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如申請人未能於上述「課程搜尋器」搜尋其修讀的課程,請瀏覽「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的課程編號一覽表或「專上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的課程編號一覽表。 坊間的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眾多,由多家不同的院校 /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2023 培訓機構營辦。 各院校 / 培訓機構及其課程之質素迎合不同學員之需要,亦會有所參差。

【在職家庭津貼2022】申請2022政府公布,由2022年4月1日起生效的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最新工時要求、入息及資產限額、職津申請資格及津貼金額詳情一覽。 在職家庭津貼|政府今日(30日)公布由2022年4月1日起生效的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一文睇清在職家庭津貼2022 入息及資產限額、最新工時要求、津貼金額、申請資格及漏報解決方法 。 僱主如已就該僱員申請勞工處其他就業計劃(工作試驗計劃除外),勞工處有權拒絕其培訓津貼申請。 就本計劃下所申領的在職培訓津貼款額,僱主不能獲得政府或其他機構給予雙重資助。 除了上述增加工作鼓勵的局限外,社會上仍然存在對綜援受助人的負面社會標籤,令不少低收入家庭不願申請,再加上市民一般不了解綜援制度,甚至上述的普遍誤會領取綜援便不能工作,導致很多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都沒有申領綜援。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2023最新版|家長、打工仔、長者、老闆都有份|55個津貼申請教學、合資格者最少拎72,900元

這是基於現時採用簡單的入息和資產申報機制,以方便長者,而且顧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所購買的保單大都是人壽、醫療及危疾等類別,而有關的現金價值亦需長時間累積得來,在有需要時作應急之用,所以作出豁免。 但如申請人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所持有的保險計劃不涉及上述保險成份,有關保單的現金價值則會按資產類別(如投資或儲蓄)被納入資產計算。 (註)只適用於符合以下條件的申請個案:申請人與同居人士同居於同一處所;申請人與同居人士共同分享經濟來源;和申請人同意向社會福利署提供其同居人士的個人資料和經濟狀況,姑勿論其同居人士有否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 政府推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申請以住戶作為單位,設入息及資產限額,每月每個住戶最高可獲1,400元津貼。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最近期發出的周年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有關入息及資產的詳細資料,請瀏覽「申請資格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如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仍符合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規定,社署會繼續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2註),不論其配偶/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均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累算退休權益是指目前保留在強制性公積金(下稱"強積金")計劃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內的退休權益。 該等權益的總額估計,可參考強積金計劃受託人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受託人/管理人最近期發出的權益報表或其他有效証明文件所提供的資料。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有關持續進修基金的內容

接受在職培訓的學員可報讀相關的職外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及向計劃申請補助課程及考試費用,上限為4,000元。 僱主聘用學員擔任全職或兼職在職培訓職位,可向「展翅青見計劃」申領每月在職培訓津貼,津貼金額為每名學員於培訓期內每月薪酬的50%,上限為5,000元。 在宣傳方面,隨着疫情放緩,職津處已逐步重新安排與不同團體合作推廣計劃,包括在公共屋邨設置流動資訊站,到校向學生家長介紹職津計劃,向參與再培訓課程的學員推廣職津計劃,舉辦簡介會及申請表格填寫諮詢會等。 較早前,職津處也製作了三條動畫短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別介紹職津計劃、如何填寫職津計劃申請表格,以及如何經網上填寫及遞交職津計劃的電子申請表格。 高齡津貼受惠人的入息及資產如沒有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規定限額,可到所屬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社署職員接獲申報後,會核實受惠人所申報的資料,如有需要時,職員會要求受惠人提供進一步資料。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勞工處擁有批准在職培訓申請、決定培訓期長短及是否發放培訓津貼及其款額的最終審核權。 如就本計劃的申請、條款及細則的詮釋有爭議, 勞工處擁有最終決定權,僱主及僱員須以勞工處的決定為依歸。 如就本計劃的申請、條款及細則的詮釋有爭議,勞工處擁有最終決定權,僱主及僱員須以勞工處的決定為依歸。 受僱員工須符合本計劃的參加資格(即(i)於受僱時年滿40歲或以上,並在受僱日期前1年內失業不少於1個月,及(ii)已於勞工處就業中心登記),並且為僱主在勞工處登記有關職位空缺後新聘的員工。 視乎住戶入息及每月總工時,基本津貼、中額津貼、高額津貼以及兒童津貼會以全額、3/4額或半額發放。。 在國際間就負入息稅的討論及實施,都離不開是如何作出入息補貼的同時,增加工作的鼓勵。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入息及資產限額

