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跨代共融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跨代共融

「齡繫社區」這部分涵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兩個範疇的資源,包括「信息交流」和「尊重和社會包容」。 適時和容易獲得資訊、跨代共融、彼此尊重的文化是建立一個包容社會的重要元素,使長者與社區緊密聯繫。 跨代共融2023 (三) 服務對象 (1) 6-12歲兒童 高小期間是建立兒童身份認同和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間。

跨代共融

儿童可以从年长者那里学会更多的技能和人生经验,年长者也可以通过和年轻人的交往找到归属感。 研究表明,与成人一起玩耍的儿童表现出更大的创造力以及更高水平的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成年人会体验到巨大的心理和健康益处,例如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和增进人际关系。 玩具銀行是計劃的一大特色,由業主立案法團免費借出地方,成為居民的聚腳點,並接受居民捐獻玩具,體現資源共享的精神。

跨代共融: 跨代共融|安老院舍與大學為鄰!長者、青年如何共創共樂?「跨代共融」將成未來最重要支援網絡?

另外還有集合照明、通報、暖手等多功能智能手杖、給輪椅人士使用的無障礙多功能旋轉座廁等,由本地設計師製作的日常用品,構思亦實用貼心。 跨代共融2023 2013年︰香港房屋協會推出以長幼共融為賣點的「樂融軒」,嘗試結合私人住宅與長者屋的設計,其後因高昂的售價而為人詬病。 「甦屋2.0」住戶標叔笑說:「在這裏好開心,容許我長期在這裏住,我都接受。」他指這裡沒有年齡的代溝,你關心我,我關心你。 在生活點滴方面,當大家在樓下碰見,年青人會叫長者開着門等他,在下雨的時候,年青人會提長者帶雨傘。 例Express Swing是促进公园跨代共融游乐的最具创新性的商业专利产品之一。 该专利将成人和儿童的视线置于同一水平,允许家长和儿童在玩耍时进行视觉和语言互动,这是一种重要的情感纽带,并增强儿童大脑的认知。

跨代共融

下面的案例是由谢菲尔德毕业的IMPACT STUIDO景观导师Evelyn于老师设计的包容性游乐口袋公园。 该口袋公园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老城区,场地面积有限且三面围楼,考虑到场地靠近一妇幼保健院且需要考虑居民楼采光问题。 因此项目采用框架为主的结构物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休闲空间。

跨代共融: 设计物语丨​代际沟通:促进跨代共融的参与性游乐空间探索

「想不到『玩嚇玩嚇』就能夠凝聚居民,建構社區能力。」一名地區領袖笑著分享。 透過遊戲作介入點,「跨代遊藝利東情」計劃使不少家庭加強了親子關係,並在區內打破跨代隔膜,營造歡樂和互信的氣氛,更促成了婦女互助網絡,拉攏了跨界別和跨階層的協作。 跨代共融2023 跨代共融 邨內較缺乏康樂設施凝聚居民,從前每座的互助委員會辦公室就成爲了居民閑時聚首的地方。

一個地方,一群「好媽咪」不只在組裡互助與互惠,更經歷了角色轉化,由參加者成爲了義工,將關愛精神「一傳十、十傳百」。 「嶺南遊踪」導賞活動,住客們在嶺大學生的陪伴下,運用同學們教授的手機拍照技巧,拍下嶺南大學的每一處特色。 是次比赛以「跨学科投入」为主要评审准则,共吸引十八队专业组队伍及五十九队大学生组队伍参加,分别竞逐所属组别的金、银、铜奖,以及透过公众投票选出的「游」得我投大奖。 参赛队伍以房协的骏发花园为实验案例,重新设计其露天公共空间,以倡导跨代共融游乐空间为目标,提供创新与实用兼备的设计方案。 沙坑和各种雕塑的建立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项目,并且有些设施的尺寸满足成年人的使用需求。 单独设立的滑板场地和BMX场地满足了部分中青年的运动需求。

跨代共融: 學生設計STEM作品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六十八歲的崔玉霞,一早就規劃好退休生活:學游泳、畫山水畫…… 跨代共融 她笑說:「最近我還學會吹口琴,忍不住要讚自己好叻。」三年前,她當上齡活大使,為嶺南大學交流生帶導賞團,又為學生做顧問、製作禮物給長者。 透過認識區內的地方歷史、人物故事,並以區內人身份現場表演廣播劇,讓兒童及長者建立對社區身份認同。 跨代共融2023 配合教育統籌局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製作「口約緣荷」跨代共融及社區傳承計劃教材包,引入至全港各區小學。 除了「跨代遊藝大使」,玩具銀行的義工亦透過服務增加了跨代接觸。 另一位義工Ken,他雖沒有為人父母的經驗,亦不諳育兒技巧,但卻通曉不少新興玩具的玩法,正好與好姐成為一對好拍檔,一個玩、一個教;一個認真、一個輕鬆,發揮跨代的凹凸互補協同效果。

