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負資產意思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負資產意思

他指,按揭保險計劃下的貸款最新拖欠比率只有0.01%,比銀行業整體按揭貸款的拖欠比率的0.06%更低,反映按揭保險計劃下的貸款質素十分良好,銀行按揭業務風險可控。 另外,金管局表示,銀行自從2011年首季無錄得任何拖欠3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紀錄。 「負資產」其中一個成因,跟樓價急速下滑,影響物價最新估值有關。 究竟在放寬按保後,十大屋苑中成交呎價最高的單位有哪幾個?

負資產一詞指當一項被用在抵押保證而取得貸款、惟市值比尚未清還的本金現值還低的資產。 這些資產大多數為物業或者土地,亦可能為汽車,或者大型電腦等等物品。 其中1997年最經典的一個樓盤,肯定非深井「浪翠園」莫屬。

負資產意思: 香港負資產風險高嗎?

那是不是我們都不應該買車呢,其實這是要看各位讀者如何使用汽車的。 本篇介紹就來說說負資產是什麼意思,汽車是不是算負資產,如果想了解「負資產」這個詞的讀者就來看看本篇文章的介紹吧。 利益揭露:為了長久經營網站,有部分收入來源為業配或是聯盟行銷等內容,讀者可以假定本網站內容皆為業配。 本網站之廣告內容為第三方廣告發布商根據用戶使用習慣所提供的廣告,並非由本站挑選提供,用戶需自行判斷該廣告安全性與可信度,用戶需知本網站將不參與用戶與商家糾紛,並且本網站不會承擔任何相關責任與損失。

  • 在物業市場內,這種由於物業的市值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借款(樓宇按揭)的現象,通常在物業價格普遍下跌後發生。
  • 就性質言,資產負債表則是表現企業體或公司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的對比關係,確切反應公司營運狀況。
  • 我們都知道汽車通常落地之後價值就會大幅減損,有可能汽車才剛成交,剛開出去汽車價值就減損 20%,這是因為二手車價值會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跌。
  • 有些車主為求脫債而把汽車放棄,但其實這樣做只會益了車行,因為他們除了可以在二手市場賣出汽車以外,車主還要繼續向他們支付中間的差價[6],而原車主卻依舊沒有汽車使用。
  • 準買家如透過政府按揭保險計劃借入 8-9 成按揭,又或用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借足最多 9 成半,貸款負擔甚重,樓價只要跌半成至 2 成,物業就頓成負資產。

除此之外,買家要養成定期還款習慣,以防在經濟下滑,會成為銀行追收差價的借口。 同時間,買家也應為自己建立後備資金,起碼在處於失業危機時會仍然可以捱過去。 不少業主擔心自己變成負資產後銀行會「call loan」,但一般情況下,只要借款人準時還款,銀行不會隨便出手。

負資產意思: 樓市資訊 香港置業

銀主盤的意思是業主持續一段時間未有依時還款,而遭承按人循法律途徑收回物業,將其拍賣或放售,從而抵銷按揭債務。 不少人認為樓市調整,便會出現大量負資產人士,其後銀主盤便會增加,其實負資產與銀主盤沒有直接關係,即使是負資產人士,只要仍有工作及有能力還款,物業不會變成銀主盤。 銀行員工貸款計劃的好處是利息特低而且批核快速,員工可以借取高達10成的按揭。 至於按揭保險計劃在近年放寬措施下,只要是樓價1,000萬以下的物業,可申請高達九成按揭,在高成數按揭的情況下,也容易出現負資產。 負資產意思 由於美國次貸風暴,有不少物業都在銀行未有衡量供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的情況下而批出貸款。 但與英國及香港不同的是:承受了負資產的不是小業主,而是批出貸款的銀行,因為供款人在無力償還貸款之後,都選擇放棄物業遷離。

