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陳茂波派錢11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陳茂波派錢

另外建議政府撥款5億元,鼓勵機構舉辦大型活動,帶動零售、旅遊和飲食業。 對年輕人來說,今次消費券登記不複雜,以採用八達通為例,只需要在網上登記身份證資料、八達通編號,以及聲明符合指定期間在港居住的要求即可。 通過關愛基金,如有需要會處理,關愛基金會在9月接受申請,金額同是一萬元。 他指,明白到坊間會質疑市民有「慣性消費」,只是將平日的消費額撥到消費券上,提振經濟效用不大,但他們省下開支後經濟狀況充裕了,也可把錢花在其他事情上。 他認為,超級市場成為消費券「大贏家」的狀況是無可厚非,因為如何使用消費券,最終都要留給消費者決定。 當時政府與銀行「傾掂數」,每處理一宗申請,政府就付銀行15元手續費,即最後成本最多約9,000萬,簡簡單單。

  • 2011年的派6,000元可經銀行及郵政登記,部分銀行有提供網上登記服務;而2019年派4,000元則統一向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申請,需要自行郵寄或投遞申請表。
  • 計劃是針對舒緩市民經濟壓力、刺激消費、分享財富,不同機構也要遵守這些用途,市民不需擔心。
  • 領取綜援、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人士,可獲發放多一個月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有相若安排。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31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本地經濟正在谷底整固,主要依賴的「三頭馬車」中,進出口貿易大幅改善,本地消費的跌幅縮窄,市場對固定資產投資則持觀望態度。
  • 陳茂波提到,新冠疫情去年打擊全球經濟,令本港原本已衰退的經濟雪上加霜,去年首三季的生產總值共收縮7.2%,加上11月疫情反彈,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估計去年全年經濟總值會收縮,計及2019年,經濟已是連續2年收縮,是有紀錄以來首次。
  •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法。」財赤佔GDP比率不可超過3%,並非港府絕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問題在於幅度而已?

零售業總銷貨值在第一季按年上升24%後,4-5月合計繼續上升17%,回複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 食肆方面,第二季總收益數字本周四才公布,但預計仍能繼續錄得顯著按年增長,並可如第一季保持平均每月90億元以上水平。 陳在下午的審訊中又談到「墨落無悔」聲明,他否認當中「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包括否決財政預算案,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一點是綑綁當選的人士有統一立場。 他認為聲明書中的第2點「認同若支持度跌出預計可得議席範圍,須表明停止選舉工程」反而更為重要,因為當時已經有人質疑初選會否出現敗選「唔認數」的情況,他認為這些質疑對民主派並不健康,因此這點聲明正好作出回應。

陳茂波派錢: 政府派一萬|陳茂波:6月21日父親節始接受登記 銀行將開放

他又指,去年消費券在疫情受控時推出,加上奧運會帶動氣氛,的確能推動消費餐飲及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一度升至疫情前水平,8月開始超過300億元零售銷售貨值,形容很久沒有見過。 據消息人士指,政府會參考2011年全民派錢的做法,透過本地銀行網上登記進行。 參考過往經驗,預期籌備時間需約6個月,相關細節將會與銀行商討,而該現金發放計劃的截止日期為2021年12月31日,詳情仍有待公布。 他續指,近月的諮詢會,有不少人建議要繼續派電子消費券,同時也存在反對聲音,認為金額龐大,應更針對性運用公共資源,也有人認為疫情下,大家減少外出消費,消費券作用有限。 至於是否繼續「派糖」,陳茂波引述意見指,退稅、退差餉等措施只惠及收入較高、擁有資產的一群,或會造成另類不平均。

陳茂波今早分別接受港台及商台訪問,提到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相信本地餐飲業會有所好轉,零售業則視乎大圍經濟;酒店住宿服務的失業率亦因「staycation」的興起,在9月有大幅改善。 在國家的堅實的支持下,將繼續發揮連通內地和國際的“雙門戶”角色,助力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連通兩地資本市場,並吸引全球的資金、人才和企業來港。 馬維騉問陳志全,基於他的公開言論和人民力量的帖文,是否有綑綁參選人進入立法會後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陳否認,指絕不會叫人這樣做。 陳志全又指,雖然初選並不符合他「一致的行動守則和共同政治行動綱領」的期望,但不會因此而不參加初選。 大部份市民將消費券金額用到購買生活必須品,佔35%;亦有28.5%人將消費券用作餐飲及酒店消費;8.4%市民將大部份金額用在交通開支上,只有9.7%人將消費券使用在購買偖侈品。 陳茂波提到,新冠疫情去年打擊全球經濟,令本港原本已衰退的經濟雪上加霜,去年首三季的生產總值共收縮7.2%,加上11月疫情反彈,再次對經濟造成壓力,估計去年全年經濟總值會收縮,計及2019年,經濟已是連續2年收縮,是有紀錄以來首次。

