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買樓辣招7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買樓辣招

若轉讓價比市價低兩成或以上,稅局追收稅款機會便很大。 另外,如定價太低,銀行按揭貸款額亦會下降,套現的資金未必足夠支付第二層樓的首期。 假設丈夫甩名給太太,即使太太本身已有物業,由於是近親轉讓,甩名的印花稅仍是用舊稅表計算,而非15%。 買樓辣招 買樓辣招 部份銀行承做甩名按揭,毋須雙方提供臨約,業主可於獲批按揭後,自行到律師樓再做轉名合約。 整個甩名過程最快可於1至2個月內完成,主要取決於律師樓的處理速度,因銀行批核按揭只須1至2個星期。 買樓辣招 若一個月內銀行未能批出按揭,雙方只要重簽另一張臨約便成。

至於金融管理局過去多輪宏觀審慎措施,包括降低按揭成數、收緊申請人的供款對入息要求,以及須通過模擬加息壓力測試等,目的是確保即使樓市波動,銀行體系承擔的風險仍然可控。 港府為壓抑樓市措施,於2010年首度推出「辣招」,但由於出招後樓價續升,故港府再出招遏市。 辣招稅包括: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雙倍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DSD)及買家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BSD)。 不能,若以「送贈方式」甩名,即使以零元交易,稅局仍有機會以市價追討印花稅,另銀行不能承做按揭,未來售樓亦困難。

買樓辣招: 物業「一變二」簡易操作

另外新加坡限制買家的總還款率,貸款人每月償還貸款總額,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在內,不得超過當月收入的6成。 現時本港「樓市辣招」分為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三部份。 SSD之下,現時買入單位半年內轉售,要交稅20%,半年至1年內轉售稅率為15%,而超過1年後轉售稅率是10%。 額外印花稅:任何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取得住宅物業,並在取得後36個月內將其轉售,按不同的物業持有期繳付額外印花稅,6個月內出售,稅率為20%,超過6個月到12個月為15%,超過12個月到36個月為10%。 請留意表二,在這兩次人口普查期間,私人住宅的落成量大約只有65,580個。

另外,若舊有物業已申請按保,於新買物業再度申請將會被拒。 完成甩名後,最快3個月後可以轉按到新銀行,用高估價盡套。 儘管3個月便轉走須歸還現金回贈給舊銀行,但新銀行亦有現金回贈,因此總共只須付數千元律師費。 買樓辣招2023 大部份銀行使用多於一間估價行,申請人可查閱各個估價後,選擇最低口價。 部份銀行容許以估價行估價為基礎,再調低10至20%作為轉名價。 若業主擁有100%業權,並短時間內轉名給家人(譬如少於3年),而期內物業有相當升幅,稅局或會徵收利得稅。

買樓辣招: 新加坡亦有辣招 更有多項措施配合

當地樓價由2013年起回落,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數據顯示,第3季私人住宅價格按季下跌1.5%,私樓價格指數連跌12季,是1975年最長跌浪。 不可行,如重覆轉名避稅操作,尤其短時間內進行,稅局會以「不代表自己行事」為由,追收15%印花稅的差價。 按保可從查冊中得知,稅單的通訊地址是配偶名下的物業。 由於轉名的樓價由雙方自訂,轉讓價越低、印花稅越少。 但樓價不能偏離市價太遠,否則稅局有權於7年內,追討印花稅差價。 如是2轉1甩名,每份都是50%業權,印花稅以樓價一半計算,稅率可參考上述稅表。

買樓辣招

而這些所謂需求管理措施,根本沒有就樓價上升的真正因素作出針對性的辦法。 買樓辣招 今日出招阻止市民入市,市民不買樓自住的話,便要轉去租屋住,可選擇的空間其實不多。 如銀行評估該物業價值700萬元,並以此為「甩名」交易價,以物業價值一半計算,印花稅便升至78,750元,但按揭貸款額上限亦升至420萬元。

買樓辣招: 物業甩名後買入第二間物業,其後轉名予配偶再買另一物業,無限輪迴避稅是否可行?

