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淡水沖廁8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淡水沖廁

自計劃推出後,滲漏率由2001年25%減為2013年17%至18%,期望兩年後減為15%[96]。 住宅使用之沖廁淡水由政府補貼,一年花去超過三億公帑[78]。 水務處現正開始擴建於薄扶林、元朗及天水圍沖廁用的海水供應系統;新界西北的海水沖廁水系統已於2015年初完工[79],獲供海水沖廁的人口提升至八成半[75],東涌海水供應系統的規劃工作亦已展開[80]。 現時世界上仍有不少地方依賴食水沖廁,而自1950年,香港已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的少數地區之一。

海水須先經由隔網除去固體雜質,再以氯氣或次氯酸鹽消毒,然後才輸往配水庫及供應給用戶。 淡水沖廁2023 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 Deborah Hirst 等人發現,家庭馬桶的衝力產生的氣膠沒有公共廁所常用馬桶產生的多,因為公共廁所常用沖水閥產生的液體微粒是家庭馬桶的3倍,沖一次產生的液體微粒數量可達14萬個。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沖水廁所,奧克尼的斯卡拉布雷是英國最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村落,大約在公元前31世紀就已經使用一種水力技術的衛生設施。 [1][2][3][4][5][6]這個村莊的設計是使用一條小溪連接排水系統來沖走髒物。

淡水沖廁: 供水管道

山水後來不敷應用,政府便於1851年開鑿五口水井,但這種水源經常受到污染,成為傳染病溫床。 淡水沖廁 在1860年以前,政府亦在主要河流上游地區為公眾興建小型池塘儲水[12]。 在研發海水沖廁系統之前,水務處其實是想在油尖旺一帶建造抽水式排污系統的,以解決旱廁帶來的衛生問題。 淡水沖廁2023 可是,那正是「樓下閂水喉」鬧水荒的五十年代(當然六十年代的水荒更嚴重),珍貴的淡水不能白白拿來沖廁,所以政府便一不做二不休,嘗試用海水沖廁。 水務處先在1957年在人口密集的石硤尾和李鄭屋邨安裝海水沖廁系統作試驗,後來更擴展到長沙灣、黃大仙、觀塘及香港島東部,至六十年代尾香港島和九龍大部分地區已有海水沖廁系統。

淡水沖廁

在逆滲透薄膜處理過程中引入「壓力交換節能技術」,使整個系統可節省兩成用電量[90]。 淡水沖廁2023 淡水沖廁 2013年3月19日,發展局表示將會於2014年與廣東省洽談於2015年後購買東江水的價格[27],價格將會按照運作成本及物價升幅等洽談[28]。 去年海水沖廁每立方米(約1000公升)的成本為4元,以一年365日計算,每人去年使用海水沖廁便花了約141元公帑。 淡水沖廁 近年全港沖廁水用量不斷上升,從05至06年的每日88.9公升至14至15年的96.5公升。 立法會曾對此研究,並認為原因是港人以為海水沖廁免費,故增加了用水量。 人有三急,去廁所「解決」後當然要沖廁所水,其實水務署過去10年共花了約78億元在海水沖廁,而港人沖廁用水量持續上升,去年人均每日使用96.5公升水。

淡水沖廁: 馬桶煙羽

有關使用水錶的收費規例於1897年獲得通過,為今後的水費制度奠定基礎[12]。 為了應付百年一遇的大旱,香港每年地購買上限為8億2千萬立方米的東江水,但是實際上供應香港的東江水數量視乎需求而定[25],即使當年實際供應水量低於上限,中國大陸亦不會退回多收取了的水費。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6]。 由於淡水是較珍貴資源,水務署會每4個月向用戶收費,但每一個住宅單位首30立方米,即約3萬公升用水仍是免費。 以4人家庭計算,首2個月是免費,而2人家庭更可說是完全免費。