跨代共融

「口約緣荷」正正以第三種模式:長者與年輕人一起服務社區進行的社區計劃。 (2) 社區連結薄弱 跨代共融 不少香港的歷史建築面臨被清拆的危機,例如當年中環皇后碼頭不被保育,而被拆卸。

跨代共融: 學生製「免提追蹤車」 助鄉郊長者買餸

透過舉辦STEM設計比賽以鼓勵中學生學習有關長者及年齡友善的概念,並探訪居住在屯門、元朗鄉郊地區的長者,為他們設計包含長者及年齡友善元素的STEM作品,旨在改善偏遠地區長者的生活質素。 計劃以「家、社、商、校、福」協作模式,組成跨界別諮詢委員會作領航,而遊樂園管理委員會定期籌組利東遊樂園,由居民、學生、在職青年,地區領袖及商界夥伴等一同出謀獻策,透過遊戲在地區宣揚跨代共融的資訊。 於委員會以外,各夥伴亦分別擔當重要的角色,包括招募及培訓義工、宣傳及推行計劃、分享資源,及合辦活動等,發揮凹凸互補的協同效應。 跨代學習中心為五歲以下的幼童提供託兒服務,這個中心同時是超過四百名長者的安老院。 每周有五天,小孩和長者會一起進行不同的活動,包括音樂活動、藝術活動、跳舞、吃午餐、說故事和探訪。

跨代共融

一班街坊因經常帶同子女到玩具銀行,漸漸對玩具銀行建立了情誼,彼此亦建立了互信,有需要時會放下子女在玩具銀行,完成事務後按時接回子女,令一個不足二百尺的聚腳點,成為蘊藏著豐厚人情味的兒童天地。 這個「年青人走進院舍,長輩走進校園」的活動把生活圈加以擴展,一體化且流動的生活圈,把長青之間的隔膜消除,做到共創共樂。 例如很多長者進食時因為觀感問題而抗拒用圍巾或口水肩,「睿程工作室」創辦人姜太憑着以往製衣業經驗,與女兒Kadri設計出一系列美觀好看的圍巾,同時能收藏尿袋,看起來與衣服無異,功能上亦衞生清潔,照顧到長者的尊嚴。 【後。生】設計展覽旨在希望年輕一代從銀髮族的經驗中得到啟發,而長者也能在欣賞經典設計過程中有所共鳴,無論長者、大人、小朋友也可從富教育性的互動體驗中有所得着,絕不沉悶。 場地特設不同高度的圓形展示裝置,令空間暢通易達,同時採用了充足燈光、較大字體及不同色彩,令文字介紹更易於閱讀,相當user-friendly。 比赛的评审团成员包括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兼JCDISI顾问委员会主席林正财医生、房协行政总裁陈钦勉、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周日昌,以及香港园境师学会会长许虹。

跨代共融: 健康「膚」識

業主立案法團主席 Carmen 關注了區內事務多年,對利東邨的轉變特別感受深刻。 她認為計劃不但有助法團增加與居民的接觸,促進彼此的關係,對屋邨管理亦起了正面作用,令毗鄰的漁安苑居民也期望在屋苑推行類似的計劃。 另一位社區領袖鴨脷洲利東坊眾互助社執行會長志毅哥,坦言起初曾懷疑計劃的成效,懷疑「玩嚇玩嚇」會否真的有效,豈料效果非常理想。 志毅哥慨嘆現今的公共屋邨,大多已失去昔日的鄰里情,但此計劃卻成功以遊戲玩樂為平台,凝聚了「老、中、青、少、小」的街坊,在邨內推動鄰里互助、促進親子關係及帶動居民參與社區,「遊戲」的魔力著實令利東邨的居民感到喜出望外。 此外,一班婦女則加入了「好媽咪互助小組」,以發揮婦女間的互助精神,建立支援網絡。 此外,她亦分享曾協助中心派飯劵給鄰居長者,最初得不到對方的信任,但經多次嘗試後,長者最終接受了飯劵,令她感到鼓舞。

當天更是邀請了嶺南大學來自不同學科、學會的同學前來與住客慶祝,同學們與長輩唱著聖誕歌,大派聖誕禮物,如同生活在小社區中一起分享節日的喜悅及傳遞祝福,大家都渡過了一個愉快又溫馨的下午,為今年作一個完美的總結。 我相信一個有完善的長者友善配套的社區,能提昇長者的獨立生活能力,甚至可以善用長者的能力或專長繼續貢獻社會。 故此,除了參加不同活動外,我一直在社區內關注長者友善的議題。 2015年初,一次機會讓我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的「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分享會,由於認同其理念,所以其後積極參與活動,並成為「齡活大使」,更認識了一批理念相若的新朋友。

