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買第二層樓稅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買第二層樓稅

另須留意,假設是聯名甩名,田土廳的代價(consideration)需要注為完整樓價,不要注樓價的一半,否則銀行或當作送契。 由於買賣合約中已寫明是甩名,就算田土廳的代價是注入完整樓價,印花稅都會是以樓價一半去計。 其實以上都是律師樓代辦,但筆者見過有律師樓曾「擺烏龍」,把樓價一半的數值注入田土廳consideration內。 根據按揭新例,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甩名按揭成數最高可做9成,需要壓力測試。

筆者認為,待發展商完成正式取消交易協議,律師樓便可以啟動程序,待買家簽署後即回復首置身份,再買另一層物業時便毋須繳付15%從價印花稅,亦沒有退稅風險。 如果手頭上資金不足,可考慮部份銀行提供的「過渡性貸款」計劃,作為新物業首期,而該筆貸款的供款,並不會計算在供款佔入息比率內。 除了申請貸款,亦可與新單位的賣家商量,延後成交期,並盡快出售現有物業。

買第二層樓稅: More in 按揭指南:

因應個人需要,如家庭增添新成員、想改變居住環境或看準樓價下跌而入市,不少持有物業的業主都會在一生中經歷換樓的階段。 MoneySmart為你整合你必須知道的換樓策略,包括換樓印花稅如何計算、換樓按揭成數和坊間常見換樓程序,讓你好好計劃你的換樓。 最後要提及另一項「辣招稅」措施,就是專門壓抑外來資金湧入的「買家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BSD)。 這項印花稅主要「招呼」的對象包括非香港永久居民,以及公司名義買家。 當以上人士來港買樓,除了要繳付15%的「從價印花稅」之外,更要額外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換言之,買一個價值800萬元的單位,單是稅項已達240萬元。 買第二層樓稅2023 皆因「額外印花稅」是一項針對賣方的「辣招稅」,任何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入市的置業人士,在買樓後36個月內將物業轉售,不論賺蝕都必須繳付「額外印花稅」;持有物業的時間愈短,稅率就愈高。

假設樓價600萬元, A須付印花稅為600萬/2 x15%=45萬元。 特別例子2:A已有住宅物業,B沒有住宅物業,A和B聯名向C買入另一住宅,樓價600萬元,同樣要付15%印花稅,即90萬元。 置業前,準業主要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淺出,逐一拆解各項印花稅及相關事宜。 假設樓價600萬, A須付印花稅為600萬/2 x15% = $45萬。

買第二層樓稅: 買第二層樓稅9大優勢

買家申請時在3年後,亦可以重新選擇新的定息按揭計劃(因為定按利率會不同),亦可以選擇浮息按揭,作為以後的供款模式。 二手樓在簽訂文件前,都可以嘗試向賣家出價及議價,二手樓包含折舊,故的議價空間較大,雙方商討好價錢後,同樣要委託律師開始辦理買賣手續。 由於二手樓均為現樓,可以聘請房屋評估師(Surveyor)對物業作出詳細的結構及建築報告(Homebuyers Report),同時律師會幫助買家處理交易事宜。 買第二層樓稅2023 若不是聯名持有,業主也可考慮以近親轉讓方法,再次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但要留意,無論是甩名或近親轉讓,也會被視為一宗樓宇買賣,須支付從價印花稅及律師費開支。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在香港買樓從來是人生大事,畢生積蓄大部分都花在置業費用。

買第二層樓稅

十幾廿年唔係人人肯付出,所以咁多人走去買低傭金、回報快、升幅大既股票實在十分容易理解。 不可行,稅局發現後,會以「一系列交易」為由追收印花稅差價。 如分兩次進行,每次甩1/4,每次印花稅將跌至100元(因每次的業權等值是200萬)。 如作相關操作,稅局或會質疑分批甩名動機,一旦稅局不接受業主的解釋,就會追討印花稅。 但樓價不能偏離市價太遠,否則稅局有權於7年內,追討印花稅差價。 買第二層樓稅2023 雖然買第二層樓會面對不少難題,但始終買樓放租,亦是增加被動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且樓市升幅帶來的資產升值,亦相當吸引。

買第二層樓稅: 按揭成數

整篇報導流暢易懂,從實際案例中深入講解了房屋重購退稅的知識及實踐經驗,對民眾了解相關稅務問題及節稅方法有所幫助。 必須留意的是,如果買家最後無法依計劃賣出或買入物業,中途過程可能需要另覓地方租住或暫住。 理論上,物業轉名的定價是由雙方自行議定,定價越低要繳交的印花稅便越少,可以節省更多。 轉名時的價樓格比遠低於市價,稅務局或會於其後的7年內,追討回印花稅的差價。 此外,由於轉名時會向銀行申請按揭,可助換樓客套現,用作新單位的首期,如定價太低,便未必可以套現足夠資金。

