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角港鐵站2023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角港鐵站

成個美孚站可分做荃灣綫同埋屯馬綫兩個部分,其中荃灣綫嘅大堂同埋月台分別喺L2同埋L3層,L1層係通往屯馬綫大堂嘅通道。 條通道伸延去到喺荔枝角公園嘅地面出口,同埋屯馬綫大堂位處嘅C層,屯馬綫嘅月台喺地面(P層)。 站旁荔枝角大橋下有美孚巴士總站及小巴站,大橋兩旁亦有多條巴士線的中途站。 荔枝角港鐵站2023 另外,九龍專線小巴81K線與港鐵提供免費轉乘優惠;而鄰近美孚站的盈暉薈亦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享有港幣2元的車資折扣。 在1989年8月觀塘綫過海段通車前,旺角站的繁忙時間轉乘人流極高,乘客往往要輪候數班車才能登車,而前地鐵公司曾在1988年5月至1993年期間實施繁忙時間附加費。

荔枝角港鐵站

九龍站在興建時早已規劃為一個綜合的車站建築群,在整個Union Square地面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當中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往返港九各區。 而使用八達通的乘客在乘搭機場快綫過後亦可免費轉乘港鐵[3]前往其他車站[12]。 車站同時設有停車場,乘客亦可駕車於九龍站停車場停泊[7],然後再轉乘機場快綫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而在兩鐵合併後初期,單程票、轉乘閘機及轉乘通道尚未統一,因此港鐵公司為美孚站進行一系列的車站改善工程,以便拆除轉乘閘機、重新劃分收費區及加建升降機等工作,並於2008年9月28日的「統一單程車票系統」試用期間正式將荃灣綫及西鐵綫的收費區合併。 由當天起,乘客往返兩綫月台時毋須在中途出入閘,而原有連接C2出口的升降機須被納入收費區,而其地面出入口亦加設票務設施及以欄杆分隔收費區/非收費區,並且將升降機出入口編名為E出口。 隨着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而九廣西鐵車站部分的承建商為基亞-亞太建設聯營;而當時由前地鐵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車站的轉乘通道以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荔枝角港鐵站: 車站周邊

另外工程也包括在A1出口增設一部升降機及失明人士引導徑[13]。 另外,儘管車站與東鐵綫旺角東站位置相近並有行人天橋網絡接駁,但旺角站與旺角東站並非為正式的轉車站。 荔枝角港鐵站 乘客若在兩站間轉乘,無論使用八達通還是單程車票,均需當作兩段車程處理,並繳納再入閘收費。 旺角站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人流最暢旺的旺角市中心,是香港其中一個大型及重要的商業、購物、娛樂和消閒地區,鄰近設有不同類型的購物點[註 4]、消遣及娛樂場所等,因此車站終日人流如卿,出入閘人流甚多。

荔枝角港鐵站

部份出口鄰近巴士總站同埋來往新界西部巴士之分站,轉其他交通工具同樣方便。 美孚站有荃灣綫同埋屯馬綫大堂兩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車站大堂。 後嚟因兩鐵合併,部份行人隧道改做收費區通道,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線嘅乘客。 喺荃灣綫大堂同埋轉乘通道(近屯馬綫大堂)都設有車站商店,而屯馬綫大堂更加設有郵箱。 美孚站(粵拼:mei5 fu1 zaam6;英文:Mei Foo Station)係香港一個鐵路車站,港鐵荃灣綫、屯馬綫都經過本站。 荃灣綫大堂同月台,喺荔枝角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地底,而西鐵綫嘅大堂同月台,就響荔枝角公園入面,兩邊大堂有條喺閘內嘅路連埋,方便人轉車。

荔枝角港鐵站: 車站出口

個站有4個月台,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都裝咗月台幕門。 荔枝角港鐵站 另外,九龍站與屯馬綫的柯士甸站並非正式的轉車站,乘客若在兩站間轉乘東涌綫與屯馬綫,無論是使用八達通、單程車票以及港鐵都會票,均當作兩段車程處理,並且需要繳納再入閘費用。 美孚站G出口因車站設計關係,其非付費區一直未能與站內其他非付費區貫通,居住於鄰近G出口一帶的居民欲要前往美孚新邨或萬事達廣場一帶,若要取道車站通道就必須支付港鐵車資,不然只能離車站繞道而行,造成不便。 在荃灣綫大堂及轉乘通道(近屯馬綫大堂)設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書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以及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自助服務[6]。

