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12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屹立北角超過60年的皇都戲院,獲古諮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發展商新世界於2018年申請強拍令,並於今日(24日)獲土地審裁處批准。 而且戰後社會環境,興建都需要「快靚正」完成,因此石屎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常用的物料,而且石屎可塑性非常高,可以配合各樣建築形式,這亦能見於皇都戲院。 當發展局可在數年前繞過古咨會,把落成只有十數年的志蓮淨苑推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做法引起非議時,卻未有正視香港保護歷史建築的條例和機制的落後,未來恐怕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建築(尤其戰後建築),難逃被拆的厄運。

  • 他又稱,皇都戲院為實用性建築物,保留後的用途重要,不但不應只如古董般供市民欣賞,用途亦需要大眾化、顧及市民需要,李坦言,若保育活化後只有高消費名店,就未必符合港人需要。
  • 新世界發展表示,復修皇都戲院,會以國際權威保育為原則,在初步保育構思中,會盡力保留整個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
  •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強調,會盡一切努力,讓皇都重生。
  •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8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 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前年3月更發表「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重要的現代建築,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引起民間團體關注戲院保育問題。

新世界發展表示,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之後,集團會啟動勘探工作及保育計劃,盡力修復、保留及重塑戲院的歷史面貌,包括保留戲院整體建築及天台桁架。 【on.cc東網專訊】屹立北角英皇道68載的皇都戲院,重建方案擾攘多年後,終於今日(8日)進行強拍,並由新世界發展以拍賣底價47.76億港元奪得。 從小在皇都戲院長大、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今午重遊故地,稱小時候與其他店舖的小孩一同在商場度過童年,猶如遊樂場,年少時更不時到戲院「睇戲」,希望能將戲院活化,將其劇院式戲院設計重新呈現市民眼前。 屬本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的一級歷史建築物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於昨日公開拍賣,並由新世界發展(00017)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並統一業權。 該公司表示,現時還未落實發展用途,但有市場人士預計,若項目興建住宅物業,落成後實用呎價可高達4萬元。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市民普遍關注戲院標誌的「飛拱」會否保留,新世界發展就承諾會將其保留,保育方向則會注重「保建築、保飛拱、保用途」,將戲院保育成香港「文化綠洲」,建構一個文化藝術表演場地。 發展商新世界於2018年就皇都戲院大廈申請強拍令,當時曾稱在重建有關項目過程中,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予以保存。 談規模,皇都戲院前身的璇宮戲院其實並非獨一無二,比如同期開幕的樂宮戲院比它還大,披頭四更曾登台。 吳俊雄指,璇宮的獨特在於節目定位——首輪西片與不同領域的藝術並存。 首先是針對建築落成年期的成見,「有人認為壽命只有五十年多一點,太後生了,沒什麼所謂歷史意義」。

負責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今次的投價屬市場水平,而項目位處北角核心區,三面臨街,地盤面積大,屬近期市面罕有,但相信今次項目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建築成本會因而有所增加。 該公司亦指出,在今年十一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該物業業權持有人後,會開展保育計劃,並按照強拍條例在六年內完成重建。 該廈屬一級歷史建築物保育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惟最新土地審裁處昨以底價為四十七億七千六百萬元批出強拍令,創下歷來強拍底價最多紀錄,對比兩年前申請時估值逾三十一億元,高出約五成三;而對上一個最高估值強拍項目為西半山美麗臺,二〇一四年申請強拍時估值達近三十億元。 另外,香港電台《早辰.早晨》節目(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訪問了古蹟辦評審專家小組兩名成員,揭示他們的歷史觀超錯,價值觀駭人,也跟社會大眾的想法嚴重脫節。 活現香港其後多次撰文,批評古蹟辦建議評級背離專業、常理及民情,做事黑箱封閉。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尤其是在4月18日古諮會會議中,古蹟辦代表指戲院「裏面改動比較大」,但當被委員質疑及追問下,卻坦承其實當時並不充分掌握戲院內部的改動情況,只是「靠估」。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保育

