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樓市預測5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樓市預測

大家要明白,見到樓市跌,多數人是看樓市指數去得出觀點,但影響個別單位價值因素有很多,好像地點、校網、屋苑的環境及管理等,以致想賣樓業主當時狀態,情況就好似大市升,個別股都可以跌。 樓市發展跟股市都是難以預測,而自住物業由於有實際用途,因而跟本不用陷入迷思之中,只要財務能力許可及工作相對穩定,看中合心意的不妨出擊,而且正是在負面情緒高漲時才可以容易壓價,壓到一、兩成就足以抵銷可能的大部份潛在跌幅。 世紀21奇豐李峻銘(Eric Lee)撰文指出,香港的最新整體住宅物業指數為 173 點,跟 2020 樓市預測2023 年 1 月公佈相同,即無升無跌,但全球的任宅物業價格都是上升,如紐西蘭、澳洲、英國和美國樓價都錄得升幅。

樓市預測

「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68點,2021年至今香港樓價指數累計升幅已經有2.65%。 另外,他講解「新香港人」的資金已於「通關」前趁早入市香港樓,給合土地註冊處數據,以內地拼音姓名購買香港物業的買家於香港一手私樓購買比率已連升三季,至2021年頭二個月的10.5%,換言之,每10個一手樓交易,就有一個是新香港人買家。 樓市預測 如果落實通關的話,移民盤大多數被消化之後,買家很可能須要追價入市,造成年尾樓價比推高的因素。 至於投機性嘅賺升幅,2020至2021年疫情後大反彈,連投機第三世界英國加拿大嘅樓市都大反彈,更加唔好提咩新加坡嘅傷心話題,唯獨是香港冇反彈,事實上係個市同世界脫鈎。 樓市預測2023 無獨有偶,風水師「七師傅」七仙羽近來亦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發文表示自己先前對樓市的預測準確,勸誡大家2020、2021的樓價高位已過,未來股市將冧,樓市亦離冧市不遠矣。 她又指,樓市跌勢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似乎對未來幾年的市況相當不睇好,大批網民也對她的看法表示讚同。

樓市預測: 地產中介網站指數

現時大摩預計,中港將於明年第二季通關,將帶動明年零售銷售上升9%,但仍較2018年水平低21%,而零售租金增幅則會滯後。 寫字樓方面,基於空置率高企及供應充裕,開關的利好效應相對緩慢及逐步,而且環球經濟衰退及在家工作也累及寫字樓需求。 樓市預測2023 樓市預測2023 天鑄在8月錄得的3宗二手成交中,2宗屬蝕讓,其中實用面積1,410方呎的8座高層C室四房戶,成交價3,500萬元,呎價24,823元。

樓市預測

銀行估價來自測量師行,測量師會根據區內近期相類單位成交價、物業質素不同因素等計算物業價值。 然而,由於銀行委聘的測量師行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銀行對同一個單位的估價或有差異。 對於交投疏落的屋苑或大廈,在缺乏成交參考下,單位的估價和市價或會有差距。 美國激進加息後,本港也跟隨步入加息週期,樓價拾級而下,從各大媒體報道的蝕讓個案、地產舖張貼的「地產文學」,大概已可略知一二。 目前數字資產對泰國年輕一代的影響巨大,加密貨幣購房成為一個新時尚,並且相比於上一代,他們更喜歡買車買房。

樓市預測: 下半年樓市預測

2021年泰國房價走勢並沒有預想中的糟糕,反而經歷過一年的「抗疫」,泰國在2021年穩健推進整個房市的復蘇,不論是出租還是房價指數全年呈現上漲的趨勢,並且隨著疫情逐漸被把控,上漲的趨勢愈來越明顯。 由於假期效應,以及本地有新病毒殺入社區,令以溢價銷售的一手市場蒙上陰霾。 另外,今年有3至4萬個新盤推售,市場要時間消化,二手樓市料續被搶客。

樓市預測

直至美國鷹派加息,本港銀行跟隨加息後,才逐漸形成明確的下行趨勢。 根據官方數字,今年以來,整體樓價下跌了15%,但近期在新聞不時看到「某業主劈價兩、三成」。 當我們看到這些報道時,千萬不要將叫價和市價混淆,劈價或許是業主原先的叫價是否大幅高於市價。 換句話說,問銀行借了 1000 萬的人每年要還 70 萬本金與利息。 老實說,不是咁多人負擔得起,除了買樓的人減少之外,亦有一些人,例如去了英國的人,他們安定之後就會賣掉香港樓,需求減少,供應增加,樓價是有下跌風險。

樓市預測: 估計下半年樓價將會持平或錄得負增長

【香港樓市2022】最近疫情嚴峻,限聚令一再收緊,百業難捱,整體樓市交投亦持續停滯。 為了解市民最新置業取向,美聯物業聯同經絡按揭轉介於上月底進行網上問卷調查。 以非正式統計,這兩年離港移民人數達二十多三十萬人,香港家庭人數中位數為2.7,即市場多了十萬個供應左右,若照以往的「剛性需求」一年3.5萬個單位來計算,不計新盤供應也要消化3年。 當然,置業者的心態、息口、經濟、政策等這些因素不易量化,但以最保守估計,今輪跌浪最少持續3年多。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今年9月份整體住宅買賣登記錄3,875宗,較8月份4,137宗下跌6.3%;按季方面,2022年第三季錄11,683宗,按季下跌21.7%。

