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腾龙202.8好唔好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腾龙202.8

星芒在缩到F16后,能够开始有比较细尖长的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不过目前高像素机身的衍射现象会更加明显,所以如果希望拍摄明显星芒效果的用户我觉得还是拍摄两张照片,后期叠加一下会比较好。 作为一体化设计的广角定焦系列作品,腾龙这三款镜头都采用了统一的φ67mm前镜头口径。 同时,腾龙28-75mm F/2.8 Di III以及17-28mm F/2.8 腾龙202.82023 Di III也采用了φ67mm设计。

腾龙202.8

B070在搭载了高性能防抖机构VC的同时,仍十分轻便小巧,长119.3mm,最大直径φ74.6mm,重525g4,日常挂机不在话下,作为减轻行李负担的旅拍镜头也非常适合。 恒定F2.8光圈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偶尔也会用来拍摄星空,最近的AI降噪显然能够让高感不甚理想的APS-C画幅产品在信噪比上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我们试了一下腾龙的点光源还原能力。 而且20-70G也非常适合上稳定器拍摄,像DJI RS3 MINI这种800g的稳定器,我用来上24-70GM II,广角端配平后,长焦端都是无需二次配平的,那么20-70G就更不在话下了。 另外我觉得有没有镜头防抖对拍视频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正儿八经拍,手持范围运镜还是得上稳定器,上了稳定器之后也能保持20mm视角不受损失。

腾龙202.8: FE 24-105mm F4 G OSS

这次的腾龙17-35mm f/2.8-4 Di USD除了规格之外跟老的17-35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无论外观还是镜组都采用了全新设计。 不过也完美保持了老17-35的两个优势——相对小巧的体积,和77mm口径平面前组。 从尼康官网的信息来看,两支70-180还是有不同点的。 比如E口70-180采用的是腾龙自己的VXD线性马达,双浮动对焦,是比较快速安静的。

腾龙202.8

17mm广角端是这个镜头的考察重点,中心画质非常的棒,但是应该是受限于非灯泡前组设计,大光圈下的边缘画质并不像腾龙15-30那样优秀,整体处于一个勉强可用的状态。 不过收缩光圈到f/5.6~8时分辨率表现转好,相比尼康原厂16-35/4VR收到f/8边缘都上不了1000LW/PH的表现,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简而言之,小光圈常规风光拍摄无压力,大光圈拍星空此时镜头锐度不是非常重要(当然边缘的彗差不可忽视),也可以凑合使用。 如果比较介意星空拍摄,额外搭一支适马14 1.8之类的镜头,差不多也就高枕无忧了。

腾龙202.8: 对焦速度测试

镜头采用了内变焦设计,让镜头有了不错的密闭防护性能。 腾龙202.82023 16-28mm F2.8的产品定位也是直指腾龙17-28,在画质方面也不会比腾龙弱。 从目前来看,镜头的各方面表现还是可以的,16mm的呼吸效应可见但不明显,28mm端控制更好。 这支镜头的出现也给了大家一个新的选择,尤其是喜欢轻量化出行的朋友,可以无缝连接下面这支适马28-70,两支镜头加一块也只有900多g,搭配A7C已经非常便携了。

腾龙202.8

腾龙目前只在70-180、28-75 G2、新的35-150、新的C副18-300这四支镜头给过这个对焦马达。 对焦相比一代更加迅速了,而且对焦“负优化”这种问题肯定暂时也不存在。 近摄一直是腾龙的强项,腾龙11-20mm F/2.8 Di III-A RXD在广角端拥有0.25倍的放大倍率,可以拍摄一些非常出彩的超广角微距。

腾龙202.8: 尼康发布尼克尔 Z70-180mm f/2.8,该产品有哪些技术亮点?

与传统广角端24mm的标准变焦镜头相比,20mm的视角优势显而易见,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得到超广角特有的冲击力画面表现。 索尼原厂的24-105mm F4,覆盖24mm广角到中长焦段。 锐度很高,分辨率出色,在A7C的2420万像素传感器上表现的游刃有余。 腾龙202.82023 眩光控制优秀,如果你旅游只带一支镜头的话,它是首先推荐的,能应付旅游中的各种拍摄题材。

如果拍摄的题材是传统前中后景的风光作品,前景就可以靠的更近进行拍摄了。 如果你对于广角端视角并不怎么在意,也需要F2.8大光圈,平时也会拍拍人像,那么副厂的诸如腾龙28-75G2这样的标变大三元也是依然有竞争力的,况且价格也更便宜。 拍摄一个静态物体或者人,变焦的时候焦点不变,也就是画面镜头拉近拉远人不会虚,在电影头里这很常见但相机镜头大多不会重视这个。 如今拿微单拍视频的人原来越多,齐焦镜头也会逐渐成为微单镜头的标配。

