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蚊患5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蚊患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反映個別地區在兩星期的監察期內伊蚊分布的廣泛程度,而白紋伊蚊密度指數則反映個別監察地區在兩星期的監察期內白紋伊蚊的密度。 負責策劃和進行防治蚊患工作的人士和機構除可參考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及密度指數外,亦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蚊患調查結果和蚊患報告)。 本署獲取有關數字後,會將各階段的誘蚊器指數和密度指數通報各區環境衛生辦事處及有關政府部門,以便即時採取針對性的防蚊滅蚊措施。 為了讓公眾人士更快得到白紋伊蚊誘蚊器最新的監察數據,我們會在本署網頁公布各監察地區的階段性指數。 這樣市民便可盡早採取相應的防治蚊患措施,防止登革熱傳播。 蚊科(學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

蚊患

雌蚊在吸血時,若叮咬的對象是病人,則病原可能藉由這個動作進入蚊子體內,並藉著蚊子的叮咬傳播。 只有特定種類的蚊子(稱為病媒蚊),可以傳播特定種類的病毒。 若病毒被非病媒蚊的蚊子吸取,則會在蚊子的消化系統中被酵素破壞,失去傳染力。 [8]由於只有雌蚊會吸血,所以只有雌蚊會傳染疾病。

蚊患: 蚊蟲肆虐無處不在,不可不防

但從第二次開始,人體免疫系統的肥大细胞會釋放出組織胺,以便對抗蚊子所帶來的外來物質,造成皮膚發癢和紅腫。 這種刺激性感覺,乃是被叮咬者對蚊子唾液的一種過敏反應。 據信,在2.26億年前的三叠纪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 蚊患2023 而最早的化石證據則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岩層當中。

蚊患

六月份,在六十四个监察地区中,十九个地区的分区诱蚊器指数高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 蚊患2023 有关的诱蚊器大多位于公共及私人住宅区、学校、康乐设施及公众地方,食环署已联同相关政府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在上述地区加强防蚊及灭蚊工作。 此外,食环署亦已于个别监察地区通知自愿参与诱蚊器指数快速通报系统的机构在处所的公用地方张贴特别设计的警示通告,提醒住户和员工立即采取防治蚊患措施。

蚊患: 蚊患調查瘧疾病媒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大家在戶外盡量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而且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上述方法均有效預防蚊子叮咬。 滋生蚊子的地方,既可以是空罐、午餐飯盒、棄置的輪胎、淤塞的排水明渠、容器等人造盛器,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樹洞、竹樹的殘段和葉腋。 但從第二次開始,人體免疫系統的肥大細胞會釋放出組織胺,以便對抗蚊子所帶來的外來物質,造成皮膚發癢和紅腫。 據信,在2.26億年前的三疊紀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 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區域是在現今的南美洲,接着逐漸往北遷徙到勞亞古陸,接着再度往南遷徙到熱帶地區。

蚊患

《Princeton Neuroscience Institute》的研究發現,如乳酸(lactic acid)或阿摩尼亞(ammonia) 的化合物,帶有對蚊子吸引的味道。 雖然研究人員仍未清楚不同氣味吸引蚊子的原因,但就估計和基因、皮膚上某種細菌或兩者同時結合有關。 另外,六月份白纹伊蚊密度指数为一点三,表示在发现有白纹伊蚊的诱蚊器中,白纹伊蚊成蚊的平均数量为一点三只,显示整体监察地区内的白纹伊蚊成蚊数量并不多。 有关各区的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密度指数及防蚊措施资料,请浏览食环署网页。 2023年4月蚊患指數達三級或四級的分區包括:西貢牛寮及木棉山、西貢市中心、屯門西、掃管笏、荃灣西、荔景,即看蚊患地圖。

蚊患: 蚊患防治

滅蚊燈的原理是根據蚊子的趨光性以及對熱源的感應所設計,將蚊子吸引過去,讓其觸電死亡。 滅蚊燈沒有化學物質,使用上相對安全和環保。 現時市面上的滅蚊燈可以分為三種:電撃式滅蚊燈、粘捕式滅蚊燈和氣流式吸蚊燈。

邻近地区登革热的活跃程度仍然高企,香港今年至今录得二十宗外地传入登革热个案,巿民不应松懈,并应继续采取有效的防治蚊患措施。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今日(七月三十一日)公布,六月份全港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维持在百分之十六点四,属于二级水平,显示监察地区内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颇为广泛。 在相关政府部门加紧防蚊及灭蚊后,部分监察地区的分区诱蚊器指数在七月初的监察中已回落。 病媒是指如蚊子、蟎和蜱一類的生物,它們可以攜帶疾病,從一個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傳播到另一個人。 蚊患2023 這些經病媒傳播的疾病稱為傳病媒介疾病,而這些疾病可由寄生蟲、細菌或病毒引致。

蚊患: 吸血蠓危害及防治(Biting midges)

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區域是在現今的南美洲,接著逐漸往北遷徙到勞亞古陸,接著再度往南遷徙到熱帶地區。 蚊子的祖先大約有現存種類的三倍大,與幽蚊科(Chaoboridae)有密切的關係。 跟一般的昆蟲一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 只有一對翅膀(雙翅目的特徵),另一對退化為平衡桿。

蚊患

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關於使用昆蟲驅避劑的詳情和須注意的要點,請參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 生機源™ 提供專業蚊患治理服務針對整個蚊子的生態週期,包括棲息地改善見議、施效昆蟲生態調節劑 (IGRs) 去控制孑孓生長和進行超低容量噴灑去控制成蟲。 如果家中有盆栽植物,就要記得每星期為植物換水一次,防止有積水讓蚊蟲滋生。 另外,亦要避免使用花盆底盤,容易造成積水。

蚊患: 蚊患處處有甚麼後果?

