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基隆老鷹2023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9月12日、13日及14日下午16時在FUN PASS平台推出3折、5折及7折的海派浪漫食旅券(原價值100元,限量6,000套),可至基隆在地美食、伴手禮、景點、住宿、交通等合作店家使用。 觀銷處為展現基隆作為海洋國門文化觀光特色及活力,今年特別邀請到國內外創新的團隊來基隆踩街。 享譽國際的烏克蘭MRG馬戲團,將以高蹺遊行、默劇雜耍向台灣傳達和平自由的歡樂。 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陳世一指出,北部老鷹多年來仰賴基隆河的攤商廢棄物、攝影者餵食維生,然而在環保意識抬頭、河川整治完整,加上基隆港禁止餵食禽鳥後,北部老鷹面臨食物來源減少的危機,半年來已減少45隻。

期間他也和梁皆得獲鳥會支援赴香港、大陸、日本、尼泊爾和印度觀察老鷹,並從1993到2004年,11年間出版了《老鷹的故事》、《尋找失落的老鷹》、《鷹兒要回家》老鷹三部曲,完成「為一種生命立傳」的大願。 台灣鳥類發現史上,東方紅胸鴴、白領翡翠、白頭鵐、黑頭鵐、鐵爪鵐、紅腳隼,第一筆紀錄都由梁皆得寫下,野鳥學會猛禽資訊中心的鳥友林文宏一直堅信他「還會有新發現……」。 在彰化鄉下長大的梁皆得從小就愛觀察鳥,國中時加入台中鳥會學習鳥類調查及記錄鳥類生態的方法,之後熱中攝影。 比起體制內的學校,他更樂於在野外自主學習鍛鍊,培養能力,其中發現隱密鳥巢這一大本事,最令鳥界折服。 沈振中日復一日,用望遠鏡,用最原始,也最不干擾的方法,遠遠的定點觀察,筆記老鷹整日的行為──黃昏的聚會。

基隆老鷹: 基隆港老鷹季 民眾頻呼過癮

日本、印度的老鷹數量都維持穩定,普遍可見,與台北差不多大的香港,約有一千隻老鷹,老鷹甚至就在人們活動的公園裡築巢,日本老鷹則會搶走行人拎在手上的垃圾。 唯獨台灣,在農委會台灣保育物種列表上,老鷹目前被列為「珍貴稀有」,基隆港雖然有時近到伸手可及,但這裡並非牠們的棲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知名景點布洛灣吊橋,目前每天上、下午各開放一場次,依承載量上限排隊入場。 他說,大病一場後慢慢將事業交給妻子掌管,自己的時間變多了,但對公共事務原本興致不高,只是禁不起社區好友邀約,沒想到「越陷越深」,現在身兼公寓大廈社造家族長,與更多社造伙伴一起打拚。 基隆老鷹2023 而這個創作的概念來自於我們才剛採訪完的「基隆島塔燈」和永遠性感偶像「瑪莉蓮夢露」的結合,隨著我們幌然大悟的猛點頭,看到的是一群大姐臉上滿是驕傲的笑容。

長期從事台灣生態研究、文史工作的陳世一,10多年來每天看著老鷹在基隆港盤旋的「飛行秀」,他用心觀察記錄、拍攝,最近出了一本老鷹專書「鷹飛基隆」,完整記錄老鷹的生態。 沈錦豐說,因基隆港上游有魚市場與菜市場,許多市場中處理後的家禽、魚類碎肉、內臟,隨著下水道從旭川河口排入港區,因而成為黑鳶食物來源,黑鳶喜好在基隆港覓食。 黑鳶俗稱老鷹,早年鄉村的四合院廣場常用來飼養雞隻,天空常引來黑鳶盤旋天際,伺機捕食小雞。 全世界黑鳶有上百萬隻,有9個亞種,台灣黑鳶是不作跨洲遷移的亞種,主要分布在北部與南部的海岸、港口、水庫與溪河、魚塭處。