腾龙202.8: 使用说明书 >

在前往上海市人民广场及外滩一线的沿途中,我们多次拍摄了不同的建筑物,大场景等内容。 腾龙20mm F/2.8 Di III外壳采用坚固的工程塑料,表面加工工艺优秀;对焦环宽度约等同成人拇指,操控面积较为理想,同时有着极为“跟手”的阻尼感,使用时流畅顺滑。 腾龙20mm F/2.8 Di III采用了7片圆形光圈叶片,因此用户在全开光圈及降低2档光圈时,依旧可保持近似圆形的光圈状态。

腾龙202.8

今天我们要测试的就是规格更好用、价格更亲民的另一家副厂的超广角镜头——腾龙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可以看出,28-75 腾龙202.8 G2的锐度变现比一代还是有明显提升的。 总的来说这支镜头在A7R4上表现的画质一致性非常高,整个变焦范围内都比较出色,没有明显的短板,两端的画质也更好了,虚化也非常平滑,光斑也比较圆,这也证实了我对2代焦外改善的猜测。 另外,SAB还提到了这支镜头对焦速度快,抗眩光优秀,也没有呼吸效应,是非常适合拍摄视频的。

腾龙202.8: 分辨率测试

索尼微单上对焦环默认是“非线性”的,转动速度越快则焦点变化越快,转动速度越慢则焦点变化越慢。 这支镜头在索尼Alpha 7R IV机身上能够自动开启所有的机身功能,比如目前索尼的看家功能动物眼部优先对焦。 不仅仅是表面出色,腾龙20mm F/2.8 Di III内部也有所增强。 对于一款超广角镜头,用户大多会位于户外乃至环境较恶劣场景进行创作。

腾龙202.8

对焦方面这支镜头使用了RXD马达,前不久腾龙官方表示这支镜头在使用AF-S模式对焦时有可能出现合焦提示点亮但实际没对焦的情况,不过我在实际使用时没有遇到。 近摄是近一段时间腾龙新品镜头的长项,这支镜头也不例外。 在28mm端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19m,放大倍率达到0.32x。 腾龙202.82023 这支镜头长117m,加上法兰距基本上可以做到前组直怼被摄体。 这支镜头最出众的设计在于虽然变焦比比较大,但各挡焦距下的最大光圈都让人比较满意:F2.8@28mm, F3.5@50mm, F4.5 @100mm, F5 @135mm,F5.6@200m。

腾龙202.8: 风光党迟来的救赎?腾龙17-35mm F/2.8-4 Di OSD评测

配合BBAR-G2(Broad-Band Anti-Reflection Generation 2)镀膜,能够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实现鲜明通透的画面表现。 目前的微单卡口,不管是索尼E还是尼康Z和佳能RF,都缺乏非常便宜但素质又很不错的变焦镜头,而在单反时代这种镜头是有的,不管是原厂还是副厂都有。 同时,这支镜头也有非常不俗的视频拍摄性能,20mm拍摄Vlog时相比普通标变24mm的视角更大,能容纳更多的背景,即使做了防抖裁切后依然有不错的可用视角,透视变形也不会非常夸张。 再加上这支镜头又非常轻巧,方便上稳定器,F2.8比F4小三元拥有更好的前景背景分离和弱光拍摄性能。

  • MTF曲线图中的10线/mm(低周波)的曲线越接近1说明镜头的再现性、通透性越好。
  • 广角端到长焦端锐度都很高,色散控制也很好,最近对焦距离0.19m,可以在28mm端拍摄微距照片。
  • 此外,镜头广角端最近拍摄距离为 0.33m,拥有近摄能力。
  • 这支镜头是适马在2021年发布的最新镜头,重量只有470g,可以说是目前E卡口最轻的F2.8标准变焦镜头了。
  • 焦距范围从 20mm 到 40mm,拥有超广角是同类产品中最小和最轻的。

不知道腾龙15-30增加的体积,有多少是为了防抖而做的妥协。 虽然这个春节假期因为肺炎过得比较朴素,但是正好也不用串门有了闲余时间出门走走,并且这段时间街上也没什么人,拍照正好。 这次28-75 G2在变焦环与对焦环内部增加了金属部件,不再像一代那样,转动时毫无手感。 新的黑色涂装,比一代更“亮”,腾龙官方也说这种涂装是能够提升耐磨性的,不易产生划痕,也不易沾染指纹。 如果你接触过一些电影镜头,会发现有不少大变焦电影头,焦段从等效30多mm开始到100多或者200多mm,譬如我下面这个镜头,3X的系数,等效36mm-360mm。