  • 印花稅可算是樓宇買賣的必需成本,不論物業是住宅或是商廈,你是首置或是換樓,一律都要繳交相關印花稅。
  • 但需留意,申請人必須於新居買賣協議簽署日起計兩年內,或是於出售舊單位樓契簽立日期後的兩個月內,連同所需證明文件向稅務局提交退稅申請。
  • 2022年爆發第五波疫情和俄烏戰爭,美國聯儲局又連續7度加息至4.25厘,本港利率因此跟隨上調,令銀行及企業資金成本增加,加上政府全年整體仍然實施較為保守的防疫措施,2022年樓市價量齊下挫。
  • 據了解,他一直和家人在銅鑼灣居住,2022年租了筲箕灣的單位用作擺放物品。
  • 銀行業者指出,全台平均房價的買賣價若是一千萬元,原先平均成數最高為八成,自備款要多一百萬元;若以雙北來看,換屋族若想「小換大」,總價兩千萬元在所難免,若只能貸七成,和原本的貸八成相比,得再多出兩百萬元。
  • 不過,政府為壓抑樓市炒風,除了在「從價印花稅」落重藥之外,早年亦推出了另外兩項「辣招稅」措施。

如未完成物業甩名手續,便購買第二間物業,最多只可批8成按揭,不會批9成按揭(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新例可做9成)。 不少夫婦會聯名置業,但當有一定經濟實力時,就可以將物業業權轉至其中一方,好讓另一方回復首置身份再置業,減少稅項支出。 最新財政預算案剛宣佈寬減印花稅,其中600萬物業轉名印花稅大幅減少達99.8%,相信有更多業主會進行甩名手續。

買第二層樓稅: 計算印花稅(物業)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要留意,恢復首次置業身份的前提是完成整個賣樓的交易過程,如果只是簽了臨時合約,交易還沒有完全完成的話,仍會被人為是非首置身份。 會的,如置業後於3年內出售部份業權,便以該部分業權價值計算SSD稅。 舉例,樓價600萬,出售一半業權,SSD便以300萬樓價計算額外印花稅。 如兩間物業的成交日期不是相差很遠,亦不需透過按保敍做高成數按揭,銀行可以只計算新物業的壓力測試,意味未甩名物業的每月還款,不需計入DSR及壓測內。

不過,本港持續放寬防疫措施,中港政府亦逐步解除兩地的出入境限制,相信香港復常在望,2023年樓市價量有望見底回升。 如已簽署轉名臨約,法律上其實已生效,惟於按揭層面,原有物業未正式完成轉名手續前,相關人士不被視為首置身分。 近親的定義為夫婦、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子女。 另外,祖父母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當近親論。 特別例子3:A已有住宅物業,B和C聯名擁有住宅物業,A向B買入其半份住宅業權。

買第二層樓稅: 聯名或分名置業

香港樓市一向升多跌少,早年有不少炒家會用確認人身份轉售物業圖利。 即是一位買家在與業主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但在指定成交日期前(即簽署樓契及支付餘款前),以高出或低於其購入價的價錢,將其原先與業主簽署之買賣合約權益轉讓給另一位買家,俗稱摸售。 若果原有單位以高於購入價售出,差額除了可用作支付新樓首期,以至裝修及雜費等。 再者,只要在購買第二層樓時,換樓客未持有住宅物業,便可獲豁免繳交15%辣稅,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付較低的從價印花稅。 對於已經擁有一層物業,想買多層物業,但又不能再用到近親甩名時,就要在按揭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為第二層物業申請按揭。 一般而言,購買第二個或以上物業時,無論是首期成數,或是供款入息比率和壓力測試比率都會下降一成。

買第二層樓稅

以上述物業成交價395萬元為例,以15%稅率計算,印花稅增至59.25萬元。 就算是成交價200萬元的住宅物業、原先的從價印花稅僅100元,計及15%的稅率之後,現在稅款也會大幅升至30萬元,對投資回報大有影響。 買家印花稅英文為 Buyer Stamp Duty, BSD,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非香港永久居民)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劃一收取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 就住宅單位而言,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當中包括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

買第二層樓稅: 擁多於一單位 不能退稅

至於先買後賣方面,業主在過程上因為會持有2項物業,因此在購入新物業的時候,必須要繳付15%的從價印花稅,以及原則上無法承造高成數首置按揭,即無法在購買800萬按揭以下、免壓測借盡9成。 購買新物業後,業主需要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正式完成即項交易,至業主本人在帳目只持有一項物業,才可以正式退回之前支付的15%印花稅。 必須留意的是,並不是退回全數15%,而是扣取由「首置從價印花稅」後的差價。 如首置印花稅為4%,即業主可退回「15%-4%」的印花稅額。 以持有物業市值為700萬元為例,若二人聯名持有,轉名便需以50%業權計算,即以350萬元計算,對應印花稅率為2.25%,即78,750元(需於簽署臨時合約後1個月內,由律師樓代為繳交)。 於轉名後換樓客購買新單位,便只需繳交以第2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買第二層樓稅