  • (什麼是Value-add?請參考:投資增值|美國買樓收租等升值?增值投資策略 主動提升物業價值) 欲了解更多?
  • 當中鰂魚涌「康怡花園」,實用461呎的單位,去年11月以930萬元售出,當時呎價高達20,174元,但最新銀行只估到842萬元,跌幅近一成。
  • 對於仍然願意供樓的業主,也因為不少在1997年時高位買入物業,當時承造超過十厘按揭,其後雖然銀行不斷減息至03年時低見2.5厘,卻因物業估值跌穿借貸額,除非能夠補差價,否則並未能受惠轉按。
  • 另一個方法是縮短按揭年期,現時按揭最長還款期為30年,但如果在25年內能夠還清款項,盡量選擇25年。
  • 如果期內樓價突然逆轉,物業最新估值跌至只有400萬元的話,因為當業主持有單位的價值,已跌穿尚欠銀行的420萬元金額,就是所謂的「資不抵債」。
  • 其後沙士過去,樓價回升,負資產慢慢減少,直至2012年,負資產數字才回落至0個個案。
  • 新一代的業主,在成長經歷當中,只看到樓價上漲的繁華景象,不一定意識到負資產的風險。

當然這邊的表格僅供參考,每個人的生活開銷各不相同,實際情況還是要依個人的花費為準,重點在於購買汽車前需要審慎評估自身能力哦。 這邊投資獵手會建議如果不是為了工作通勤,卻還是想買車的話,這邊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荷包,讓每年汽車開銷 ( 含購車、養車費用 ) 壓在年收入的 20% 以下會是比較良好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汽車不會造成你生活太大的負擔,那就算汽車是負資產也沒甚麼大不了的,也可以說是「有錢就是任性」了。 在台灣主流的投資理財觀念中,負資產還有另外一種意思:「那就是這個資產無法帶給你正向的金流,並且你還要不斷花費資金在上面,那就被稱為負資產」,最常被舉例的負資產例子就是「汽車」。 1997年金融風暴後,經濟失業率高企下,業主供款有壓力,他們希望賣樓離場,奈何樓價沒有任何止跌跡象之外,業主賣樓的話,並不單止蝕讓離場如此簡單,他們還要抬錢補差價才可以賣樓。 報表左邊是資產,就定義上,凡帳面上列為資產會計元素的會計科目均須列入,而較淺顯定義,就是將資金轉化成各種成財器具的會計科目就是資產。

負資產意思: 業主未能轉按,只能捱貴息

泡沫經濟期間,曾經出現度假公寓熱潮,1987年出台的《综合疗养地建设法(度假法)》從稅收上提供開發度假區的優惠更刺激了當時的度假地區的土地交易。 隨著地價暴跌,1991年位於伊豆的300平方米別墅用地買入要1300萬日元,而到2017年要10萬日元才能出售[7]。 負資產意思 在1997年時平均一手呎價高達8,732元,但最終在2003年時只值2,871元,累計跌幅67%。

這個數字是金管局每月公布的「住宅按揭每月統計調查結果」找出來的。 據紀錄反映,由1998年6月起計,歷來「按揭比率」最低的年份是18年9月,當時「按揭比率」為44.4%。 這意味差不多每一百萬元樓價,買家只向銀行借取44.4萬元,餘下55.6萬元都是自己支付的首期。

負資產意思: 避免借盡按揭成數

在樓價1,200萬元以下,如果使用按揭保險,最高按揭成數可高達九成。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樓價只要下滑10%,便會成為負資產,如果按揭成數為八成以下,則會較為安全。 銀行 Call loan、收樓、以至拍賣單位的整個過程中,會衍生要大量時間和行政成本。

