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將軍澳137區規劃2023詳解!(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將軍澳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村及佛堂澳以南,屬於一幅已經平整的土地,佔地約80公頃。

將軍澳137區規劃

當局如興建將軍澳綫南延綫連駁137區,須在日出康城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保護鐵路設施。 為配合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市場有實際需要於區內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政府正為此進行研究。 就混凝土廠的選址,我們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對混凝土有需求的地點、土地用途的兼容性、對環境及交通的影響,以及便利混凝土廠運作的先決條件,例如臨海用地可以提供水路運送製造混凝土的各種材料,從而減低陸路交通的壓力。

將軍澳137區規劃: 設置具重要策略性電力設施

以填料庫將被改劃為前設和契機,發掘大衆對未來發展的願景,將軍澳137區的規劃將利用地理優勢,配合人口特徵,來改善居住環境、交通、生活質素及康文設施等,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將軍澳137區規劃 最新文件顯示,當局會在研究中考慮如何連接現有及規劃中的道路和鐵路網絡,包括擬議十一號幹線及屯門繞道,亦會研究交椅洲人工島擬議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登陸屯門東後西延至屯門西的可行性。 當公眾諮詢由以往三輪縮減至一輪,甚至有消息指會對出席公聽會人士的發言時間縮減,當中城規會或政府部門官員能否在「有限度」的討論下,便能清晰理解公眾人士的意見呢?

  • 發言人形容137區是“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預期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1.2萬個單位,最快2030年入夥,料3.4萬人受惠。
  • 建議中的137區,沿海位置會填海,由「康城站」延伸出來的「將軍澳南延線」,將來會穿過「將軍澳工業區」對出海域,及「佛堂澳」的地底一直延伸至此位置,成為137區中心地區。
  • 隨著此發展,ESR瀋陽易北物流園直接利用並向瀋陽電網貢獻約1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容量,為其租戶及當地社區提供替代的綠色電源。
  • 不過,擬建的“將軍澳南延綫”及“將軍澳─油塘隧道”要等今年稍後完成諮詢後才有發展時間表。
  •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還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 如果政府不能接受公眾的意見,亦應該向公眾說明原因,現時坊間也提出不少替代方案,例如要求局方善用當區的岩洞及已停運多時的鯉魚門石礦場,其實局方也值得研究民間建議的方案,以釋公眾疑慮。

當中有不少居民表示,以上的設施是永久性,一次過將六項設施設在將軍澳132區,局方是否只為「貪方便」? 政府擬於將軍澳第137區發展房屋、商業項目,並已委託顧問公司作規劃及工程研究。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16日)在立法會表示,研究將於明年完成,料最快可於2030年有居民入伙。

將軍澳137區規劃: 填海削坡造地25公頃

將軍澳第137區為一幅具規模的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4.21個維園大小),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 現時137區大部分的土地正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待日後填海時重用。 發展局認為隨着未來出現的填海工程,將逐步消化137區的公眾填料,所以政府認為應把握此契機重新規劃將軍澳137區,將該區發展為一個全新的小社區,預期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估計區內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以供135000人居住。 政府亦傾向於第137區中央範圍興建鐵路站,並正考慮提供機構或社區設施,包括醫療、社福、學校、社區會堂、公共運輸交匯處、體育中心和游泳池場館等設施。

  •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 筆者在調景嶺進行地區工作多年,近日都收到部分居民反對於132區興建大量厭惡性公共設施的聲音,居民主要擔心垃圾臭味、空氣污染、能源辐射、海水污染等環保問題。
  • 社會對土地供應議題的關注與日俱增,行政長官在今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重新規劃將軍澳137區的80公頃用地,研究發展為房屋、商業及其他用途的可能性。
  • 然而,精簡條例一出後,坊間卻有不同團體表示憂慮,他們擔心會扼殺公眾的參與權,令政府漠視公眾意見。

現時,區內的東北角已預留13公頃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用作收集建築廢物,而東南角約10公頃用地則用於興建海水化淡廠。 社會對土地供應議題的關注與日俱增,行政長官在今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重新規劃將軍澳137區的80公頃用地,研究發展為房屋、商業及其他用途的可能性。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政府擬重新規劃將軍澳137區為住宅與商業區,將於今年底展開為期三年的研究。 為善用土地,政府研究在佛堂洲發展岩洞,並填海六公頃,將多用途廢物管理設施、填料處理設施等,分別遷入岩洞與新填海區,希望有助日後可更好地規劃該80公頃的可供發展用地,有關研究同時會探討在區內發展鐵路的可行性。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2區建「六合一」公共設施,將成修訂《城規條例》後的關注?

