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九戲曲中心2023詳細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西九戲曲中心

此外,大會亦播放了與中國戲曲有關係的經典電影、舉辦探討戲曲發展講座及教育活動,及舉辦10場由香港名伶和新秀擔綱的粵劇表演,又將戲劇類別擴展至崑劇、京崑劇及上海越劇予大眾免費欣賞。 西九大戲棚內亦設年宵市集,特別設有多個專門售賣食品及手工藝品的攤位[24]。 香港八和會館多位粵劇名伶於2012年1月20日至23日期間在戲棚內每晚分別上演《六國大封相》及《公主刁蠻駙馬驕》等合共5齣粵劇神功折子戲[4][5];由於門票於開售當日迅即售罄,該管理局因而需要於1月21日及22日於下午加開兩場粵劇折子戲;分別演出《白兔會》、《蝶影紅梨記》及《帝女花》等戲寶劇目[7]。 西九大戲棚的大竹棚於同年1月24日改為M+大戲院,在8小時內分別播放《帝女花》、《琵琶怨》及《孝女珠珠》等5部與粵劇相關的香港電影[2][8]。

西九大戲棚(英語:West Kowloon 西九戲曲中心2023 西九戲曲中心 Bamboo Theatre)是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西九文化區現時的戲曲中心,舉辦的臨時文化節目,也是該管理局舉辦的首個文化節目。 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西九大戲棚時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後鑑於反應熱烈,於2013年起再每年舉辦,於該年起,除了粵劇表演,戲棚內亦加入現代音樂及中國舞蹈演出,並且增加年宵市集,讓無法購票入場的公眾亦可以參與活動[1]。 外觀以一盞傳統中國彩燈為概念,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為戲曲賦予時代感。

西九戲曲中心: 戲曲中心

戲曲中心(英語:Xiqu Centre),別稱「西九東大門」,是香港一所戲曲表演場地,位於九龍尖沙咀西九文化區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 戲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區首座落成的項目,佔地13,800平方米,於2013年9月24日動工,2018年竣工,耗資27億港元建造,並於2019年1月20日正式開幕[1][2][3]。 西九大戏棚(英语:West Kowloon Bamboo Theatre)是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于西九文化区现时的戏曲中心,举办的临时文化节目,也是该管理局举办的首个文化节目。 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办西九大戏棚时旨在推广粤剧文化;及后鉴于反应热烈,于2013年起再每年举办,于该年起,除了粤剧表演,戏棚内亦加入现代音乐及中国舞蹈演出,并且增加年宵市集,让无法购票入场的公众亦可以参与活动[1]。 日本人亦音译,将能剧翻译为 Noh,歌舞伎翻译为 西九戲曲中心 Kabuki,西方人亦能够明白。

西九戲曲中心

西九大戲棚的大竹棚搭建位置除了是日後西九文化區的入口,亦是戲曲中心的興建選址[4]。 當時該局表示,此名稱只是該局的工作名稱,戲曲中心落成後的中英文名稱尚待研究。 [36][37][38]2013年6月4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建議譯名改用「Chinese Opera House」[39]。 2015年,戲曲中心繼續用「Cantonese Opera」來翻譯粵劇[40]。

西九戲曲中心: 方案

西九大戏棚内亦设年宵市集,特别设有多个专门售卖食品及手工艺品的摊位[24]。 香港八和会馆多位粤剧名伶于2012年1月20日至23日期间在戏棚内每晚分别上演《六国大封相》及《公主刁蛮驸马骄》等合共5出粤剧神功折子戏[4][5];由于门票于开售当日迅即售罄,该管理局因而需要于1月21日及22日于下午加开两场粤剧折子戏;分别演出《白兔会》、《蝶影红梨记》及《帝女花》等戏宝剧目[7]。 西九大戏棚的大竹棚于同年1月24日改为M+大戏院,在8小时内分别播放《帝女花》、《琵琶怨》及《孝女珠珠》等5部与粤剧相关的香港电影[2][8]。 西九大戏棚也于活动进行期间举办了M+戏棚展[注 1],一个透过当代艺术以表达传统艺术的艺术展览[2],亦有包括老倌街头造型照片、创新的花牌设计及图案特别的祈福旗帜等。 建筑主体以灯笼为概念,蛋形剧场位於戏曲中心顶层,采用中国传统的月拱门图案以营造其流畅的外墙形状等。 内部设有两座分别可以容纳1,100人及400人的剧场及一间可以容纳280人的茶馆[18];以及一座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海景的空中花园。