荔枝角港鐵站

1982年5月17日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荔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荔枝角(英語: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 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這是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的工程的日本財團,在製作車站名稱的字型時,未有留意「荔」字在中文與日文中寫法不同,因此使用了日本漢字的「茘」字。 但是實際上「茘」這種寫法於昔日才是正寫,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查看得到,由三個「刀」組成的「刕」字,讀音為「黎」,是「茘」字聲旁,而「劦」讀音「協」,不合「茘」字讀音,所以當時才選用了「茘」而不是現時的慣寫「荔」(可參看港鐵字體所述。)[4]。

荔枝角港鐵站: 車站轉車客源

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主要為乘客預先辦領登機證及付運行李,無須等候機場登機櫃檯,不過乘客是必須預繳車資方可使用此服務[6]。 大堂設有航班顯示屏、行李寄存服務及車站商店,並與圓方相連[7],乘客可在此得知航班資訊,亦可購物及進膳。 而於2014年,港鐵將九龍站大堂原先設有的大型航班顯示屏改裝為商業廣告牌,卻引起部分市民及旅客不滿[8]。

美孚站分別設有荃灣綫大堂及屯馬綫大堂兩部分,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兩個大堂。 其後因兩鐵合併,行人隧道大部分範圍被納入收費區,以方便轉乘兩條路綫的乘客。 1989年,港府購入旺角中心二期作為工業貿易署大樓,大樓連接旺角站的地庫出入口及連接旺角中心第一期天橋亦同時封閉,有傳是因為政府資源重組,將通往地鐵站的通道改為辦事處而封閉[20]。 荔枝角港鐵站2023 直到2016年,領展收購該物業後,並計劃在大樓翻新後會重開該通道方便市民經該通道往返旺角中心及彌敦道700號,該出入口原預計2018年第一季完成[21]。 最後該出入口延遲到同年6月16日對外開放,並被編名為B4出口,而旺角站的出入口亦因而增至15個。 於前地鐵[註 1]荃灣綫未通車時,修正早期系統列車曾經使用過旺角渡綫前往油麻地至中環各站。

荔枝角港鐵站: 服務時間及班次

旺角站多個出入口在反修例運動期間遭到破壞,經港鐵復修後,原設於部分出入口建構物頂的港鐵立方標誌被全數移除,另外D1、D2出口原以玻璃作為建材,復修後其玻璃部分已改鑲鋼板。 另一方面,荔枝角站個「荔」字(下面係三個「力」字),喺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面三個「刀」字)。 有傳聞指係因為當時承辦興建地鐵工程嘅日本財團,製作車站名嘅字型時,未有留意到「荔」嘅中文漢字同日文漢字寫法唔同,所以用咗「茘」呢個日文漢字寫法。 而另一種說法係指「茘」呢種寫法喺舊時先係正寫,例如喺《康熙字典》中查到,所以當時先用咗「茘」而唔係而家正寫「荔」。

  • 而在1989年8月觀塘綫過海段通車以及在1991年5月九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舒緩荃灣綫彌敦道段擠迫情況後,車站的轉車人流稍為回落。
  •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嘅地底車站,初期該站月台頂部嘅乘車資訊喺以紅底(同該站色系一致)白字顯示,並其他地底車站嘅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為大窩口站),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綫色條嘅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 九龍站自機場快綫通車後便已經提供穿梭巴士服務,持有乘搭機場快綫的有效憑證的乘客可免費享用機場快綫穿梭巴士往返九龍區內的酒店[24]。
  • 九龍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東涌綫大堂(G層)、機場快綫大堂/月台(L2層)、東涌綫月台(L4層)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0]。

荃灣綫通車之前,修正早期系統只使用旺角站1、4號月台,而2、3號月台則未開放,其中現有的4號月台就是當時的2號月台[10]。 另外,位於車站L2層北端以及L3層南端均設有交叉渡綫,可供列車調度或讓列車往返觀塘綫及荃灣綫之間,當列車有車務調動時,列車可以在該站進行同方向的調度。 荔枝角港鐵站 而在荃灣綫未啟用時,修正早期系統也是使用該渡綫,往返中環站至觀塘站。

荔枝角港鐵站: 九龍南綫

當中長荔街設有2個新出入口(D1、D2出口[6]);而昇悅居及宇晴軒則分別設有D3、D4出口[6]。 建造工程計劃已於2007年4月展開,D1、D2、D4出口於2010年10月26日啟用[7];而D3出口則於2011年7月13日啟用。 荔枝角港鐵站 九龍巴士40A線是40的繁忙時間特別路線,來往平田及葵興站,走線與主線40大致相同,但往觀塘方向加經長沙灣長荔街一帶,只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提供單向服務。 九龍站自機場快綫通車後便已經提供穿梭巴士服務,持有乘搭機場快綫的有效憑證的乘客可免費享用機場快綫穿梭巴士往返九龍區內的酒店[24]。

