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竹林禪院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截至2018年3月29日完結時,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收到共144間私營骨灰安置所提交的指明文書申請。 灶君堂 清光緒年間,地理師鍾清泉居士與開山主持楊木生居士,看中此地為吉穴,遂搭建灶君堂。 隨後陸續增建廟宇寺院,群聚規模香火鼎盛成為道教佛教信仰的名山勝地。 國道3號下竹林交流道進竹東市區,循122縣道往五峰方向,於30.2K處右轉五指山道路,依照指示牌抵達登山口附近的廟宇群停車場。

竹林禪院

寺院佔地寬廣,是香港最大寺院之一,亦是旅遊勝地,山上風光明媚,盡覽荃灣市區,遠望藍巴勒海峽及青衣島。 竹林禪院 因為這次有兩晚是住在荃灣附近的酒店,加上個人時間比較充裕,所以第一次帶着神聖的心情参觀這個已經有接近百年歷史的竹林禪院,這邊是非常有名的。 融秋法師素願為竹林憚院創建一壯觀莊嚴之大雄寶殿,以廣容信眾,禮佛誦經。 1970年,港府土地政策改變,法師乃補地價購入今日大殿所在之地,並於1975年奠基興建。 惟法師為法忘身,勞瘁過甚,於1976年舍報西歸。 其徒眾恪遵遺命,經過六年時間,完成各項工程,並於1982年落成開光。

竹林禪院: 荃灣芙蓉山四面佛 賭王何鴻燊從泰國請來 謝霆鋒亦來參拜

竹林禪院就在上面馬路的拐彎處, 是我兒時經常遊玩的地方。 不過, 當年不是從這方向前往竹林禪院的, 竹林禪院2023 而是穿過馬閃排村的巷陌抵達。 “浮屠殿”後有天然的重疊岩石稱:“佛塔”,下方有“妙蓮洞”及“觀音洞”等兩個巖洞。

  • 當天爸爸雙手捧着奶奶的照片,隨着一位法師和幾個和尚,在香火燎繞中為奶奶的骨灰在禪院「上位」。
  • 院内共有二百个房间,曾住五百多人,现仍常信僧侣及收容老近三百人。
  • 1924年參學畢返粵,於廣州華林寺協辦南華佛學院,請寶靜、茂峰二法師分任講席。
  • 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林念佛堂等建筑物,装修古朴雅致,亦供奉了全港最大的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
  • 而那個私生女在禪院雖無管理權,但多年來一直插手禪院的事務,和今天的管理層勢成水火,最近還因為靈灰龕位的買賣而招來黑社會介入。

时值因缘,夜梦地藏菩萨启示,指引寻找福地兴建道场,弘扬佛法。 融秋法师遂於1928年自内地来港,初到大埔梅修精舍打佛七。 後因与筏可、茂峰时相往来,时茂峰法师正兴办位於荃湾老围的东普陀讲寺,融秋法师因缘觅得荃湾芙蓉山现址福地兴建寺院,并得弟子茂清、茂常协肋。 香港寺院道場眾多,只列出部份以便大眾參訪。 由於疫情關係,敬請出門前先查詢道場是否開放及其開放時間。 佛教道場如欲提供資料刊載於本網站,請電郵 。

竹林禪院: 查看

運輸署實地調查尾班車服務,發現小巴較預定時間提早5分鐘開出,車上只有3位乘客,聲言會作跟進,繼續監察相關的服務情況及乘客需求。 位於竹林禪院的四面佛,是由「賭王」何鴻燊82年從泰國請來;在神壇留名的除了賭王,還有「鋼鐵大王」龐鼎元遺孀龐熊少珠。 香港藝人亦多參拜,謝霆鋒和母親狄波拉便篤信四面佛。 昔日謝霆鋒犯下頂包案,狄波拉除了到泰國參拜,也拜竹林禪院的四面佛。 竹林禪院2023 2011年,有報道指狄波拉出資百萬為禪院的四面佛重敷金身。

竹林禪院

其徒衆恪遵遺命,經過六年時間,完成各項工程,並於1982年落成開光。 竹林禪院開山祖師融秋法師,廣西博白人,幼年於縣中周華寺出家爲僧,辯才甚佳。 曾於金山江天寺、高旻寺學禪,及後在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戒,屬臨濟宗黃龍派。 1924年參學畢返粵,於廣州華林寺協辦南華佛學院,請寶靜、茂峰二法師分任講席。 時值因緣,夜夢地藏菩薩啓示,指引尋找福地興建道場,弘揚佛法。 融秋法師遂於1928年自內地來港,初到大埔梅修精舍打佛七。

竹林禪院: 竹林禪院交通信息

以上提及的「初步審視」並不等如「初步審核」,所以並不表示該申請是否符合指明文書的申請要求。 有關意見會提交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發牌委員會)考慮。 最終是否批准某項申請是由發牌委員會定奪。 再拾級而上為寺院舊殿浮屠寶殿,殿前有假山魚池,兩旁為禪室。 殿內供奉地藏菩薩,觀音左右脅護,牆上刻有佛教故事壁畫。 位於中指峰與食指峰間的下切路線,陡下土徑,若遇下雨時,不建議由此下行,非常的濕滑。