由于剧场属于高架,故此因应公众咨询意见,所腾出地下宽敞的中庭将会作为一处达2,000平方米的地方作为艺术教育中心、公共休憩空间[19]、零售业及饮食业设施等。 2013年9月24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行戲曲中心動土儀式,由時任政務司司長兼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鄭月娥[8]和香港八和會館理事會主席汪明荃等擔任主禮嘉賓[9][10][11]。 西九戲曲中心 2013年9月24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行戲曲中心動土儀式,由时任政務司司長兼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鄭月娥[8]和香港八和會館理事會主席汪明荃等擔任主禮嘉賓[9][10][11]。

西九戲曲中心: 设计

中国功夫翻译为 Kung Fu(粤语),点心为 Dim Sum(粤语),因为这些词语在英文中无法译出意思。 如果戏曲不音译作为 Xiqu,而使用不合宜的译名 Opera,是主动放弃文化定位,自己侮辱自己[43]。 当时该局表示,此名称只是该局的工作名称,戏曲中心落成后的中英文名称尚待研究。 [36][37][38]2013年6月4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会建议译名改用“Chinese Opera House”[39]。

  • 一連16日的2013年西九大戲棚入場人數超越10萬,每日平均逾6千人次入場,估計當中約1成為旅客;入場入數比較2012年增加逾6倍。
  • 中國功夫翻譯為 Kung Fu(粵語),點心為 Dim Sum(粵語),因為這些詞語在英文中無法譯出意思。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管理局有鑑於反應熱烈,參與展覽、觀看粵劇演出和電影放映的人數逾12,000人。
  • 戲曲中心2至3樓亦設有120個座位的演講廳,以及教育活動室、八間排練室、練習室,以及一座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海景的空中花園。
  • 如果戲曲不音譯作為 Xiqu,而使用不合宜的譯名 Opera,是主動放棄文化定位,自己侮辱自己[43]。
  • 2012年年初,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办西九大戏棚时旨在推广粤剧文化;及后鉴于反应热烈,于2013年起再每年举办,于该年起,除了粤剧表演,戏棚内亦加入现代音乐及中国舞蹈演出,并且增加年宵市集,让无法购票入场的公众亦可以参与活动[1]。

戲曲中心建造費由香港納稅人負責,造價(未計地價)由2006年估算的13億港元增加至逾倍至(2011年)27億港元[24][25][26][27][28][29][30][31]。 前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林鄭月娥解釋,建築成本於過去6年建築增加了1倍,遠超於於2006年所預測的每年上升2%。 她表示,已經嚴格要求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不影響戲曲中心的興建質素的大前提下,必須審慎地控制其成本在27億港元或者以下。 設計比賽評審團由香港、中國大陸及外國建築及藝術界人士所組織而成,包括建築師崔愷(中國)、建築師、城市設計師 Odile Decq(法國)、建築師 Jordi Farrando(西班牙)、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展委員會成員及督導委員會主席暨工程師李承仕(香港)、劇場導演毛俊輝(香港)、建築師鮑紹雄(香港)及八和會館副主席阮兆輝。