另外,如果準買家本身已持有住宅物業,可以將該物業「轉名」予父母、配偶、兄弟姊妹等親屬,那準買家便可以以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繳稅,惟轉名亦需按第二標準稅率付印花稅。 以上財技只適用於1,000萬港元以上物業,如果是1,000萬港元以下,由於可以申請8成至9成按揭,就算有按揭在身都不用扣減1成按揭,只要繳付較貴保費便可以。 若買樓投資者需做按揭,她指按揭成數會受供款佔入息上限的限制,同時買家也要通過壓測。

買第二層樓稅: 首置印花稅稅率 (第 2 標準稅率)

由2012年10月27日起,除非獲豁免,「買家印花稅」適用於在2012年10月27日或之後簽立的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及售賣轉易契。 買第二層樓稅2023 首先,就現有物業而言,張生可以只保留業主身份,只由妻子作為借款人(負責借按揭貸款)。 當妻子以業主身份買第二層千萬樓時,收入較高的丈夫則做借款人,這便可以解決太太入息「不夠計」問題,而且按揭不用扣減一成。

買第二層樓稅

以換樓客購入一個1,200萬元的單位為例,轉名後只需繳交樓價3.75%,即450,000元從價印花稅。 就算連同轉名的78,750萬元印花稅一併計算,實際要交的印花稅亦只是528,750萬元,相比交雙倍印花稅的180萬元,可大幅節省超過127萬元。 但要注意如轉名的對像非近親(即夫婦、兄弟姊妹、父母等),便不能獲豁免,需要繳交15%印花稅。 另外,無論任何原因,如最終未能成功轉名,換樓客都需要補回相關的印花稅差價。

買第二層樓稅: 近親的定義?

」事實上,香港法例並無雙倍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DSD)的名稱,而DSD一般是指「從價印花稅」在標準稅額與「首置印花稅額」之間的差額。 如果子女是擁有申請宿舍資格的紀律部隊公務員,銀行也有機會要求按揭申請人出示退宿證明書,以證明按揭物業乃作自住用途。 買第二層樓稅 這些物業印花稅看似複雜,計算方法與條件又各有不同,難免令首置新手不知如何入手。 買第二層樓稅2023 其實買樓印花稅的多寡主要被4大因素所影響,只要清楚了解這些因素就能輕易了解自己需要預留多少印花稅開支。 買第二層樓稅2023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惟她提醒,現時銀行計算按揭的最長年期,會以主要入息人士來計算。 就上述情況,亦即會用80或75減去擔保人的年齡來計算,父親或母親的年齡要在50歲以下,才能做到最長30年按揭。 利嘉閣按揭代理董事總經理黃詠欣表示,以買入一個395萬元的住宅物業為例,若做九成按揭、還款期30年,實際按息2.375厘,需月供14,417元,壓力測試下最低家庭入息37,769元。 如子女月入16,000元,亦即父親或母親做擔保人要補多21,769元的每月入息證明,才能通過壓力測試。

買第二層樓稅: 物業類型

以800萬單位為例,30%的稅費為240萬、15%的稅費為120萬元,而3.75%的稅費則僅為30萬,分分鐘相當於一個首期。 這也就是為甚麼,新香港人/港漂會在獲得永久居民的身份證後,立刻買樓;而永久居民如果想要買第二層樓,也會想方設法自製首次置業資格或首次置業條件,特別是首次置業夫婦。 買第二層樓稅2023 現居業主亦不能訛稱買第二層樓作自住用途,若原有物業已報稱自住,當購買新單位時,按保公司會要求申請人解釋,為何兩個單位均用作自住。

  • 只要土地所有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將戶籍遷入房屋所在地,且無出租或營業事實,而房屋建物也歸土地所有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所持有,就可以申請辦理。
  • 另須留意,假設是聯名甩名,田土廳的代價(consideration)需要注為完整樓價,不要注樓價的一半,否則銀行或當作送契。
  • 然而,若購入新樓後一年內賣掉原有物業,可申請退減部分稅項。
  • 除了業權爭拗外,夫婦只以其中一人之名買樓亦易造成供樓利息扣稅額分配上的爭拗。
  • 中央銀行今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意外宣布採取第五波房市管制措施,針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除原本的無寬限期外,貸款成數不得超過七成。
  • 關於網站所提供任何內容的評估及核實,以及在任何情況下,在基於該等內容作準而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閣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 若夫婦各自擁有物業一半業權,二人可平均分配供樓利息扣稅額,但有專營物業買賣的律師指出,若物業只由其中一方持有,則另一方不可享扣稅,即使持有物業一方的收入不足以用盡扣稅額,亦不能「轉贈」予伴侶。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