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衛武營舞蹈平臺12大著數2023!內含衛武營舞蹈平臺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衛武營舞蹈平臺

共有7成作品由南部出身藝術家創作,並有多位編舞家將在這次發表新作,所有節目中有4成為全新製作。 此外,族群大幅跨距也是今年平台特色,演出者中多達近100位是素人參與演出,年齡從最小6歲到最大約70歲,所有族群都可以在平台挖掘出專屬的身體語彙。 平台各個舞台分布衛武營內外,如同島嶼和大陸看似各自獨立,實則隨著舞蹈的發生在其間流動連結。 此外,衛武營的東露台將改造成為表演空間,從「亞洲連結」視角去思索亞洲的身體語彙,畢業於高雄在地左營高中舞蹈班的賴翃中,帶領翃舞製作演出國際獲獎作品《羽人》,表現舞者內心轉化為鳥獸、渴望逃離現實並追尋夢想,當中遭遇的奮鬥和掙扎,最後回歸平靜。 出生於高雄大樹區的編舞家林廷緒創立秋杉所在,將帶來新作《採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衛武營舞蹈平臺 身》,企圖找回真正的自己與回家的路,在人生旅途中各個階段千百樣態的選擇,當中的情緒和心理成就現階段的自我。

衛武營舞蹈平臺

拉爾(Karel van Laere)作品Slow,用一束電纜拖行表演者穿梭台北街頭巷尾,展示手無寸鐵的人類被機器和系統的對比關係。 屏東縣空氣汙染85%來自境外,縣議員許展維今在議會質詢時對2015年實施的「高屏地區空氣汙染物總量管制計畫」大表不滿,抨...

衛武營舞蹈平臺: 衛武營臺灣舞蹈平台「島嶼連結:身體上線」串聯亞洲、國際當代舞蹈

旅澳的日本舞蹈家,九○年代中期開始,他在澳洲及其他國家學習當代舞技巧、即興舞蹈和編舞。 過去的十五年來,藤村的合作對象包含澳洲海內外新生代或是已享譽多年的藝術家及團隊,例如薩維耶. 勒華 (Xavier le Roy)、拉夫拉前衛劇團 (La Fura dels Baus)、澳洲不可抗力舞團 (Force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Majeure)、澳洲德昆西舞團( De Quincey Co.)、澳洲歌劇團(Opera Australia)和跨領域表演者凱特.

皮克《巴赫d小調》之後,將於6月登場的,是有「首爾碧娜鮑許」美譽的編舞家安銀美新作《千禧之龍》,聚焦20歲成年的千禧世代,再度展現她獨樹一格的魔幻視覺奇想。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國家舞蹈獎得主簡晶瀅出身高雄,帶來從普立茲新聞攝影獎《飢餓的的蘇丹》發想出的《禿鷹》;旅歐編舞家林怡芳將帶來創作自傳式舞作詩篇《浮光掠影》。 王典旅居德國十餘年,任法蘭克福歌劇院專職團員;近年返國定居,目前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海洋大學。 台中藝術家兒童合唱團由台中藝術家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莊璧華博士,為落實「合唱種子紮根」,於2017年9月成立。

衛武營舞蹈平臺: 工作307小時領16K、竹北麵館爆剝削 身障母心聲曝光

秉持推廣「兒童合唱音樂教育」的理念,特別聘請兒童合唱專業師資:陳郁心老師及林姿均老師,共同擔任合唱指導及律動講師,為中部第一個使用「柯大宜教學法」及「達克羅士音樂律動教學法」之兒童合唱團。 此次演出將再為臺灣表演藝術展現「合作」之示範,並為本土詩、歌、樂、舞合作演出及表演藝術新型態創作多元化之參考。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除了在劇院內演出之外,衛武營推出「影舞者系列」,其中由導演陳芯宜與衛武營駐地藝術家暨編舞家周書毅共同創演的「留給未來的殘影」將在衛武營推出特別展演場。

編舞家董怡芬與左涵潔則將在衛武營榕樹廣場推出日常編舞「武營舞厝味」,邀請觀眾一起來玩,人人都可以自由進出展區,自由起舞。 稻草人現代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將在衛武營榕樹廣場與民眾一起跳舞做運動,共享舞動身體的快樂。 曾獲2019年日本YDC橫濱舞蹈大賽決賽入選作品《八八》;2019年西班牙24MASDANZA國際編舞大賽《金烏雲薦》「最佳表演獎」、南韓SCF首爾國際編舞節官方頒授藝術總監林廷緒「傑出舞蹈藝術家」證書。

