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其行知其人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觀其行知其人

孟子就是通過聽其心聲,直視心靈的窗戶來觀察人的。 當今社會由於人的複雜性,對於一個人全面的了解,不但要看他從表面一時的言論,而是要像孔子說得那樣,必須要做到聽其言觀其行。 觀其行知其人 所以,一部《論語》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孔子的思想也就是儒家學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他的很多觀點到現在都不過時,也是現在我們還要學習《論語》的根本原因。 這是發生在「宰予晝寢」後,孔子得出的結論,這件事讓他老人家太氣憤了,也修正了自己看人標準。 這裡的說法,跟你講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上是《看人的藝術》這本書里描述的內容。

  • 所謂視其所以,就是要觀察他行爲的目的和動機;所謂「觀其所由:,就是要觀察他行爲的方法和方式;所謂「察其所安,」,就是要觀察他心安於何處,即他的志向和情趣。
  • 「人焉廋哉」,這個人還怎麼能隱藏得住呢?
  • 「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孔子看到山上的野雞自由自在,感嘆自己不得其時。
  • 揉成團的購物單和商店收據,能讓你知道一個人的喜好和消費情況。
  • 雖然有他「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執著,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或時代的無奈,他的思想只能停在思想的層面。

返回來講,觀察他所犯的錯誤,就可以評判他是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就是說,識別人的最好方法,是把他的言語和行動對照起來加以觀察,不僅要看他說什麼,更要看他做什麼。 家鄉有個童子來向孔子傳達消息時,孔子從他大模大樣地坐在位子上,又看見他同長輩並肩而行,就推測他不是個肯求上進的人,只是一個急於求成的人。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不會分析別人言論中的是非善惡,不能正確理解別人的意思,就無法了解別人。 孟子又進一步補充道:「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言爲心聲。

觀其行知其人

「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孔子看到山上的野雞自由自在,感嘆自己不得其時。

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論語》裏就有大量的看人,識人的方法和應用場景。 孔子能觀察到當政者對他的思想不感興趣,但他仍要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雖然有他「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執著,但由於歷史的局限或時代的無奈,他的思想只能停在思想的層面。 孔子和一幫學生在山谷中行走,看見一羣野雞在那兒飛,孔子神色動了一下。 孔子說:「這些山樑上的野,時運真好啊!時運真好啊!」孔子的弟子子路向野雞拱了拱手,野雞便叫了幾聲飛走了。 孔子時時都在用心觀察,時時都在喻情於物。

觀其行知其人

我個人理解你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說:聽一個人講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德行;觀察他平時的行為,可以知道他的修養。 不過以前看得比較多的是:觀其行,聞其言,必知其人。 觀其行知其人 另外,孔子也提出了觀察一個人的「九觀」方法。

  • 人們做了某些事情之後,會留下很多的痕跡。
  • 孔子說:「這些山樑上的野,時運真好啊!時運真好啊!」孔子的弟子子路向野雞拱了拱手,野雞便叫了幾聲飛走了。
  • 觀察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 孟子就是通過聽其心聲,直視心靈的窗戶來觀察人的。

觀察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所謂視其所以,就是要觀察他行爲的目的和動機;所謂「觀其所由:,就是要觀察他行爲的方法和方式;所謂「察其所安,」,就是要觀察他心安於何處,即他的志向和情趣。 經過這樣全面深入的觀察,就能看清一個人的人品。 觀其行知其人2023 觀其行知其人2023 「人焉廋哉」,這個人還怎麼能隱藏得住呢?

觀其行知其人

孔子有他思想的高度,有他完整的觀察方法,但他更多的是提供思路。 就像到某個地方去,孔子吿訴你路怎麼走,但路上的情況則要你自己判斷。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士」在孔子眼裏是道德修養學問都很好的君子,最好的士是能保持羞恥之心,出使外國,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的人。 觀其行知其人 《看人的藝術》注重細節,並運用了大量現代心理學分析。

通過觀察某人的家庭背景、家風道德、人生經歷來識別人。 孔子認爲,「孝」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行,也是一個人可以教化的依據。 「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歟?」,「去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從一個人的志向和行爲,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家庭教養。 孔子說:「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是什麼樣的人就容易犯什麼樣的錯誤。

揉成團的購物單和商店收據,能讓你知道一個人的喜好和消費情況。 空藥瓶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身體是不是患有某種疾病,幾張寫廢的信紙,能讓你了解到他的人際關係,或者他在想什麼。 人們做了某些事情之後,會留下很多的痕跡。 通過對行爲痕跡的觀察,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徵。 比如說那些容易焦慮、害怕的人,比鎮定放鬆的人更容易磨損剎車片,因爲焦慮的人遇到一點點狀況,都會忍不住去踩剎車。

觀其行知其人

孔子吿訴我們,人的言行總會有一致的地方,人的行爲和動機無法割離。 仔細分析一下他人的動機,方式,以及的他的喜好,就基本可以把握這個人了。 「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不看別人的臉色就貿然說話,就是瞎眼睛)。 在《論語.顏淵篇》中,孔子對「聞」和「達」做了解釋。 觀其行知其人2023 「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這裏的聞指虛假的名聲。 是在外表上裝出仁的樣子,而行動上卻正是違背了仁,卻還以仁人自居而不羞愧。

觀其行知其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