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工廈住人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他認為,「劏廈」跟「劏舖」不一樣,商舖視乎經濟環境變遷,人流是重要元素,但工廈不盡相同,近年不少網店或初創公司租工廈,部分公司所需寫字樓空間有限,租金預算低於1萬元。 今日,美聯物業的3位代理,將帶我們去看三套非常不同的房子,亦適合不同性格和生活期待的人群居住。 工廈住人 工廈住人2023 屋宇署再次提醒工廠大廈的業主不要將其單位非法更改作住用用途,並警告違反有關法例或不遵從法定命令的業主可被檢控。 工廈住人2023 根據條例,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沒有遵從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4(1)條發出的清拆命令或根據《建築物條例》第25(2)(b)條發出的中止命令是嚴重罪行。 一經定罪,就清拆命令而言,最高刑罰可處罰款港幣二十萬元及監禁一年,及可就罪行持續的每一天,另處罰款港幣二萬元;就中止命令而言,最高刑罰可處第5級罰款(目前為港幣五萬元)及監禁一年,及可就罪行持續的每一天,另處罰款港幣五千元。

工廈住人

基層組織「社區組織協會」﹙SOCO﹚指,如果一幢工廈改成過渡性房屋,可釋放150個單位。 該會指較理想的工廈共有124幢,推算最高可提供約1萬8千個4人家庭單位,讓約7萬多人受惠。 《大公報》記者日前佯裝顧客,相約地產代理前往「睇樓」,當中「星星中心」以有17呎高樓底(即約5.2米)作賣點,「iPLACE」則以豪華靚用料見稱。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請晚上到工廠區抬頭向上一望,就可以看到不少單位的電視閃爍,有些人可能已經住了十幾年,住到仔都生埋。 要留意停車場、客貨𨋢位置、大廈裝修狀況、保安設備、是否有獨立廁所、來去水位、隔音裝置、防火逃生設備等。 工業大廈單位貨物和工業器材多,每車每板都值錢,保安系統妥善會較有保障。

工廈住人: 陳靜派福利 大晒超高衩性感三點式 網民:真的不得了

不過,記者翻查該大廈入伙紙,列明一至七樓每層四個寫字樓單位,只作非住宅用途。 這些工廈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樓層四四方方又深又闊,通風及採光均不符合住宅要求。 如果要確保消防安全,起碼要符合逃生途徑、耐火建造安全標準、自動灑水系統、緊急照明系統等;再加上《建築物條例》的規定,住宅單位在9米範圍內要有窗戶採光及通風,所以樓面中央無窗的地方唔住得,只能作為共享的空間,減少業主可以收到的租金。 如果要成功過關,每層花費需要幾百萬元,業主不一定願意作出這個投資。

工廈住人

A:熊巿樓價回,租金一樣跌足5個月,月租萬5蚊樓下嘅細碼租盤比率升到近5成。 無他嘅,唔少業主寧平租莫賤賣,減租搶客益街坊,市區龍頭屋苑都劈,何況二三線盤? 工廈住人 加上新盤入伙高峰期撞到正,將軍澳、東涌、元朗每區閒閒地幾千個租盤壓境,要租筍貨不妨就地尋寶。 「石棺藏屍」案情峰迴路轉,當全城關注箇中內情,有人突破盲點—工廈都可以住人?

工廈住人: 按揭轉介壞處5大好處

針對有人以公司模式在工廈營運住宅,政府亦將研究如何令涉事公司的董事負上刑責,以加強阻嚇力, 並對違規個案採取更嚴厲的懲罰,包括收回違契單位。 陳茂波指表示,上述工作如需修例,政府將盡快進行,目標是在下個立法年度提出修訂法例的建議。 陳又提到,針對工廈單位被非法用作住用用途,截至今年5月底屋宇署已巡查99幢目標工廈,並已發出131張清拆令及中止更改用途命令。 地政總署將在未來數星期,對列為首輪執管目標的工廈加強宣傳,讓工廈業權人、經營者及公眾人士知悉有關行動,並有時間作出糾正。 陳茂波呼籲有關業主盡快糾正違契用途,又呼籲市民應考慮自己及家人的安全,避免光顧工廈內的違契場所。 記者亦發現該幢商廈晚上不少單位燈火通明,有外籍人士通宵逗留,其單位內設有餐桌等家具,又傳出飯菜香味,但對於是否居於上址,她卻異常迴避,迅即掩門並關上鐵閘。