基隆老鷹: 過去攤商碎肉放水流、攝影者餵食 基隆港成老鷹獨特生態系

「老鷹岩觀景台」可以俯瞰著大武崙澳底漁港,遠處那小小凸出的石頭則是「基隆嶼」,觀景台旁的基石有一個明顯的控制點,除了這裡的展望台角度特別好之外,沿著回程的路上也可以到「城堡觀景台」,而那邊的高度則是可以看到整個情人湖的高點,試著在這附近找看看有沒有不同角度可以看到漁港的位置,不過感覺還是老鷹岩觀景台比較美。 情人湖位於基隆大武崙山山腰上的自然高地湖泊,有著基隆後花園之稱,假日之際,有不少的旅客喜歡來到這裡環著情人湖沿著吊橋慢步,更是不少當地人當成是閒暇運動的好地方,只要走在環湖步道便可以進入林木茂密猶如森林般的空間,享受著芬多精的洗禮。 他說,並不盡然只為覓食,有的是來玩,有時像是情侶一起伴飛;有時則會打鬧,像尋仇般,搶別人的食物示威。

  • 日人築港及將市區墊高,使港都逐漸成型,人口增加,市集成型,經過聚落的石硬港(南榮河)、殼蚵港(西定河)及田寮港(田寮河)也將人類生產的有機廢棄物帶入港中,加上水中的死魚及往來船舶丟棄的食餘有機物,使基隆港逐漸形成老鷹重要的覓食地,其中,又以經過市場、魚市的旭川出口漂浮物最多。
  • 遊行管制範圍外皆可供車輛通行,僅孝二路往海洋廣場方向禁止車輛通行。
  • 基隆人高旗記得他小時候有漁民在外木山海邊炸魚,魚一浮出水面,「馬上就有一兩百隻老鷹飛撲到海上搶魚吃。」這樣的景象,卻在二十多年之內急轉直下,至於能看到以老鼠為食的草鴞,能看到就像中樂透。
  • 根據中央社去年發佈的「2016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全台老鷹總數626隻,數量比2015年多了200隻,北部增加112隻,南部老鷹增加約40幾隻。
  • 展示器有清末向英國購買8吋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砲及國軍退役的戰車、104戰機及勝利女神飛彈等;同時也是看老鷹、大冠鷲、台灣藍鵲等出沒的好地方。
  • 情人湖公園 情人湖公園位於大武崙山山腰,公園內的情人湖因由五條山澗匯集而成,原名「五義埤」,是基隆市唯一的高地湖泊。

作者堪稱進入了人鷹合一的境界,才能將視覺的美和心靈的振奮化為文字、照片,邀請你來到老鷹的世界,在心中留下滿滿的幸福感吧! 不用報名,也不收費,可自由無拘的參與,堪稱全台灣認識、欣賞老鷹最好的生態教育平台 可能你從來沒想過或者根本不認為,有哪個地方可以近距離欣賞老鷹飛翔英姿? 據統計,全台灣老鷹僅剩六百多隻,所以要遇見老鷹應該很難,因此如果能夠看到老鷹凌空飛越,就已經讓人夠驚艷的了。 但是,本書一語點破,原來要找出賞老鷹的勝地要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到老鷹可能會覓食的水域去!

基隆老鷹: ●超多碎肉、內臟 老鷹愛上這兒

解讀老鷹生態辨識特徵、生活習性、生命歷程等,認識台灣老鷹在世界上的特殊性 基隆老鷹2023 許多人對老鷹的認知是模糊、分歧和雜亂的,殊不知「老鷹抓小雞」的兒時記憶個誤解,現在的聽到「老鷹在抓魚了」更是荒謬,因為老鷹主要吃動物的屍體,以及人類丟棄的有機廢棄物,當然受傷的雞或鳥也會吃。 況且,老鷹和其他猛禽相比,吃的食物也大不同,像是鳳頭蒼鷹、松雀鷹都會捕食小雞或鳥類,鳳頭蒼鷹甚至會捕食台灣藍鵲等大型鳥類;大冠鷲則是會抓蛇、蜥蜴或蛙類等。 農藥泛濫、與自然爭地等都是,但追根究柢是老鷹的食物消失了,權宜之計該怎麼做 台灣在短短30餘年,竟然成了亞洲唯一老鷹大量消失的國家。 這和台灣島內人口增加、荒野大量被開發、野生動物棲地消失,以及慣行農法用藥耕作……,導致老鷹因食物不足而數量銳減,且必須另外尋找食物才能繁衍族群。

