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欖沖水塘好唔好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啟用以來吸引大量登山客,多位藝人都有去打卡,包括劉嘉玲、三嫂戚美珍、模特兒梁諾妍及曾淑雅等等。 路況一轉又步下幾級樓梯,行至樓梯盡頭便到達有過百年歷史的大棠伯公廟。 廟外有威武的赤兔像,是關聖帝君坐騎,大家千萬不要騎坐或沾污。 在大棠山道起步行,中間會經過大欖自然教育徑及石橋,這段路初段較平坦,非常易行,看到指示牌之後開始上石級,起初都是舖得完好無缺的石級,行到中途接上沙漠化的泥地。

如果不想走回頭路,可以從清景台繼續走向元朗大棠方向。 大欖涌水塘位於新界西大欖郊野公園內,為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於1952年動工,並於1957年建成。 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分為十段,是全港最長的行山徑。

大欖沖水塘: 第 3 站 香港仔下水塘

雖然其他時段沒有美麗的楓香葉可欣賞,但也可在濃密的楓香樹葉遮蔽下行走於幽靜涼爽的通道上,享受山澗清新的空氣及美景。 吉慶橋建於1868年,在舊時曾是連接元朗至荃灣的重要通道,昔日河道共建有七座小渡橋,因此被居民稱為「七渡河」。 大欖沖水塘2023 水壩興建時,吉慶橋得以重建,讓世人得以欣賞過往的歷史痕跡。 如今吉慶橋依舊是連結各條山路的主要通道,從麥理浩徑第九段通往第十段就需要經過吉慶橋。

大欖沖水塘

二次大戰時,居民生活條件惡劣,燃料缺乏,只好上山斬柴薪,導致山頭光禿,水土流失。 直到1952年前政府花園部 (漁護署前身) 大幅植林,鞏固表土,以保護後來興建的大欖涌水塘集水區不致被沙土淤塞。 離開黃泥墩水壩後,路徑依然寬廣平緩,直到山邊出現有如通往龍貓森林的樹洞小徑。 照片中樹叢中的入口,是通往"高位"今日路線最高角度可以俯瞰水塘的山頭,愈是要看出千島湖的模樣,當然位置愈高愈明顯。 黃泥墩水塘是香港的一座小型水庫,位於元朗大欖郊野公園內,大欖涌水塘之北。 該水塘地處偏僻,人跡罕至,距離元朗楊家村最少有半小時的腳程,沿路可以看到受法例保護的豬籠草。

大欖沖水塘: 好去處

洪水坑水塘屬灌溉水塘,即非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農田。 大欖沖水塘 水塘的水會流經丹桂村、鍾屋村一帶再流經洪水橋,經過天水圍西側,成為該區著名的「臭河」,最後匯入后海灣。 看到這個牌即到達清景台下方前往清景台的樓梯前有一個牌子,再往上走約200米即可抵達。 大欖沖水塘 我們前往當天是周中的上午,沿途雖不是人山人海的景象,但中午抵達清景台時有約30位行山人士,足可見這裡的受歡迎程度,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周末及假期前往。

大欖沖水塘

由大欖懲教所上,穿越監獄的大閘 (如有職員詢問去向可直接告知欲前往大欖涌水塘郊遊,定必予以通行權利),經過中心內的道路前往水塘主壩。 主壩左方是越野單車徑,但路況平緩,適合親子散步遊。 當天不少人到達楓香林的盡頭就沒有再前行,所以前往水塘的人愈來愈少。

大欖沖水塘: 千島湖行山路線|屯門大欖涌水塘路線 新手3小時輕鬆行 附交通

有網民更得意洋洋地說:「行地龍過癮處在於響伸手不見五指下,方向感全失,仍可前行,感覺幾得意。」相中還可看到行山人士上落引水道時只靠人手、繩索,甚至僅利用木梯當作獨木橋,橫渡水道隙縫,場面險象環生。 「地龍」是將山澗流水引入水塘的地下引水道,屬於水務設施,任何人進入即屬違法,但不少人仍自恃冒險、貪方便及抄捷徑的心態去行「地龍」。 網上經常可看到有關到「地龍」尋幽探秘的分享內容,當中以深井聚水塘、大欖涌水塘及石壁水塘等較受歡迎,不少網民更在討論區及網誌張貼前往「地龍」摸黑探索的相片。