協會強調並非反對填海,又稱以往填海工程會盡量保留附近天然海岸線,例如石鼓洲填海興建焚化爐,以及中部水域人工島等。 對於早年已建成的海堤,近年亦會改建為垂直式或堆石式海堤,建造生態海岸線,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以保護海岸線生物多樣性。 之前都係講填料庫,面積係幾大下,不過前提佢搬得走個填料庫同攪得掂個鐵路先得,因為康城出嚟繁忙時間先2+1,當佢1+1佢都運載唔到啲人口出城,而且要駁多程車先到康城站。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即使本港財政赤字多過該行預期,但認為香港仍有額外財政緩衝,足以支持本港評級,重點仍然關注本港經濟前景,相信隨著本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及取消口罩令這最後一項抗疫措施,有助香港經濟自新冠疫情後強勁復蘇。

將軍澳137區規劃

按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區內可提供約3.45萬個公營房屋,以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預料最快2030年入伙。 至於東九龍線,他表示,由於鐵路走線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份路段須深入地底,預計工程會有相當大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克服山勢所造成的技術問題。 他續指,港鐵就上述兩個項目,正因應政府意見,就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改善項目的設計。 當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7區混凝土廠最快2024年運作 黃偉綸指與房屋發展無矛盾

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置較偏僻,與最近的住宅維景灣畔約有1公里緩衝距離,較最初設計拉遠多200米。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有議員質疑混凝土廠營運與發展住宅於時間上有矛盾,黃偉綸指由於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混凝土廠首期的合約將至2029年為止,最快於2030年才有居民入住,料兩者於時間上沒有重疊,而屆時會再覓地方重置。 他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委託顧問進行混凝土供應研究,料可於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至於發展岩洞方面,位於佛堂洲的「佛頭洲稅關遺址」是法定古蹟,附近另有三個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佛頭洲頹垣及佛頭洲清代墓碑,日後發展需避免影響相關地點。 將軍澳南延線方面,視乎進一步研究,將軍澳南延線或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的鐵路網絡通過位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當局或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海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將軍澳137區規劃: 問題4: 132區對正康城站以西單位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政府有解釋,為何要把相關設施轉移至「132區」,背後原因跟其近海優勢有關,就是希望通過水路來轉運及接收,以減少對陸路交通壓力,但實情「132區」跟「康城站」距離約兩公里。 日後「康城站」望藍塘海峽或跨灣大橋的單位,會多了一重垃圾回收站的景觀。 他又說,除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本報訊】蔡天鳳(Abby)慘遭殺害兼碎屍,有市民因接收到相關資訊而感不安,情緒受困。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就上述兩個項目,港鐵正因應政府的意見,就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項目的設計。 將軍澳137區規劃2023 在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將軍澳137區規劃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第137區規劃可建5萬單位 供3.4萬人2030年入伙