跨代共融: 跨代共融

但隨著房委會於1998年初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居民可購買或轉售單 位,增加了住戶的流轉性,而業主立案法團亦取代了互委會的角色,故鄰里間漸漸變得陌生。 東華三院利東綜合服務中心觀察到此社區情況,亦發現不少跨代照顧的家庭,因祖父母的管教方式嚴厲,形成與孫兒關係疏離,於是中心在2013年向基金申請資助,開展了計劃,希望實踐「遊戲帶動一家親‧共建人情味社區」的精神。 跨代共融 跨代共融2023 之後可到「考起之設計」,鑽入滾筒內,大玩互動問答遊戲,知多點經典及創新設計背後的趣事。 而「後生之設計」,則是由一班本地及外國年輕設計師及團隊,由衣食住行4大範疇,為長者度身訂造超過30件生活用品。 跨代共融2023 當中很多貼心的好設計,考慮到他們的實際需要而設,相當值得細看,令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跨代共融

寄望日後繼續與不同團體及人士,推動沙田成為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之餘,亦讓更多人享受到一個「齡活」的退休生活。 仁濟一向鼓勵屬校學生關心社區有需要人士,積極參與義工服務。 為加深院屬師生認識安老服務及關注長者需要,本院社會服務部先後為六間院屬中學提供義工服務前簡介會。 而院屬中學亦展開有關計劃,包括︰探訪院屬安老院,與長者傾談、玩遊戲;才藝表演、派發福袋;關愛深水埗及油麻地一帶的無家者及露宿長者,派送飯盒;為長者編撰「人生紀念冊」等。 今次香港善導會負責營運中環士丹頓街項目,項目名為「甦屋2.0」,以「跨代共居」的概念,服務對象包括有住屋需要及獨居的長者、中年及年青人士,希望給予老中青一個「家」的感覺。 善導會相信一個健康的家庭,有「老中青」成員,在這種家庭𥚃,年青人可以教長者科技及生活技能,長者亦可以照顧年青人的生活需要等。

跨代共融: 健康新知N

無論不同背景的家庭,面對困難,我們樂意提供支援,尤其對生活貧困的家庭及特定社群,本會更會借助社會資源,協助其解燃眉之急。 我們富經驗的專業團隊從以往的工作經驗集結成小建議,讓你有需要時作參考。 「跨代共融」是近年世界各地新興的社會議題之一,談到這個詞彙,大家心中可能浮現日本幼兒園與護老院並置、老人小孩共聚一堂進行日常活動的畫面,或是歐洲近年興起的「青銀共居」的生活社區。 筆者記得早年曾往北歐的安老院考察,深被這些理念吸引,年青人能與長輩建立緊密連結,建立一體化的生活圈子。 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学生陈焕杰、谢嘉晋、郑志林、郑颖诗、温灏然及杨瀚濂组成的队伍凭设计方案「环系」夺得大学生组别的金奖。

跨代共融

其设计利用油麻地独有的历史文化,例如避风塘、玉器市场、果栏等,透过历史、艺术、景观、娱乐和健身五种元素营造出充满地区特色的跨代共融游乐空间。 「环系」的设计采用斜坡取代阶梯,并加入艺术墙和配合电子信息科技协助公园管理,增加吸引力。 以跨代共融的社區為理念,在社區內提供場所,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增加碰面與交流的機會,將不同社會服務的功能結合,發揮互助精神,呈現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大家庭面貌。 比賽目的:近年的社會運動、新冠疫情以至移民潮,衝擊香港家庭的穩定,引發不同年齡階層面對各種挑戰。

跨代共融: 社區大不同

市民愈住愈貴,愈住愈細,不同年齡的人都面對著住屋問題,特別是未輪候到公屋又住於不適切房屋的基層市民,當中包括:因事而未能與家人同住的青年Wendy及年長更生人士標叔。 随着源源不断展现出来的青少年创新能力缺失以及心理疾病等社会问题,国家也渐渐开始重视儿童生活环境的塑造以及家长他们成长的影响。 但是纵观现在的设计市场,遍布着“假”亲子乐园,仿佛曲线好看一些,颜色丰富一些,设施多一些就是好的游乐空间。 城市公园的这种布局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组织,为了促进更好的代际凝聚力,有必要更有效地组织空间。 这需要人们重新思考我们社会的结构,以避免代际紧张和基于年龄鸿沟长期存在。