竹林禪院

上層是浮屠寶殿,現在已改名為地藏殿,旁邊則有祖堂及香積廚。 禪院外圍,沿山邊斜坡再上,為五百羅漢寳殿、法堂、禪堂及藏經閣。 彌勒菩薩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十地等覺的補位菩薩,現時在兜率陀天內院為天人說法;將來會下生人間,在龍華樹下成佛,以教化眾生。 四大天王是護持佛法的菩薩:東方持國天王手捧琵琶,彈破苦空色殻;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斷除煩惱; 西方廣目天王手拈寶珠,無垢光明;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佛塔,賞賜福德。 韋陀菩薩是鎮守世界東、西、南三州的護法神,守持金剛杵,受佛屬咐守護佛寺,故面向大雄寶殿而立。

竹林禪院: 處理指明文書申請的一般程序

先有從無人認識、泰國出家的和尚釋恒懿到佔領寺院;後來上任方丈徒弟釋果恒,又被指是曼華堂欲奪權而引入的內地和尚;到本月,來自五台山的釋能修正式陞座成為方丈。 竹林禪院 政府外判工蛇王成風,工作時間瞓覺做運動,街道垃圾無人清,主責部門卻放任懶理,任由公帑被浪費。 工會指,食環署監工人數太少,造成外判工有機會「蛇王」;食環署則稱會調查事件。

女義工趁母親入院後,擅自把部分房間換鎖,又裝上閉路電視,整個寺院布滿「內地和尚」及黑衣人,原本在寺院居住的老和尚亦被嚇怕,不敢發聲。 「我相信這件事不簡單,估計幕後有龐大組織計畫侵佔整個芙蓉山,以圖操控山上大大小小的寺廟」。 竹林禪院是香港市中心區的最大佛寺,位於中國香港的新界之荃灣區,佔地4公頃多。 山上風光明媚,盡覽荃灣新市鎮,遠望藍巴勒海峽及青衣島。 建於1927年,位於荃灣北側的芙蓉山上。 院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林唸佛堂等建築物,裝修古樸雅緻,亦供奉了全港最大的三寶佛佛像,莊嚴肅穆。

竹林禪院: 荃灣的十方叢林

記者獲得一份詹豐簽名的委託書,委託釋恒懿長期代理,該文件有詹豐簽名及竹林禪院印章,並自稱為曼華堂資深長老。 但曼華堂一方指,詹豐在曼華堂並無角色,她並非資深長老。 融秋1976年逝世,但龐氏後人並無加入曼華堂。

  • 其徒众恪遵遗命,经过六年时间,完成各项工程,并於1982年落成开光。
  • 經天橋橫過荃灣港鐵站,或在兆和街乘搭小巴,便來到芙蓉山。
  • 入口處嘅山門係一石牌坊,刻住「竹林禪院」四個大字,登上白石階直達「天王殿」。
  • 一九七五年,山门、天王殿及大雄宝殿亦已在兴建中,至一九八二年整座禅院终告落成。
  • 大雄寶殿莊嚴雄偉,殿前立大紅圓柱,氣勢非凡。

報道唯一教我安心的,就是竹林禪院的管理層準備退位讓賢,請來幾位社會知名人士來出任理事,包括前一哥鄧竟成、工業家楊釗和李焯芬教授,都是我認識的有心人,楊兄和教授更是虔誠佛教徒。 希望他們的正氣,可以把禪院這股歪風一掃而空,還我一個佛門清淨地。 竹林禪院2023 竹林禪院2023 自此之後,父親篤信佛教,在竹林禪院安放好父母的骨灰後,他自己也在那裏皈依,並為自己和我母親買下了「長生位」。 禪院把他們的龕位安排在新建的,名曰「普光堂」的龕堂內,也是一場因緣巧合,因為先父名普禧,龕堂就像是以他命名一樣。

竹林禪院: 內地僧侶疑「鳩佔」 竹林禪院爆爭產戰

据说当年老和尚在潜修佛法时,曾三次获得地藏王的启示,要他寻找梦中所见的福地兴建寺院。 老和尚于是率领弟子在香港四出寻访,最后来到一处翠绿一片,因盛产野芙蓉而得名的地方,便与众弟子开始建寺。 尤幸得到善信支持,浮屠宝殿和两廊的静修室在一九三二年间建成。 竹林禪院位置比較僻靜,只有一輛公共小巴可以到達。 竹林禪院 在這裡供奉了泰國的四面佛,如果不熟悉拜神儀式也不用怕,因為會有人教你怎拜的。 荃灣有兩處佛教名勝,較為人熟悉的是三叠潭,有名剎西方寺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玄圓學院,香火鼎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83A, 85, 86, 86A 及86M 號路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2年1月5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83A, 85, 86, 86A 及86M 號路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3年10月22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83A, 85, 86, 86A 及86M 號路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5年10月19日。 此路線未按規定提供服務:如在晚上不駛入西樓角村、司機不依既定時間表開出尾班車等;加上車資較小巴80線的分段收費昂貴,班次也較疏,部分乘客或會改乘80線。