華爾街股市個別發展,尾市有支持,道瓊斯指數反覆收升逾10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則向下。 美元轉強,美匯指數一度升至104以上,油價連跌四日,比特幣在高位急回。 原油期貨價格下跌,市場擔心美國持續加息或影響需求,而且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原油及成品油供應充足。 外圍金價個別發展,聯儲局官員的言論、美元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等都影響金價。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3 紐約期金收報每盎司1850.2元,下跌0.1%,全星期跌約1.3%。 現貨金一度跌至去年12月底以來最低,較早時收復失地,轉升0.3%至每盎司1842.27美元。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這裏很快成為香港風靡一時的演藝殿堂,廣邀國際頂級大師、藝術團體和本地著名藝術家,以及粵劇名流等來此演出,星光熠熠,一時風頭無兩。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也是當年領一時風氣之先的藝術文化地標。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時遷事移,皇都戲院歷經多次改建,1995年更遭遇火災,於1997年結業。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戲院靈異故事

皇都戲院坐落於街道轉角處,建築師巧妙地以弧形設計處理,將轉角立面處理成戲院的主要立面,其正中是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出自嶺南畫派畫家梅與天之手。 如今雖已老舊不堪,但戲院樓頂上赫然展露的拋物線型大型飛拱和正門口的大幅浮雕,仍然讓它顯得非同一般。 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中,皇都戲院不僅有西方古典音樂、亞洲歌舞和粵劇等多門類表演,更上演過無數經典電影,特別是七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港產片。 「那時候,到戲院看錶演、看電影是年輕人首選的娛樂方式。」馬淑華回憶說,她和先生在戀愛時曾經在皇都戲院一天連看了五場電影。 古洞發展區亦有樓盤獲批圖則,會德豐地產於去年7月斥資41.85億元中標的古洞第24區住宅地,可發展兩幢27層高住樓宇,另提供3層平台及兩幢地庫,住宅及商業樓面分別約410,329及82,064方呎。 新鴻基地產及興勝創建合作的屯門掃管笏發展項目星堤2期,獲批建6幢18至20層高分層住宅,另設1幢住客會所,並會提供1層低層地下樓層,總樓面約611,450方呎。

新世界發展表示,復修皇都戲院,會以國際權威保育為原則,在初步保育構思中,會盡力保留整個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 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前年3月更發表「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重要的現代建築,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引起民間團體關注戲院保育問題。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著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梁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保育重建】新世界宣佈保育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 保留「飛拱」 延續戲院功能

但如果你是租客,有意在短期內搬入港島區,就要考慮到此帶的居住環境,或受多個重建項目的噪音和污染影響,炮台山的租盤,未必能夠提供港島東區其他地段的幽靜。 以社區配套、地利優勢、人口架構而言,炮台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產區。 比起中西區,炮台山更多的是街坊小店,為居民提供一眾親民的消費選擇。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將努力在硬件及軟件上融合,把歷史價值、文化氣息及社區情懷注入未來的皇都戲院中,讓皇都戲院重生。 落成於1952年的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歷史最悠久的大戲院,而天台的拋物線型拱橋式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的獨特設計。 新世界在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成為業權持有人後,須待建築保育團隊進入皇都戲院,進行全面及仔細的勘探工作,才能擬定出詳細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 2018年10月22日,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作重建,發展商指如成功統一業權,將「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並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徵集北角和前皇都戲院的口述歷史。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強烈建議發展商需保留入口上方「蟬迷董卓」浮雕和屋頂混凝土拱架建築特色,否則不會是皇都戲院。 新世界發展10月8日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厦業權,是歷來最大宗強拍項目。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好去處

新世界表示,旗下公司昨天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北角英皇道二百七十七至二百九十一號的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希望統一業權,以進行重建。 新世界發言人表示,皇都戲院大廈由住宅、商用及前皇都戲院部分組成,集團計畫保育大廈內前皇都戲院的相關部分,如果成功統一業權,將在重建時,積極考量如何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 不過,由於項目已進入強拍程序,新世界稱在未獲得百分之一百業權,以及未能詳細勘察現況及結構之前,未能落實任何發展方案。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世界去年以7.37億元向原業主陸海通陳氏家族購入項目的戲院部分及3個商舖業權,令收購業權提升至逾90%。 時隔兩年,新世界暫時仍未拋出任何保育方案,皇都戲院在項目重建後,能否完整保留仍然存疑。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3 新世界獲批出強拍令後的最新聲明中,說法仍然指,期望在獲得100%業權及詳細勘察現況及結構後,探討保育方案。 新世界在以近四十八億元統一業權後,除成立顧問委員會,也聘請了精英建築、保育、工程團隊,估計花費不菲。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