政府於2007年計劃興建輸水隧道,把九龍水塘群組的溢流轉運往容量較大的下城門水塘,但計劃仍在地質勘探和設計階段[94]。 2008年10月28日,香港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一份關於東江水的供應的文件顯示;香港用水量沒有顯著的增加,香港水塘儲水充足,出現水塘滿溢的情況,在1998年至2003年期間已把約值30億港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33],引發傳媒大幅報導,稱此舉為「倒錢下海」。 2005年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54億立方米,佔總容量94.64%。 而於同年,因連場豪雨,導致水塘滿溢而要排出大海的淡水達1.09億立方米,如以當時東江水價計算,即逾3億元[34]。 不知你同不同意,香港人在「縮數」方面確是有心得,只要有免費的東西都會「好好利用」,免費的海水沖廁系統亦不例外。

淡水沖廁: 大廈優質供水認可計劃 – 沖廁水

海水自海中抽取後,先由隔濾網除掉比較大的雜質,之後再用氯氣或次氯酸鹽(漂白劑的主要有效成份)消毒後,才供應給用戶[65]。 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劉素向該周刊表示,香港從東江獲益,飲水思源,有責任有義務「反哺」水源地,尤其是經濟欠缺發達地區[41]。 中國對水源地的生態效益的經濟補償一直在討論完善中,即由國家協調建立一種流域上下游區際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馬小玲研究員認為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就是要使得生態補償能持續、穩定地進行。 [42][43]而跨省的補償也一直不是很健全,為了保護東江源,江西省關閉了很多工廠。

淡水沖廁

所有喉管在一定距離,皆裝設隔離閥,以確保當喉管進行局部維修時,只有少數用戶的供水受影響。 在喉管放置方面,倘若環境許可,喉管會盡量沿路邊小徑或行人道鋪設,而不選行車道。 水管沿線通常每隔250米會設置沙井,以備維修之用[11]。 淡水沖廁2023 首項計劃在2006年隨着大嶼山的昂坪污水處理中心啟用而正式投入運作[85]。

淡水沖廁: 主要水源

轉用海水沖廁有助節省珍貴淡水資源,加上供應海水的耗電量較供應食水的為低,因而能減少碳排放,而用戶亦可減少水費支出。 用戶亦可考慮參加我們推出的「大廈優質供水認可計劃—沖廁水」,以提升樓宇沖廁系統的衞生及運作。 可登入「大廈優質供水認可計劃—沖廁水」網頁,了解計劃詳情。

在1995年2月16日定下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延用至今(1995年4月1日引入污水處理服務收費計劃,向市民開徵與淡水用量掛鈎的排污費),水費持續「凍結」20多年[31]。 淡水沖廁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將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按每級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首12立方米的用水量免費,其後每31立方米用水收費4.16元,商業用水方面,每一立方米收費4.58元[32]。 不過2014年財政預算案表示,政府將檢討水費等多項公共收費,基於用者自付原則,年底前檢討是否加水費[31]。 由於港島區的商人跟九龍區同業不同,一直享有着免費的供水服務[30],為避免繳費,一些私人用戶非法接駁喉管到公共水管取水,立法局就此進行激烈辯論。 1903年,政府宣佈私人用戶每三個月可免交首2000加侖(9立方米)的水費,之後每1000加侖(4.5立方米)用水收取5角,水錶租金則按接駁喉管的大小及用水流量而定,從1至11元不等[12]。 水在離開濾水廠或由海中抽取後,便由抽水機或水向低流原理輸送到各個位於不同地點和高度的配水庫,然後再供應給附近地區[10]。

淡水沖廁: 供水系統

[8][9]後來西臺城市哈圖沙使用了粘土管,[10]這些管段易於拆卸和更換,也便於清洗。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生產設施於2011年年初投入運作,設施主要由三組過濾部件組成,包括碟形過濾器、超過濾薄膜及逆滲透薄膜,這個再造水設施每日可產生1000立方米的再造水,用作灌溉綠化廠房的植物和稀釋污水處理過程所需的化學品[88]。 2011年12月5日,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在深圳簽署2012年至2014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23]。 根據新協議,香港將於2012年繳付35億3,870萬港元、2013年繳付37億4,330萬港元和2014年繳付39億5,934萬港元的固定總金額,作為購買東江水的費用。 這增幅反映了粵港兩地預測的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兌換港元的升值[24]。

為避免沖廁系統出現故障,業主及物業管理人須妥善維修樓宇供水系統。 為鼓勵負責單位盡其責任,水務署在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1的支持和贊同下,於2013年7月推行了「沖廁水系統優質維修認可計劃」。 計劃的名稱已於2015年3月更改為「大廈優質供水認可計劃-沖廁水」。 雖然水務署沒有就海水沖廁向用戶收費,但海水沖廁背後亦有成本。

淡水沖廁: 海水的鹽度高,轉用海水沖廁會否令喉管銹蝕和爆裂?