基隆老鷹

然後,幾乎撕裂他心臟的慘劇發生了,他遠遠地,看見白斑被獵鳥人置放在巢位的捕獸夾夾住嘴喙,從奮力掙扎到死亡。 2015年至今,台灣猛禽研究會「全台老鷹黃昏聚集區同步調查」計畫召集人林惠珊則記錄到426隻,其中以新北市翡翠水庫山區最多,記錄到97隻,屏東三地門山區92隻。 不然,2014年秋冬的全台普查,台灣老鷹族群只剩下以台灣北部、嘉義和高屏地區為主的三大穩定族群約354隻。 老鷹很輕,1,400公克,兩翼開展165公分,只需要一絲絲微風就可以飄在空中,看起來就像一片擺脫重力的葉子。 在基隆港的觀察中,無論是小、中、大白鷺、蒼鷺、夜鷺、黑尾鷗、鳳頭燕鷗、喜鵲、白鶺鴒、家八哥、黑領椋鳥、鴿子、燕子、麻雀等,沒有任何一種鳥怕老鷹。 然而,對老鷹和大冠鷲、魚鷹等猛禽熟悉的人一定會發現,老鷹的腳爪特別細小,老鷹的爪子扣合時成環狀,主要功能就在抓起及固定動物屍體。

基隆老鷹: 日本炸豬排專賣店銀座梅林結束營業

陳世一表示,在基隆港禁止餵食後,相關團體或政府單位並沒有提出配套措施,使老鷹又陷入食物不足的窘境;政府禁止餵食後,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愛心給食者還有間接為老鷹補充食物,真正停止給食其實才半年的時間,北部老鷹的數量已大減45隻。 海洋廣場位於基隆火車站附近忠一路港邊,約5,000平方公呎大小的原木平台,在特殊節日時,廣場上都會舉行一些慶祝活動。 這裡也是基隆市民與外來遊客休閒、賞景的好地方,站在廣場上不時可以看到停泊在港內的遊輪,更可以觀賞山光水色中盤旋覓食的老鷹,晚上也是情侶欣賞夜景、情話綿綿的好地方。 俗稱老鷹的黑鳶,是台灣的猛禽留鳥,也是基隆市市鳥,牠們雖有抓活魚、抓小動物的能力,但並不是常態,整體看起來比較像禿鷲、兀鷲,是腐食性的群居猛禽。 而基隆港原先是北部老鷹重要的覓食地點,如今在河川整治工程及餵食禁令下,讓牠們陷入數量銳減的危機。

遊行當天下午2點,隊伍將從國門廣場出發,巡迴至港西街、忠一路、仁二路、愛二路、仁三路和愛三路,再回到國門廣場,以熱情有勁森巴鼓聲、舞蹈及大型海洋藝術,不用出國也能感受台派海洋嘉年華遊行的魅力。 三、管制範圍(詳管制範圍圖):中山一路、中山(高砂)橋及公園街以東(不含中山一路、中山(高砂)橋及公園街);愛四路、愛五路以西(含愛四路,不含愛五路);忠三路及仁四路以北(不含忠三路及仁四路);仁一路、海洋廣場以南(不含仁一路)。 觀銷處長曾姿雯表示,海洋老鷹嘉年華踩街遊行,今年已邁入第12年,自2015年開始市府逐年提升為全台最盛大海洋嘉年華會,今年和海洋委員會合作成為國家級重要海洋盛事。 隨著疫情趨緩,今年市府以「遨遊天際、向海致敬」為主題,號召各縣市社區協會、校園團隊及國內外表演團體參加,隊伍數達歷年之最有52隊,熱情奔放的踩街舞者,將與民眾近距離互動同歡,歡迎大家來基隆體驗「台派海洋嘉年華」踩街,感受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基隆老鷹: 【基隆】海洋廣場 ~ 黑鳶 ~ 心隨鷹揚飛