剔除因通脹而調整的因素,不同住戶人數的綜援受助家庭,所得金額實質增加1.1%至8.1%不等(見表二)。 以四人家庭為例,於今年2月領取綜援金額平均近1.7萬元。 若受助人可以全職或兼職工作,可獲豁免計算入息限額4,000元9,收入便可以更充裕。 至於要判斷綜援的援助金額是高或是低,便有一定的主觀因素;綜援的援助金額每年調整都是依據通脹水平,2019年的顯著實質改善,是香港回歸以來的首次。 簡單來說,即使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於「寬限期」內超出限額,其獲發的津貼也不會受到影響。 但如受惠人於申請時作出不實或不正確的入息及/或資產申報,因而符合資格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則任何已經發放的津貼將會被視作多領的款項,受惠人須悉數退還社署。

  • 如申請人有意申請2022/23學年的學前學生資助,可向各區民政事務處或學生資助處索取紙本申請表格。
  • 此外,政府會在今年的年度調整維持職津計劃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不變,詳情載於附件。
  • 非單親住戶的每月總工作時數達144小時,可申領基本津貼;如總工時達到168小時,可申領中額津貼;如總工時達到192小時或以上,可申領高額津貼。
  • 公共福利金計劃是為嚴重殘疾或年齡在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或年老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 有關「智方便」戶口的使用及操作詳情,可致電「智方便」電話熱線 查詢或瀏覽「智方便」專題網站。

扶貧委員會於2013年9月公布2012年的貧窮線,就貧窮人口作出分析。 2012年,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即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2。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及處理長者退休保障不足的問題3。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較早前,我在網誌向大家簡介了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在今年8月分階段加強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網上申請服務。 很高興新推出的服務很受歡迎,經網上遞交的申請數目在短短兩個月倍增,佔總申請的百分比由過往低於一成增加至近25%。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2022|其他機構基金津貼

以恆常現金福利計算,職津是繼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後第三大有效的扶貧政策。 2019年約有47,600人受惠於職津並脫貧,且預期數字在2020年會再增加。 職津計劃的政策目的是支援工時較長但收入較低,而又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在職住戶。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年金計劃時,政府便調校領取長生津資格,讓長生津與公共年金可以作出配合,加強長者的退休保障,詳細的討論可見於2018年5月6日的網誌。 簡單來說,若一名65歲退休男士,擁有100萬(包括強積金14在內),將85萬放入公共年金計劃,每月獲得約4,930元,加上高額長生津每月3,815元,每月便可以獲得8,745元。 當然,由於強積金只實施了21年,更因現時仍可以用僱主的強積金累積金額抵銷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所以現時退休人士可獲1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人數不多。 隨着政府不斷推廣和改善職津計劃,計劃在2020至21年度共接獲超過135,000宗申請,較2017至18年度落實改善措施前低收入在職津貼計劃的約59,000宗申請增加超過一倍。 2021年9月底,職津計劃約有61,800個活躍住戶(涉及接近21萬人),也較前低津計劃增加超過一倍。 2021至22年度職津計劃的預算經常開支約為19億8,000萬元(撇除限時降低工時要求所需的開支),是前低津計劃的約三倍。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發放在職培訓津貼

展翅青見計劃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離校青年人,提供全面的求職平台,配合一站式和多元化的職前和在職培訓,豐富他們的工作技能及經驗,以提升就業競爭力。 此外,出席率達80%的「全日制」「職業技能」課程合資格學員可獲3至6個月的就業跟進服務,包括就業輔導、工作轉介、入職後跟進等。 3上屆特區政府便進行有關退休保障檢討及諮詢,結果訂立了三項重要政策: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及成立公共年金。 低津/職津的成立及持續改善,便是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15,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由於部份領取職津住戶的原收入已高於貧窮線,所以職津除了扶貧外,同時有助防貧,減低收入不均。 以2019年6月底時有54.7萬人領取長生津作參考,領取長生津從而脫貧人數的只有15.4萬人,主要原因是單靠長生津金額本身10不足以脫貧,上述脫貧的數字中,是要住戶有其他收入,加上長生津收入才高於貧窮線。