衛武營舞蹈平臺: 國影中心員工今再爆董事長藍祖蔚性騷 文化部:已啟動調查

Aerowaves歐陸青年編舞網絡平台創辦成員,活躍的文化催生者、作家、教師及導師。 曾任馬德里自治區政府舞蹈專員及當地劇院舞蹈策展人,推出一系列當代佛朗明哥舞蹈節目。 於1987年創立Certamen馬德里編舞平台,催生、推動新型態的當代舞蹈作品,並透過Paso a 2編舞平台參與多個歐盟計畫,如歐陸編舞、性別表演、舞蹈創造改變等計畫,亦身兼高中舞蹈與創意開發計畫的教師。 周書毅說,「島嶼連結:身體上線」將匯聚這2年的省思,透過身體影像聲音展、國際論壇、現場展演及身體工作坊,來表達身體未止的動能,撞擊創造出舞蹈的未來面貌。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在衛武營發布的新聞稿表示,衛武營透過藝術連結世界與對話,不曾因疫情影響停歇。 今年主題「島嶼連結:身體上線」讓衛武營有機會思考當藝術的溝通交流受阻時,如何處理原有溝通需求。

策展人周書毅說,臺灣是一座島嶼國家,人們必須越過海洋抵達另一片陸地,透過飛行與另一座城市交會,穿越網路世界與更多人連結。 兩年一度的臺灣舞蹈平台在疫情下策畫,當跨國移動停頓,島嶼中的藝術家在這段時間產生了許多新的對話,重新尋找創作與製作方式。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透過藝術連結世界與對話,不曾因疫情影響而停歇,今年臺灣舞蹈平台的主題,讓大家思考當藝術的溝通交流,受時空環境影響傳遞受阻時,如何處理原有的溝通需求。 從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中了解各國在這兩年的藝術發展概況,作為未來走向的參考,透過這次機會向國際藝術家發出邀請,參與臺灣舞蹈平台,讓世界看見這兩年多來臺灣在藝術上的發展和轉變。

衛武營舞蹈平臺: 「聲得你心」視障音樂表演 高雄衛武營演出

台灣作品Fighters由吳曉蘆(Hsiao-Lu Wu)創作影像,透過三國演義蜀國五名大將的義勇精神及氣度,探討「動作的發生」,影像版呼應疫情,反思在防疫緊繃氛圍中,英雄們如何處理自己的身心。 入選作品包括新加坡舞團「淼舞」藝術總監陳傑孝(Chen Jiexiao)的舞蹈影像Amaranthine「馬不停蹄」,從廣州生活的日常觀察,探討都市化背後的傷痕和犧牲。 2019年與王宇光成立微光製造,舞團核⼼發展為以當代實驗作品的舞蹈創作與製造微光⼯作坊的藝術推廣兩⼤⽅向。 舞蹈創作生涯歷經一甲子,主要包含現代舞蹈創作、唐樂舞重建、儒家舞蹈以及原住民舞蹈四大面向。 於1968年首倡中國現代舞,並發表宣言:「現代舞是尊重個性和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創作舞蹈。她的研究領域涵蓋臺灣原住民、舞蹈人類學、儒家舞蹈與唐讌樂舞蹈文化及古譜之譯解。舞蹈風格結構嚴謹,肢體語彙簡潔有力,獨特的舞蹈空間安排,宛如一首首精緻完美的交響詩。

  • 2012年簡文彬在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邀請下,應允擔任文化部顧問,提供外國經驗與意見。
  • 安銀美認為,「在現代舞中,未來就是你的。」6位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者,將以身體述說各自對未來的想像。
  • 2017 年與澳洲名導 Sue Healey 合作臺澳跨國《身體系譜》計畫、2018 年策劃同名臺澳跨國舞蹈影像展,包含現地演出、講座與工作坊。
  • 2011年以作品《鑰匙人•The Keyman》參加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並獲法國《Reg'Arts表演雜誌》譽為「令人驚嘆的創作」。
  • 臺灣舞蹈平台2018年推出「放影像系列」,嘗試將舞蹈電影、動畫和實驗影像引介給初次與舞蹈相遇、喜愛電影或舞蹈的觀眾們。
  • 於1987年創立Certamen馬德里編舞平台,催生、推動新型態的當代舞蹈作品,並透過Paso a 2編舞平台參與多個歐盟計畫,如歐陸編舞、性別表演、舞蹈創造改變等計畫,亦身兼高中舞蹈與創意開發計畫的教師。

在「武營來跳舞」的這個群體中,一同運用身體之間的距離,重新建立與感受空間、找到動作,也透過「距離」與「空間」,來找到認識彼此的新方式。 舞蹈《布蘭詩歌》是劉鳳學取材自德國現代作曲家卡爾・沃夫的Carmina Burana清唱劇。 該劇歌詞係由十三及十四世紀時,一些未具名的修士或吟唱詩人們所寫的詩歌(多屬情歌)。 歌詞內容反應他們內心的感情,謳歌世俗生活、宗教意識及對時代的批判。

