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京華道9大好處2023!內含京華道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呢棟16層高嘅建築設有多個餐廳樓層,曾經有3個卡拉OK樓層同埋136個賣各種時尚潮流產品嘅舖頭,2013年轉租畀先施。 逾期每公斤HK$2/日 (25KG或以上) PAYPAL、積分、香港微信、香港支付寶、轉數快 超過25公斤或25公斤的貨物只設有24小時免費存倉,到達當天必須領取,逾期則會收取每公斤$2/日倉租。 4層高的商業配套裙樓由高端商業,康養中心,冰雪娛樂世界和“城市客廳”構成。 會議中心結合四季溫室花園,設於裙房頂上,創造出獨特的垂直城巿公共空間。 本案充分的通風、採光及綠化,提供長者們自然而舒適的空間品質,與對側綠帶呼應的陽台有著隨著時間推移的風景,包括了大樹、灌木......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長者們的歡笑。

設計配合藝術推廣辦事處的使命,啟發及連繫市民,使藝術於社區持續發展。 龍華檔案館是面向未來,讓市民關注和了解龍華規劃、文化、教育的核心,也是文化、展覽與存檔功能一體的多功能建筑。 故此,設計提升了多種靈活文化創意展示空間,將教育、展覽持相對開放功能,並設置於同一水平與不同城市界面對接,同時植入密切的文化泛空間,構成一個親民的文化共享平台。 企圖實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建築思想,“傳統”體現在建築尊重自然山體,採用化整為零的體量組合與跌落等設計思想,而“現代”則體現在延續周邊建築度假休閒風格形成山形屋頂,創造現代充滿童趣的空間關係與建築形式。 建築外形的設計靈感源自著名的如九曲飛龍般蜿蜒的黃河。 45度角的平面佈局不僅呈現如黃河般的曲折形態,同時將極佳視野最大化,還在地面層營造出更多開放空間,並有利於自然通風。

京華道: 地址

設計發展出一個“厚牆”立面系統,將室外空調機、窗洞、地櫃、壁龕等元素整合成有實用性及深度感、韻律感的整體立面語言,使建築獲得了具有雕塑感及藝術感的獨特氣質。 塔樓的內廊與空中花園平臺相結合,形成多處半開敞的公共交流空間,直通樓梯將各公共平臺、敞廳串聯,形成連貫互通的垂直空間系統。 校園規劃設計融合人大的小班制,重實踐的教學理念,通過不類型的臺階處理高差,形成高低跌落的序列和層層遞進的院落空間。 教學區置於日照充沛的南部地塊,形成校園主要中軸線;生活區置於東側,私密性較高,依據山勢,遠眺海景;二者與運動區呈品字形的良好空間佈局。 爲刺激創作及加强公共空間和校園生活的趣味性,規劃了一條貫穿各教學大樓之雙層大學連廊,除了連接各書院外,亦連接茶座、書店、展廰、庭園等各共享設施。

三星是台灣東北角宜蘭靠山的農業鄉,三面環山且有層層梯田的農業地景。 參考幾百年前噶瑪蘭聚落-向南面山的歷史座向,翻轉公所配置,座北朝南,以面山為核心,延續山景納入移動路徑,結合屋頂梯田地景平台,使公所成為山的一部分,重新面對歷史座向,讓空間配置不時提醒三星聚落與山脈的連結。 架高及撐起「下虛上實」是當地常見梨樹的農作構造美學,呼應當地的構造地景,並以開放的地面層與半戶外展演棚圍出兩個不同尺度的埕,引入宜蘭白天特有的東風,疏通現有都市紋理,以「村落大客廳」整合市場與社區。 層層空間予人散步其中,與舊鄰乘涼,引進不同活動,吸引年青一代與區內長者共融入社會。 朱家庵村地處河北省阜平縣太行山中,因地處偏僻,保留了傳統北方山村特有的村落佈局和建築形式,被譽為“太行山小村莊中的活化石”,隨著時代的進步,農宅的木結構屋面老化變形,卵石牆體鬆動開裂,已不適合居住,面臨荒廢拆除的命運。

