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謝錫洪2023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謝錫洪

她嫁給謝家長子時,心裏督定:這船街就是我的家了,哪想到會有給迫遷的一日。 如今的居所,幾面牆壁都掛上當年的結婚禮物,恭賀家翁的鏡子,晶亮亮的,半點塵埃也無;同學送給丈夫的錦繡,微微發黃,顏色卻依然鮮麗;當眼處是兩幅遺照:家翁、家婆,和丈夫。 在管理龐大合源集團業務之餘,謝氏亦一直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務。 2014年正值是合源成立100週年,遂決意成立「合源慈善基金」,並已開始策劃多項慈善活動項目,協助扶助弱勢社群,為有需要的基層大眾伸出援手。 適逢「合源號建築」創立100周年,現任合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謝錫洪在2014年正式創立「合源慈善基金」,以承傳家族建基香港、回饋香港的理念,致力培育英才、貢獻國家及推廣宗教,冀能為建立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多盡一分力。 值得一提,謝錫洪亦是香港賽馬會的會員、馬主,名下馬匹包括安定繁榮、明智之選、魯班精神、福盃滿賞,而他亦是運通財賽馬團體成員,名下馬匹包括八心之鑽、八心之煌。

謝錫洪

2002年十二月底,祖屋要交給政府的前夕,海外的親戚孫子也差不多全回來,統共一百多人,每層都開了兩圍酒席,盛況讓電視台也來拍攝。 謝老太現在仍住灣仔,大廈單位有寬闊的平台,放從老家搬來的盆栽,其中一個女兒就住樓上。 可是新居怎也不如舊居大,過年團年容不下所有家人,只得光顧酒樓。 「以前孫子來看我,最喜歡就是在樓梯玩包剪槌,人來人往,很熱鬧的。」謝老太輕輕說,臉上全是不捨。 謝錫洪2023 「我那時戴鳳冠霞佩,坐大紅花橋,大襟姐也有兩個,大串炮仗由三樓一直吊到地下,整條街都好熱鬧!」謝老太笑得好甜,神態彷彿回到一九三九那年。

謝錫洪: 歷史

「房子交給你們,就是謝家在船街的時代結束了。可是,你們開始任重道遠,要對歷史、對社區負責,修復文物。」 合源集團負責人謝錫洪給重建局的信件如此寫道。 但交出祖屋,仍是迫不得而,他慨然:-「官字兩個口,高官四個口,特區高官七個口!」 船街六號和十二號於戰後建成,多年前已出租,部份樓層亦轉手,唯有十八號從一九一四年起,一直是謝家住宅。 謝錫洪2023 謝鍚洪仍和市建局的官員保持聯絡,再三強調願意幫助,若祖屋要做博物館需要文物、若做餐廳需要設計……只是,千萬,千萬不要拆掉。 謝錫洪領了賠償,特地選擇把上環一幢六層高的舊樓翻新做集團辦事處,地下還特地闢作展覽室,起名為「回家真好」。

「可是一點也不覺得擠,也不會吵。」她用力點頭:「我覺得舊屋,樣樣都好。」 有次家婆從樓梯跌下來,竟然只碎了身上佩帶的一塊玉! 家翁監督下蓋的樓房,結實而樸素,水磨石地板多少年來沒壞過,紙皮石也沒掉過一顆;波浪型的窗框是防盜用的,手柄永遠掛一把銀哨子,必要時可用來叫警察;廚房的入牆煙囪,當年可算是時髦;後院還有一口井,香港限制用水的年頭,鄰居都來借水。 謝錫洪2023 謝錫洪 限於高度管制,房子無法加高,地方不夠得動頭腦,樓梯鏤空做孩子的書櫃、甚至在頂部鑿空變工人「房」,別忘了謝家專營建築業。 前身本名為「合源號建築」之合源(集團)是由祖父謝耀華於1914年創辦,建址於灣仔船街,至第二代由父親謝暖榮、七叔謝偉賢共同經營,傳承至第三代謝錫洪管理,至2014年已開業100個年頭,在業界歷史悠久。

