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黃大仙上契15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黃大仙上契

「契神」是中國傳統民間祈福習俗,除了契觀音,本港亦有不少人選擇與黃大仙上契。 負責管理黃大仙祠的嗇色園28日舉行第7屆「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為140多名3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與黃大仙建立上契關係,祈求庇佑福祿平安,收煞除厄。 首先,要知道上契並非等於成為道教徒,決定上契前,父母應考慮為孩子上契的原因及了解孩子的意願。 上契乃民間習俗,會依道教科儀進行上契儀式,並希望透過日後為契子女舉辦活動,向廣大善信灌輸正向人生觀及弘揚道教教義。 繼去年嗇色園舉行兒童善信上契儀式後,不少成年善信亦希望和黃大仙上契,故今年首度讓成年善信與黃大仙上契。 李耀輝說今次上契儀式反應熱烈,有善信遠道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赴港參與。

告訴大仙自己名字,出生年月日,秉除雜念,請求黃大仙指點的問題, 如姻緣、事業、健康、財運、家宅、學業、遺失、求子等等。 黃大仙上契2023 由於家貧故8歲便於浙江金華的赤松山放羊,15歲巧遇一位仙翁,被授以靜修及提煉草藥之術,在山野中潛心修煉40年。 由於他曾遊歷四方,贈醫施藥導人向善,受惠者不計其數,故民眾爭相走告並修祠參拜。 而於參時有所祈求者多能得償所願,故香火不絕,捐款亦源源而來,除部份作慈善用途外,有餘用作擴建廟宇,故成中國江南最大道觀之一,傳至香港後更是善信無數,是香港眾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一間。 整座祠仿北京故宮建築群而造庭台樓閣,紅牆綠瓦,古氣盎然,氣派非凡,除供奉大仙外更供奉觀音,關帝及中國聖人孔子等,集中國三大教派佛、道、儒於一身。

黃大仙上契: 香港電台

第二,若父母的關係不好、婚姻不穩,長輩也會把小朋友上契予神靈求庇護,希望小朋友即使將來缺乏父母照顧,仍能自力更生,身心發展同樣健康。 其後上契者於儀式期間恭領寓意「豐衣足食」之上契物品,包括餐具、毛巾、刻有黃大仙師聖像葫蘆玉佩乙個、契書等。 嗇色園今年舉辦第二屆成人上契結緣儀式,讓有緣善信得以上契仙師,藉此弘揚「普濟勸善」的精神,讓更多善信了解道教及仙師信仰文化。 黃大仙上契 儀式當日,眾人將齊集於鳳鳴樓禮堂,向眾子女開示「黃大仙師寶訓」:孝、悌、忠、仁、義、廉、恥、禮、節、信,讓一眾契子契女謹記。 黃大仙上契2023 其後前往黃大仙祠大殿平台,面向大殿,齊向黃大仙師聖像進行三跪九叩禮。

  • 決定上契前,應先考慮上契的原因,要明白上契並非等於成為道教徒,上契只是民間習俗,會依道教科儀進行,之後會為契子女舉辦各種活動,灌輸正向人生觀及弘揚道教教義。
  • 威少9次入选全明星,9次入选最佳阵容,两次成为得分王, 赛季当选常规赛MVP,他还是历史三双王。
  • 自2016年起,嗇色園開始舉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讓善信透過「上契」(又稱「契神」),與仙師建立親近關係,同時傳承民間祈福習俗。
  • 郭先生則是和未來太太拍拖後才相信道教,兩人表示,以前曾有一場大紛爭,險些分手,郭先生因此到黃大仙祠祈求大仙保佑二人感情,終問題迎刃而解。
  • 黃大仙解籤樓堪輿學家佛隱居士解釋,「契神」是傳統的祈福習俗,父母把孩子過契予仙聖,可祈求神明護蔭,使孩子健康成長。