職津處並計劃將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訴申請等。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2023 政府政府將於2021年6月開始至2022年5月,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申請資格及的工時要求,亦限時放寬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資產限額。 政府表示,考慮到疫情下低收入住戶面對的經濟壓力,經諮詢立法會,決定單次凍結除4人住戶外、所有住戶類別的在職家庭津貼入息限額。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資助專上課程及專上學生車船津貼

在擬訂僱傭合約時,可參閱勞工處編印的「使用書面僱傭合約」及小冊子內的「僱傭合約樣本」。 僱主給予受僱員工的工資必須符合《最低工資條例》的規定、符合市場水平及不差於交予勞工處刊登的職位空缺的聘用條款。 自從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一九七零年《確定最低工資公約》,香港的勞工組織便持續地爭取在香港成立法定最低工資制度。 8香港2019年的一人至六人以上住戶的貧窮線分別為4,500元、10,000元、16,600元、21,400元、22,100元及23,000元。 (於2021年3月31日)從表一所見,用於發放職津的年度開支接近低津的三倍,而活躍住戶也增加超過一倍。 要哂六個月銀行薄仔所有資料,同埋六個月資產,保險年結嘅單,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如果你由銀行 autopay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保險费或者保險 要開 ...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2023 若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社署會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入息」包括工資、手工業或生意上的入息等(包括薪金、工資、每月收到的佣金或獎金,以及從自僱所得的每月入息)、退休金/長俸、從收租所得的淨收益,以及從年金計劃所得的固定年金。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以及在安老按揭計劃(只適用於以自住物業作抵押的安老按揭計劃)及保單逆按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則不包括在內,但款項中未動用而累積為儲蓄/現金的部分,會被視作「資產」計算。 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旨在為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每月提供特別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2023|長者津貼2023

就培訓期滿1個月的個案,勞工處保留按比例發放培訓津貼款額的權力。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僱主如欲申請培訓津貼,須於終止僱傭關係及清付受僱員工的工資後的一個月內遞交僱傭雙方已簽署的《在職培訓津貼申請表格》及該員工的工資和出勤紀錄予勞工處考慮。 40至59歲的僱員的在職培訓期一般為期3個月,60歲或以上的僱員則為6個月。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正領取普通津貼的長者無需提交申請,將自動獲高額津貼,換言之,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包括入息及資產限額,就可以劃一領取每月3,915元的長者生活津貼。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低收入人士可申請5項津貼供大家參考。 用於資助專上課程 (全日制)是一項須經過家庭入息及資產審查的計劃,為符合申請資格並考進認可院校,而又有需要的全日制學生提供資助。 津貼2023|香港生活成本高昂,香港財經時報整合55個津貼資助及申請方法懶人包:學生、在職、失業、長者或老闆等都有份,合資格者最少拎72,900元。 對象為2019年6月1日後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士,就業不足人士包括被僱主要求放取無薪假,或開工不足人士。 而且申請人毋須符合指定行業或學歷限制,惟必須是香港合資格僱員,以及須符合個別課程的入讀資格。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2023|學生津貼2023

如受惠人未能出示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醫院及診所職員可能無法確認其資格而要求受惠人自行繳付醫療服務費用,社署不會發還有關醫療費用。 因此,受惠人在有需要使用公立醫院或診所服務時,應帶同有關身份證明文件以便向有關職員出示。 如日後你及你的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在「寬限期」屆滿後超過限額,你必須即時通知有關社會保障辦事處,以便社署重新核實你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在長者生活津貼下,長者獲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家用或零用)是不計算為入息之內,但如這些金錢援助(家用或零用)而累積為儲蓄則會視為資產計算。 不過,要留意的是,受惠人如獲發長者生活津貼,則不會同時獲發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 累算退休權益是指目前保留在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計劃(註)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內的退休權益。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申請方法

由於疫情為本港低收入住戶構成經濟壓力,政府決定單次凍結除4人住戶以外、所有住戶類別的在職家庭津貼入息限額;而4人住戶方面,將按機制調整入息限額,調整後全額津貼入息限額維持不變。 職津處並計劃將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等。 第一期優化措施推出後,申請人可使用「智方便+」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及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省卻列印、簽署及郵寄所需的程序及時間。 職津申請人亦可通過「智方便」隨時隨地下載申請紀錄和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姓名及其聯絡方法以查詢申請進度等。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金額