謝錫洪: 歷史

「合源號建築」早年主力建築及裝修工程,為了進一步拓展家族業務及與時並進,謝氏於80年代加入合源工作後開始引進西方管理模式將公司架構重新整理;1997年,他決定將公司正式改名為合源(集團)有限公司,以配合多元化業務擴展策略。 合源集團除秉承家族傳統的建築工程,並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工程服務,包括大型的基建維修、上蓋加建及專業工程等。 不過幾幢唐樓、幾幢舊樓,非得極其細心定睛看,才會發現有三幢並不相連的唐樓──外形相近,風格相類,隱隱約約藏住了故事。 船街十八號經營木業,傳給長子;六號給次子做打鐵;大女兒梳起不嫁,就把十二號給她住。 謝錫洪 轉眼九十年快要過去,十八號住了謝家子孫三代──直到今年市建局收地被封。

  • 2002年十二月底,祖屋要交給政府的前夕,海外的親戚孫子也差不多全回來,統共一百多人,每層都開了兩圍酒席,盛況讓電視台也來拍攝。
  • 如今這地落力發展觀光業,船街又抖起精神抹上浀妝,靠著幾幢老房子,帶著幾個老故事,轉身待客去。
  • 晃眼百年,船街18號不單完整無缺,更成為香港文化遺產之一。
  • 船街一直默默耕耘,往昔莊士敦道還是汪洋一片,船隻來這停泊修理,水手苦力上岸後,總要到就近大王廟上香求安心,香港由漁港變成商埠,不少工貿生意和印刷廠,打鐵舖,建築都在這兒起家,橫街窄巷擠滿討生活的人。

集團的業務己由建築、樓宇維修增至室內設計,謝錫洪的女兒便正在英國唸室內設計。 謝錫洪2023 「她傻傻!本來選產品設計,面試時老師搞錯,去了室內設計系,對方居然又遊說她讀,結果便改變志願。會否回合源幫忙?言之尚早!」謝錫洪笑笑說。 船街一直默默耕耘,往昔莊士敦道還是汪洋一片,船隻來這停泊修理,水手苦力上岸後,總要到就近大王廟上香求安心,香港由漁港變成商埠,不少工貿生意和印刷廠,打鐵舖,建築都在這兒起家,橫街窄巷擠滿討生活的人。 如今這地落力發展觀光業,船街又抖起精神抹上浀妝,靠著幾幢老房子,帶著幾個老故事,轉身待客去。

謝錫洪: 歷史

這唐樓記載的不止是一段段屬於謝氏家族的回憶,最重要的是人情味。 謝錫洪先生不願失去這滿蛓歡樂時光的祖居,他竭盡所能守護這唐樓,終於成功說服政府保留這具歷史價值的樓宇。 晃眼百年,船街18號不單完整無缺,更成為香港文化遺產之一。 輕輕一問,謝老太的笑容頓時暗下來,說:「舊屋好好,不用搭電梯!那樓梯我每天上上落落好幾趟,扶手木頭滑溜溜的。」 以前家裏住了好多人,樓梯總有人走。 地下是店鋪,二樓是家婆住的,起初還在中央開了個洞,以欄杆圍起,鋪面情況一目了然,後來老人去了,才封掉做客廳。 謝錫洪 她一直和丈夫住三樓,八個孩子住四樓,家裏還有五個工人煮飯帶小孩做雜務,夥伴晚上也睡在鋪裏,四層樓每層不過五百多呎大,住上二十多人,閣樓走廊都有人睡。

謝耀華先生,不單創辦了合源 (集團) 有限公司,他更以身作則為每位家庭成員活現了勤奮, 堅持及正直不阿的精神。 二十世紀初謝耀華先生隻身來到香港發展,帶著的不是沉重的行李,而是一身技能和對木業的熱誠。 憑著他的努力和認真,1914年初他成為第一位具認可的建築資格華人物業經紀。 2002年政府推出市區重建計劃,船街18號其中一幢4層高的唐樓包括在內。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