吸食血液对宿主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吸食过程中,蚊子的唾液会使宿主出现皮疹等症状。 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清除靜止或∕及流速慢的水,是防治蚊患的最有效方法。 使用包括殺蟲劑等化學物品殺滅蚊子幼蟲,只是最後選擇及短期的解決辦法。 至於空間噴灑法,即以殺蟲劑噴灑消滅成蚊,也只應在有迫切需要減少成蚊數目,例如防止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散播時才使用。 蚊患2023 蚊患 市民在選擇防治蚊患的方法時,必須顧及對生態的影響。

食環署已進行了混合誘餌的實地測試,並同時測試一款快速開合的鼠夾,並跟據是次的測試結果,更新部門內部滅鼠指引使用混合誘餌加強滅鼠的效果及會採用新型鼠夾為恆常滅鼠工具。 此外,食環署亦一直有留意市場上用作監測及控制鼠患的新方法及產品,積極了解及在有需要時進行實地測試,以評估在本港使用的可行性。 蚊患2023 蚊子使用口針(stylets),六根針狀、類似抽血用針的構造來刺進人類的皮膚,吸取血液攝食。 其唾液含有蟻酸、抗凝血化合物及目前成分不明的蛋白質(目前已知至少含15種),其中酸性物質是用來溶解皮膚表層的角質層;抗凝血化合物則是避免在蚊子吸食血液時,血液突然凝固。

蚊患: 防治蚊患忠告

蚊子可檢測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量,當二氧化碳增加時,蚊子就會知道有潛在的主人在附近,並會移動到至範圍內。 夏天在郊外容易出一身汗,有沒有發覺,這時候也特別惹蚊? 蚊患 原來蚊子容易被某些在人體皮膚和汗水中的某些化合物所吸引。 蚊患2023 研究又指,蚊可從人體皮膚發現訊號,分辨其血型。 有85%的人會發出這訊號,蚊會集中找尋發出這訊號的O型血人士;剩下15%不會發出訊號的人,不論其血型,蚊都較不感興趣。

蚊患

但在25℃上,只需要10天就可以發育完成。 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所需的時間通常介於4天至一個月之間。 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瘧蚊和家蚊,水邊的如斑蚊。 瘧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斑蚊則在三至五天會孵化。 蚊患之所以令人擔憂,除了因為被叮咬後會令人痕癢,皮膚紅腫,還因為蚊子會傳播致命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和寨卡病毒等。

蚊患: 蚊患防治的備註

在全港進行按蚊幼蟲及成蟲的調查,從而對按蚊在本港的孳生和分布等資料有更準確的掌握。 雌蚊需要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而從一般雄蚊的正常飲食(花蜜、果汁)中無法獲得足量的蛋白質,因此雌蚊才會吸血。 而也有少數蚊科雌雄皆不吸血,如巨蚊屬的雌蚊口器構造並不適合吸血,成蟲以花蜜為主食,幼蟲則以其他蚊子(包含同類)的幼蟲為食。

二零二三年六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維持在百分之十六點四,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 在六十四個監察地區中,十九個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高於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 蚊患2023 另外,六月份白紋伊蚊密度指數為一點三,表示在發現有白紋伊蚊的誘蚊器中,白紋伊蚊成蚊的平均數量為一點三隻,顯示整體監察地區內的白紋伊蚊成蚊數量並不多。 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分別顯示指定監察地區內伊蚊分布的廣泛程度和密度,而每月誘蚊器指數和每月密度指數分別以該月內所有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的總和來計算,反映白紋伊蚊在本港滋生的整體情況。 蚊患2023 為研究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本署在全港不同地點放置誘蚊器,以監察這些蚊子的滋生情況。

蚊患: 指數級別

本署會立刻檢視收回的誘蚊器內的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以計算誘蚊器指數(第一階段)和密度指數(第一階段)。 第二星期的監察期完結後,本署會收回所有誘蚊器,並即時檢視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 本署會結合兩個星期的監察數據,從而計算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 誘蚊器只監察伊蚊在監察地區內的活動情況,並不能監察其他品種的蚊子(例如庫蚊、按蚊)的活動。

為加強地區層面的跨部門協作,各部門會調派較資深代表參與食環署每月在各區舉行的工作會議,匯報防蚊及滅蚊工作,檢視具體執行情況,督導前線人員盡早採取跟進行動。 另外,各部門除了持續清理蚊子滋生地和進行霧化工作,並在各自管轄範圍內放置新型捕蚊器。 為保障市民健康及取得持續的防治蚊患成效,食環署計劃分三期舉行二零二二年滅蚊運動,以繼續加強防治蚊患工作。 第一期滅蚊運動在2022年2月21日至3月18日舉行,第二期在4月18日至6月17日舉行,而第三期在8月8日至10月28日舉行。 食環署指,上月誘蚊器指數達到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頗為廣泛。 而翻查近10年紀錄,即使每年數字有一定波動,但以往4月指數從未高於6%。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