不少夫婦會聯名置業,但當有一定經濟實力時,就可以將物業業權轉至其中一方,好讓另一方回復首置身份再置業,減少稅項支出。 最新財政預算案剛宣佈寬減印花稅,其中600萬物業轉名印花稅大幅減少達99.8%,相信有更多業主會進行甩名手續。 本文將詳盡分享新例下甩名的操作,以及各種按揭財技及注意事項。

買樓辣招

新加坡除了有完善的組屋制度,更在樓價高漲時連環推出8輪降溫措施,包括向買家徵收1%至3%的買家印花稅,該國人民買第2個單位要繳交7%稅,外國買家購買物業,要交15%額外印花稅。 持有單位未夠4年便賣出,需要繳交4%至16%的賣家印花稅。 根據按揭新例,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甩名按揭成數最高可做9成,需要壓力測試。 如想盡量套現作為第二層間物業的首期,可從拉高估價着手。 一般而言,定價較市價高出5至10%,銀行普遍可彈性處理。

買樓辣招: 物業印花稅

如分兩次進行,每次甩1/4,每次印花稅將跌至100元(因每次的業權等值是200萬)。 如作相關操作,稅局或會質疑分批甩名動機,一旦稅局不接受業主的解釋,就會追討印花稅。 如兩間物業的成交日期不是相差很遠,亦不需透過按保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可以只計算新物業的壓力測試,意味未甩名物業的每月還款,不需計入DSR及壓測內。 相反,因甩名被視為一樁新買賣,重做按揭則可採用新成數,但最多8成,不能做9成。 因應過去幾年樓市過度熾熱,政府先後推出多輪的措施,坊間統稱為「樓市辣招」。 故此,在考慮減辣訴求時,必須將其性質區分,不能一概而論。

如僅是甩名,例如將一半業權賣給另一家人,稅局一般不會徵收稅款,因為「業權歸邊」非為圖利,但大前提要有實質金錢交易。 若甩名予近親,即使物業未過SSD鎖期,亦毋須支付SSD稅。 惟甩名後物業將重新上鎖3年,期內賣樓須繳付SSD稅,3年鎖期是以臨約日期計算。 新加坡趕走海外炒家,中國買家比例由2012年起下跌,今年第2季僅佔整體成交額6.9%。

買樓辣招: 物業未過額外印花稅(SSD)鎖期,甩名予近親須否繳付SSD稅?

基本上,新落成的私人住宅只剛剛足夠供應新增加的月入HK$80,000以上之家庭。 一般人對樓市調控措施只集中討論3D辣招,而較少留意其他措施。 由於近幾年調控措施實在太多,儘管筆者已列出大部份已知的招數,但仍不敢排除當中有可能出現遺漏。 可以,但按保公司或會質疑,第二間物業是否用作自住用途。

於雙方簽署臨約甩名後,法律上已回復首置身份,即使未完成實際轉名手續,亦可簽臨約買入第二間物業,而不需要支付15%印花稅。 可以把甩名的成交期延長,令交易處於「待轉名」狀態。 缺點是由於未完成甩名,如再置業雖可免去15%印花稅,但未必能申請高成數按揭,但仍可申請舊按揭成數。

買樓辣招: 甩名後 物業一開二攻略

即使近親買賣未必有實際金錢過手,但甩名仍需要以買賣形式進行。 舉例假設聯名物業價值650萬元,「甩名」交易只需以樓價的一半(即325萬元)計算印花稅,稅項為73,125元;而650萬元物業可借六成按揭即390萬元。 舉例:假設夫婦已擁有價值600萬元的聯名物業,再購買第二間500萬元的物業,將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75萬元。 買樓辣招 DSD則按樓價計算,200萬元以下樓宇的從價印花稅由100元增至樓價的1.5%,其他價格的從價印花稅率較之前增加1倍,最高稅率為樓價的8.5%。 如香港永久居民在買樓時沒持有其他物業,則可豁免新增稅率。 由於香港在職人口的收入差距非常大,今天的高樓價對社會大部份人來說,已超越其負擔水準,但是由於他們沒有能力入場,對樓市升跌沒有影響力。