善信搖籤筒求籤時,每次跌出一枝籤固然好,但若同時搖出多支籤,又或者在跌出的靈籤中隨機抽取一支,正確做法是怎樣? 不緊要,只要心中講對不起,然後重新再搖就可以, 求簽後,可到解簽檔解簽,解簽檔師傅均會在解簽時提供簽紙,解簽可查看黃大仙解簽推薦師傅。

黃大仙上契: 臨時採樣亭運作第二天 黃大仙廣場出現排隊人龍

「契神」是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古代嬰兒、兒童夭折率高,父母為小朋友上契神仙,是希望讓神明庇蔭健康成長。 如果沒有宗教信仰,在兩種情況下,父母也可考慮把子女上契予神靈。 第一,從前醫術比較落後,很多體弱多病的嬰孩都不能長大成人,父母爲求子女身體安康,便將他們上契給神靈,祈求神靈能保護他們的子女,可快高長大。 若算命時發現子女的命格根基較弱,也可嘗試上契神靈,以求庇佑。

黃大仙上契

另外,黃大仙祠大殿內過去只供奉著黃大仙師畫像,未曾有仙師雕像。 新的「大仙包容天下」雕像,顯示道教包容、和諧、不爭的教義及精神,豎立在從心苑門口,對著黃大仙祠正門,迎接前來參神的善信。 自2016年起,嗇色園每年舉辦上契儀式,至今已為接近2000名善信上契黃大仙師。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求簽程序與方法

報名方法: 請到本園總辦事處索取或按此下載申請表格,填妥表格後親臨本園總辦事處遞交。 嗇色園的「上契科儀」由本園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特意編製,上契者須對黃大仙師信仰予以堅定及虔誠的心,認真對待。

黃大仙上契

(新仙出爐報導)不少人想起黃大仙,都會聯想到位於龍翔道的黃大仙祠。 俗語有云:「有求必應黃大仙」,在大時大節時,有不少信眾及市民都會前往上香,以求獲得黃大仙的保祐,希望有求必應。 正所謂「有求必應黃大仙」,香港人對黃大仙的信仰數十年不變,每當有甚麼奇難雜症,古靈精怪的事情發生,總會有人提醒,可以到黃大仙祠祈求大仙指點迷津。 李耀輝對上契活動反應熱烈感欣慰,計劃上契儀式下年將會繼續舉行,兒童和成年善信上契活動會隔年舉行,冀更多人與大仙結緣。

黃大仙上契: 信物為仙師聖像葫蘆玉珮,刻有契子女姓名,寓意仙師庇佑福祿平安,收煞除厄。馬澤華講解黃大仙師上契信物及契書的意義,讓善信更了解嗇色園黃大仙師的上契文化,對道教及黃大仙師信仰加深認識。

其後,一眾契子女從監院手中接過上契信物——刻有契子女姓名的仙師聖像葫蘆玉珮及契書。 為加深契子女對道教及黃大仙師信仰的認識,本園監院亦向一眾契子女解釋黃大仙師上契信物及契書的意義。 上契科儀結束後,一眾契子女陸續前往大殿,親向仙師敬拜上香並在仙師座前恭領象徵「豐衣足食」的上契福物。 本園冀盼眾契子女此後謹遵仙師聖訓,以「普濟勸善」為修德處世之旨,弘揚仙師的信仰精神。 與黃大仙結契,是香港黃大仙信俗一個重要俗習,因此上契的儀式亦十分嚴謹。

黃大仙上契

本園今日(8月29日)第五度舉行上契儀式,冀望仙師的一眾契子女健康成長、豐衣足食,弘揚黃大仙信仰的教義和文化。 今年儀式原定限額100 人,在疫情下內地及外地信眾未能參與,惟反應依然熱烈,嗇色園決定加開少量名額,讓近130人「上契」。 嗇色園表示,「上契」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祈福習俗,又稱「契神」。 自2016年起,嗇色園開始舉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善信可藉此與黃大仙師上契,與仙師建立親近關係,為善信與黃大仙師結善緣的途徑之一。 黃大仙上契 |「契神」是中國傳統民間祈福習俗,除了契觀音,本港亦有不少人選擇與 黃大仙上契 。 負責管理黃大仙祠的嗇色園昨日 ( 28日 ) 早上舉行第7屆「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為140多名3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與黃大仙建立上契關係,祈求庇佑福祿平安,收煞除厄。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祠新增設3工藝品 包括金身雕像及「大仙成道」銅雕壁畫