西九戲曲中心: 戏曲中心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其後決定,於未來兩年繼續舉辦,展期或會延長至兩個月[22][23],並且加入更多舞蹈及音樂活動;同時考慮在2016年,戲曲中心落成後繼續舉辦。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管理局有鉴于反应热烈,参与展览、观看粤剧演出和电影放映的人数逾12,000人。 当局决定于2013年再次举办西九大戏棚,活动时间也计划由6日延长至最少3周;除了粤剧外,亦会加入其他中国传统音乐表演项目[9][10][11][12][13][14][15][16]。 戏曲中心(英语:Xiqu Centre),别称“西九东大门”,是香港一所戏曲表演场地,位于九龙尖沙咀西九文化区广东道与柯士甸道西交界。 戏曲中心是西九文化区首座落成的项目,占地13,800平方米,于2013年9月24日动工,2018年竣工,耗资27亿港元建造,并于2019年1月20日正式开幕[1][2][3]。

  • 2014年的票價(新星演出以外),增加加200港元至280港元[27]。
  • 西九大戏棚的大竹棚于同年1月24日改为M+大戏院,在8小时内分别播放《帝女花》、《琵琶怨》及《孝女珠珠》等5部与粤剧相关的香港电影[2][8]。
  • [36][37][38]2013年6月4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咨询会建议译名改用“Chinese Opera House”[39]。
  •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其后决定,于未来两年继续举办,展期或会延长至两个月[22][23],并且加入更多舞蹈及音乐活动;同时考虑在2016年,戏曲中心落成后继续举办。
  • 戲曲中心一樓是茶館劇場,提供的戲曲節目大眾化,並透過嘆茶的場景令市民在輕鬆的氣氛下觀賞表演。
  • 中国功夫翻译为 Kung Fu(粤语),点心为 Dim Sum(粤语),因为这些词语在英文中无法译出意思。

同時,將會設立26個攤檔,售賣傳統小食及手工藝品[17][18],並且首次免費開放[19][20]。 同年的西九大戲棚繼續以傳統的竹棚建築,糅合中國建築講求陰陽及對稱的元素外,另外再披上橙黃色的尼龍網,掩飾鋅鐵板所造成的不美觀,令到大戲棚化身成為宮殿模樣,以增添節日的濃厚氣氛[21]。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管理局有鑑於反應熱烈,參與展覽、觀看粵劇演出和電影放映的人數逾12,000人。 當局決定於2013年再次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時間也計劃由6日延長至最少3週;除了粵劇外,亦會加入其他中國傳統音樂表演項目[9][10][11][12][13][14][15][16]。 此外,大会亦播放了与中国戏曲有关系的经典电影、举办探讨戏曲发展讲座及教育活动,及举办10场由香港名伶和新秀担纲的粤剧表演,又将戏剧类别扩展至昆剧、京昆剧及上海越剧予大众免费欣赏。

西九戲曲中心: 設計

佔地近三萬平方米,主要設施包括大劇院、茶館劇場、八間專業排演室、演講廳等。 有別一般設計,大劇院懸浮高空100呎,為地下中庭騰出空間之餘,亦讓維港勝景盡入眼簾,並減低高鐵經過造成的噪音。 戲曲中心一樓是茶館劇場,提供的戲曲節目大眾化,並透過嘆茶的場景令市民在輕鬆的氣氛下觀賞表演。 西九大戲棚的活動場地毗鄰於尖沙咀消防局,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管理局於廣東道搭建了佔地1,800平方米,並且設有800個座席的大竹棚[2][3]作為臨時表演場地。

西九戲曲中心

建築主體以燈籠為概念,蛋形劇場位於戲曲中心頂層,採用中國傳統的月拱門圖案以營造其流暢的外牆形狀等。 內部設有兩座分別可以容納1,100人及400人的劇場及一間可以容納280人的茶館[18];以及一座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海景的空中花園。 由於劇場屬於高架,故此因應公眾咨詢意見,所騰出地下寬敞的中庭將會作為一處達2,000平方米的地方作為藝術教育中心、公共休憩空間[19]、零售業及飲食業設施等。