要留意,即使只是為家人擔保按揭貸款,自己並非該物業擁有人,亦會被視為有按揭在身。 香港的工商住宅大多位於在香港仔、鴨脷洲、柴灣等工業區的舊式大廈內。 若政府巡查時發現有違規,可要求租客盡快遷出,一般地產代理都能助你處理以上的租務問題。

工廈住人: 屋宇署繼續致力取締工廠大廈內的住用分間單位(附圖)

另一方面,因為工廈所需繳付的首期較高,部分工廈新手會選擇合資投資,若用此方式,則可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可以分清楚股權佔比,透明度較高。 工廈住人2023 不過,若以公司名義購入,並且在三年內轉手,或需要繳付額外稅項,因此建議持貨年期要較長。 工廈住人2023 他認為,「劏廈」及「劏舖」不一樣,商舖視乎經濟環境變遷,人流是重要元素,但工廈不盡相同,近年不少網店或初創公司租工廈,部分公司所需寫字樓空間有限,租金預算低於1萬元。 部分拆售工廈以共享空間為主題,租戶除辦公室外,亦能享用其他公共空間。 假設2014年再買物業,到時男友單名買,由於本身沒物業,借盡九成上會沒大問題。

日前,佢喺小紅書分享煮食影片,素顏嘅佢更不時露出小蠻腰,網民除咗指佢身材冇走樣之外,亦心痛佢肚臍凸起兼四周變啡。 旨在建造一個快樂社區,於個人、家庭及社區層面推廣「樂活」的生活態度。 年青人可以「打工換宿」或「義工換宿」概念擔任「樂活大使」,為社區服務,擴闊生活體驗。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和鄒小姐一樣,住在劏房的人口約有21萬,在這驚人的數字下,特首林鄭月娥終於提出了一項臨時措施應付,就是重啟活化工廈計劃,並計劃讓整幢工廈改裝後,營辦過渡性房屋。 (星島日報報道)兩名同居男女,涉租住觀塘一工廈單位兼闢作兵器庫,警方反黑組根據線報展開調查,昨晨直搗兵器庫拘捕涉案男女,並檢獲匕首、雙截棍、兩柄枴杖刀及另外九把刀劍,由於所有刀劍均已開鋒,警方正調查該批武器是否準備用作黑幫廝殺,或其他不法用途。

工廈住人: 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就工廈違例住用單位採取聯合執法行動

為避政府巡查,就算社工主動上門接觸亦有一定難度,有四成(40.6%)表示擔心無家可歸終日誠惶誠恐,出現心理壓力,只能出入更為謹慎。 工廈住人2023 有94.9%受訪者表示因為租金便宜而租用工廈單位,其次因為方便上班(13.8%)、有電梯(10.1%)、單位面積比私樓或寫字樓大(8%)、家庭問題需要遷出(5%)、工作或興趣需要(2.9%)或居所太擠迫等(2.2%)。 租現時工廈前,有42.1%也是居於工廈,反映不少受訪者都是「工廈搬工廈」,未能重回住宅租賃市場。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研究重建房屋委員會旗下6座工廠大廈,今(20日)有消息指,房委會擬議清拆4幢工廈,包括位於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及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 工廈住人2023 當中業安工廠大廈、穗輝工廠大廈及宏昌工廠大廈已通過展開用地改劃為住宅用途程序,而葵安工廠大廈將會在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司法覆核個案審結後開展。