雖然如此,我們會積極檢討,並在技術可行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情況下,繼續擴展海水供應系統或開拓新水源(如再造水),以進一步減少食水沖廁的使用量。 2015年,水務署成功延伸沖廁海水管網,使香港的海水覆蓋率增至八成半人口,現時新界西北(包括屯門東、洪水橋、天水圍和元朗市中心等)及薄扶林區內的樓宇已可轉用海水沖廁。 過濾後的水會在接觸池內加入氯氣和熟石灰,進行消毒及調節酸鹼度,並為保護牙齒加入氟化物。 為避免食水在送往用戶途中滋生細菌,微量的氯氣仍然會保留在水中。

  •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沖水廁所,奧克尼的斯卡拉布雷是英國最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村落,大約在公元前31世紀就已經使用一種水力技術的衛生設施。
  • 在1982年6月1日,香港政府亦解除長達60年的限制用水法例,實現24小時供水[18]。
  • 整個供水系統的水質,是由水務署水質科學部的專業化驗師不斷進行物理、化學、細菌學、生物學和輻射學等綜合性檢測,監察水質。
  • 水在離開濾水廠或由海中抽取後,便由抽水機或水向低流原理輸送到各個位於不同地點和高度的配水庫,然後再供應給附近地區[10]。
  • 可是,那正是「樓下閂水喉」鬧水荒的五十年代(當然六十年代的水荒更嚴重),珍貴的淡水不能白白拿來沖廁,所以政府便一不做二不休,嘗試用海水沖廁。
  • 根據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任何人非法取水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所以大家都是不要貪小便宜了。

而對於馬桶的兩種分類:直衝式和虹吸式馬桶,1959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直衝式馬桶每次沖水後,馬桶里的微生物濃度會下降99%,空氣中的生物氣膠下降50-60%;但虹吸式馬桶沖水後產生的氣膠只有同排量的直衝式馬桶的1/14。 1880年沖水馬桶傳入美國,一開始只有高級旅館和有錢人才有辦法裝設。 2011年電影《姐妹》(The Help)中有白人禁止黑人幫傭使用馬桶的劇情。 若大廈仍然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則應更換有內搪層鍍鋅鋼管、銅管、不鏽鋼管或聚乙烯管[16]。 有人認為取廁所水方便快捷,可以節省成本;有人覺得廁所水的鹽度不穩定,含氧量不足,水質不好,故偏愛以水和化學鹽調配。

淡水沖廁: 使用條款及免責聲明

鹹水的供應範圍最初限於政府及政府補助的高密度住宅,其後擴展至市區及新市鎮。 系統起初不受歡迎,因為每棟樓宇必須另建管道才能配合系統運作。 自1972年起,海水改為免費提供[69],當局透過徵收水費收回系統成本。 至1991年,香港使用海水沖廁率約百分之65;至2014年達約百分之80[70];至2015年,隨着新界西北海水供水系統投入運作,普及率達到百分之85;而海水供應網絡下一步將會擴展到位於大嶼山的東涌[71]。 海水沖廁的海水是免費供應;淡水沖廁的水費則每4個月結算一次,不過首30立方米用水免費[32]。 由於香港淡水資源缺乏,水務署自1958年開始引入鹹水(即海水)作沖廁[65]及部分消防用途,以減少淡水的消耗,至今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的少數地區之一。