正所謂禮尚往來,準契兒女或其親生父母,亦需作多少回禮以表心意,可回贈錢包或長褲予對方,象徵契父母能長期富貴,凡事對契子女多加照顧。 黃大仙上契 威少9次入选全明星,9次入选最佳阵容,两次成为得分王, 赛季当选常规赛MVP,他还是历史三双王。 黃大仙上契 虽然威少还没拿到总冠军,但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其中包括欧文。

有見及此,本園決定加開少量名額,讓近130名3至17歲的有緣幼兒及青少年「上契」,可見善信在「疫境」中仍然堅守向善的心。 到底年廿九(二月七日)天氣如何,天文台今日會有最新預測,但無論當日是晴是雨,黃大仙祠相信也會擠滿爭上「頭炷香」人潮。 為紀念黃大仙祠建成九十五周年,嗇色園宣布年廿九當晚入廟上「頭炷香」善信,可獲派發經由嗇色園道長開光的「黃大仙師卡」,以保平安。 嗇色園又計劃今年九月,舉辦首次為青少年集體上契予黃大仙師的結緣儀式,不限男女、不限國籍,年齡在三至十六歲均可報名,免費成為仙師的契仔契女。 上契者亦將於儀式期間恭領「仙師上契信物」及「契書」,信物由高功法師於黃大仙師寶懺科儀中誦經開光及灑淨,彌足珍貴。 科儀完結後,道長將安排眾契子契女於壇前恭領寓意「豐衣足食」的上契物品(毛巾、碗、筷子等)。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向來在香港人心中,乃有求必應的神仙,香火鼎盛。

一名11歲女童今日(3日)下午約2時半,在港鐵黃大仙站一條扶手電梯,懷疑遭人以手提電話偷拍裙底。 警員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拘捕一名20歲姓王男子,他正被扣留調查。 凡獲本園接受上契申請的善信將於2016年7月前收到由本園發出之《上契確認書》,所有詳情將載於確認書上。 黃大仙靈簽總共有一百支,按照吉凶可以分為下面五種:上上靈簽3支、上吉靈簽10支、中吉靈簽32支、中平靈簽37支、下下靈簽18支,這是2022最新數據。 一支籤不代表一年運程情況,善信可因應所求之事的變化,隔半個月後再求籤問卜。

黃大仙上契

其實下下籤並無什麼不好,否極泰來,物極必反,這是常理,也是易之理,相反上上籤雖是眾人所求,我卻認為其憂在後,若紅日中升必有西落。 在五種籤意中,我最欣賞的還是中平籤,因為它更符合百姓,貼近生活。 其不似 “上上” 般如中頭彩;不似 “上吉” 般天時、地利又人和;不似 “中吉” 般起起落落,如咖啡加糖;“中平” 黃大仙上契2023 更多的是人們常求的 “平平” 和 “淡淡”。 之所以要寫上面那段話,是想說福禍無門,唯人自招,“上上” 也好,“下下” 也好,都是心在衡量,籤之吉凶若水,心若無風,水自不動,奈我何如?

黃大仙上契: 傳統上契由來

本園深信,父母透過「契神」儀式祈求神明庇佑子女,期望他們健康成長,子女亦要珍惜父母的關愛。 第一屆的結緣儀式中,「上契」的都是3-16歲的小朋友或青少年,但由於收到不少意見反映大人都想與黃大仙「上契」,因此其後主辦方決定隔年分別為小朋友及成人舉行儀式。 不少都會父母幫子女,甚至大人報名「上契」,亦有不少外籍人士都專程來港參與,希望黃大仙保祐其孩子以及自身身體健康、學業進步、前途美好等等,最重要有求必應。 黃大仙祠原定今年9月6日亦會有「上契」結緣,可惜因疫情問題而要取消。