  • 儘管利物浦領隊高普聲稱希望費明奴(Roberto Firmino)繼續留效,但另一邊廂,紅軍過去12個月就不停在鋒線增兵,簽入路爾斯迪亞斯、達雲紐尼斯、加保和法比奧卡華路等球員,加上費明奴年事已高,未必在紅軍的長遠計劃中。
  • 另外,由於DAN6的地契指明有關土地只可作一般工業及/或倉庫用途,把單位用作其他用途,例如住宅,屬違反土地契約,地政總署已發警告信要求該單位的土地業權人糾正違反地契條款事項。
  • 事實上,工廈拆售浪潮火熱,近年新盤包括葵涌「都薈METRO 12」、觀塘「LOFTER LEGEND」, 新地(0016)拆售的長沙灣工廈「W212」,以及資深投資者羅珠雄拆售的長沙灣「OK688」和葵涌禎昌工業大廈10樓「K Sky」等等。
  • 至於「細劏」則是由個別大銀碼投資者購入全層或多個大面積工廈單位,簡易裝修後拆售,相對「大劏」門檻較低,所提供的單位面積普遍更細。
  • 搬貨要快,租工廈時除了要留意泊車位置,也要數一數升降機數量是否充足。
  • ﹗﹗近年工廈劏房成為另類慳租恩物,呢類打正Home Office旗號招租嘅單位有價有巿,聽聞有啲仲包裝成精品劏房,專攻後生無殼族,難怪呢期多咗客問。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工廈住人: 買工廈自住: 以「公司之名」買香港房產,怎麼做最划算?

(四)及(五)《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顯示現時工廈內的「其他用途」,例如文化創意藝術工作室、數據中心等非工業用途有上升趨勢,並建議在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大前提下,探討進一步放寬非工業用途的限制。 (7)工廈活化計劃已經推行多年,目前香港約有1,400多幢工業大廈,但成功申請活化卻只有一百多幢,餘下九成仍只能作為工業或貨倉用途。 (4)葵涌美適工業大廈去年8月12日發生三死奪命火警,起火單位被分間成一劏十七的獨立房間,改動工程並沒有符合逃生途徑及耐火建造的安全標準。 大火釀成三名90後男女死亡,女死者21歲,男死者分別為18歲及25歲。 (3)以二三線的工廈地區為例,如果將一個6,000平方呎的單位租給工業用途,每月租金收到四五萬已經偷笑,因為今天香港已經沒有工業,很難租出去;但同樣的單位,如果一劏二十俾人住,每個300呎租5,000元,每月租金是十萬元。

不論工廈或是商舖,優質物業以「地點」至關重要,交通方便、人流暢旺或鄰近大型住宅群,叫租及升值潛力自然較高。 同時亦應關注物業質素,包括樓底高度、出入口及上落貨的方便程度、管理費、車場配套、車場收費、周圍躁音及樓上樓下有否大型機械在運作時產生震動等等。 要留意,雖然準買家可以委託多於一個地產代理推介「筍盤」,但跟住宅物業一樣,非住宅物業每次睇樓都要跟相關代理行簽署「地產代理協議」,俗稱為「睇樓紙」。

工廈住人: 新聞

不少商住物業的業主大多會將物業改裝成富歐美工業風格(loft style)的特色單位:復古仿舊家俬、創意燈飾和吊燈、拋光混凝土地面、鐵製橫梁、並展示各種藝術品及畫作的牆壁。 這些單位不單裝潢吸引,且寬敞實用,因此地產代理不時會接到客人要求,指定搜尋此類工廈住宅單位。 再者,他指發展商把項目劏得很小,再提供高成數按揭,拉低入場門檻,一手買家自然出得起價。 但實質回報上,陳認為出租予「住宅」的回報最高,但涉及違法風險,以及真正作「住宅」租客不多,業主只好出租作其他用途如倉儲等,回報大打折扣。 工廈住人 他表示,發展商買入原則工廈、甚至全棟工廈後,將其重新包裝後再拆售,售價未必能反映「真實」價值,略嫌有「發水」成份,「市場對工廈用途充滿憧憬,『大拆家』借此包裝產品,如裝修媲美私樓、智能化管理、獨立廁所、企圖為工廈『增值』」。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工廈住人