大欖沖水塘

向來不熱衷往屯門行山,一來路途遙遠 (自有好友駕車後,便不再是問題),二是屯門一帶多是風化嚴重的沙泥地,我技術不夠怕跣怕跌。但花香爐頂這條路線確是令人驚喜,是我暫時最愛到屯門行山的路線。 所謂中位觀景點,也就是比剛剛高位再矮一點的山頭,距離也比高位山徑近很多,就在上方那顆大石頭,目測應該5分鐘就可以抵達。 從指標處切往麥理浩徑後,沒幾步路立刻分道揚鑣,馬上需要手腳並用。 費時20分鐘,上到了高位觀景點,選個不阻礙人行走動的角落席地而坐,在上頭賞湖吃行動糧是非常愜意的,既然都爬上來了更要好好享受這個美好畫面啊,嘿嘿。 沿途的二葉松林,看來也還剛種不久,似乎是火燒山後新種的,期待他們綠蔭成林,就有軟軟的松針山徑可以走了。 選擇了從大棠登山口入山,掃管笏村下山,兩邊的巴士都還算方便搭乘。

大欖沖水塘: 【郊悠遊】短跑港將帶你遊大欖涌水塘 觀景台一覽「千島湖」全貌

遊客可以用雙足尋找百年石橋古蹟,加上風景宜人,非常值得一去。 不過記得行山都要保持社交距離,同埋愛護環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環塘徑上落不大,初段沒有景觀,經第一條副壩後漸見開揚,千島湖側面連同桃坑峒至大嶼山令人心情大好。 過壩後上一小段樓梯沿欄杆,先往石崗方向參觀1200呎的主壩。

大雨過後,雨水混合沙石,在地上沖刷出的深溝,看似古羅馬戰車輪輾過的痕跡,昔日行山人士稱之為「神仙轍」。 8、90年代政府於山頭大量種樹,奇景一度被林蔭淹沒,然而近年大欖山火頻頻,樹木不支倒下,兩條平行車痕重見天日,卻塞滿燻黑的枯木殘枝。

大欖沖水塘: 香港文匯報

大欖涌水塘擁有「香港千島湖」美譽,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深受行山人士歡迎。 隨著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9年在麥理浩徑十段加建「千島湖清景台」,因為道路平坦易行,適合親子行山,小朋友也能輕易登上觀景台,飽覽湖景山色。 香港第二大的郊野公園 ── 大欖郊野公園位於屯門附近,在它的中央有一座大欖涌水塘。

  • 遊客可以用雙足尋找百年石橋古蹟,加上風景宜人,非常值得一去。
  • 從山上俯瞰大欖涌水塘千島湖,碧綠湖水上有多個小島山丘,翠綠色的小島有泥黃色的圍邊,突顯了輸廓,景觀壯麗又動人,美得有點不真實。
  • 但據他所知,曾有行山人士在行山比賽以抄捷徑的方式行「地龍」而受傷。
  • 由掃管笏出發經越野單車徑到主壩,多角度看大欖涌水塘,人氣不高又不乏打卡位,為適合行山新手的拍拖行山路線。
  • 大潭上水塘記錄儀器房及隧道進水口1917年及1888年大潭上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中水塘水掣房1904年至1907年大潭中水塘1994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篤水塘4座石橋1907年大潭篤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欖沖水塘2023 大潭篤水塘水壩1912年至1917年大潭篤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欖沖水塘: 千島湖(大欖涌水塘)