樓市預測

對於香港住宅樓價在過去半年的表現,相信很多「專家」都跌晒眼鏡,到今天仍大為不解:連續大半年的示威活動,再加一個世紀肺炎,再加埋國安法及美國威脅取消香港特殊待遇,但住宅樓價竟然冇乜下跌,有冇搞錯? 這就等於用降龍十八掌加易筋經再加埋九陽神功,但對手竟然郁都唔郁下? 至於《施政報告》放寬九成按揭貸款上限後,導致一批「高薪低資產」的租樓一族,即是家庭收入高達六至八萬元,每月按揭供款可承擔三萬元以上,但手上擁有現金不夠一百萬的人,衝入市場購買600至800萬元的二手樓,進一步推高這些物業的樓價。 不過住宅租金我就看得比較悲觀,因為租樓人士以中低收入較多,他們近期收入影響較大,減低市場的承租能力;示威影響部分國內學生不來香港讀大學,國企及外資公司也不派員工到香港,直接影響大學區及中高檔豪宅的租務市場。

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2022|下半年平均每月達2,000宗一手成交

中原相信樓市最壞時刻將過去,如果政府適時減辣,樓價有望於今年首季觸底,預料全年樓價於谷底反彈15%;美聯也預測全年樓價及交投勢有望同步回暖,將出現先穩後升的「U形走勢」,全年樓價或升約10%。 其中涵蓋了全加各地區地產代理協會的加拿大地產代理協會,就預測2021年樓價會按年升9.1%,其中安大略省升幅達16.3%,而魁北克省則升13.6%。 而代理RE/MAX則訪問了旗下的代理,其中35%代理認為遷省及搬往其他城市的買家會繼續刺激今年的樓市,45%代理認為想改善生活環境的買家將會成為今年樓市的動力,該行預期全國樓市在今年會上升4-6%。

  • 為了解市民最新置業取向,美聯物業聯同經絡按揭轉介於上月底進行網上問卷調查。
  • 現時樓價相較彼時約有10%跌幅,換言之,他預期3年內仍有4成潛在跌幅。
  • 最後,會陷入買不買樓的迷思,是因為你有想等到最低位時才買的想法,但股市指數都難估,更何況買樓涉及因素更多,因此更應做是從實際出發。
  • 在股票市場中,面對應否入市,沽貨時機等問題,他們都可以把握機會立即作決定;相反,眼神較弱,雙眼無神的人可能較優柔寡斷,莫講話投資股票,甚至強積金供那一類基金都要思考半天,這類人便不太適合投資。

美聯老闆黃建業最近在媒體表示,近月熱錢流入香港樓市以及投資者開始套股換樓入市,香港樓價已重回上升軌道,黃建業預料全年香港樓價有8%升幅,假若年尾前通關成功,升幅可達10%或以上,可謂相當樂觀。 他指出近期有不少資金流入債券、股票等板塊,如香港未找到新的定位如經濟定位,樓宇的使用價值會蒸發,租金會回落。 不過,他亦認為本港的樓價仍有機會上升,如大陸人喜歡到香港置業,有資金流出,同樣地會有資金流入,因此現階段無需悲觀,亦不宜太樂觀。 值得留意的是,當被問及「哪個外在因素最影響置業決定」時,有29%受訪者表示最為憂慮「疫情發展」,在一眾選擇中佔比最高;至於選擇「經濟前景」的受訪人士亦有22%,排名第2;再之後最影響置業的因素分別為「未來房屋供應」,佔約13%。 現時本港地產股預測市帳率(P/B)僅0.4倍,為20年來最低。 樓市預測2023 大摩估計,本港地產股明年可以跑贏恒指,催化劑包括減息、市場預期偏低、低基數(今年成交大跌40%)及負擔能力改善。

樓市預測: 去年10大豪宅交易 五筆建案基地來自國有地標售

然而,一手成交總金額在9月份按月下跌11.7%,按季則跌5.6%,主要因為新盤銷售多數為低價上車盤所致。 至於一手新盤方面,成交量在今年第三季錄4,143宗,按季上升32.9%,創2021年第四季以來新高,反映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市場對大型新盤反應熱烈。 此外,差餉物業估價署於上月低公佈的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亦顯示,樓價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新低。 指數報398.1點,按月跌1.65%,連跌兩個月之餘,亦較2021年的歷史高位回落5.53%。 當中,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跌幅最勁,達1.31%至2.15%。

由於納米樓樓呎價隨時過2萬呎,兼可做九成按揭,加上有關上車客財力較弱,若樓價於未來下挫,銀行首當其衝,要承受問題貸款風險亦不少。 繼早前政府公布引入限呎樓措施後,下一季度推屯門住宅用地,單位面積下限要有280呎,將減少納米樓供應。 樓市預測2023 更有報道指,部分銀行基於風險考慮,研究停做樓宇面積250方呎以下單位的按揭貸款,惟暫未有定案。 有人話使乜驚,只要中港開關,購買力湧至,港樓想跌都難,去年講或者有效,今年國內的經濟亦不太好,到香港買樓的人未必會有預期咁多,大家千祈唔好寄予厚望,否則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樓市預測: 香港樓市2022|資產價格下跌成必然

皇家加拿大銀行(RBC)在今年秋季季度業績會上,就指出「疫情回復正常」可能會引發樓價回調。 因為疫情下,政府推出了多項穩定經濟的措施和津貼,銀行也讓供樓人士享有供款假期,令市場看似維持正常。 但當疫情完結,這些措施消失,不能負擔供款的人便需要賣樓。 樓市預測 該行的風險管理部們主管指出,他們預期今年樓價會下跌8%,跌勢會持續至2023年底。 美聯布少明在1月19日在媒體表示今年樓價可能會有「小V彈」,主因是香港有大量資金流金,尤其12月、1月有多個中概股來港上市,所以市場上的資金其實非常充裕。 樓市預測2023 布少明主要特別看好豪宅及中小型單位前景,因為有多個大型豪宅盤推出,將會吸引到內地人來港置業。

樓市預測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