陳茂波派錢: 港人北上增 內地客轉深度遊 陳茂波:開創新消費點吸引留港消費

而為了疏導,政府亦將申請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未申請的市民,遲點交表可以多拿200元,將申請個案分流,避免大家如今次般一窩蜂趕申請惹混亂。 分配公義加以精準幫扶,支援了最需幫助的基層市民,也拯救了瀕臨倒逼的行業及小商家,令公帑用得其所。 另外,鄉議局亦建議政府再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經民聯則提議政府派發1萬元「回歸慶典消費券」,再向失業人士每月發放8,000元,為期半年。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被問到會否再派消費券,他回應指要「睇餸食飯」,暫仍未下定論。

陳茂波派錢

【Now新聞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明日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按年增長幅度或較第一季放緩,但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軌道上。 陳茂波派錢 陳茂波派錢 陳茂波派錢 他認為本港需要更具特色和創意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活動,開創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本港旅遊之都、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都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希望與業界探討更多新穎構思,進一步帶旺市道,中長期而言,陳茂波對香港的發展充滿信心。 不過,陳茂波說,展望短期,外在環境出現正面的因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早前分析了當前內地經濟形勢,並為下半年經濟工作做好部署,相關措施將有力支持內地經濟今年較快增長,對香港經濟不同環節都有幫助。 至於有人提議發消費劵,陳茂波就認為,台灣、日本都曾試過,而刺激經濟效果並不理想,同時要考慮行政費和防偽等問題,因此方案仍在思考中,強調是個不容易決的定。 陳茂波派錢2023 在防疫抗疫上,林健鋒認為,工商界難以承受第五波疫情衝擊,不少企業「手停口停」,建議政府研究優化「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加入個人身分及追蹤功能,提升追蹤和紀錄的準確性。

陳茂波派錢: 第二季GDP按年增長數字周一公布 陳茂波:或較首季放緩

李兆波續稱,2022年消費券受限於疫情,市民多將消費券用作民生用途及本地消費,加上在限聚令等社交距離措施下,消費券的效果未如理想,故不贊成繼續派發消費券,更指出措施如「吸毒」。 葉劉淑儀續指,消費券屬於一次性措施,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限,故不應使用有限的資源推出消費券,或將消費券變成恒常措施,而是應考慮將資源投入到提高生產力、經濟動力的長遠發展措施。 陳茂波指,展望今年,抗疫成效是經濟何時好轉的關鍵,政府抗疫策略及運作上已調整,加上疫苗出現及接種,亦會發揮一定作用,估計今年上半年仍有不少挑戰,下半年會有較強的復甦動力,估計今年全年經濟會有正增長,但仍會受內外因素影響。 領取綜援、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人士,可獲發放多一個月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有相若安排。 包括寬減19/20年度百分百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兩萬元、有195萬名納稅人受惠,有約三分之二會一元都不用交,政府收入減少188億元。 梁美芬則建議政府撥20億元推動「聯廈聯管」先導計劃,根治「三無大廈」消防和衞生隱患;另撥款15億和20億元,分別成立滅鼠及滅蚊基金。

雖然「派錢」原應是皆大歡喜,但是次派錢卻換來港人一肚子氣,其中最大弊病是行政效率低下。 申請過程中出現種種亂象,市民先從政府官方網站下載申請表,或者親身前往「在職家庭津貼辦處」、「學生資助處」或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辦公室索取書面申請表。 取得申請表後需填妥 11 項個人資料,以及提交 3 種證明文件副本。 最終曾俊華「跪低」宣布全民派錢,2012年3月31日年滿18歲、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即合資格,設網上申請,截止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 為分流行政手續,如果第二階段才申請,可多拿200元,這可成為該次派錢的小特色。 陳茂波派錢 建議書包含過百項建議,包括趁香港回歸25周年,向每名港人派發一萬元的「回歸慶典消費券」,刺激消費,加快經濟復蘇。

陳茂波派錢: 預算案︱應再派消費券? 販商指如直接派錢市民會用作賭馬、打牌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亦在電台節目上表示,2022年10月派出一輪消費券令當月消費額增加至319億,惟在11月,零售業銷售額已回落至295億元,反映其振興作用有限,只屬短期。

當被質疑消費券為何要分期派發、限時使用,陳茂波回應稱,此舉汲取外國經驗,對提振經濟作用最大,令更多商戶受惠,亦可避免市民一次性購入高檔產品。 陳茂波派錢 然而,政府也需考量,對基層市民而言,消費券大幾率用於日常用品及飲食上,最後有很大機會出現澳門派消費卡後,超市貨架被掃空,而小商鋪無生意的慘況,無異於直接補貼了本地大型超市企業。 不知是否因為經常為人詬病電子支付落後,特區政府為「5000元消費券」套上了「科技外衣」,變成「電子消費券」。

陳茂波派錢: 疫情已過大部份時間,為何太遲派錢?會否保留資料?