善信傅先生專程由新加坡來港參與上契活動,完成上契後就飛返星洲。 傅透露,家人都不是道教信徒,故反對他來港上契,更斥他迷信,但傅決定不理家人反對來港,「呢個係我嘅信念」。 說上契不僅是希望得到黃大仙庇護,更希望大仙賜給他智慧,認識更多道教歷史和教義,從而在做人處事方面有更多的啟發。 嗇色園自2016年首度在黃大仙祠舉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今年已是第三年為3至16歲的小童及青少年集體過契。 每年農曆年除夕夜,黃大仙祠內也人頭湧湧,有不少善信爭上「頭炷香」,祈求來年事事順境。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上契知多少

黃大仙解籤樓堪輿學家佛隱居士解釋,「契神」是傳統的祈福習俗,父母把孩子過契予仙聖,可祈求神明護蔭,使孩子健康成長。 居士又指,本港最受歡迎的「契爺契媽」始終是黃大仙師及觀音娘娘,通常小朋友若八字欠佳,父母就會把他過契予仙師,但八字不錯過契予仙師,也會得到仙師「額外」保佑。 今年九月十一日、即農曆八月十一日下午,嗇色園將首次舉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通過嗇色園道教上契科儀,為與仙師有緣的青少年善信上契,以求恩澤,亦希望藉此弘揚傳統信俗文化。 信物為仙師聖像葫蘆玉珮,刻有契子女姓名,寓意仙師庇佑福祿平安,收煞除厄。 馬澤華講解黃大仙師上契信物及契書的意義,讓善信更了解嗇色園黃大仙師的上契文化,對道教及黃大仙師信仰加深認識。 成年人上契黃大仙是會有規行矩步的個人操守信念,嗇色園監院李耀輝勸勉善信上契後要謹遵「普濟勸善」精神,多做善事,弘揚道教信仰。

其後,主持儀式的道長為寓意「豐衣足食」的福物開光,再逐一宣讀善信的名字,最後是善信列隊領取信物玉珮和契書。 「有求必應黃大仙」,香港黃大仙的信仰文化濃厚,過去有不少父母會將孩子過契仙聖,盼黃大仙保祐孩子能健康成長、出人頭地。 嗇色園今(22日)於黃大仙祠舉行第三次「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今年共有超過200位小童在家長陪同下與大仙結契。 儀式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進行,參加者為3至17歲的善信,由上契科儀主科道長帶領向黃大仙師聖像進行三跪九叩禮。 隨後嗇色園監院李耀輝登壇開示,代師說教,向契子女講解「十訓」要義:「孝、悌、忠、仁、義、廉、恥、禮、節、信」。 李耀輝期望,能教小朋友將來如何做人,「十訓」中以「孝」為先,「孝」不單指對父母才孝順,而是廣泛地對所有長輩。

黃大仙上契: 己亥年(二○一九) 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

「黃大仙有求必應」是香港人的順口語,本站提供一站式黃大仙線上靈籤及解籤服務。 小寶寶能受衆人愛護,是父母喜見之事,所以古今社會都有上契傳統,象徵小寶寶與他人有親如子女之情誼,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自此更受保護。 黃大仙祠7日為3件工藝品舉行揭幕典禮,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部長郭亨斌、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擔任主禮嘉賓。 「百周年紀慶」紀念石同樣豎立於從心苑入口,與「大仙包容天下」相鄰,由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題字,石上刻有「鑪峯百載,普濟萬民」8字,總結嗇色園百年來的善業。 3件工藝品均為黃大仙祠監院兼道長李耀輝所設計,其中「大仙成道」長廊銅雕壁畫位於黃大仙祠內盂香亭旁,高4.27米,全長23.4米。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上契2023 壁畫以銅為材料,上面刻有金箔浮雕畫像,並刻有先師自序,壁畫與文字相輔相成,描繪黃大仙師成道的足印。

