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南港島綫2023懶人包!內含南港島綫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為進一步加強B出入口防水能力,港鐵公司於B出入口進行改善工程,在適當位置加設鋼板,加強車站結構及其他地底公共管線的分隔,並於B出入口天花加鋪防水物料,改善工程於2017年5月中完成。 連接大堂的電梯位於月台(路軌盡頭)的西北端,因此車站大堂及出口均位處車站西北面。

醫院另一個令人詬病的,就是只有一條迂迴狹窄的通道,根本不能應付龐大的交通流量。 對經常出入瑪麗醫院的人士來說,設置地鐵站(港鐵站)是大眾的心聲。 方案二:車站改設於怡南路地底,出入口位置與現時相同,並新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接鴨脷洲邨,預計全段鐵路如期於2015年啟用;往利東站一段隧道在山中興建。 如同南港島綫利東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僅設資訊台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另外,每部「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出廠前,都要送到法國ALSTOM開設的廠房,讓其安裝訊號系統。 南港島綫2023 此外,「香港仔海峽橋」亦裝設了「撞擊警報系統」,避免因海事意外影響行車安全。

南港島綫: 車站藝術

事發時訊號系統無法偵察一輛列車的位置,經港鐵派人到各站調查後發現列車在海怡半島站進入了「睡眠狀態」。 黃偉明認為問題「不能接受」,並指事件為輸入錯誤指令所致;他又指出目前仍有問題需要個別調整,包括列車未能對準月台標準停車位置及自動廣播出現時間不配合等問題。 而蘋果日報的報道則指出,該測試報告揭露系統共有23項異常問題及22項須改正事項。 其中包括黃竹坑車廠實際的路軌狀況與系統顯示不相符的問題,路軌上的列車不能顯示在監察系統上。 另外更有列車車門及月台閘門無故開關、人手控制模式下車速出現極大波動的問題。

南港島綫

為減輕港島綫負荷,與及分流荃灣綫過海的乘客,政府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提出北港島線概念。 直到《鐵路發展策略2000》文件推出,提出港島綫延線方案,亦即現時大家所知的「換線」方案。 南港島綫2023 遵從地鐵一向的發展模式,興建鐵路時會在車站附近發展私人住宅,一來以其利潤資助工程費用,二來可增加客源。 其中上環站及灣仔站用作辦公室發展;灣仔站、天后站、炮台山站、太古站至柴灣站各站則用作住宅發展。

南港島綫: 設計最高速度 (km/h)

開幕典禮時,確認南港島綫可在年底通車,惟未有公布確實日期;至11月21日召開記者招待會簡介通車安排及公布車費,亦沒有提及通車日期。 直至12月5日,港鐵在記者會上公佈南港島綫定於12月28日通車,當天是星期三又並非假日,有別於近年其他新站及新綫多於星期日啟用;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解釋通車日期處於聖誕及新年兩公眾假期之間,加上屬學校假期,乘客量較少,故認為是通車合適時機。 6月12日:港鐵公佈南港島綫(東段)工程延誤,由於早前港鐵與政府簽訂的項目協議的目標通車日期訂為2015年12月,因此修訂預計通車日期至2016年12月。 方案甲:由海洋公園直接前往金鐘站,可將往來南區和港島北的行車時間減至最少,而且施工較容易,成本也較低。 港鐵公佈南港島綫通車後首兩星期客量,每天使用人次約11萬。 金鐘站的南港島綫及東鐵綫部分乃是全新興建的大堂及月台,南港島綫月台啟用的日期是2016年12月28日,港島綫及荃灣綫月台分別於1985年5月31日及1980年2月12日啟用。

  • 跟著觀塘綫嘅服務喺1989年10月1號伸延到香港島,鰂魚涌站成為港島綫同觀塘綫嘅轉車站。
  • 港島綫西延喺2009年開始起,2014年12月28號通車,而西營盤站就因為出口未整好延遲到2015年3月29號先啟用。
  • 2017年6月21日:早上7時25分,一列由金鐘站開往海洋公園站的列車發生故障,職員隨後安排該列車移離並返回金鐘站,列車服務於早上8時20分陸續回復正常。
  • 此外,南港島綫通車對人滿為患的金鐘站可謂雪上加霜,繁忙時段乘客約需等候最少3至4班車才可上車。