去年底香港仍未爆發肺炎疫情時,陳茂波雖未公開否定派錢,但多次強調持家要「睇餸食飯」,暗示派錢不可行。 不過,隨著疫情來襲,市民搶購防疫物資的情況不斷上演,民怨急速升溫,連一向「不反對」派錢的民建聯、經民聯等亦轉軚,改為要求政府全民派錢一萬。 民主黨於2022年10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整體經濟狀況比2021年差,另有24.1%人表示經濟狀況相若;至於被問及政府應否於今年派發消費券,有69%人認同,只有20.4%人認為不應派發。 楊永杰指,現時民生支出如電費、交通費等陸續加價,市民支出壓力漸增,期望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能向市民派發不少於5,000元至1萬元的消費券。 有市民建議政府應實施樓宇租金管制,將租金封頂,另建議租金與通縮掛勾;亦有市民建議政府當局應容許居屋業主可在免補地價的情況下再加按,騰出金錢應付日常生活。

陳茂波派錢

總而言之,預算案會按政黨建議派10,000元,還是沿前任曾俊華之路派6,000元? 韓國的「紓困+提振內需」模式思慮較為周全,關鍵在於當局以「公平分配」作為政策原則和前提。 陳志全接受其代表大律師馬維騉盤問時表示,最初在2020年初從區諾軒處得悉,戴耀廷有意舉辦初選,並受到區的邀請參加九龍東第一次會議,但由於他當日要主持電台節目,加上對初選的籌備並不緊張,因此著助理代表出席。 其實,陳茂波早在上月初已預告,本年度財赤將不超過GDP的3%,而本港一年的GDP為2萬多億,3%就等於800億元;在國際上,如果赤字介乎2至3%,屬可接受水平。

陳茂波派錢: 全民派錢或現逾千億財赤 陳茂波:考慮緊

近日第五波疫情爆發,不同的政黨及議員均要求政府再派消費券,日前多個政黨及議員要求政府再派發消費券。 對於再有意見希望政府派發「回歸慶典消費券」,陳茂波最新回應指,香港政府會持開放態度並作動態評估,並視乎疫情的發展再作回應。 至於2018年的「關愛共享計劃」由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理,讓未有在2018/19年財政預算案中受惠人士,可獲派錢4,000元,而退稅少於4,000元的市民亦可獲發差額。 陳茂波指出,拉動香港經濟增長的“叁頭馬車”當中,私人消費在第二季仍然是支撐增長的主要環節。

狄志遠關注社福開支會否減少,陳茂波說過去經濟困難時都沒有削減社福開支,指政府過去數年開支增加約400億元,今次減1%不是要針對社福界,而是經過多年快速增長開支,而面對逆境時希望大家都出一分力,強調綜援及其他援助金額「一蚊都唔會減」。 第二輪「保就業」計劃11月結束,陳茂波表明不會推出第三輪,他引述國際貨幣基金會建議指,進入疫情受控後的重啟經濟階段,政府的措施不應再缺乏針對性,以免造成浪費之餘,對部份重創行業卻只是隔靴搔癢。 陳茂波派錢2023 他否認保就業計劃會前功盡廢,稱計劃為很多行業爭取喘息空間,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 自由黨早前已向陳茂波建議,向市民再派5千至1萬元電子消費券;退還薪俸稅100%,上限2萬元,以及延長公共交通補貼計劃等特別措施。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指,在疫情回落後一政府可利用八達通平台派發電子消費券,鼓勵本地消費。

陳茂波派錢: 預算案全民派錢?陳茂波稱仍考慮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再被要求派發消費券,陳稱社會各界意見激烈,亦是各有道理,作為政府需要統籌兼顧,現階段未有定案,但情況如市民要持家,在環境不好時亦要「睇住荷包、睇餸食飯」。 陳茂波稱,過去兩年因疫情、經濟下行,很多市民壓力很大,整體政策逆周期希望減輕壓力,每次做也花不少錢。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法。」財赤佔GDP比率不可超過3%,並非港府絕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問題在於幅度而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