是,確認有關租賃並無違例,免墮陷阱。

為保障氣體供應安全,氣體上給供氣分喉及用戶喉須定期檢查及維修,此網頁為公眾及氣體業界人士提供相關資料。 上訴委員會的主席及成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根據《噪音管制條例》,無論何時,上訴委員會均不得由公職人員佔過半數席位。 如欲申請上述標籤,必須以訂明的格式向環保署提出,並須附上支付所需費用的支票。 若環保署信納有關設備的噪音合乎標準,便會簽發噪音標籤。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查 冊

上訴委員會可確定、推翻或修改監督的決定或規定,並可在適當的情況下判付因上訴而引致的訴訟費。 如就消減噪音通知書提出上訴,該通知書的條文一般須緩延執行,直至上訴有結果為止。 第13A及13B條規定:安裝在任何處所內及車輛內的侵擾者警報系統,在觸發後不得響鬧分別超過15分鐘和5分鐘。 任何人如欲豎設天台構築物,應諮詢建築專業人士,並向建築事務監督遞交正式申請以取得批准及同意。 如果改裝未得管理公司許可,住戶仍執意進行改動,管理公司或向屋宇署通報,由屋宇署向住戶發信要求清拆或還原。

至於面對業權分散處境的工廈單位業主,若然能夠參考市建局在這個項目以「局部改造」執行模式,復修及改造工廈、提升設施,相信可以為其工廈物業單位增值。 以這個永康工廠大廈改造項目為例,整項改造工程的支出約1.5億元,以市建局持有27個單位合共約7萬2千平方呎樓面計算,每平方呎改造成本需要約2,000元。 你可利用中央電腦資料庫搜尋全港私人大廈(包括住宅、商業、工業大廈)的基本資訊,包括大廈層數、單位數目及管理組織等。 你可在此找到出租住宅物業須注意的事項,包括委託地產代理、簽訂租賃協議、繳付印花稅及申報相關稅項的資訊,還有業主的權利和責任。 透過此「我的政府一站通」網上服務向機電工程署提交相關服務的電子申請,例如根據有關法例管制規定,申請准許繼續使用及操作升降機的許可證、申請准許繼續使用及操作自動梯的許可證。 「住用處所」一詞指獨立住所或住戶單位,而並非指整幢大廈,因大廈可能商住兩用,低層甚至可能作為工業用途。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 大廈管理日常運作

電梯方面,載貨電梯較多,相反載客電梯較少,部分甚至沒有獨立的載客電梯大堂。 單位內甚至沒有獨立洗手間,亦多不設冷氣,用戶需自行安裝。 除東九龍外尺價約2,000至4,000元,視乎質素與面積而定,管理費更低至1元以下。 商業大廈用途限制2023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樓宇一般是按佔用許可證(俗稱入伙紙)上註明的用途分,除非差餉物業估價署得悉樓宇其後在結構上有所更改。 許多人買房時,常常忽略「土地使用分區」和「建物用途」。 雖然「土地使用分區」是都市計畫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更重要的是:「上面的房子,限定做哪些用途使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