不過在2019年下半年起,香港受反修例運動影響,訪港旅客大幅減少,令前往海洋公園的遊客減少,本線客量開始回落。 其後在2020年1月下旬香港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海洋公園更多次暫停對外開放,同時政府實施嚴格出入境管制措施,訪港旅客近乎絕跡,本線失去前往海洋公園的遊客,整體客量進一步回落。 2017年6月21日:早上7時25分,一列由金鐘站開往海洋公園站的列車發生故障,職員隨後安排該列車移離並返回金鐘站,列車服務於早上8時20分陸續回復正常。 港鐵將奇力灣海旁的臨時苗圃改建為公共空間“南堤綠徑”,作為南港島線工程環境影響而建立的綠化補償設施,由港鐵負責興建、管理和保養维修。 不過該土地屬短期租約,租期已於2021年9月23日屆滿。 2016年11月22日記者會上港鐵表示,整體工程完成99.4%,並指正整理報告呈交政府,以確立通車日期。

南港島綫: 車站數目

另外為節約能源,部分扶手電梯會於非繁忙時間期間暫停使用。 此外,為能夠更快捷疏導車站龐大的客流,前地鐵公司並在後期將1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的部分空間改為下層大堂。 【本報訊】港鐵南港島綫海洋公園站於今年5月,一日內發生兩宗事故,先後有兩列列車運行不暢順,並觸發安全裝置而短暫停下。 港鐵昨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調查報告,指事故起因是無線網絡信號短暫接收不良,導致列車未能順暢地與路軌旁信號系統連繫。 南港島綫2023 港鐵已採取多項改善措施,而機電工程署認同事故不涉及行車安全。

南港島綫

南港島線(東段)進度報告及主要基建工程的撥款申請,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2010年12月6日。 有熟悉鐵路運作的資深工程師解釋,「列車動態限界」是指鐵路上預留給列車的行車空間,以確保列車行走時的擺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撞及旁邊的裝置(例如車站月台),碰到就可能出軌,這個是行車安全不可侵犯的界限。 及觀塘綫延綫項目協議,港鐵根據《香港鐵路條例》、營運協議及有關項目協議在專營期內擁有、營運及維修該兩條新支綫。 在規劃至施工期間稱為「南港島綫(東段)」(South Island Line )的南港島綫於2011年7月8日動工;至於南港島綫(西段),來往黃竹坑經薄扶林一帶至香港大學,至今尚未落實興建時間表。 另外,由於本線離開金鐘站後下一個站即為海洋公園站,為前往海洋公園的本地居民提供一個便宜、直接的途徑,因此在本線客量之中,有不少皆為前往海洋公園的遊客。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最後檢測 海怡往金鐘6.7元、往旺角僅25分鐘

根據2019年立法會文件顯示,2018年南港島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為55%(每平方米6人計算)或77%(每平方米4人計算)。 南港島綫列車停泊、維修及保養由黃竹坑站以南,即黃竹坑邨舊址重建而成的黃竹坑車廠負責。 主綫上行駛的列車,可經黃竹坑站以東的黃竹坑側綫進出車廠。

南港島綫

)係港鐵營運嘅路線之一,服務香港島北岸,由中西區嘅堅尼地城開始,去到東區嘅柴灣為止。 呢條綫喺1985年5月31號分段通車,到1986年5月23號全線正式通車,至於其後規劃嘅港島綫西延(堅尼地城-柴灣)亦都終於喺2015年3月29號完全通車。 截至2015年3月,本線有17個車站(同觀塘綫一樣係最多車站嘅港鐵綫),當中4個係轉車站(中環站(可以行去香港站轉東涌綫同機場快綫)、金鐘站、北角站同鰂魚涌站),杏花邨站同埋柴灣站兩個車站分別係地面同架空車站,其餘係地底車站。 》及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之長遠方案提出興建中型鐵路南港島綫,分縱、橫兩綫,當中縱綫設「鴨脷洲西站」,與現時海怡半島站服務範圍相近,惟因顧問估計當時規劃中之道路系統能夠滿足未來交通需求,整個方案最後擱置。 灣仔站大堂設於修頓中心地底,車站設有10條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及月台以及50多部出入閘機。