竹林禪院: 竹林禅院建筑布局

除了定期舉行法會,廣渡眾生外,更會全力推動慈善事業,務求為社會廣謀福祉。 竹林禪院的建築,基本上為三進式院落設計,山門一進,為禪院庭園,信眾可於此處購買香燭花果,以作參拜供奉之用。 但禪院為佛門清淨地,戒殺素口,謝絕善信以肉類葷腥等作供品。 再拾級而上就是第一座磚石建造的「浮屠殿」,殿前有石山魚池,兩旁為禪房。 殿內供奉地藏菩薩 像,由觀音像左右脅護,牆上刻有佛教故事的浮雕壁畫。

竹林禪院

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139,營辦商原申請加價17.4%,運輸署最終批准加幅為8.7%。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2輛小巴提供服務。 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64人。

竹林禪院: 竹林禪院旅遊勝境

禪院於1928年由融秋老和尚(1887至1976年)及其六名弟子奠基,當時只以竹席棚架建成。 竹林禪院2023 1932年冬,浮屠寶殿和兩廊的靜修室落成,其他佛殿此後亦陸續建成,並正式定名為竹林禪院。 1982年更從泰國請來四面佛一尊,由僧王親臨開光。 竹林禪院於20 09年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竹林禪院: 竹林相集

泰國華人稱此像為四面神,原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梵天,後來成為佛教二十四諸天之一。 竹林禪院迎來此神,將之視為佛門護法之一,希望與更多善信廣結法緣。 事實上四面佛的確吸引不少人前往參拜,其名氣有時還蓋過竹林禪院。 其時茂峰法師在千佛山鳩工興建東普陀,融秋法師在附近另一山丘向鄉紳購地建寺。 他與弟子墾土劈石,1932年建成浮屠寶殿,供奉地藏菩薩,其後寺院定名為「竹林禪院」。

竹林禪院: 竹林禪院創辦人後人申覆核求推翻曼華堂變動  12.7頒書面判詞

重陽將至,又是掃墓時分,看到《東周刊》報道竹林禪院的是非,不禁感慨。 半個世紀前的一天,我首次踏足荃灣的竹林禪院。 當天爸爸雙手捧着奶奶的照片,隨着一位法師和幾個和尚,在香火燎繞中為奶奶的骨灰在禪院「上位」。 大人們說我是個嫡孫,吩咐要緊貼着爸爸的步伐。 當時我還未懂事,還以為那個「嫡」是指「細粒的」,只好亦步亦趨地跟着他走。 建寺時期,法師親率弟子,胼手胝足,開山擘石,三年不倒單,曆盡艱辛。

院内共有二百个房间,曾住五百多人,现仍常信僧侣及收容老近三百人。 再拾級而上就係第一座磚石建造嘅「浮屠殿」,殿前面有石山魚池,兩邊係禪房。 殿裏面供奉地藏菩薩像,由觀音像左右脅護,牆上面刻住佛教故事嘅浮雕壁畫。 殿裏面建有7層木塔,此殿曾喺1953年重修。 再拾級而上就係「大雄寶殿」,外觀莊嚴雄偉,殿前面立有氣勢非凡嘅紅色圓柱。

竹林禪院: 全港最大的佛寺之一 竹林禪院

後因與筏可、茂峰時相往來,時茂峰法師正興辦位於荃灣老圍的東普陀講寺,融秋法師因緣覓得荃灣芙蓉山現址福地興建寺院,並得弟子茂清、茂常協助。 禪院是由融秋和尚於一九二七年,先後三次獲得地藏王菩薩報夢,要他到香港尋地建廟,因此二八年在六位弟子的協助下,最終於芙蓉山覓得現時的地皮興建。 所以竹林禪院第一座建成的便是供奉地藏王菩薩的「浮屠寶殿」,殿內供奉地藏菩薩,觀音左右脅護外,牆上刻有佛教故事壁畫。 竹林禪院是芙容山第一座大型佛寺,其後不斷擴建,今天穿越山門、天王殿和韋馱殿,便見到莊嚴的大雄寶殿。 該殿於1975年奠基,可惜融秋法師積勞成疾,翌年入滅。

1932年,浮屠殿落成,定名竹林禪院,即作首次開戒之舉,特禮請博白縣周華寺住持勝林老和尚,再由融秋老和尚蒞監傳授戒法。 融秋法師率弟子辟土耕種,自給自足,勉度時艱。 重光後,法師悲心懇切,先後兩次爲陣亡將士興行水陸法會超薦。 竹林禪院中供奉了多位仙佛,不過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在園內供奉的四面佛,這個四面佛更是由賭王何鴻燊及數位友人出資興建。 要數香港面積較大的寺廟,荃灣芙蓉山的竹林禪院絕對是其中之一,現時寺廟佔地達四萬多平方米,難以想像,建寺之初的一九二八年,卻只是一間竹棚,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才有今日的規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