腾龙202.8: 广角端最近拍摄距离0.19m

而对于近物或小品类拍摄,腾龙20mm 腾龙202.82023 F/2.8 Di III的微距能力也可拉近我们与被摄物体的距离,满足我们探究与观察事物的好奇心。

  • 同时,腾龙20mm F/2.8 Di III依旧采用了自家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对于鬼影和眩光有着较好的控制;其前端首枚镜片则覆有氟素化合物涂层,可有效对抗指纹水滴。
  • 对焦环手感不错,阻尼感设计得刚好,不会觉得很吃力也不会觉得很松。
  • 这支镜头依旧采用了腾龙简洁的设计风格,除了镜身上的变焦锁定按键,没有其他按钮。
  • 这次我选择使用索尼A7R3来进行测试,相机机身加镜头的总重量不到900克,拿在手上非常的轻便,非常适合旅行拍摄,不过让你的手腕过度酸痛。
  • 这款镜头紧凑、易于携带,它在同类产品中独一无二,不仅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变焦范围还有F2.8大光圈,长度重量仅为 86.5 mm和 365 克,40mm焦距适合日常摄影、人像和美食摄影。
  • 虽然并不重要,但这里也说明下:相比于腾龙近期的其他镜头,35-150mm F/2-2.8 Di III VXD在近摄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
  • 这支镜头长117m,加上法兰距基本上可以做到前组直怼被摄体。

腾龙20mm F/2.8 Di III虽为超广角镜头,但畸变控制比较理想。 首先其自身光学素质优秀,其次支持索尼α系列机身内置的镜头矫正功能,对于直出Jpeg图片可进行包括暗角,色差,畸变等方面的矫正。 因此哪怕挑战横平竖直的高耸建筑,也不用担心过大的畸变影响画面平衡,或需大力后期才可缓解。

腾龙202.8: 如何评价腾龙 (Tamron) 35mm f/2.8 Di III OSD 镜头?

适马的28-70mm F2.8,它是目前最轻、体积最小的f2.8恒定光圈标准变焦镜头,重量只有470g,搭配A7C是非常协调的。 腾龙202.8 对焦迅速,无论是长焦段还是广角端,画质都不错,F2.8恒定最大光圈,70mm端也有一定虚化能力,焦外过度也比较柔顺。 如果是出去玩,更在意出行设备重量,尽可能的降低负重的,就可以考虑它了。 腾龙这只超广角镜头不但重量控制出色,画质优秀,也非常适合用来拍摄视频,色散、炫光控制优良。 广角端19mm近摄能力,内变焦设计,也很适合放在稳定器上拍摄。

这支G镜头就画质来说,也肯定是门面担当,你说他是标着G标的GM镜头也是可以的。 腾龙202.82023 锐度很高,分辨率出色,甚至比24-70GM也是要更锐的。 这支镜头的定位是一枚旅游镜头,平时旅游出去拍拍风景什么的都很不错,用这支镜头拍摄视频也挺不错。 相比较来说,24-105有着更广的焦段,还带机身防抖,腾龙28-75 G2有着更大的光圈,更好的弱光画质,画质上两支镜头差距也不大,我觉得根据侧重选择就可以了。 整个镜身金属部件堆料十足,镜头结构是15组19片,重量达到了830g。 单就画质来说都是不落24-70GM下风的,尤其是35mm-70mm焦段。

腾龙202.8: 佳能计划推出EOS R5C Mark II

而适马方面最近的动作以定焦为主,长短大三元的ART镜目前处于空缺状态。 虽然天色比较晚,但是对于这支镜头来说拍摄并没有什么压力。 另外可以看到在照片中高反差的部位,广角端光圈全开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色散。 另外在以往给人的印象中,这类镜头只是解决能拍到的问题,但是画质比较差强人意。 至少在实拍时焦点处的成像分辨率还不错,不仅是广角端,长焦端的素质也让人比较满意。 这支镜头依旧采用了腾龙简洁的设计风格,除了镜身上的变焦锁定按键,没有其他按钮。

也可以选择无级和有级的光圈环,还增加了一个光圈锁定滑杆,防止误触光圈环。 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在两端分别为0.28和0.24m,有不错的微距拍摄性能。 较低价位也可以选择原厂35mm F1.8,它分辨率不错,收缩一档光圈就已经很锐了。 焦外过度自然,对焦马达安静迅速,重量只有280g,非常适合与A7C搭配。

腾龙202.8: 镜片结构(12组16片)

在这次拍摄的探店Vlog中,陈思凡不仅让模特尝试了使用这支镜头“自拍”的体验,同时他也用这支镜头拍摄了许多第三人称的“他拍”视角。 腾龙202.8 全画幅下的20mm视角在陈思凡看来无论是用于自拍还是拍别人,都是一个相当“甜点”的焦距——它既能包含足够多的环境信息,又不会像16mm或更广的焦距那样,有特别明显的边缘透视形变。 自拍时,更可以保证人物的脸部处在画面靠近中心的位置,也不会像常见的24mm那样,脸部占据画面大部分区域的同时,由于广角对脸部造成拉伸。

腾龙202.8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