南港島綫: 月台

本綫作為一個獨立運作的路綫,採用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運作。 是繼迪士尼綫及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後香港第三條採用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運作的鐵路路綫。 本綫是香港第三條無人駕駛鐵路(首條和第二條分別為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及迪士尼綫),亦是香港首條使用無人駕駛系統的市區綫。 2007年10月10日,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南港島綫(東段)(通車後稱為南港島綫,下同)將會落實興建,預計於2011年動工,2015年完成。 另外,北港島綫仲有一個方案(「交匯」),就係東延東涌綫、西延將軍澳綫去添馬站交匯,將軍澳綫加設銅鑼灣北、會展兩個站,最終喺2013年港鐵揀咗交匯方案。

南港島綫

「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將會成為港島綫的延綫,而非南港島綫(西段)的延線。 而在1999年香港政府的鐵路發展研究中,南港島綫改為以上環站林士街月台作為港島總站,與1989年的建議類似,惟研究結論依然是未有逼切需要興建,故一直被有關暫時擱置。 早於1980年代,香港政府已將南港島綫列入長遠交通發展計劃。 1989年,香港政府運輸科發表《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報告,當中便提及到當時有計劃興建的東九龍綫可由上環向南延長至香港仔。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 | 12月28日通車 率先睇各站出口食玩資訊

日前林明禎更加成為「第十六屆亞洲電影大獎」青年推廣大使,並以推廣大使身份作客YouTube頻道「好青年荼毒室」暢談電影及各地文化差異,不過大批網民就狠批主持人頌頌似乎未有做足功課,幸好林明禎以高EQ完成訪問,獲網民大讚大方得體。 中國 RISC-V 生態發展史上最大規模會議周四(2 日)在上海登場,英特爾、Google 等科技巨擘齊聚一堂,探討如何共建 RISC-V 生態,推動第三波晶片浪潮到來,目前中國在 RISC-V 領域一馬當先。 2019年9月8日,有反修例示威者到灣仔站打破車站玻璃及螢光幕玻璃,以及破壞售票機。 時,車站人流並會更加容易出現擠逼情況,屆時港鐵亦會因應車站客流量而在車站實施人流管制措施。 灣仔站設有1組側疊分離式月台,兩個月台並已裝設月台幕門。 1號月台(往柴灣)設於上層,而2號月台(往堅尼地城)則設於下層。

南港島綫

而公眾關注金鐘轉車站將於通車後會「塞爆」,李聖基卻指不太擔心,港鐵已準備不同應變計劃,針對金鐘站不同時間的人流作安排。 至於南港島線的票價,港鐵商務總監楊美珍表示,車費會按現時其他鐵路線按行車距離計算。 根據港鐵提供的部分車費資料,金鐘站去海洋公園站的成人八達通收費為5.3元,需時約4分鐘;而較遠的海怡半島站往金鐘站車費為6.7元,需時11分鐘。 南港島綫2023 前往港島東車費約10元,過海車費則由14.2元至27.9元不等。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分為東西兩段

2014年6月12日,港鐵公司首次公佈南港島綫未能按原定2015年底的目標通車,需延遲最少半年啟用。 港鐵公佈南港島綫整體工程已延誤6個月,由於港鐵公司原本與政府簽訂的項目協議內訂定的目標通車日期為2015年12月,因此通車日期順延至最快2016年6月。 南港島綫2023 跑馬地站:在2009年1月13日,有傳媒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將興建的南港島綫,不設跑馬地站,以免增加車程時間及延誤工程,並以擴建銅鑼灣站取代。