也從人聲鼎沸逐漸轉往寂靜,甚至在八零年代與河爭地,甚至把河道加蓋成了現今的模樣,而依舊在天空盤旋的黑鳶們,就這麼靜靜地見證了基隆的盛衰。 成立18年的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日下午舉行遷至迪化街的新址開幕,基金會董事長龍應台除了解釋搬到迪化街、... 三十五年前自從我加入台北城中扶輪社後,扶輪不只讓我成長,更讓我真正體會「超我服務」的精髓,身為杏林中人,從根除小兒麻痹、... 虛擬貨幣在台灣尚未有業務主管機關,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鬆口,行政院正進行最後決策,近日會有決定。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理論上是台灣最早拿到2024總統選票的,但他是否參選到底卻總是處於不確定狀態,這當然是身為小黨的無奈,... 去年九合一選舉的九一八地震,震度僅三級的桃園市羽球館天花板崩落,桃園公共工程品質備受質疑,新聞還登上CNN,貽笑國際,五個月後,...

田寮河環狀線接駁車:行駛動線調整為信一路→美猴橋→仁一路接回原動線,取消停靠義二路口、二信循環站、電力公司等三站。 (國道客運)① 國光/首都/泰樂/基隆/光華/台北:自國1→港西高架橋→中山一路→基隆北站連絡道/民治平交道→港西街進市港區,利用臺鐵基隆車站北站環道路側空間做為臨時終點站下客;出市港區動線由港西街→民治平交道→中山一路→港西高架橋→國1。 年過6旬的沈錦豐說,自己很愛解說,這些年來四處調查遊隼生態、編寫教案,在社區、學校推廣環境教育,在大家眼中,他是個博學多聞的沈老師,總算完成了小時候想當老師的夢想,目前正籌拍一部「庶民的遊隼」紀錄片,預計明年對外發表。 基隆野鳥學會常務理事沈錦豐,擔任小黃運將33年,談起護鳥起因,沈錦豐說,創會理事長沈振中是他最小的親叔叔,又碰巧是基中三年的同班同學,從小就受他影響一起觀賞在地鳥類。 受到沈振中影響愛鳥成痴的他,與「老鷹先生」沈振中守護基隆老鷹長達20年。

基隆老鷹: 基隆市政府網站

自國1→港西高架橋→中山一路→基隆北站連絡道/民治平交道→港西街進市港區,利用臺鐵基隆車站北站環道路側空間做為臨時終點站下客。 出市港區動線由港西街→民治平交道→中山一路→港西高架橋→國1。 一、踩街遊行路線:(遊行路線圖) 國門廣場→港西街→忠一路→仁二路→愛二路→仁三路→愛三路→仁二路→忠一路→國門廣場。 雌雄共同負責築巢的工作,但是主體結構由雄鳥負責,雌鳥則負責巢中央的細部佈置。 巢材以枯枝為主,中央墊以柔軟的紙、布、手套、內褲、胸罩、塑膠袋、鋁箔包等人類生產的物品。 鳥類的眼球具有雙焦距,同時可作為「放大鏡」及「望眼鏡」使用,尤其是黑鳶的視力,能在數百公尺外的高空中尋找地面下的獵物。

基隆老鷹

他說,若不是以自己身邊都有的素材來拍攝,就沒有意義了,而他就是要推動連庶民也可以輕易參加的保育,才能讓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加普及。 ★仙洞可搭乘基隆市公車301、302、304線於「仙洞巖站」下車,白米甕砲台則在往前搭乘至「太白莊站」下車,步行15分鐘即可抵達。 對生活周遭微小細節充滿熱情,創辦冷知識平台「每日一冷」,希望能透過微不足道的冷知識,幫助現代人找回在貧乏日常中逐漸疏離的自己。