如果買家當日做高成數按揭,自己支付53萬元首期後,餘額477萬會找銀行上會,換言之,業主選擇即時贖樓,除了要繳付20%額外印花稅外,還要自己額外補回20萬元差價。 英國(1991年到1996年)和香港(1998年到2003年)在經濟衰退期間都出現負資產的情況。 期間失業率上升,樓價下跌,導致銀行或房屋協會在物業價值低於欠款下,紛紛沒收這些按揭中的物業。 例如業主以650萬元購入物業,單位只餘下至550萬元,但業主尚欠銀行按揭570萬元,由於欠額多於資產價值,單位則被歸納入「負資產」之列。 換而言之,「負資產」的數目與樓價跌幅、按揭成數及尚欠按揭餘額有關,而在樓價高位時才入市的買家,以及選用高成數按揭的業主較容易先淪為「負資產」。

負資產意思: 銀行有按揭保險計劃提供保障

2022年第四季負資產宗數按季大幅上升,原因是去年截至第3季樓價下跌約8至9%,平均未跌穿1成界線,然而於第4季樓價進一步下跌達7%,故此在數字上計算第4季負資產數字顯著上升。 並且這邊還是只考慮「養車費用」,並沒有考慮購車的花費,這邊投資獵手還是建議各位讀者購買汽車前仔細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可不要為了「快樂」而造成生活的「負擔」哦。 然而買車了一年到頭卻開不到幾次,甚至買車是為了追女生的,買了車也追不到,對這種人來說汽車就等於是負資產了,因為不但汽車沒有為他「創造價值」,反而每年都需要持續不斷的花錢在上面。 比如說買車是為了通勤、工作,這時候汽車對你而言其實就不太算負資產,因為你可以通過汽車來「創造價值」,也就是解決每天的工作需求,這時候汽車對你而言就不是負資產。 我們都知道汽車通常落地之後價值就會大幅減損,有可能汽車才剛成交,剛開出去汽車價值就減損 負資產意思2023 20%,這是因為二手車價值會面臨不同程度的下跌。 這時候貸款金額 800 萬還大於房價 650 萬的情況就被稱為負資產,這時候如果借款人如果還不了債務,甚至會發生房子被法拍後自身還欠債的清況。

負資產意思

大家最近若有留意地產新聞,都不難感覺到樓市正在降溫,因為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二手估價不足、成交額下跌、銀主盤及負資產趨增的消息,而最近幾個一手樓盤的銷情亦未見以往般群情洶湧。 樓市負面消息不絕於耳,最近筆者收到不少查詢,問及在樓價下行的情況下,會否導致負資產及銀主盤增加,現在試著與大家一起探討。 假設業主當時樓價500萬,承造八成按揭,借貸額即是400萬,兩年後尚餘貸款380萬,但其後樓市下滑,樓價下跌三成至350萬,那業主便「資不抵債」,成為負資產人士。 而銀主盤的意思是業主持續一段時間未有依時還款,而遭承按人循法律途徑收回物業,將其拍賣或放售,以抵銷按揭債務。 很多人亦會誤以為,當樓市轉弱時,便會出現很多負資產人士,繼而銀主盤個案將會攀升,其實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 即使成為負資產人士,只要你仍有工作,並且有能力供款,那物業就不會成為銀主盤。

負資產意思: 保持良好還款紀錄

此類個案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 負資產成因主要涉及兩大因素,第一是樓價大幅滑落,第二因素是申請高成數按揭,業主申請九成按揭的話,樓價跌了10%以上便很容易成為負資產行列,如果業主沒有申請高成數按揭,未必會成為負資產。 我們應該結合失業率、負資產兩組數字繼續觀察下去,還要視乎業主本身是否急於賣樓,負資產才會對我們有切實的影響。 但今日跟03年也有一點很大分別,就是今日二按及發展商高成數按揭的規模,可能比想像中大。

負資產意思

資產負債表為會計上相當重要的財務報表,最重要功用在於表現企業體的經營狀況。 就程序言,資產負債表為簿記記帳程序的末端,是集合了登錄分錄、過帳及試算調整後的最後結果與報表。 就性質言,資產負債表則是表現企業體或公司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的對比關係,確切反應公司營運狀況。 負資產是指當一項被用在抵押保證而取得貸款、但市值比尚未清還的本金現值還低的資產。 負資產意思 這些資產,大多數都是物業或土地,但亦可能是汽車、又或是大型電腦等物品。