京華道: 京華道18號常見問題

京華道18號 座落於炮台山區京華道 14-30號。 大廈的主要用途為商業用途,提供多元組合的商業空間基本樓層的樓面面積大概為15015英呎 京華道 (約1395 平方米)。 在城規會的分區規劃大綱下,銅鑼灣被分入四個區域,銅鑼灣(商業區)只包括告士打道,波斯富街和禮頓道之間的範圍,在分區計劃大綱中是要建設世界性的商業區,此區亦加入了大坑的未發展部份,即大坑西部,作為商業區的緩衝。 但其餘大多數分區,如消防,民政分區,仍完整地保留全區。

京華道

展示空間、大廳、櫃台、休息區、解說區、放映室等個別口袋空間,形成了「是個別也是整體」的流動連續性空間。 藉由透明性不斷變化的牆面,創造出一連續性,隨著遊走而有曖昧內外感知的空間體驗。 展示從室外即開始,生態景觀與展示物,虛與實、內與外交疊映射於玻璃上不斷對話,產生了曖昧的感知。 建築群順應山勢,維持了原山林地貌的特徵,建成後層疊的綠化屋頂,與層層遞進的庭院、保留的水塘一起,將原有的棲息之地還給了小鳥,尊重了自然環境、公共空間的多樣性,獲得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頂層是開放給公眾的觀景台,設置了天然草坪及階梯座位,階梯之間由玻璃覆蓋,令自然光投入室內中庭拱廊,強化了室內外之間的連繫。 擴建部分以層層疊落的平臺形式,創造出室內外無縫銜接的空間。

京華道: 炮台山的2.0

現今銅鑼灣西商業區多數地方,如維園、銅鑼灣東維園及海旁周邊的高樓大廈,都是由填海得來。 服務銅鑼灣的港鐵站有銅鑼灣站(銅鑼灣西地區)、天后站(銅鑼灣東南面地區、維園、中央圖書館)、炮台山站(銅鑼灣東北地區,銅鑼灣社區中心入口)。 京華道2023 【經濟日報專訊】中資續承接本港全幢商廈,恒地(00012)以約100億元,沽出北角京華道18號全幢商廈,呎價約3萬元,創港島東呎價新高,亦為近一年最大手全幢商廈買賣,買家為中資財團。 33萬呎樓面 京華道 恒地呎價逾3萬沽 恒地早前放售北角京華道18號全新商廈,個多月前獲中資財團洽購,近日終落實成交,項目全幢以99.5億元易手。 京華道2023 京華道18號樓高25層,總建築面積約32.98萬方呎,為近月正式入伙的甲級商廈,另有123個車位,成交呎價逾3萬元,為港島商廈呎價新高。

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於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今日的銅鑼灣天后廟。 富利來商場位於炮台山京華道,商場早在70年代已開始營運,近年卻因商戶搬離,人去樓空而被冠上「死場」之名。 因商場一直沒有太多的改變及裝修,所以場內都能夠保持當年傳統裝潢特色。 炮台山係佢第二間分店,佢哋主要係製作人手噴漆iPhone 套、電腦外殼等產品,絕對香港製造,獨一無二,幾個擁有活力嘅年青人合夥創業,亦有很多精緻產品售賣。

京華道: 香港舊物小店

項目用地極為緊張,方案創造性的將游泳比賽池及跳水池同層佈置,訓練池錯層置於比賽池斜上方,在滿足功能及流線的同時,保證了三個泳池均擁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及採光。 建築外輪廓依據內部空間自然形成高低起伏的整體形態,主體圓潤流暢。 通過植根於“山巒”上的花瓣構型和破土而出的“原石”在自然空間中做一個標記。 出於對自然的虔誠,我們將人的在展館中的活動縮略為一個點,建築各部分如有機體一般地組合在一起,成為自然之中的“一花,一石”。 京華道 主展館對於大自然來說,是一個細微的存在,但我們期望,接近和進入本建築的遊人,能體悟到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關係,以及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