基隆老鷹: 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4點登場 下午3點交管到6點

昨天豔陽高照,很多民眾在海洋廣場上賞景,老鷹也很捧場,除了在空中盤旋,不時俯衝海面,攫取海面上的雞鴨內臟等下雜貨,偶爾抓到小魚,兩隻老鷹還相互嬉戲、打鬧,吸引來自各地的鳥友猛按相機。 陳世一呼籲,「老鷹不是為大砲而存在的」,也不為調查研究而存在;老鷹不是工具或試驗品,未來基隆港必定會整治乾淨,食物不再流出,他希望能未雨繆綢,努力思考對策、付諸行動,才不會使北部老鷹的數量再次崩跌。 對此陳世一說明,因為基隆港是深入市街的天然良港,注入基隆港的南榮河、西定河匯流入旭川,再注入基隆港南岸,溪河邊有多個市場,長期以來攤商處理禽、畜、魚類後的有機廢棄物就丟入溪河匯入港中,餵養了老鷹百餘年,早己形成獨特的基隆港生態系,同時也形成基隆人與老鷹長期相處的獨特情感關係。 基隆年底活動不斷,明日和平島公園及財團法人沖繩縣產業振興公社台北事務所共同主辦的「共島季」將於和平島公園展開,活動自26日起至110年3月15日止,在共島季活動期間,凡是購買台灣好行濱海奇基線一日乘車券或濱海奇基線-基隆小鎮散步漫遊套票之旅客,即可至和平島公園遊客中心兌換精美禮品一份。

基隆老鷹

遊行管制範圍外皆可供車輛通行,僅孝二路往海洋廣場方向禁止車輛通行。 基隆老鷹 更多停車管制、車輛改道資訊請上「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網站查詢。 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踩街遊行17日下午3時在國門廣場展開,今年以「遨遊天際、向海致敬」做為嘉年華主題踩街大遊行,除在地表演團體外,還有52隊國內外表演團體,市府當天推出多種觀光巴士遊程,民眾可免費搭乘遊基隆特色景點。 睽違兩年,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活動遊行今年重啟,今天下午在市區熱鬧登場,由社區、校園團隊以及各縣市專業表演團隊共54隊,從國門廣場集合出發,繞行市區踩街表演,森巴女郎打頭陣,鑼鼓喧天,上萬民眾爭睹,吸引民眾搶拍。 睽違兩年的基隆老鷹嘉年華踩街,週六下午盛大登場,除了本地社區協會、各級學校單位,還邀請到國內外表演團體,54個遊行隊伍,數量創下歷年紀錄,主辦單位預估活動,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與,市長林右昌、民進黨市長參選人蔡適應,也到場共襄盛舉。

基隆老鷹: 今年6次補班還剩3次 人總:未來5年調整放假均不超過3次

由女十字軍哈雷機車隊以浩蕩的聲勢領軍,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製作全新花車「浪花朵朵」,以金色飛鷹及3層海浪造型高台上的熱情舞者打頭陣;緊接著各式的海洋生物花車,帶出來自各社區的表演團隊。 基隆老鷹 精心裝扮與精彩歌舞演出輪番上陣,讓人目不暇給;大地之母、佛手花車以及橘助Orangecos TW cosplay等創意表演,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基隆老鷹2023 今於基隆海科館舉行的「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十周年展」,是結合海洋文化與基隆特有的老鷹奇觀,為期四天的精彩展覽與藝術手作品展示,為基隆的海洋觀光季揭開序幕。

基隆老鷹: 睽違2年!基隆「老鷹嘉年華」登場 54個遊行隊伍創歷年紀錄

分布的狀況集中在台灣南北兩區,北部為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2016年甚至有到新竹縣;南部為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 依據國外的資料,老鷹的壽命約20幾年,但台灣的老鷹研究時間很短,並沒有老鷹壽命的相關研究記錄。 況且,在台灣的老鷹因為長年食物來源不足且不穩定,導致族群數量減少,老鷹已成為台灣珍貴稀有的鳥種,為第二級保育類動物。