負資產意思: 樓市資訊 美聯物業

我們《胡.說樓市》從註冊處抽出數據後,再跟銀行估價作比。 當中鰂魚涌「康怡花園」,實用461呎的單位,去年11月以930萬元售出,當時呎價高達20,174元,但最新銀行只估到842萬元,跌幅近一成。 當樓價回調時,但凡物業最新估值跌穿尚欠銀行貸款額,都出現所謂的「負資產」。 財務公司不受金管局規範,亦沒有政府按揭保險計劃保障,或更易採取行動,有權隨時要求業主提早還款。 在日本少子化的背景下,部分大型建築公司向郊區的土地擁有者推銷建設長租公寓,並承諾建成的長租公寓有一定期限的租金保證期,過了租金保證期都會要求房東降價。

負資產意思

如果業主沒有足夠資金償還 call loan 負資產意思2023 要求的金額,銀行就有權收樓,收回單位再拍賣出去,這些單位即是所謂的「銀主盤」。 根據金管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負資產個案錄得533宗,涉及金額為30億6百萬元,宗數創2016年第2季後的季度新高,當中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而這類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 對比第二季錄得55宗及3億元,宗數及貸款金額按季分別急增478宗及27億6百萬元或約8.7倍及9倍。

負資產意思: 資產負債表分析

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 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然而,淪為負資產的物業,業主想出售或轉按的話,就必須要補差價,這樣會導致交易難度大增。 買賣成交困難,影響到入市意欲,加劇價格下跌趨勢,形成了惡性循環。 負資產跟「銀主盤」不一樣,負資產業主雖然投資失利,只要按期供樓,不會構成違約責任。

風險提示:本網站資訊僅為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並非投資推介建議或分析意見與勸誘,請勿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任何投資之建議,獲利與損失本網站均不負任何擔保與責任。 投資一定有風險,讀者需自行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與責任,本網站亦不保證資料絕對正確,如有勘誤、指教,歡迎聯繫、斧正。 一個追尋財富自由的頂尖獵手,分享關於投資、理財等大大小小的事務,主要分享股票、ETF、加密貨幣等多元投資領域。

負資產意思: 汽車就等於負資產嗎?

因此,一旦車主因為各種問題而無力支付供款時,由於汽車貶值比物業還要快,他們很快就成為了負資產。 有些車主為求脫債而把汽車放棄,但其實這樣做只會益了車行,因為他們除了可以在二手市場賣出汽車以外,車主還要繼續向他們支付中間的差價[6],而原車主卻依舊沒有汽車使用。 負資產意思2023 對於仍然願意供樓的業主,也因為不少在1997年時高位買入物業,當時承造超過十厘按揭,其後雖然銀行不斷減息至03年時低見2.5厘,卻因物業估值跌穿借貸額,除非能夠補差價,否則並未能受惠轉按。 只是其後因金管局就放寬了負資產轉按的門檻,而樓價又逐步回升,才令這批繼續供樓的苦主可以捱得過去。 舉例,一個買家購入一層700萬元物業,向銀行承造六成按揭貸款,意味買家自己需支付四成首期,相當於280萬元,餘下的六成貸款額420萬元就向銀行借貸上會。 如果期內樓價突然逆轉,物業最新估值跌至只有400萬元的話,因為當業主持有單位的價值,已跌穿尚欠銀行的420萬元金額,就是所謂的「資不抵債」。