黃大仙上契

香港黃大仙信仰的獨特之處,在於宗教﹑文化與慈善結合,新地標的落成,體現道教包容﹑和諧﹑不爭的精神,善信對仙師的誠心捐獻,用來回饋社會,願「黃大仙信俗」能走向世界。 是次有超過200名小童及青少年上契,而除了本地信眾,今年更有來自內地及新加坡的善信帶同子女,來港為子女上契黃大仙。 黃大仙祠會以集體形式進行上契儀式,由於這次是為未滿十八歲的善信進行上契,所以立契人必須出席於上契儀式前舉辦之簡介會,未滿十四歲之善信,更需要一位長輩陪同參與上契科儀。 黃大仙祠過去亦曾經舉辦過,讓成年人與黃大仙上契的儀式活動,但今年的活動,就只是讓三歲至十六歲的兒童及少年上契。 從事物流業的信眾尹先生指,自幼信奉黃大仙,但一直都未有上契。 他解釋,之前流連殿前的上契板前時突有感悟,「開竅」後才報名上契,希望上契後生活可以更好。

黃大仙上契: 黃大仙祠舉行上契儀式 逾140人結緣仙師祈求平安

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指,明年將是黃大仙來港一百周年,黃大仙祠會重新修葺。 眾契子女分別可以得到刻有姓名的仙師聖像葫蘆玉珮、契書及餐具等福物。 佛隱居士稱,跟仙師上契的儀式十分簡單,善信亦可自行到黃大仙祠進行。 若要將小朋友契給仙師,擇個吉日帶備一套他們所穿的衣服,連同生果、壽包及大米等祭品,再填寫契帖即可。 他指出,過契仙師以後,契仔、契女每年要做的儀式也不多,有心者只須在農曆八月二十三日仙師誕辰日,到黃大仙祠上炷香賀誕即可。 嗇色園主席馬澤華親自登壇開示,代師說教,向一眾契子女簡介黃大仙師「普濟勸善」的寶訓,又解釋「仙師十訓」:孝、悌、忠、仁、義、廉、恥、禮、節、信,並親授黃大仙師上契信物及契書。

  • 說上契不僅是希望得到黃大仙庇護,更希望大仙賜給他智慧,認識更多道教歷史和教義,從而在做人處事方面有更多的啟發。
  • 香港黃大仙信仰的獨特之處,在於宗教﹑文化與慈善結合,新地標的落成,體現道教包容﹑和諧﹑不爭的精神,善信對仙師的誠心捐獻,用來回饋社會,願「黃大仙信俗」能走向世界。
  • 嗇色園今(22日)於黃大仙祠舉行第三次「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今年共有超過200位小童在家長陪同下與大仙結契。
  • 上契科儀結束後,一眾契子女陸續前往大殿,親向仙師敬拜上香並在仙師座前恭領象徵「豐衣足食」的上契福物。
  • 隨後嗇色園監院李耀輝登壇開示,代師說教,向契子女講解「十訓」要義:「孝、悌、忠、仁、義、廉、恥、禮、節、信」。
  • 正所謂禮尚往來,準契兒女或其親生父母,亦需作多少回禮以表心意,可回贈錢包或長褲予對方,象徵契父母能長期富貴,凡事對契子女多加照顧。
  • 嗇色園自2016年首度在黃大仙祠舉辦黃大仙師上契結緣儀式,今年已是第三年為3至16歲的小童及青少年集體過契。

嗇色園日內會公布嗇色園及九十五周年紀慶活動詳情,據知年廿九當晚入園上「頭炷香」善信,會獲派發經道長開光的「黃大仙師卡」。 同時,由於屬猴、屬豬、屬虎及屬蛇人士,在即將來臨的丙申猴年會犯太歲,嗇色園稍後亦會公布一些特別安排,以便相關善信於農曆年間到黃大仙祠太歲元辰殿參拜。 儀式當日,將齊集於黃大仙祠大殿平台,面向大殿向黃大仙師進行三跪九叩禮,並由道長登壇開示,講解黃大仙師的「十訓」要義。 李耀輝致辭時表示,「黃大仙信俗」在2014 年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由嗇色園作為傳承及保護單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