西九戲曲中心: 管理層

西九大戲棚也於活動進行期間舉辦了M+戲棚展[註 1],一個透過當代藝術以表達傳統藝術的藝術展覽[2],亦有包括老倌街頭造型照片、創新的花牌設計及圖案特別的祈福旗幟等。 日本人亦音譯,將能劇翻譯為 Noh,歌舞伎翻譯為 Kabuki,西方人亦能夠明白。 中國功夫翻譯為 Kung Fu(粵語),點心為 Dim Sum(粵語),因為這些詞語在英文中無法譯出意思。 如果戲曲不音譯作為 Xiqu,而使用不合宜的譯名 Opera,是主動放棄文化定位,自己侮辱自己[43]。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動用逾100萬港元於香港尖沙咀廣東道平整土地、用竹以傳統戲棚搭建方法及技術配以花牌及旗子裝飾搭建戲棚以及支付節目相關費用[2][5];戲棚於2011年12月下旬開始搭建,由10名搭棚師傅用逾兩週及逾1萬支竹技搭建,成為香港30年來在市區搭建最大規模的戲棚[6]。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於2011年12月8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搭建西九大戲棚旨在推廣粵劇文化及西九文化區[5]。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动用逾100万港元于香港尖沙咀广东道平整土地、用竹以传统戏棚搭建方法及技术配以花牌及旗子装饰搭建戏棚以及支付节目相关费用[2][5];戏棚于2011年12月下旬开始搭建,由10名搭棚师傅用逾两周及逾1万支竹技搭建,成为香港30年来在市区搭建最大规模的戏棚[6]。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于2011年12月8日接受访问时表示,搭建西九大戏棚旨在推广粤剧文化及西九文化区[5]。 2013年9月24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举行戏曲中心动土仪式,由时任政务司司长兼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郑月娥[8]和香港八和会馆理事会主席汪明荃等担任主礼嘉宾[9][10][11]。

西九戲曲中心: 管理层

2015年,戏曲中心继续用“Cantonese Opera”来翻译粤剧[40]。 戏曲中心建造费由香港纳税人负责,造价(未计地价)由2006年估算的13亿港元增加至逾倍至(2011年)27亿港元[24][25][26][27][28][29][30][31]。 前政务司司长兼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林郑月娥解释,建筑成本于过去6年建筑增加了1倍,远超于于2006年所预测的每年上升2%。

戏曲中心的设计由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及温哥华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合作共同组织而成的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方案胜出,主题为糅合了中西特色的设计“我们的都市舞台”(Our Urban Stage),在最后阶段击败了另外的1份香港及3分外国团队方案,由评审团一致选出。 设计比赛评审团由香港、中国大陆及外国建筑及艺术界人士所组织而成,包括建筑师崔恺(中国)、建筑师、城市设计师 Odile Decq(法国)、建筑师 Jordi Farrando(西班牙)、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发展委员会成员及督导委员会主席暨工程师李承仕(香港)、剧场导演毛俊辉(香港)、建筑师鲍绍雄(香港)及八和会馆副主席阮兆辉。 2012年12月10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宣佈落實戲曲中心的設計,選取了由譚秉榮建築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方案[4][5][6][7]。 一連16日的2013年西九大戲棚入場人數超越10萬,每日平均逾6千人次入場,估計當中約1成為旅客;入場入數比較2012年增加逾6倍。

西九戲曲中心: 管理層

由于成本及开支因素,加上需要贴近市场价格,2013年的票价比较于2012年首次举行时上升了最少10倍,由10港元增加至100港元至150港元,至2013年1月月中售出约7成,而部份大老倌担纲的剧目都爆满[25];最后,结算售票率达99%[26]。 2014年的票价(新星演出以外),增加加200港元至280港元[27]。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后期将原设计7层高及2层地库各减少一楼层,分别取消原设计提供予100个停车位的地库停车场和一个商店楼层,令项目的商业楼面减少约1/3,总成本减少逾亿港元。