衛武營舞蹈平臺: 林明弘作品登六本木藝術之夜 台灣格子窗出沒東京街頭

2014年,簡文彬獲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一屆第一次董事會之正式任命,擔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成立後首任藝術總監。 黃國威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及文化企業文學碩士及香港浸會大學歐洲研究學士課程。 2006年加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2014年委任為舞團之行政總監,並為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策劃,以及監製舞團跨國共制項目、虛擬舞蹈節目、舞蹈影像及特定場域演出。 這個崛起數十年的藝術新媒介,融合舞蹈與電影影像,其高強度的動態創作方式不僅兼容並蓄,還能強化了身體在時間和空間裡的延展性。 近年「舞蹈影像」日漸受到創作者們的矚目,紛紛嘗試新的創作,也有透過VR技術拍攝的《留給未來的殘影》,以及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數位藝術基金會合作開發【衛武營一分鐘放映舞台】都可預見舞蹈影像未來的發展性。

衛武營舞蹈平臺

成立之初,先後隸屬於臺灣省警備司令部、臺灣省藝術建設協會、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及文化處等單位。 1999年7月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更名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12年5月改隸文化部。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團址座落於臺中霧峰,有專屬音樂廳、大小排練室,是擁有完整軟硬體的全方位音樂團體。

衛武營舞蹈平臺: 友善城巿?催生3年還是無法可管 高雄議員怒毛孩被當廢棄物燒

2008年起於國內外諸多平台發表個人創作,如墨爾本Dance Massive、美國舞蹈節、臺北藝術節、兩廳院新人新視野、微舞作、下一個編舞計畫、嘉義新舞風及草草戲劇節等。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指出,今年「台灣舞蹈平台」首度延伸連結至全球最具規模現代舞蹈交流平台-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本屆展會有來自45國超過2,000位參與者,共90場演出和活動,台灣有50多位代表與會,當中多數對再度開啟實體交流非常興奮。 衛武營也趁此建立進一步國際連結,和各國多位藝術家、舞團洽談合作事宜並邀約來台參與「台灣舞蹈平台」,讓世界看見這兩年多來,台灣在藝術上的發展和轉變。 代表臺灣前往德國參與杜塞道夫舞蹈博覽會的屏東蒂摩爾古薪舞集《去排灣》,由舞團和駐團編舞家林文中共創,表演者們的聲音就是音樂,在排灣族傳統古謠與肢體中,交織出獨一無二的族群當代語彙。 今年甫獲歐陸年輕編舞家網絡平台Aerowaves邀請的編舞家王宇光,將和具印尼傳統宮廷舞與當代舞蹈背景的舞蹈家Danang PAMUNGKAS合作新作《去你的島》,從跨文化與跨地域之間的交換關係,穿越彼此居住於兩地的生命經驗,透過對話尋找超越個人的探索與關懷。

衛武營舞蹈平臺

由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擔任策展人,2022台灣舞蹈平台將於11月展開,透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論壇等活動,反思在後疫情時代舞蹈如何以新的方式連結世界。 臺灣舞蹈平台2018年推出「放影像系列」,嘗試將舞蹈電影、動畫和實驗影像引介給初次與舞蹈相遇、喜愛電影或舞蹈的觀眾們。 今年以【遇見 舞蹈影像】展覽展出來自臺灣、香港、法國等藝術家創作的「舞蹈影像」(dance film),同場加眏和西班牙馬德里編舞平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攜手不斷電的推出【移動自由】(Freedom of Movement),現場將播映今年臺灣赴西班牙交流的舞蹈影像作品。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0日電)由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擔任策展人,2022台灣舞蹈平台將於11月展開,透過現場演出、展覽、工作坊、論壇等活動,反思在後疫情時代舞蹈如何以新的方式連結世界。 衛武營打造無國界的舞蹈交流平台,持續與Aerowaves歐陸青年編舞家網絡平台相互推介作品,與發掘書寫舞蹈新銳計畫,也陸續與歐陸、亞洲多國合作夥伴跨國境推動創作交流、資源共享,如亞洲舞蹈網絡AND+、北歐駐村中心、法國國家編舞發展中心、義大利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等。

