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靜修裡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靜修裡

所以呼吸練習是一個練習停留在聚焦在當下,以及刻意把分心帶回焦點的練習。 靜修裡2023 這個練習不難實踐,過程中我們容易發現自己的思緒如何溜入腦海,甚至佔據我們的心靈。 靜修裡 分心並不是敵人,卻不是朋友,我們不用黏著令我們分心的思緒,也不用驅趕,只是溫和地提醒自己,把注意力回到呼吸。

靜修裡

適應了之後亦可以逐步增加練習時間到10至15分鐘。 比較容易記住做練習的方法是把練習連繫在日常事件中,例如剛坐車上落班、上學、放學的時候,洗澡前後,吃飯前後。 遵守這個傳統的基督教修士,保持靜默(ἡσυχάζω,hesychazo)的修練,被稱為隱修士(Ἡσυχαστής,hesychastes)。 靜修傳統,根據《馬太福音》中,耶穌所說的:「進入內室禱告」[1],祈禱者放棄外在感官的追求,在內心的平靜中,體驗到對上帝的知識。

靜修裡: 靜修

(註4)40年後的今天,麻省大學醫學院附設的醫療中心仍有開設靜觀工作坊讓社區人士參與 靜修裡 (註5)。 練習靜觀的方法有很多,以內向覺察體會的方向為主。 事實上,即使我們努力以最客觀的方法形容身邊的事物,也少不免避過主觀的體會。 呼吸作為生存之本,常伴著我們,卻無需我們時常察覺。 練習之前,我們要知道呼吸是一種會自然淡化的體會,傾向失去體會呼吸的焦點是自然現象。

這個練習強化我們的內在觀察,維持專注當下的能力。 靜修裡2023 除了呼吸練習可以隨時隨地運用,另一個練習亦可以融在生活之中。 靜觀行走有數種方法,而以下的方法比較容易掌握,同時過程有一點挑戰性,增加投入感。 靜觀在心理上有很多的優點,平靜心神、享受當下、提升意志力和專注力、減低抑鬱和焦慮的症狀等等。 坊間有很多靜觀課程,亦有各種資歷的導師作出指導,幫助我們掌握靜觀的要領。 而且要得到靜觀帶來的好處,並不需要一輩子地重複練習。

靜修裡: 靜修里13-25號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PANDA)最近推出《「疫」境中的靜觀空間》海報及資源手冊,免費給公眾下載使用。 海報附有資源手冊連結及共12個廣東話音頻檔案可用作靜觀練習時的指導。 音頻檔共分三類:5分鐘、10分鐘、40分鐘,讓有不同需要的人士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 計劃亦建議學員面對疫情學會以靜觀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 (註3)卡巴金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及麻省大學醫學院榮譽醫學博士。 在1979年,卡巴金在麻省大學醫學院開設的減壓診所,設計正念減壓療法,協助病人以正念處理壓力、症狀與病痛。

靜修裡

相反,它是人生的一套工具,就如學懂了拿筷子一樣。 懂得之後,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它,但是在你掌握之前,要在危急關頭中(餓得要死了,還要拿著未學懂運用的筷子?)運用它會有些困難和感到不情願。 靜修裡 靜修裡2023 靜修裡 靜修裡2023 研究更加指出經常練習這種減緩呼吸方式能有效提升心率變異度,和減輕創傷後壓力失調患者的抑鬱症狀。 這類心率變異度的訓練,在外國更會用於提升個人自制力,減輕從事警察、股票交易員等行業的工作壓力。 以下2個練習,建議在學習初時不要操之過急,只需要每天選擇其中一個,花3分鐘練習一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