基隆老鷹: 黑鳶數量不減反增的詭異現象

2015年開始市府逐年提升為全台最盛大海洋嘉年華會,今年更和海洋委員會合作成為國家級重要海洋盛事,以「遨遊天際、向海致敬」為主題,號召各縣市社區協會、校園團隊及國內外表演團體參加,以踩街遊行的「台派海洋嘉年華」,感受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曾姿雯處長與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蔡秋霖理事長共同為「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十周年展」進行開幕儀式,在「時光沙漏」的裝置中,承載著象徵基隆海洋的藍色彩球,最後出現海洋觀光意象的老鷹,展現基隆「海洋國門」之城市魅力。 開幕式由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與社區團隊以主題曲編舞驚豔開場,長官鳴笛後跟踩街隊伍一起出發,今年特別邀請到來自南部的女十字軍印地安車隊,首次參加就擔任帥氣的前導車隊,帶領所有踩街隊伍氣勢如虹開啟嘉年華序幕。 林右昌市長表示,今年的老鷹嘉年華不僅參與隊伍數目突破歷年紀錄,也是第一次在國門廣場舉辦,隊伍的聲勢比往年更浩大、更熱鬧;此外今年所有參與遊行的隊伍,很多道具都是自己製作,許多小朋友打扮得花枝招展熱情參加,在市政府跟蔡適應立委以及大壯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秋霖等人共同合作之下,成為基隆城市的一大特色。

你聽過日本漫畫的《深夜食堂》吧,那是夜歸者口腹飽足的身心避風港! 其實,老鷹也有個「午餐食堂」,就在交通非常便利的基隆港口,那裡史料記載至少早在150年前就已經是老鷹常態性的水域覓食區,而且據統計有來自北台灣一日生活圈的老鷹會來港口覓食,這是將近全台灣老鷹數的一半,足以證明基隆港是最適合觀察、最方便、最美麗的賞鷹勝地。 這是一場充滿歷史情感與老鷹之美的午餐饗宴,不用報名,也不收費,只在基隆港的天空,絕佳地點就在基隆港的海洋廣場,最佳時間是秋季到隔年春季的中午時段,可以買一個便當或帶些吃的東西,選個自己喜歡的位置,看老鷹在空中充滿生命力的舞動,而老鷹遠道而來的目的其實也是來用餐。

基隆老鷹: 美食隨手記、 巷弄裡的精湛手作港點~龍點心

後來,在保育人士大聲疾呼與勸說少用農藥,黑鳶數量在2016年才慢慢回升至600隻。 大武崙山 大武崙山為一單面山,北面陡峭入海,但山頂地勢平緩,視野良好,可遠眺八斗子、基隆港、外木山漁港、金山及萬里,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④ 基隆老鷹2023 安樂(安樂路/安一路)方向(789、790、862等)進出城方向由安一路→成功二路→安樂路一段→麥金路→接回原動線。

基隆老鷹嘉年華 財團法人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打造台灣嘉年華文化,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接受基金會輔導,蔡秋霖也常帶團到各地參與遊行,汲取經驗。 9月17日下午2時至5時將實施封路及交通管制措施,建議參加踩街遊行的民眾可以提早抵達,搭乘免費觀光巴士深度遊覽基隆後,返回市區感受台派海洋嘉年華遊行的魅力。 今年的老鷹嘉年華首次在國門廣場舉辦,遊行隊伍結集整隊時,各種造型的巨偶花車待命「Stand By」,廣場的市集人潮不斷湧入、主題歌曲也一遍遍循環高唱,預示著這場美好的遊行即將展開。 在國門廣場以歷年來規模之最,將「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打造為專屬基隆海洋魅力的觀光國際品牌之一。 各式各樣巨型人偶、舞藝精湛的踩街舞者,以及活力滿點的社區團隊同聚踩街,長長車隊行經市區時,隊伍熱情搖曳的姿態和動人活潑的音樂,吸引路人與遊客不約而同駐足觀看,興奮地舉起手機紀錄盛況。