衛武營舞蹈平臺: 高雄美食進階搜尋

節目包括代表台灣前往德國參與杜塞道夫舞蹈博覽會的屏東蒂摩爾古薪舞集「去排灣」,由舞團和駐團編舞家林文中共創,表演者的聲音就是音樂,在排灣族傳統古謠與肢體中,交織出獨一無二的族群當代語彙,今年首度在高雄演出。 衛武營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2022台灣舞蹈平台—身體上線」舞蹈影像作品全球徵件,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5大洲46個國家地區藝術家合計256件作品,投稿踴躍。 評審從中選出10件舞蹈影像作品,另有烏克蘭編舞家在烏俄戰爭期間創作的影片,也特別引起評審關注。 在完整參與舞蹈平台的活動後,外賓們給予眾多好評,並大力推崇臺灣當代舞蹈與舞者的表現,透過【2022臺灣舞蹈平台】的交流與節目欣賞,推廣臺灣優秀的藝術家,進而拓展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國際能見度。

  • 衛武營打造無國界的舞蹈交流平台,持續與Aerowaves歐陸青年編舞家網絡平台相互推介作品,與發掘書寫舞蹈新銳計畫,也陸續與歐陸、亞洲多國合作夥伴跨國境推動創作交流、資源共享,如亞洲舞蹈網絡AND+、北歐駐村中心、法國國家編舞發展中心、義大利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等。
  • 《How I Practice My Religion》從日本、澳洲、芬蘭一路跳到臺灣,日本舞蹈藝術家藤村隆一帶來以個人生命經驗創作的雙舞作。
  • 台灣舞蹈平台與Aerowaves歐陸年輕編舞家網絡平台夥伴合作計畫,選自Aerowaves Twenty 18的《Likes》,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編舞家暨舞者諾莉亞.
  • 周書毅表示,台灣是一座島嶼國家,人們必須越過海洋抵達另一片陸地,穿越網路世界與更多人連結,「當跨國移動停頓,島嶼中的藝術家在這段時間產生了許多新的對話,重新尋找創作與製作方式」。
  • 這個崛起數十年的藝術新媒介,融合舞蹈與電影影像,其高強度的動態創作方式不僅兼容並蓄,還能強化了身體在時間和空間裡的延展性。

德國威瑪李斯特音樂學院藝術家演唱文憑,師事Hans-Joachim BEYER教授。 2012年聖彼得堡第9屆「國際三世紀古典藝術歌曲節比賽」榮獲第二獎。 以「散發微光,從⾝體開始」為初衷,除了持續發表舞蹈創作外,同時也持續發展素⼈、樂齡、青少年舞蹈計畫與⾝體知覺⼯作坊,不從舞蹈教起,但從認識⾃⼰呼吸開始,透過感知與想像的練習打開⾃⼰與⾝體對話的空間。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分別在5、6月各推出1檔國際共製舞作,繼尤法.

衛武營舞蹈平臺: 高雄最新最吸睛造型餐廳!衛武營必吃美食就是這家!暗藏多功能空間等你來拆禮物-禮物餐廳

為使愛跳舞、想嘗試跳舞的您有更多機會親近舞蹈,《武營來跳舞》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三的晚上,與您相約在衛武營榕樹廣場西側平台。 衛武營舞蹈平臺2023 《How Did I Get Here? 》則是藤村隆一在年近半百時,回首自己的人生經驗所啟發的創作,探究我們如何看待時間帶給我們年齡上的變化,以及如何在遲暮之年意識並接受生命將盡這件事。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及國立盧森堡音樂院,2000年以第一名成績取得Chant及Art Lyric盧森堡音樂院兩項最高演唱文憑。

衛武營舞蹈平臺

合唱團成立的核心目標是期盼透過表演藝術,提供孩子一個與世界各地的國際級音樂人及專業藝文團體,進行音樂素養交流的平臺。 2011年以作品《鑰匙人•The Keyman》參加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演出,並獲法國《Reg'Arts表演雜誌》譽為「令人驚嘆的創作」。 2018年與數位科技藝術家王連晟、澳洲聲音藝術家Nigel Brown共同創作發表《卡夫卡原型計畫〈虫〉》,獲文化部科技藝術實驗創新及輔導推動計畫」補助。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0日電)讓舞蹈走進大眾,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台灣舞蹈平台」以相遇為主題,除了廳內演出之外,也將安排舞蹈家們在戶外空間與民眾相遇跳舞,讓肢體表演成為日常。 繼2019年邀請素人共舞的《跳舞ㄚ嬤》之後,安銀美這次《千禧之龍》,把腦筋動到出生於2000年、屬龍的亞洲年輕舞者身上。 但當安銀美帶著團隊造訪其他亞洲國家,試著理解當地年輕人如何生活及看待世界、並挑選合適的舞者之際,正好全球疫情大爆發,使她決定轉由線上認識與遴選各地舞者,這個嘗試改變了舞作最終樣貌,即除了舞台上的南韓舞者之外,另有6位其他國家的舞者,將透過舞台前緣的紗幕投影,一起共舞。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