京華道

灣仔在行政分區的灣仔區,跑馬地也在行政分區的灣仔區,但跑馬地郵寄地址為跑馬地。 銅鑼灣西面的行政分區屬灣仔區,法定區份仍是銅鑼灣,東面法定區份也是銅鑼灣,分別就是東區和灣仔區管治下的銅鑼灣。 地下鐵路原建議在銅鑼灣中心地區(東邊)建設一個港鐵站,而不設在新興購物中心東角一帶. 自銅鑼灣商業區更大規模發展後,開始有廣府人遷入,但仍以天后為主,加上天后20年前建了不少300多呎的單位,很多外區人口遷入,所以天后一帶廣府人亦不少,但以福建籍較多,銅鑼灣東角因為唐樓非常多,除了在區內工作的人口,則大多仍為居住多以至數十年的閩籍人口。 很多南洋商家來港也會到銅鑼灣、北角一帶居住,他們不少在銅鑼灣、北角一帶都持有物業。 由銅鑼灣、跑馬地一直到鰂魚涌的華人都是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亦是香港閩籍華人以及華僑的高度密集區,部份把物業放售後便有其他族群人口遷至,但整體來說,很多家庭都不願放售區內物業,使人口改變輕微。

京華道: 香港18區停車場

之後2屆選舉(94,99)區份擴大,用東南西北加法定地區已不可行了,全港各分區也沒了東南西北,而由94起劃分區份基本和下面的選區分析一樣了。 銅鑼灣北,銅鑼灣南大約是現在的維園選區和天后選區的加大版,銅鑼灣中大約是現在的銅鑼灣選區。 而全港性建設仍以法定分區為基礎,區議會地區決定都是各細選區(如維園選區)自己處事,但有少量決定是以18區(如18區中的灣仔區)為本位。

京華道

日治時期日軍曾於炮台山中安台及康福臺後山(現址為富澤花園)一帶設置炮台並裝有高射炮﹐並且將康福臺一帶命名為「山水溪」。 1940年代香港地圖上曾出現「七姊妹砲台山」宇眼於炮台遺址之上,證明此地名於計劃興建地鐵前已存在,而家傳戶曉之豐澤電器,其英文名「Fortress」亦根據其母公司香港電燈公司之北角發電廠(今炮台山城市花園)的所在地,「炮台山」之英文名「Fortress Hill」命名。 1985年地鐵(今港鐵)港島綫於前香港電燈公司宿舍(今富澤花園)至康福臺的山頭下設一車站,便根據「炮台山」的地名以及炮台山道而將車站命名為「炮台山站」,令「炮台山」之名發揚光大,而炮台山站則處於銅鑼灣東和北角交界。 炮台山位於香港島的銅鑼灣以東、北角以西,由英皇道、電氣道及炮台山道三條主要道路貫穿。

京華道: 九龍

位於銅鑼灣西的東角,位於現時在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 京華道 Face Sogo)。 另一方面,因為銅鑼灣東角的稱呼,銅鑼灣東角周邊也有「東區」的別稱,現時仍保留的痕跡包括禮頓道的電訊盈科電訊大廈及怡和街的華人銀行東區大廈等。 京華道2023 而現時銅鑼灣站的位置,地鐵站建成前則經常被稱為東角,指銅鑼灣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

據悉,新買家認為,該項目所在的港島區全幢新落成的商厦供應量極少,全海景項目尤為稀缺,料未來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間和及充沛的流動性。 本報月前率先披露,獲中資財團洽購的北角京華道商廈,昨日終於易手。 市場消息指,中科創資本全資子公司繁勝集團,聯同太平信託,向恒基收購北角京華道18號全幢商廈,據了解,買賣雙方昨日在澳門簽定有關交易。 京華道 給客戶,所以客戶需自行登入網站後於訂單跟踪輸入集運單號來了解貨物進度,否則貨物過了免費存倉期後所產生之費用需由客戶自行承擔及需繳付相關存倉費後門市才會將貨物交給客戶。 全幢商廈屢獲承接,加上不受新辣招影響,恒地(00012)趁勢暗盤放售北角京華道18號全幢商廈,叫價約100億元。