所有參與本計劃活動的女童軍均可獲插座布章及一枚燈泡形狀布章,其餘4枚燈泡形狀布章將於參與各項跨代活動後獲得。 然而,社會上對於長者現存的偏見及負面印象,認為他們是社會的「負擔」,種種也導致「跨代共融」的計劃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香港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表示,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 一個「家」,當人長時間居住於不適切的環境,他們缺乏安心及自由的感覺,在精神上亦都不能放鬆。 再者,如他們獨居,他們欠缺鄰居及家人支持;在患病或不開心的時候,又缺乏朋友和他們傾訴,的確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當長期居住於不適切的環境、等待公屋,加上在坊間私樓的租金十分昂貴,自己經濟上負擔不來,這令他們失去盼望,不知在那一天才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公园位于一条主干道旁,因此设计重点是提供一个安静和安全的游乐区。

跨代共融: 香港安老服務何去何從?必須接軌國際?細讀《亞洲安老白皮書》:迎接未來8大安老服務趨勢!

「跨代共融」的重要在於,讓年輕一代,甚或是從小朋友開始便去接觸老人家,把共融的種籽種下,這是消除偏見的其中一個方法,把社會現存的負面印象嘗試逆轉。 「甦屋2.0」住戶Wendy指,入住幾個月後暫時給予她「屋企」的感覺,一方面,環境不錯,𣎴同於不像青年宿舍,這裡是自己租的地方,有歸屬感,另一方面,沒有其他人牽制自己或訂立規矩,自己需要對租的地方負上責任。 另外,因疫情而失業的Wendy更獲豁免她兩個月的租金,舒緩她的經濟壓力,令她感到十分窩心。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家福會發出的活動、宣傳和籌款資訊。

  • 2015年初,一次機會讓我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的「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分享會,由於認同其理念,所以其後積極參與活動,並成為「齡活大使」,更認識了一批理念相若的新朋友。
  • 志毅哥慨嘆現今的公共屋邨,大多已失去昔日的鄰里情,但此計劃卻成功以遊戲玩樂為平台,凝聚了「老、中、青、少、小」的街坊,在邨內推動鄰里互助、促進親子關係及帶動居民參與社區,「遊戲」的魔力著實令利東邨的居民感到喜出望外。
  • 當中不少是著名的香港品牌如木器「泗祥號」、遮廠「梁蘇記」、「和平眼鏡」、「青山龍窯」及「耀華膠片」等,不乏過百年歷史的老字號。
  • 外圈的跑道可以供人群进行慢跑,场地中间的秋千也可以被大人小孩共用,并且除了滑梯等娱乐设施之外,社区有时也会利用周边绿地进行种植活动,便于社区参与与管理。
  • 為增強國家觀念及鞏固家庭關係,香港婦女基金會特舉辦公開攝影比賽,讓市民發揮創意,表達及分享對家國的情懷或跨代共融的情景。
  • 而「後生之設計」,則是由一班本地及外國年輕設計師及團隊,由衣食住行4大範疇,為長者度身訂造超過30件生活用品。
  • 第二站是「歲月和他們的作品」,是本港10位前輩的設計故事,由電台主持急急子進行訪問,分享他們的自家創作品牌點滴及作品。

我们使用了一系列街景植物、景观床和庄园围栏,将公园与繁忙的街道隔开。 功能包括:草地多用场,圆形剧场,天然水上游乐区(也包括现有的灌溉水),大型遮阳棚,主题环形小径,三个按年龄划分的游乐区,定制攀岩墙,12,000 平方英尺的滑板公园等。 位于美国的Discovery 跨代共融2023 Park的设计初衷是MORE PLAY, LESS RETAIL。

跨代共融: 「跨代共融游乐空间设计比赛-骏发花园」得奖作品展现创新思维

展覽期間亦會舉行10場免費公眾導賞團、工作坊,歡迎不同年齡人士參與。 導賞團由「活現香港」策劃,由受過專業培訓的退休長者及小朋友將擔任導賞員,帶領公眾參觀展覽的5大展區。 免費工作坊有親子唐裝旗袍飲食圍巾工作坊、「童夢耆緣」長幼共融互動劇場,以及「這不是摺凳」製作坊,即場示範如何演奏由港式摺凳改造而成的樂器。 台中的朝陽科技大學在幼稚園內實行老幼共同學習的模式,校園接收一批固定到幼稚園去上學的長者,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和玩遊戲,提供了另類的「日間託老」服務。 李淑慧覺得社聯在這個計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中發揮了平台角色,社聯不單物色合適的住屋,亦協助社福機構及弱勢社群尋找不同資源,例如:基金申請及家居電器等。 跨代共融 再加上社聯因應不同機構的服務特色及對象,將不同地區的社會房屋項目審批及交由不同的社福機構營運,配合不同社群的獨特需要。

跨代共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