西九戲曲中心

2018年1月1日,渣打銀行發行2018年版100元鈔票,其背面圖案附有當時仍未建成的戲曲中心。

西九戲曲中心: 管理层

2013年西九大戏棚除了传统戏曲,亦引入了无伴奏合唱及中国舞等演出,同时又会结合现代科技,公众只需要配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于现场瞄准戏棚花牌,即可以观看到日后的戏曲中心设计,透视文化区日后的模样。 同时,将会设立26个摊档,售卖传统小食及手工艺品[17][18],并且首次免费开放[19][20]。 西九戲曲中心2023 同年的西九大戏棚继续以传统的竹棚建筑,糅合中国建筑讲求阴阳及对称的元素外,另外再披上橙黄色的尼龙网,掩饰锌铁板所造成的不美观,令到大戏棚化身成为宫殿模样,以增添节日的浓厚气氛[21]。 西九大戏棚的活动场地毗邻于尖沙咀消防局,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管理局于广东道搭建了占地1,800平方米,并且设有800个座席的大竹棚[2][3]作为临时表演场地。 西九大戏棚的大竹棚搭建位置除了是日后西九文化区的入口,亦是戏曲中心的兴建选址[4]。

戲曲中心2至3樓亦設有120個座位的演講廳,以及教育活動室、八間排練室、練習室,以及一座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海景的空中花園。 戏曲中心2至3楼亦设有120个座位的演讲厅,以及教育活动室、八间排练室、练习室,以及一座可以远眺维多利亚港海景的空中花园。 大劇院備有各種現代化舞台設施,包括先進的旋轉換景系統和電動升降樂隊池。 觀眾席分三層共一千七百三十四個座位,席間設有紅外線系統,可提供三種語言即時傳譯。 2018年1月1日,渣打银行发行2018年版100元钞票,其背面图案附有当时仍未建成的戏曲中心。

西九戲曲中心: 戏曲中心

2012年12月10日,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宣布落实戏曲中心的设计,选取了由谭秉荣建筑事务所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方案[4][5][6][7]。 由於成本及開支因素,加上需要貼近市場價格,2013年的票價比較於2012年首次舉行時上升了最少10倍,由10港元增加至100港元至150港元,至2013年1月月中售出約7成,而部份大老倌擔綱的劇目都爆滿[25];最後,結算售票率達99%[26]。 2014年的票價(新星演出以外),增加加200港元至280港元[27]。 一连16日的2013年西九大戏棚入场人数超越10万,每日平均逾6千人次入场,估计当中约1成为旅客;入场入数比较2012年增加逾6倍。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其后决定,于未来两年继续举办,展期或会延长至两个月[22][23],并且加入更多舞蹈及音乐活动;同时考虑在2016年,戏曲中心落成后继续举办。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後期將原設計7層高及2層地庫各減少一樓層,分別取消原設計提供予100個停車位的地庫停車場和一個商店樓層,令項目的商業樓面減少約1/3,總成本減少逾億港元。

她表示,已经严格要求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不影响戏曲中心的兴建质素的大前提下,必须审慎地控制其成本在27亿港元或者以下。 戲曲中心的設計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及溫哥華譚秉榮建築事務所合作共同組織而成的譚秉榮建築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的方案勝出,主題為糅合了中西特色的設計「我們的都市舞台」(Our Urban 西九戲曲中心2023 Stage),在最後階段擊敗了另外的1份香港及3份外國團隊方案,由評審團一致選出。 2013年西九大戲棚除了傳統戲曲,亦引入了無伴奏合唱及中國舞等演出,同時又會結合現代科技,公眾只需要配備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於現場瞄準戲棚花牌,即可以觀看到日後的戲曲中心設計,透視文化區日後的模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