在「時光沙漏」的裝置中,承載著象徵基隆海洋的藍色彩球,象徵9年來「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十周年展」的歡樂歷程,以回顧過往的方式來展望未來。 每年6月各式各樣巨型人偶、舞藝精湛的森巴女郎以及活力滿點的社區團隊,在盛夏的午後熱情搖曳,彷彿是台灣版的巴西嘉年華,是專屬基隆的夏日魅力。 基隆老鷹2023 陳世一並引述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助理林惠珊的說法指出,老鷹大增的原因,是近年政府停辦滅鼠週、毒鳥事件減少,加上農委會最近年推廣友善農業,讓土地上的食物增加,老鷹生存的壓迫有了緩解。

後來市府和議會委請"基隆市野鳥學會"進行長達4個月的"重建黑鳶與基隆港關係計畫",嘗試以人工投食. 遇到老鷹並沒有翻轉人生的動能,除非這人已經準備好被什麼改變。 沈振中正是如此,早在遇見老鷹的前兩年,他已經開始騎車環島、跑馬拉松,也獨自登山,因為一系列的際遇與內在本質的碰撞,他正逐步告別1990年前,解剖、做標本、肉食,生活中有冷氣電視冰箱的自己,進入簡樸生活,並建構「自然環境並不屬於我們人類,我要學習與生物分享整個土地」的土地倫理觀,「鳥」就是他「重返自然」的入口。

1999年以台南官田鄉菱角田鳥類世界為主題的《菱池倩影》則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梁皆得正一步一腳印的邁向台灣生態紀錄片大師之路。 老鷹和草鴞是最接近人類的猛禽,屏科大野保系教授孫元勳估計台灣曾經有上萬隻老鷹,「老鷹抓小雞」遊戲是好幾代台灣孩子的共同成長記憶,「厲葉展翅」則延展成為台灣人賽酒拳的一段。 基隆老鷹2023 基隆人高旗記得他小時候有漁民在外木山海邊炸魚,魚一浮出水面,「馬上就有一兩百隻老鷹飛撲到海上搶魚吃。」這樣的景象,卻在二十多年之內急轉直下,至於能看到以老鼠為食的草鴞,能看到就像中樂透。 曾在基隆港的海洋廣場聽一群年輕人在談論老鷹,說因為有老鷹,所以鴿子、麻雀等都不敢來了,否則就會被抓。

基隆老鷹: 謝國樑爭取台鐵加開「基隆-南港直達車」 王國材:留給專業討論

老鷹雖然比不上你家寵物那般溫馴可愛,也少有猴硐老街貓咪的萌樣療癒,但是只要來到基隆港口舞台,欣賞老鷹的風中之舞,聆聽老鷹野性的呼喚,不但能紓解心中的鬱悶,也能激發我們內在的動能,創造與自然相遇的美妙經驗。 畢竟,能夠和猛禽近距離接觸,且能體驗牠們散發出的強靭生命力,是多麼令人感動、著迷的一件事。 肉眼可見的港區魚群,五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滿足 百年以來,老鷹一直都在基隆港覓食飛舞著,但你我是否只惦記著到基隆廟口吃美食,不曾留意除了基隆市鳥老鷹是基隆港最耀眼的主角之外,在基隆港的四季天空有多達2、20種飛鳥往來交錯飛翔著,港口海面下也有不少用肉眼可看見的魚群。 如此近在身旁的學校沒教的自然課,歡迎一書在手前去一探究竟,相信不論大人小孩都能夠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滿足。 為讓民眾一起體驗嘉年華熱情,基隆市文化局特邀身聲劇場,以海洋元素為主軸,打造「同心彩繪布魚」,傳達基隆城市特色及參與共創精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