荔枝角港鐵站

西九龍新填海區屋苑或屋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海麗邨等)入伙,使部份居民利用車站搭港鐵前往市區。 而且附近設有成衣批發嘅購物中心,加上新落成同起緊嘅新式商業大廈及酒店,都令荔枝角站人流不斷上升。 屬於九龍南綫工程項目,毗鄰九龍站的柯士甸站已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20]。 荔枝角港鐵站 由於兩站之間暫無直接的行人通道連接,兩站乘客轉綫必須途經圓方、匯翔道、柯士甸道西或佐敦道行人天橋往返兩站,情況與現時旺角站及旺角東站的連繫相似,由柯士甸站經無障礙通道和佐敦道天橋步行前往機場快綫/東涌綫的月台需時約10分鐘[21]。

荔枝角港鐵站: 位置資訊

九龍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東涌綫大堂(G層)、機場快綫大堂/月台(L2層)、東涌綫月台(L4層)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10]。 另一方面,由於機場快綫大堂為旅客而設,因此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機場快綫大堂的非收費區均設有公眾洗手間供乘客使用[5]。 港鐵指為了讓大堂人流更順暢,由2015年8月30日起,車站大堂介乎C、D出口之間的非收費區會併入收費區內,讓站內兩端原本獨立的收費區合而為一,並重新編排多部閘機及售票機位置。 此外,車站亦是港鐵觀塘綫及荃灣綫的重要轉車站,基本上由旺角站前往大部分港鐵重要車站皆無須或只需須一次車,因此,旺角站的轉車客量與出入閘人流同樣甚多。 而車站與鄰近的太子站相距只有約400米,為全港相隔距離最短的兩個重鐵車站,車程不足1分鐘。

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局部通車,但茘枝角站直至一週後的同月17日才啟用。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嘅地底車站,初期該站月台頂部嘅乘車資訊喺以紅底(同該站色系一致)白字顯示,並其他地底車站嘅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為大窩口站),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綫色條嘅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荔枝角港鐵站 而下層月台喺興建東涌綫嗰時被擴闊,而家可以睇到原有嘅1號月台邊緣(而家係東涌綫4號月台)。 而家下層月台中間由車頭至車尾嘅無柱空間就係車站未擴建嗰陣一號月台嘅位置。 現時40與40P合共獲派19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巴士,均屬荔枝角車廠及青衣車廠。

荔枝角港鐵站: 香港大學本部

該區有一個景點叫做嶺南之風,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屬於一個中式公園,以嶺南風格造園的原因是由於地點位於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 全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佔去荔枝角灣填海區大半土地,前身為美孚油庫。 除了美孚新邨之外,其他主要的發展包括西北面呈祥道一帶的清麗苑、荔欣苑、華荔邨和盈暉臺,以及美孚新邨東面的九巴荔枝角車廠重建項目曼克頓山。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 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

荔枝角港鐵站

兩鐵合併喺2007年12月2號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嘅地鐵荃灣綫同埋九鐵西鐵嘅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叫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口代碼出現重疊情況,故此港鐵公司喺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口字母,西鐵綫大堂嘅A至C出口改為F至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荃灣綫1號(往荃灣)同埋2號月台(往中環)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到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屯馬綫1號(往屯門)同埋2號月台(往烏溪沙)係兩個側式月台,喺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嘅地面,側式月台佈置同上環及坑口站一樣。 因東九龍綫(現已被沙田至中環綫取代)曾被建議使用該站作為終點站,故在設計九龍站時,最底一層的東涌線月台下預留了一個約1.3米高的空置樓層,以便在興建東九龍綫月台時,能與東涌綫月台連接,避免影響現時之列車運作和車站結構。 後來隨著鐵路興建優先次序及定線改變,加上九龍站東南的九龍角填海計劃擱置,柯士甸站亦取代了此預留月台的地位,位於車站東側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西九龍站阻擋,故該預留樓層可以使用的可能性極低。

荔枝角港鐵站: 九龍站 (港鐵)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10]。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臨時區域市政局及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 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11])只有約100米。 荔枝角港鐵站2023 茘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於長沙灣道行人道旁,而當長沙灣廣場落成之時,該出入口則被遷到建築物以內,即現時的位置。