為善用及增加可供重新規劃的土地,當局考慮過餘下可供重新規劃的土地及周邊環境限制後,建議在佛堂洲發展岩洞,並探討將多用途廢物管理設施、填料處理設施、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及以及污水處理設施等厭惡設施,遷移至岩洞內。 將軍澳137區規劃 政府正研究將軍澳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有立法會議員向運輸及房屋局提出書面質詢,問及當局會否有計劃就將軍澳線作進一步發展,並展開可行性研究,包括將該線延伸至將軍澳137區。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將軍澳137區規劃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另把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盡用137區發展面積作興建配套,減低對原有社區及居民的影響,讓居民安居樂業。 發展局下午公佈將軍澳第137區新市鎮發展研究報告和填海詳情,計劃於 #132區(調景嶺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海面、維景灣畔附近)、 #日出康城對出海面、 #將軍澳137區對出海面填海,預料引起區內居民激烈反響。 香港01報道,特首李家超去年底,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表示,將啟動將軍澳對出水域的填海工程,包括屬於第137區的將軍澳創新園(前將軍澳工業邨)及132區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 我知,不過之前話果度係堆填區,其實應該係填料庫,是指建築廢物中的「惰性廢物」,由建築碎料、瓦礫、泥土及混凝土組成,適合用來填海和平整土地。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社會期望政府主動作為,正面回應居民訴求,官民雙方取得最大共識,共同推動社區發展。 至於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研究,則建議在內河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連同周邊的土地,可發展土地合共為143公頃,將會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該區鄰近的公眾填料庫等將會停用,並遷至龍鼓灘重置。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容納供13.5萬人,「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申請人發展局指出,2020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已物色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公屋單位,以應付未來十年約30.1萬伙的公屋需求。 而在2020年12月發布的《2020年長期房屋策略年度項目報告》中,政府進一步確認其10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維持在43萬伙。 將軍澳137區規劃2023 此外,申請人又指出,擬建公共房屋發展項目,以及其他規劃中的重建項目,意味九龍市區、九龍東、將軍澳及港島北岸等地區,對混凝土有強烈需求。

然而將軍澳 137 區已設有建築廢料堆填區和填料庫,每天有數千次的泥頭車進出將軍澳隧道、環保大道、寶邑路連接召信路的迴旋處,對區內造成環境污染及道路擠塞。 如果將軍澳線南延線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137區,可能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強調是“必不可少”。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日出康城以南填海20公頃 料可建5萬伙住宅

被問及發展成本,發言人表示,目前未有估算,但由於當區有80公頃已平整土地,不是“由零開始”,相信不會是一個昂貴的項目,是值得投資。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將軍澳居民多年來承受各項厭惡性設施,對居民造成困擾。 這些以換地權益書批出的土地後來被發展成為區內的主要大型屋苑,塑造了寶林和坑口兩區的城市面貌。 而且這些地皮的用途均為住宅(甲類)(即高密度發展)或商業/住宅發展用地,形成了將軍澳市區高樓林立、普遍有商場基座的格局。 將軍澳的第一份分區計劃大綱圖草擬(編號S/TKO/1 – 表一)在1992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展覽,其規劃總面積已達1,716公頃,基本確立了將軍澳的發展界線,至今的規劃面積(編號S/TKO/21 – 表一)仍然依舊1718公頃。

將軍澳137區規劃: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張又提到,政府本規劃將軍澳第137區為住宅區,以後將會有大量人口遷入,難以想像人多車多會係咩景象。 另當局亦正喺該區興建海水化淡廠,張表示,政府喺興建海水化淡廠同時,另一邊廂竟然起水泥廠,相信會直接影響海洋生態。 最初,住宅用地中包括38.55公頃為中低密度(丙類)用地,但現時已經減少至0.66公頃,其土地面積已納入為綜合發展區(38.72公頃)。 將軍澳137區規劃2023 而高密度住宅發展(甲類)用地由133.56公頃,再進一步上升至144.97公頃,令將軍澳建築物的密度更趨密集。

將軍澳137區規劃: 將軍澳137區規劃住13.5萬人 填海20公頃公私房屋七三比 最快2030年遷入

事實上,過往公眾意見中不泛專業人士的周詳建議,而這類型的意見,往往能有助政府官員在改劃申請時深思熟慮,進一步深化及完善計劃,以紓緩地區現有持份者的怨氣。 相對於一下子大幅縮減公眾諮詢至一輪,筆者更傾向精簡法定程序以外的其他行政工作、或增加城規會的成員及行政人手,以加快現時改劃申請的程序。 在論壇上,我分享了多次與城規會交手的經驗,表達城規條例上足夠公眾諮詢的重要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