工廈絕不可作住宅用途,可是香港土地問題嚴重,有港人為了尋覓一處客所之所,以親民的租金租用合理的生活空間,情願以身試法,偷雞租工廈 studio 作為居所,令工廈違規劏房有價有市。 受訪住戶多為51至60歲組別的中老年獨居人士,佔53.3%,而且男性偏多,37%為單身人士,大部份租戶(95.2%)都反映因為住宅租金太貴,未有足夠存款遷離工廈,接近六成(58.3%)未有申請公屋,主因是不知道申請手續(77.1%)。 社協在前年7月至今年7月間,持續訪問及跟進139個租住觀塘及荃灣工廈劏房、板間房、床位及天台屋住戶,以了解他們租住工廈原因。 結果發現,82.2%受訪工廈住戶工作以兼職或散工為主,家庭入息中位數只有9,166元,相比私樓劏房租戶收入低三成。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估算,現時有逾22萬人居住在籠屋、板房、劏房等,但還未涵蓋工廠大廈等原先非作住宅用的地方,現時全港或有12,000戶租住工廈不適切居所租戶。

工廈住人: 買工廈自住: 物業,非所有人合資格敍做9按

(三)業權人如欲使用工廈單位作有別於有關地契準許的用途,需先向地政總署的分區地政處申請短期豁免書容許擬議的用途。 在審批過程中,分區地政處會徵詢相關部門包括規劃署及消防處的意見,並按需要透過民政事務處進行地區諮詢。 一般而言,相關部門會關注擬議用途是否符合分區計劃大綱圖所准許的用途及其他相關的條例及準則,包括《消防條例》(第95章)及其相關準則,以確保符合法例要求及保障公眾安全。 其中,如擬議用途未能符合規劃圖則的規定亦並未取得所需的規劃許可,分區地政處將不會考慮有關豁免書的申請。 視乎收到有關政府部門的意見後,分區地政處會以地主身分考慮發出豁免書批准相關用途。 申請如獲批核,申請人須繳付豁免限制費用和行政費,並接受批出的其他條款。

協會幹事胡加沂表示,工廈劏房戶因逃避政府巡查,只約1成人曾找社工協助,有如「隱形人」,又認為當局只將發現到的工廈租戶趕走無助解決問題。 工廈住人 協會又發現,逾9成住戶沒申請任何政府資助,而因近年政府嚴打工廈劏房,有4成人直言有心理壓力,5成多人感無力,只能更謹慎出入。 住在新蒲崗工廈的胡先生稱在妻女分租區內一劏房單位前,帶女兒上學時「閃縮得像做賊一樣」。 話說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寫有字條「華廈置業 鍾培生 還錢」的照片,開全名向鍾培生追債,令網民議論紛紛,表示為何坐擁「百億」身家的鍾家亦會被公開追債。 而華廈置業是由鍾培生祖父鍾江海於1961年創立,70年代初上市至今,主要業務投資控股、物業投資及管理,旗下持有逾30幢物業。 他,60年代積極發展商廈及工廈,1967年與霍英東、何鴻燊等合作發展尖沙嘴星光行聞名,70年代更曾與長實及新地齊名。

工廈住人: 樓宇按揭回贈7大優點

東網記者今到宏昌工廠大廈視察,發現工廈主要租戶為五金店、裝修店及印刷店 等,當中大部分租戶均對清拆事件毫不知情,不少住戶稱已於上址租鋪多年,若工廈清拆,會選擇退休。 印刷公司負責人鄧先生指,已於上址租約30年,目前生意額只夠交租,至今未收到拆遷消息。 他指若工廈最終要拆遷,由於難以於同區尋找合適的舖面,將會選擇退休。 工程公司負責人姚生則表示,早前曾收到消息知道該大廈需拆遷,盼政府能夠安置商戶,令市民能夠安居樂業。 立法會近日討論由發展局建議修訂的《建築物條例》,政府擬把出租工廈作非法住宅用途的業主或承租人進行刑事起訴。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