京華道: 香港北角蜆殼街18號

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 戰後香港人口由50萬大升到220萬,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涌)、紅磡、觀塘亦有接收內地人口,以福建人為絕大多數,上環以及灣仔亦有接收閩籍人口,而北角接收的人口比銅鑼灣多很多,而銅鑼灣和北角都有相近的歷史,都有不少南洋富商聚居,在戰後夜總會林立。 而銅鑼灣、大坑、跑馬地、北角(以及鰂魚涌)的居民一直以福建人為大多數,至今銅鑼灣商業區唯一的同鄉會亦是成立多年在百德新街的福建安溪同鄉會。

  • 星島日報今獨家報導,由恒基地產持有的北角京華道大型全新商廈,剛以99.5億元成交,為近年區內最大型的商廈成交個案;市場消息指,新買家為中資財團中科創資本旗下公司、聯同太平信託合作購入。
  •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不應只依賴本網站的內容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 銅鑼灣天后廟是香港的香港法定古蹟,本由閩南人興建,福建人自唐宋朝起即控制中國對外的多數貿易,自明朝滅亡後,滿清實行多次大屠殺,輪近香港的有廣州大屠殺,而福建人則傾盡資本反清,但在施琅降清以後,台灣迅速被攻陷,福建人則把資本以及黃金運到南洋。
  • 這座標誌性建築以台中盛產的春筍為設計概念,寓意著蓬勃的發展趨勢,為大廈樹立文化符號的同時,豐富了城市天際線。
  • 新的屋頂層,創造一個空中跑道,讓市民在高密度的基隆市區,有更多活動和舒展。
  • 銅鑼灣裁判署(Causeway Bay Magistracy)位於電氣道20號,是一座樓高10層、充滿十九世紀色彩的古典建築物,由巴馬丹拿畫則師樓設計,於1958年10月動工,並於1960年春落成。

此外,乾式施工和模組式設計可讓施工更快捷、簡易及有效控制建築成本,有助於可持續的環境。 房間之間佈置了不同大小的庭院,可將戶外園林帶進室內。 它們除了充當天然的隔音屏障,亦可在調解過程中為雙方營造思考意境。 京華道 自然微風可通過折門流入室內,天然的建築物料帶給用家和諧寧靜的空間。

京華道: 香港北角北角道10號

而福建華僑一直致力收購區內同鄉的舊樓重建,區內的業主和北角一樣以福建籍為絕大多數,區內的主要重建商同為菲律賓華僑的金朝陽集團。 以全世界最貴月租租出的京華中心同為菲律賓華僑持有,很多南洋華僑亦大量購置銅鑼灣一帶的物業,區內有菲律賓第二富豪的裕景中心和和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在銅鑼灣區國際化以後,又加入香港、內地、以及世界富商投資。 油尖旺區以廣府人為主,但南洋華僑亦有投資,如香格里拉酒店。 1950年代銅鑼灣的經已過度發展,香港政府便在銅鑼灣東角一帶大量填海。 奇力島連陸,使銅鑼灣擁有一系列全港性的文娛、商業設施。

京華道: 香港北角電器道183號

銅鑼灣位於灣仔以東,北角以西,大坑,跑馬地以北,橫跨灣仔區及東區:東包括銅鑼灣街市,盡頭為銅鑼灣社區中心,以油街和北角分隔,西至堅拿道天橋(鵝頸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銅鑼灣道以南屬大坑,禮頓道以南屬跑馬地、禮頓山、加路連山。 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維多利亞公園、港鐵天后站、怡和午炮等則位於銅鑼灣東區部份。 銅鑼灣曾管有大坑及掃桿埔北部,填海後南面和北面關係減弱。 現今勵德邨,南華體育會便是銅鑼灣當年最南部,現今這兩建築地址仍包括銅鑼灣。 由於而銅鑼灣(東)在香港歷史上一直是香港的主要已高度發展住宅區及市區之一,不少全港性的康樂文娛設施如維園,中央圖書館等也設於此區。