隨著戲院式微,皇都戲院於1997年停業,現時用作商場,另有南北兩座住宅大廈。 1952年建成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前身為璇宮戲院,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戰後戲院,屬一級歷史建築,充滿神秘色彩。 此外,這區是建制陣營的「票倉」,莫說缺乏反對聲音,連真正關心地區發展的壓力團體也不存在。 舉個例,「中西區關注組」、「西環變幻時」、「樂活鲗魚湧」、「灣仔好日誌」等民間組織和網上群組,也是近年來掘起的地區力量,關注區內不同的議題,歷史建築的保護也是其中之一,儘管未必次次也能力挽狂瀾,但能夠結集到民間力量,也是公民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步。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2020年10月8日,新世界發展以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全部業權,同時宣佈,將為擁有68年歷史的前皇都戲院部分啟動保育計劃,復修、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世界發展發言人表示,早前就北角英皇道277至291號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申請強制拍賣,希望藉此統一業權以進行相關重建項目,今日獲土地審裁處批出強制拍賣令,對此表示歡迎。 新世界發展於2018年就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該處今(24日)批出判案書,物業准以底價47.76億港元進行強拍,料為歷來最大宗強拍個案。 【Now新聞台】逾六十年歷史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將會重建,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部分,包括戲院、天台桁架等,初步計劃會盡力復修及保留。 審裁官的判詞中提到,皇都戲院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只是政府的行政措施,而未有任何保護條例。 判詞中以逾47.7億元為底價,當中提到一開始發展商利潤為23%過高,認為18%較合適。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香港觀察:從皇都的沒落說起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就此表示,香港需要建設更多的「文化硅谷」,提升香港文化軟實力,重塑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之都的形象。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3 為此,新世界將「高規格地保育」皇都戲院這座文化地標,並注入新的文化精髓,打造「文化綠洲」。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成功投得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的100%業權,其後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地少人多的土地問題,多年來為香港帶來不同的民生問題,例如最基本的住屋、營商環境以至社區保育等,全部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 好似早前鬧得熱烘烘的北角皇都戲院,自1997年結業後曾改為桌球會所,縱使戲院建築本身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但在地產財團逐步收購下,可能唔使等幾耐,呢座代表住香港戰後繁榮、歌舞昇平而且極具歷史意義的戲院便會遭拆卸。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吓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皇都戲院屋頂上故意外露的桁架讓建築物的外觀非常突出,是全港甚至亞洲僅有,開創了同類結構的先河,非常珍貴。 1998年香港導演陳果拍攝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時,曾經安排演員在飛拱上邊走邊聊天,讓「飛拱」結構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位於皇都戲院天台、俗稱「飛拱」的拋物線混凝土桁架設計,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中極具代表性的重要結構,是全球戲院建築中的唯一案例。 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形屋頂支架,借用了建造橋樑的力學原理「吊起」戲院,使能夠容納約1,500人的戲院內部無需任何柱子承托,讓觀眾觀賞表演及電影時視線無阻。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歷史