西港島線開通後,特別班次已固定於周一至五繁忙時間,定時由柴灣車廠開出,到達北角站後在行車線上正常提供來回載客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港島綫通車初期,由於車隊不足,地鐵曾一度設金鐘至太古的短程特別班次,由1986年10月1日起,所有港島綫列車皆行走上環站至柴灣站。 港鐵指,在是次的班次調整下,港島綫、荃灣綫及觀塘綫將會加密星期五晚間時段、周末和公眾假期日間、傍晚及晚上的班次至約2.4至6.2分鐘一班。 南港島綫2023 南港島綫2023 南港島綫 運輸署也致力改善南區交通,因應區內新發展項目,積極要求設立交通改善措施,包括要求在薄扶林南房屋發展時,一併改善薄扶林道和域多利道路口的容車量;以及在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內,提供車輛掉頭處以改善深灣道交通。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

2004年地鐵公司將南港島綫拆開兩邊,東段由鴨脷洲接駁去金鐘,西段就同西港島綫合併,由黃竹坑接駁去西營盤。 2005年地鐵公司再改方案,西港島綫用延長港島綫方式去起,南港島綫西段接駁去香港大學,不過嗰時政府一路未拍板起唔起。 另外,新款吊環於市區綫現代化列車個別車廂採用時,劣評如潮,被指欠奉舒適度。 就此,港鐵公司以此款吊環為基礎改良設計,之前新設計吊環於港島綫一卡列車進行測試,現以變回原來的新款吊環,而市區綫願景列車將會使用改良設計的新款吊環。 這款列車和近年港鐵公司購買的南港島綫中國製列車一樣使用「鐵路願景」的設計元素,被網民批評港鐵所購置列車外型設計了無新意。 在屯馬綫中國製列車的外貌因為與近畿川崎列車相似而被不少人戲稱為「假千九」的背景下,部分市民擔心在中國出廠的列車質素差劣。

南港島綫: 車站、接駁路線一覽

港鐵曾在灣景中心設有適用於灣仔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南港島綫2023 然而由於鄰近該特惠站的會展站啟用,故該特惠站已於2022年5月29日起停用。 基座為香港遊樂場協會的修頓室內場館及商業部分,商業部分前身為運通泰大酒樓,現時為華人置業的灣仔電腦城。

南港島綫: 港鐵南港島綫列車

每卡車廂裝設四個液晶體顯示屏,為乘客提供列車服務資訊及影音資訊。 列車亦同時設置靜音車廂,為不希望收聽有關資訊的乘客提供選擇。 港鐵市區綫中國長春製列車為兩鐵合併後,港鐵首次採購的重鐵列車,由中國北車/中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南港島綫2023 另外,東鐵綫過海段於今年5月中通車,有政黨早前訪問1,238名市民,逾70%受訪者反映車廂擠迫情況加劇,建議加密班次、繁忙時段豁免頭等收費,及全面擴展「早晨折扣優惠」等。 雖然港鐵已預告南港島線可於今年底前通車,惟實際通車日期仍未敲定。 港鐵指,目前南港島綫正進行法定檢測工作,並正準備文件提交予政府審批,實際通車日期要待審批後才能確定。

星期六的日間行走22列列車,下午一點後增至25列列車,下午五時後增至29列列車行走。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後行走19列列車,中午十二時後增至22列列車,下午五時後增至25列列車。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由頭班車起至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及晚間,則行走14列列車。 2013年6-9月,因應中國製列車數量充裕及西港島綫啟用,再有3列英製列車由觀塘綫抽調至本線行走,使港島綫列車數量增加至34列。 2013年3-4月,因應中國製列車數量充裕及西港島綫啟用,再有2列英製列車由觀塘綫抽調至本線行走,使港島綫列車數量增加至31列。 由於車隊中的都城嘉慕第2B代列車的控流系統與其他英國製列車不同,為方便管理和維修,這些列車由1985年投入服務至今都只在港島線行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