下巴士後,沿大棠山路這條大馬路向上行,便會來到一個有多個大欖涌郊野公園指示牌的分岔路口,跟著指示牌旁的石級行至燒烤場。 改道後的麥理浩徑第十段位置雖然較高,但如要下瞰千島湖,則須另覓登山路線。 大欖沖水塘2023 大欖沖水塘2023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在大欖涌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範圍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水塘的山谷內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後便形成一些島嶼,成為該水塘的特色之一。 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更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這段路途基本上都是下行路,到了分岔路口就跟著指示牌走就好,最後便能到達掃管笏村的小巴站,完成這次的旅程。 要到千島湖清景台,主要有掃管笏村出發及大棠山道出發兩條路線。 記者推介以大棠山道作起點,因為可以先欣賞大棠楓香林的紅葉,再前往千島湖清景台。 大欖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大欖涌河谷,水塘周圍主要是植林區,由於水塘附近的土壤貧瘠及經常受山火影響,為了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故此於1952年開始了植林工作,在水塘附近培植了很多不同品種的植物。 水塘深淺不一,由於受侵蝕的泥土從山上被沖下,塘底主要為沙泥。

大欖沖水塘: 【香港郊遊】水塘路線,港版「千島湖」,元朗「大棠」至屯門「黃金海岸」

建成儲水庫以後,這些丘陵就變成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當地人認為這裡跟中國浙江名勝千島湖的美景相似,因此也稱這裡為「千島湖」。 如果想趁天氣好,外出行山的話,大潭水塘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欖沖水塘 大潭水塘是香港其中一個戰前水塘,位於香港島南區,路程雖長,但非常輕鬆容易行。

政府新聞網 (網上資料 2022年4月22日),檢索日期:2022年8月5日。 大欖涌水塘和早先走過的黃泥墩水塘就是不同功能了,大欖涌主要是儲存民生用水。 哇~~也是這趟才知道原來香港連水也能這樣買來放!! 而大欖涌水塘壩也是香港第一個可以發電的水壩,電力供給濾水廠使用。 +此段路程難度較高的地方是前往高位和中位的觀景點(需要較高角度才能更好)。 若帶長輩小孩前往,可評估能力,如不往高位中位觀景點,在主要健行路線上也有一觀景平台也能眺望湖景。

大欖沖水塘: 香港仔

在下方大石頭打卡固然漂亮,但兩邊沒有扶手或圍欄,前往時要格外留神從千島湖清景台離開可以沿路折返,也可以繼續前行,往黃泥墩水塘方向從掃管笏離開,小編選擇後者。 到泥沙路與石屎路的交界時再度往下走,跟隨指示牌走往黃金海岸方向離開。 因為缺乏期待感,加上疲倦,回程的這段路雖然不算難行,但約45分鐘的路程相對感覺較為沉悶,唯一值得「打卡」的位置只有大欖涌水塘小壩,不過我們亦沒有多停留。 大欖沖水塘2023 從掃管笏乘搭43號小巴返回屯門站,完成今次千島湖之旅。 大部分圍繞水塘的山徑都非常輕鬆易行,加上沿途有多樣化的動植物,適合行山初哥或一家人放假郊遊親親大自然,不過要記得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大欖沖水塘: 千島湖行山路線|元朗大欖涌水塘靚景 清景台來回3小時行完!附交通詳情

既然是越野單車徑,坡度必然不大,只是會出現零散的石階。 在曲折的單車徑走了超過半小時,穿過小水壩後就到達麥徑十段馬路,此時就要不斷向上走,直至下一個明顯的路口時就轉往大棠方向,往大棠方向山徑平路為多。 千島湖清景台,大約在標距柱M181至M182之間。 轉往清景台方向,走約5分鐘,就可在海拔約250米位置,鳥瞰大欖涌水塘全貌,也是行程中地勢最高的地方。 路線三: 元朗大棠>楊家村>黃泥墩水塘>神仙轍>俯瞰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掃管笏離開 從元朗區大棠出發,目標為觀景台,之後再經屯門掃管笏離開,全程約9公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