  • 由於近幾年調控措施實在太多,儘管筆者已列出大部份已知的招數,但仍不敢排除當中有可能出現遺漏。
  • 按保可從查冊中得知,稅單的通訊地址是配偶名下的物業。
  • 部份銀行容許以估價行估價為基礎,再調低10至20%作為轉名價。
  • 但樓價不能偏離市價太遠,否則稅局有權於7年內,追討印花稅差價。
  • 本文將詳盡分享新例下甩名的操作,以及各種按揭財技及注意事項。
  • 可以把甩名的成交期延長,令交易處於「待轉名」狀態。

另須留意,假設是聯名甩名,田土廳的代價(consideration)需要注為完整樓價,不要注樓價的一半,否則銀行或當作送契。 買樓辣招2023 由於買賣合約中已寫明是甩名,就算田土廳的代價是注入完整樓價,印花稅都會是以樓價一半去計。 其實以上都是律師樓代辦,但筆者見過有律師樓曾「擺烏龍」,把樓價一半的數值注入田土廳consideration內。

買樓辣招: 物業「一變二」簡易操作

住宅物業價格在450萬元或以上則只可承做最高8成按揭貸款。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按揭比例較緊,導致一些市民即使有能力供款,卻因首期不足而未能置業安居的情況,我們理解。 在不致令樓市「火上加油」、不影響銀行體系風險的前提下,研究為有能力供款但首期不足的上車客,尋求解決方案,並非不可考慮。 而且,這樣做還可以讓買家有更多在二手市場選購單位的機會。

買樓辣招

如果是3轉1,每人業權是1/3,印花稅便以樓價的2/3計算。 這陣子接連出席有關預算案的諮詢會,樓市可說是大家最關心的其中一項議題,除了聚焦在土地及樓宇供應之外,亦包括「樓市辣招會否減辣?」。 因收不收取15%稅由律師樓代辦,部分律師樓出於保守,會建議客人先付15%稅款其後再退稅,事實上不必多此一舉,如出現以上情況建議委托其他律師樓。 近親指夫婦、兄弟姊妹、父母,同父異母兄弟亦為近親,但要提供出世紙證明。 祖父母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祖父母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核為準。

買樓辣招: 物業印花稅

看到這裹,我認為目前政府的調控招數是不能有效地解決市民居住及高樓價的問題。 歸根究底,問題是十分簡單,就是供應不足,辣招或者其他行政措施只能拖延樓市升勢,好讓政府爭取時間去等美國退市加息、或者覓地增供應。 買樓辣招 如果上述3條問題都是否的話,理順樓市的方法就只有增加供應。

買樓辣招

一旦向律師樓申請物業甩名,便已「開了file」,即使取消,都要支付部份律師費。 相反,如先到銀行辦理按揭,萬一按揭不批,或批出條款、成數不理想,可隨時取消甩名,免去額外支出。 相反,如丈夫先將聯名物業甩名給太太,須以600萬的一半價值計算印花稅,稅項為100元。

買樓辣招: 物業未過額外印花稅(SSD)鎖期,甩名予近親須否繳付SSD稅?

其後丈夫恢復首置身份,買入第二間500萬元物業,印花稅為11.25萬元。 BSD是指,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持有居留權證明書以外人士,或以公司名義購入住宅,要支付交易價格15%的稅。 高收入戶(即 HK$40,000 買樓辣招 或以上)的家庭數目增長數目大約177,063。 這些高收入家庭對買樓自住、換樓改善居住環境、買樓投資、甚至收租等,有著強大需求。 不可行,稅局發現後,會以「一系列交易」為由追收印花稅差價。

買樓辣招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