平田開經:安田街、平田街、安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啟田道、鯉魚門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彩虹交匯處、龍翔道、呈祥道、蝴蝶谷道、荔枝角道、長茂街、長順街、長荔街、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葵益道、興芳路及葵興站通道。 美孚站最初叫做「茘灣站(Lai Wan Station)」,係地鐵荃灣綫嘅一個中途站,隨住荃灣綫喺1982年5月17號通車而啟用。 1985年5月31號,茘灣站改名做「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係兩個喺投入營運後改中文名嘅港鐵車站之中嘅其中一個(另一個係東鐵綫嘅大學站)。 九龍站雖然不像鑽石山和上環兩個站可以容易讓人們看見那些「神秘地點」,但仍可以從一些細微之處中看出。 乘客在東涌綫月台上會較易發現地面上有不少印有「密閉空間」字樣的標貼,而在旁邊則設有一塊沙井蓋。

荔枝角港鐵站: 車站商店搜尋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色調,因為車站有別於鄰近均用紅色主題的茘景站與茘枝角站,其採色是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不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的概念,以免乘客混淆[3][4]。 在反修例運動多場示威中,太子站、旺角站及油麻地站三個荃灣綫與觀塘綫的轉車站當中多次因發生示威活動而關閉當中一至兩個。 而於2019年11月的三罷行動時,旺角站及油麻地站更曾一度有數次因高風險問題而須提早關站。

然而隨着穿梭巴士服務的使用量逐漸低迷,港鐵已於2020年6月30日停止機場快綫穿梭巴士服務[25]。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分別為地鐵荃灣綫與九廣西鐵的兩個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入口編號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入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C出口更改為D、F及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美孚站(英語:Mei Foo Station),舊稱茘灣站(英語:La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荔枝角美孚新邨與荔枝角公園,屬於港鐵荃灣綫與屯馬綫的轉乘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此外,旺角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2]。

荔枝角港鐵站: 月台吊板

本站座落喺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而且本站係新界西部地區通去市區嘅重要樞紐,因此一直有又穩定又高嘅人流搭荃灣綫。 荃灣綫採用一組島式月台,而月台支柱及牆壁均以湛藍色紙皮石點綴;而屯馬綫則採用兩個側式月台,而月台牆壁上亦設有水墨畫設計。 前身是荔枝角醫院的饒宗頤文化館,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開幕,並於逢星期二、四、六免費開放公眾參觀。 展館展出饒宗頤教授的作品,包括繪畫、書法、文玩及一系列學術著作。 環島中港通跨境巴士在全港各區有多個上車點,開往深圳南山區、寶安區及羅湖蓮塘口岸,發車時間可查閱網站詳情。 又有另一種講法係地鐵早年根據康熙字典茘係正體,荔係俗體,所以地鐵系統內所有帶茘字嘅站名同出口指示都用刀而唔用力。

荔枝角港鐵站: 荔枝角站

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荔枝角港鐵站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及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 呈祥道以西北一帶,包括全個荔景山(即舊稱磨石山及穿鼻山),在舊地圖中可見稱作荔枝角[4],惜此說法日漸息微,但荔景山上兩個水務署設施(荔枝角海水抽水站和荔枝角食水配水庫[5]),仍保留荔枝角之名;而瑪嘉烈醫院的官方地址,亦是使用荔枝角為記[6]。 位於荔灣的荔欣苑、華荔邨及荔灣花園,常被誤認為屬於深水埗區,但其實都屬於葵青區的行政範圍;反而位處較西面的清麗苑(在荔景山路以南呈祥道以北)卻是歸屬深水埗區,但旁邊的荔景臺高級公務員宿舍則屬葵青區,而盈暉臺更曾發生一屋苑分屬兩區的情況(已於2007年全面劃入深水埗區)。 荔枝角站設於長沙灣工貿區,並且鄰近深水埗運動場、成衣批發購物中心以及多個位於西九龍新填海區屋苑或屋邨等,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在本站出入閘,而在上午及黃昏繁忙時段,車站更會出現大量乘客排隊出入閘的情況,而隨著近年車站鄰近有住宅物業與新式商業大廈陸續落成,車站的出入閘人流亦開始逐步上升。

而在2004年10月尖東站啟用後,促使部分東鐵綫乘客改用尖沙咀站轉乘荃灣綫前往港島區,該站轉車人流稍為回落。 唯在2009年8月九龍南綫通車後,東鐵綫不能直達尖東站,這不便促使部分東鐵綫乘客再度改用九龍塘站及旺角站轉乘荃灣綫,本站轉車人流故而再度回升。 由於西鐵綫車站位置偏遠,並需要通過轉乘通道到達荃灣綫月台,加上車費高[3],故此九廣西鐵(而家嘅西鐵綫)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及後當時嘅九廣鐵路公司推出月票及日票計劃,以低過巴士嘅車費吸引乘客搭西鐵,令更多乘客改用西鐵進出市區,以及因為屯元天居民越嚟越多,本站人流不斷增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