李家超於施政報告中表示,將該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再次延長六個月,即由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期間,政府會繼續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500元為上限。 為了讓更多市民可在疫情期間受惠於計劃,政府早前推出特別措施,而且由2022年5月起計劃的每月交通補貼增至500元。 由2022年12月1日起,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上限分別為20,000元及12,500元,為期八個月至2023年7月底。 另由2023年1月1日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明年6月底。 僱員再培訓局(ERB)於2022年7月1日推出第六期「特別.愛增值」計劃,協助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士提升技能、自我增值及投身職場。

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支持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讓學生從小認識中華文化。 現時約有780所公帑資助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締結成超過2,100對姊妹學校,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內把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本地學校數目增加10%。 九巴月票為一張電子月票,適用於全香港超過400條路線,包括:常規路線、聯營過海線九巴班次、通宵線、特別線、馬場專線、B1口岸線以及假日特別線(K12、K14、K17、K18、P960及P968路線除外)。 職業訓練局為了鼓勵在職人士持續進修,爭取更高學歷,協助他們在社會向上流動,同時提升建築及工程行業專業人才的水平。 只要修讀指定的VTC自資兼讀制專業課程(建築、工程等學科),就有機會獲得課程學費資助。

故意提供虛假陳述、虛報、隱瞞或提供虛假或誤導的文件或資料,從而獲得或試圖獲得計劃下任何津貼,有可能會被刑事檢控,勞工處有權將個案轉介至勞工處其他科別或其他政府部門/法定機構跟進。 勞工處有權派員到工作場所實地視察,及要求僱主或受僱員工提供相關資料,例如商業登記證、僱傭合約、工資/出勤/強積金/培訓紀錄、僱主填報的薪酬及退休金報稅表或其他指定資料等,以作審查。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最新10月至12月失業率急升至6.6%。 失業人數超過246,000人,勞工市場喺市場會面對短期巨大壓力。 第四波疫情,各行各業均受到重創,以下嘅5大失業救濟金津貼,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燃眉之急。 Moovup 好工速遞會持續更新2021年失業救濟金津貼及失業綜援資料。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霸菱亞洲新冠疫情紓困基金(已完結)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即今天的職津)的部分設計,便是針對上述的問題。 申請職津時,申請人需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住戶資產包括:土地、房產(自住物業除外)、車輛、船隻、投資、股份等等,大家亦可以利用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的計算器計算。 關愛基金「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 津貼2023|租屋資助 52. 租金援助計劃

當獲甄選入圍的申請人獲其所選擇的課程無條件取錄後,教育局會邀請他們參加由2023年4月起舉行的面試,並在其後知會申請結果。 財政司司長於2019年8月公布的191億元紓困措施當中,建議在2019/20學年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一次性2,500元的學生津貼,以減輕家長在教育支出方面的財政負擔。 在職家庭津貼網上申請2023 這項措施已於2019年12月6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 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建議,這項津貼由2020/21學年起恆常化。 增加約1 600個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現時約5 600個逐步增至2024/25學年的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自去年起由70%逐步提升至100%,兩項措施會將研究生學額增加超過50%。

72或以上(單親住戶)HK$1,400HK$1,050HK$700每月每名兒童的津貼HK$1,400HK$1,050HK$700註:兒童的定義為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教育(專上教育除外)。 而職津處同時推出新的網上櫃枱預約系統(eservices.wfsfaa.gov.hk/ocas/tc),讓有需要的市民預約其位於觀塘辦事處的櫃枱查詢服務,以及要求職津處在其到訪時安排所需的傳譯服務。 此外,職津處同時推出新的網上櫃枱預約系統,讓有需要的市民預約其位於觀塘辦事處的櫃枱查詢服務,以及要求職津處在其到訪時安排所需的傳譯服務。

由每月16日起,市民可透過拍八達通卡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有關補貼會自動儲入八達通。 領取每月補貼的限期為3個月,如市民未有在3個月限期內領取補貼,該補貼金額將無法取回。 其後留任每滿1個月:每月$500每名合資格僱員於3年試點措施推行期內(即日至2023年8月31日),最多可申領12個月的留任津貼,即最多12,000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