炮台山、天后、以至北角一帶的社區,對區外人而言,分界也許相當模糊;但於區內人眼中,炮台山是個獨特的小社區,甚或與鄰接的北角、天后有著不一樣的風情和韻味。 位於港島東的炮台山,不如毗鄰銅鑼灣那般五光十色,更多的是年事已高的唐樓和洋樓、街坊街里的小商舖,以及歷史悠久的歷史建築和學校。 大廈毗鄰英皇道、渣華道、電廠街、電氣道等,乘搭公共運輸者可乘香港電車、巴士、小巴或隧道巴士102、112、106或116號線前往。 1995年的四級大火更令皇都不少地方變成頹垣敗瓦,現今滲水、批盪剝落隨處可見。 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其後被改建成桌球室,輝煌一時的戲院及超等座,都已被廢置。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發展商收購活化 皇都戲院將成文藝表演場地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戰後戲院,於 2017 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炮台山社區的標誌。 1940 年代北角地圖,來源:香港討論區(網民 almok 提供)炮台山與北角的發展難分難解,兩個社區的形成是否迥然不同,這個話題有待民間討論。 無容置疑的是,炮台山站的落成,加速了附近一帶的發展,也成為了現今大部分香港人劃分這個社區的一把尺。 屋宇署今日(26日)公佈,8月份共批准10項拆卸樓宇工程,其中一項為皇都大廈。 據了解,新世界現正清拆住宅部份,但不會清拆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過去的提出的保育計劃亦不會改變。 新世界於2015年展開收購,於2018年獲得82.22%的業權,並就項目申請強拍令,但因尚未收購部分以戲院佔約10%業權最大,成為項目併購重建的主要影響關鍵。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炮台山電氣道 226 至 240 號(舊樓群)

一級歷史建築北角前皇都戲院(圖)所在皇都戲院大廈,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因已收齊八成業權,昨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指希望統一業權以重建相關項目,但承諾重建過程中積極考量保存前皇都戲院的精髓。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該集團已委聘三大英國及本地建築保育顧問為戲院制訂保育管理計劃,包括研究皇都戲院的歷史價值,並會在場內作3D掃描及勘探,以掌握皇都的內部結構。 計劃保育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並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研究開放飛拱範圍作休憩空間,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及打卡。 新世界旗下公司已收購80%的業權,達強制拍賣條件,希望統一業權以進行相關項目的重建。 發言人進一步表示,集團始終積極推廣文藝工作,在尚未獲得100%的業權及未能詳細勘察現況及結構之前,討論日後發展方案是言之尚早的,如果可以完全統一業權,便會在接下來的相關重建項目中,積極考量與落實重建同保護措施,尤其重視其保留文物精髓。 據悉,皇都戲院屋頂的「呈拋物線型的飛拱支架」會是最受關注部分之一。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擁有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MBE(Harry Oscar Odell)於1952年創建。 新世界宣布將會與民間團體合作,集團聘請陣容強大的社區活動顧問團,特別邀請前古諮會成員、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受託人委員會前主席何培斌教授、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博士、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教授、前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博士以及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 擁有逾65年歷史的舊皇都戲院,前身是1952年落成的璇宮戲院,1959年改名皇都戲院大廈,皇都戲院在1997年結業,皇都戲院商場內有桌球會、遊戲機中心、芬蘭浴室等,但商場長期管理不善,裝修殘舊不堪。 皇都戲院作為本港現存最古老戲院建築,早在2016年便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認證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前年3月,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International稱皇都戲院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現代建築。

但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演出,可能是1970年8月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而來的鄧麗君。 早年的璇宮戲院佔地三萬平方尺,座位逾1300個,而皇都戲院座位也逾千,並劃分為前座、中座、超等和特等。 璇宮戲院開幕時曾賣廣告有標語謂「地底車場」、「遠東僅有」、「藝術浮雕」、「高尚名貴」。 多年來國際級音樂會及海外歌舞團如日本松竹歌舞團、台灣藝霞歌舞團等亦在此處表演,當中包括鄧麗君。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舊皇都戲院大廈圖則獲批 住宅樓面佔逾一半

2019 年 4 月,恒隆地產宣佈,將斥資 25.6 億元,將舊樓群重建為寫字樓及商舖,地盤面積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2023 7,000 呎,總樓面面積約 10.5 萬呎,預計 2022 年落成。 以物業投資的角度,「屋邨景」是拉低樓價的因素之一,炮台山過去、目前、未來料均缺乏公屋,對於有意在炮台山租屋買樓的人而言,絕對是一大誘因。 對於後者的說法,也有人據理力爭,找來書局早於 1940 年代,即地鐵炮台山站構思之前已編制的香港地圖,指出「七姊妹砲台山」一名於當年已見於炮台遺址之上,表示「炮台山」三字雖未曾為官方正統命名,但已在居民之間廣泛流傳,並獲得一定認受性。 有興趣參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的話,只要登記成為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的會員,再行預約,同時亦有網上虛擬導賞,安坐家中也可來一趟歷史遊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