淡水沖廁

水 務 署 在 東 涌 已 敷 設 鹹 水 管 棄 而 不 用 , 帶 頭 浪 費 食 水 ! 發 展 已 逾 十 年 的 東 涌 , 七 萬 居 民 沖 廁 用 水 量 年 達 二 百 五 十 萬 立 方 米 , 涉 及 額 外 水 費 開 支 每 年 逾 三 百 萬 元 , 但 因 沖 廁 淡 水 收 費 一 直 隱 藏 在 管 理 費 中 , 不 少 市 民 付 款 後 仍 蒙 在 鼓 。 2006年秋季,環境保護署曾展開北區示範計劃,每日向上水的住宅、學校及安老院,提供再生水作沖廁、淋花以及人工溪流和噴泉等流水景色等其他非飲用用途[87],效果良好;但2008年年底試驗計劃完成後環保署卻將相關水管拆除,並表示無正式實行時間表[78]。 不過2014年政府表示正研究在遠離海邊的地區如上水、粉嶺和新界東北新發展地區以再造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25],因為上述地區安裝和操作海水供應系統的成本相當高昂,水務署已展開相關的規劃工作,預計由規劃到開始供應再造水需時約八年[81]。 而港島山頂、南區、西貢及離島區人口比較分散,所以並無制定海水沖廁的計劃。 而北區未獲提供海水沖廁,是因為人口比較密集的上水和粉嶺區不貼近任何海岸[76]。

淡水沖廁: 再造水

廣東省方面也同意有關每年最終供水量11億立方米的條文會維持不變。 2008年12月簽訂新協議,根據這項綜合協議安排,港府會每年一次過向廣東省方面付款,在現行協議下,每日供水比率會有較大靈活性,以配合於本地收集所得的雨水在季節上的變化,這會使香港能更有效地控制水塘的存水水平,從而減少浪費情況,並節省抽水成本[21]。 1964年,港英政府再與廣東省當局達成協議,香港每年會從廣東省購入6,800萬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萬立方米[21],至1976年更增至1.09億立方米。 在1978年所達成的協議中,廣東省當局同意將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億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億立方米[21]。 雙方又在1979年12月進一步磋商,並於1982年再作修訂。

  • 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 Deborah Hirst 等人發現,家庭馬桶的衝力產生的氣膠沒有公共廁所常用馬桶產生的多,因為公共廁所常用沖水閥產生的液體微粒是家庭馬桶的3倍,沖一次產生的液體微粒數量可達14萬個。
  • 我們會先以隔網除掉海水中較大的雜質,再以次氯酸鈉進行消毒,並確認水質符合水務署規定的顏色、混濁度、氣味等要求,才輸送至配水庫予用戶使用。
  • 1880年沖水馬桶傳入美國,一開始只有高級旅館和有錢人才有辦法裝設。
  • 政府於2007年計劃興建輸水隧道,把九龍水塘群組的溢流轉運往容量較大的下城門水塘,但計劃仍在地質勘探和設計階段[94]。
  • 1960年代以後獲水務監督批准的樓宇水管工程,均已採用抗海水侵蝕的物料,可用作沖廁供水系統,因此使用海水沖廁對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應無特別問題。
  • 所有喉管在一定距離,皆裝設隔離閥,以確保當喉管進行局部維修時,只有少數用戶的供水受影響。
  • 在逆滲透薄膜處理過程中引入「壓力交換節能技術」,使整個系統可節省兩成用電量[90]。

水務署的海水沖廁系統,是首個歐洲以外的地區贏得該項殊榮的系統。 如用戶或物業管理公司收到水務監督或委託人發信通知可轉用海水沖廁,應聘請持牌水喉匠檢查內部供水系統。 淡水沖廁2023 在持牌水喉匠完成檢查或改善系統後,用戶或物業管理公司可向水務監督申請接駁鹹水喉管,在繳付相關費用後,我們會排期動工接駁喉管及安排供應海水。 1960年代以後獲水務監督批准的樓宇水管工程,均已採用抗海水侵蝕的物料,可用作沖廁供水系統,因此使用海水沖廁對內部供水系統的維修應無特別問題。 另一方面,部分內陸地區(如北區等)遠離海岸,現階段建造海水供應系統有違經濟原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