京華道: 香港北角英皇道75-83號

校園的設計體現了其所在位置的自然山水特色,透過結合當地嶺南建築文脈來適應所在的環境。 無論是“綠脈”、“水岸”的結合令當地自然要素完全融入校園景觀;還是“院落”、“連廊”的宿舍區和教學區的建築佈局秩序令建築空間充分支持學院現代博雅教育對學生全方位培養,都體現了UIC 的建築規劃設計貫通了東西文化、集萃了自然與人文的設計智慧。 校園風格結合嶺南文化,空間上以組團、院落形式出現,手法上採用了連廊、騎樓、冷巷等嶺南元素,另外實施精細化的綠色設計手段優化方案,充分展示低碳、生態、智慧等先進理念。 從設計源頭打造舒適、高效、健康、環保的學校建築。 通過院與牆的結合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精髓,以現代的手法體現傳統空間,建築整體形態完整統一,庭院的運用使得建築整體充滿了中國意味。 以安靜祥和的姿態出現在充滿商業意味的南京西路,與周邊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從而突出建築的文化形象。

京華道: 香港北角電器道54號

部份中小學生或較後移民家庭誤以為銅鑼灣只是地鐵站名和地鐵站周邊的地方,40歲以上又是在香港土生土長而有接觸過港島區的人一定會知道銅鑼灣東及西的大概範圍. 而現今的香港學生家長不少亦不是在香港長大,所以已經部份中小學生不知道銅鑼灣的意思和所處的地區了. 近數年,漸漸聽到銅鑼灣的核心地方被說成北角的核心地方,部份報章報導誤把銅鑼灣的核心地方寫成北角,如香港商報某報導把維園所在地的興發街說成北角。 不知道銅鑼灣分區的人只集中在比較後期移民家庭,亦不是主流,但近年有了不少新增的通俗分區帶來了港島以法定地區為地址的混亂,如郵政系統,因為通俗分區沒有一個固定範圍,參看香港行政區劃。

京華道: 北角城中心

2013年6月,130名租戶搬走嗮,基座商場俾香港本地百貨商店之一先施百貨接手。 其他競標者包括美國服裝品牌Forever 21。 租金每月6,000,000港元,每平方尺200美元,租期10年。 京華道2023 新世紀廣場嘅先施店鋪當時正進行整修,預計改造後嘅尺寸更加細,後來先施發現瓊華中心位置更好,可以進一步拓展業務。 1879年英軍於「北角」(當時北角並非地區名字,全區名為「筲箕灣」,緊接維多利亞城以東)以南舊稱「East Hill」之山頭設立「北角炮台」(North Point Battery),守護維多利亞城,「炮台山」因而得名。 該炮台於1922年6月交還政府並拆卸,現址為皇都戲院及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旁邊建有堡壘街(Fort Street)見證此地曾為炮台。

京華道: 香港北角木星街9號

設計注重空間的滲透與交互,一方面建築低層部分的架空空間、半開敞平臺使校園開放空間與建築內院互通,形成多層次的有活力的公共空間系統,另一方面建築塔樓設計了多處“洞口”式的公共敞廳,建立了豐富多樣的內、外的“空間對話”關係。 雙塔樓的設計塑造了一個活潑開放的空間,在夏季充滿自然風;同時公共空間與校舍內的綠化空間相互結合,使綠化空間得以向上垂直延伸,形成「摩天綠化」。 校園廣場是校舍的綠色心臟,鼓勵師生以至社區的互動與交流。 該院校的辦學團體-香港明愛-會提供深入輔導和教學服務,協助學生渡過難以適應的成長期,提升他們的生活技能,以便日後重返主流教育體系進修,或另選適合的事業發展方向。 設計希望通過打造特色建築空間讓學校成為孩子們自由交流成長的平台。 為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設計特別引入一條貫通南北的「教育畫廊」作為串聯各個教育空間的媒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