如今港加息周期已經來臨,在樓價回調、息口上升及高成數按揭盛行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負資產個案,有意入市的買家要衝量清楚自身負擔能力及經濟狀況。 準買家如透過政府按揭保險計劃借入 8-9 成按揭,又或用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借足最多 9 成半,貸款負擔甚重,樓價只要跌半成至 2 成,物業就頓成負資產。 港加息周期已經來臨,在樓價回調、息口上升及高成數按揭盛行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負資產個案,有意入市的買家要衝量清楚自身負擔能力及經濟狀況。 2022年樓價出現顯著調整,因此負資產個案亦有所急增。

負資產意思: 成為負資產的後果

以「康怡花園」單位為例, 業主以930萬元買入,但根據新按保政策,這個單位也只能承造最高80%按揭,相當於業主最少要支付20%首期約186萬元,而80%餘額744萬元則透過銀行上會。 雖然物業估值跌至842萬元,但仍然距離業主償欠銀行額744萬有一定差距。 因此,這個單位只可說接近負資產的邊緣,卻未正式成為負資產。 以1000萬買入,做90%按揭,等於首期100萬,並把資產抵押給銀行,獲取900萬貸款。 若樓價下跌10%,銀行估值變成900萬,資產跟貸款額持平。

在無法為物業尋找買家的情況下,銀行反而成了最大的輸家,引發了這次環球風暴。 負資產意思 原因是美國的按揭制度與香港和英國不同;美國業主在放棄物業後即無需再為按揭負責。 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解釋,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大幅上升的主因是住宅樓價連跌兩季,而上季新增的負資產個案以按揭保險計劃下的貸款所佔比例較大。 負資產意思2023 他指出按保原意是按風險為本原則幫助市民置業,因此對對申請人的還款能力有嚴謹要求,申請人需要符合特定資格,如上限50%的供款與入息比率、銀行壓力測試。 對於樓價八成以上的按揭保險,按保計劃對申請人更設有額外的要求,包括必須為首次置業及固定受薪人士。 根據統計,在美國只有約55%的車主在購置汽車時會付清之前的汽車貸款[6]。

隨着地價暴跌,1991年位於伊豆的300平方米別墅用地買入要1300萬日元,而到2017年要10萬日元才能出售[7]。 其中,屬於負債的會計科目分為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等大類。 而如應付票據、應付帳款、公司債等等會計科目,均列為此處。 最後,表右下的股東權益,由其名得知是股東投入公司企業體的交易金額彙整;如普通股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皆必須列於此。 而就另一種方式來解釋,資產負債表的右邊,顯示了公司的資金來源,也就是說,不脫負債與股東權益的資金來源的彙整資料。

負資產意思: 按揭計算機

沙田第一城44座低層B室,這個實用284呎的單位,業主在去年尾以525萬元買入,但今日的估值也跌至457萬元,比起當日買入價低出13%。 同樣地如果當日業主做了九成按揭,自己支付了52.5萬元,餘額472.5萬元向銀行承造按揭,賣樓需要自行15.5萬元的差價。 太古城「天星閣」中層一個實用580呎的單位,在今年2月以1400萬元售出,每呎呎價高達24138元呎,但來到今天的物業估值只跌至1,287萬元,比起買入價跌價113萬元,相當於幅度8%。

其他美孚新邨及新都城單位,當時買入價分別為677萬及682萬元,但按現時銀行最新估值645萬元及654萬元,也分別回調了4%。 這個議題再度被翻炒,源於政府去年《施政報告》中放寬按揭保險,就被形容為負資產問題火上加油。 雖然表面上,買家可用較少首期上車,只因新按保計劃下,1,000萬以下物業可以做到最高80%按揭、800萬以下物業可做最高90%按揭,但實際上,如果買家借取90%按揭,只要樓價回落一成,都已經跌入「負資產」界別。 根據《朝日新聞》的調查發現公寓建成每隔五年空置率就會上升,而且隨着房齡上升,空置率也會上升,超過15到20年房齡的公寓有兩成出現虧損,房租無法支付修繕和貸款,成為負資產[8]。 在物業市場內,這種由於物業的市價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借款(樓宇按揭)的現象,通常在物業價格普遍下跌後發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