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塘線延線10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觀塘線延線

在2004年2月底,地鐵公司向政府提交了經修訂的工程項目建議書。 為了對兩份建議書作出公平的評審,政府要求兩家鐵路公司提交更詳盡的建議書。 由於自動輕便運輸系統不能算為沙中綫自然延伸部分,九鐵公司須進一步說明,建議的系統作為一個獨立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以及是否合乎商業效益,九鐵在2003年12月向政府提交了修訂建議書。 觀塘綫觀塘-石硤尾段於1979年10月1日作為修正早期系統第一期啟用,該段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段通車的路段。 1982年4月26日,在地鐵荃灣綫通車前,修正早期系統分拆為兩段,而油麻地至觀塘段則以當時的東端終點站-觀塘站而命名為「觀塘綫」。 觀塘線延線2023 2015年2月28日明报新闻指出港铁观塘线延线工程传出“一迟再迟”。

但因為建議涉及到遷移往調景嶺方向的路軌,而港鐵亦基於其工程成本的考慮,反對進行擴建[25][26]。 觀塘線延線2023 延伸觀塘綫至何文田、紅磡及黃埔的建造工程於2011年7月展開,2016年10月23日通車[1][2],從此為這些地區的乘客提供多一個交通選擇,亦有助紓緩區內交通擠塞問題。 在繁忙時間,往來油麻地至何文田及油麻地至黄埔的行車班次分別約為兩分鐘及四分鐘一班。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

在1960-70年代,因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 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分別於1967年9月及1970年發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 政府於2009年11月27日在憲報刊登觀塘綫延線鐵路方案,將興建一條全長約2.6公里的鐵路,從現有觀塘綫油麻地站延伸,增設何文田站及黃埔站。 該延綫為全綫於地下行走的鐵路,將為何文田南、紅磡包括黃埔花園一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鐵路服務[8],該延線原訂於2015年8月啟用,後來延誤至2016年10月23日。 由於觀塘綫油麻地站月台設置特殊,油麻地站至黃埔站一段列車須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通行方向,與觀塘綫其餘路段的靠左行駛相反。

觀塘線延線

當年地鐵公司以將軍澳綫取代觀塘綫過海,乃由於觀塘綫藍田站周邊沒有擴建空間,未能改建成為轉綫站,所以只能改動走綫東延至調景嶺,並改由將軍澳綫經油塘取道東隧過海。 觀塘線延線 但由於單月台設計的寶琳站導致將軍澳綫效率較低,班次較疏落,繁忙時間每兩分半鐘一班,故部分石硤尾站至彩虹站乘客放棄這種方式,改回金鐘站轉車或改為乘搭過海巴士取代[5];導致荃灣綫太子站至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人流回升。 除此以外,需要轉車亦是另一原因,因此巴士公司便推出告示吸引觀塘綫乘客轉乘巴士免卻了油塘站轉乘的不便。 觀塘綫在1989年起因可以直接前往港島區,吸引不少原本使用荃灣綫前往港島區的乘客改乘,唯2002年起觀塘綫過海段撥歸將軍澳綫。 同年5月10日,荃灣綫正式通車,荃灣站至茘景站及太子站轉綫月台率先啟用,在荃灣綫局部通車的首7天,中環站至佐敦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車;荃灣站至荔景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太子站轉車。 5月17日,荃灣綫餘下的太子站至茘灣站(1985年易名美孚站)5個車站啟用,自此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直到2016年10月23日被黃埔站取代為止。

觀塘線延線: 觀塘線延線

通車後,由油麻地站來往黃埔站只需5分鐘,比巴士及小巴節省15至20分鐘。 由於觀塘綫早期月台及大堂設計狹窄,只設少量扶手電梯,未有預計東九龍會有大規模商業發展,導致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與觀塘站的月台及大堂於2005年起成為嚴重擠迫的「重災區」。 觀塘線延線2023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4%的載客率,現時客量達4.6萬人次[24]。 而《香港01》曾報導,市區重建局向港鐵提出以無償方式提供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土地擴建觀塘站,擴闊月台及車站大堂,同時為環保連接系統提供調頭路軌。

觀塘線延線

港铁消息称,由于黄埔站的月台隧道面对复杂地质变化,加上工人不足,挖掘进度较预期慢,令黄埔站或未能赶及2016年中前竣工,为避免观塘线延线通车日期再度拖延,港铁初步构思仿效西港岛线局部通车的安排,2016年中观塘线延线会如期启用,但先启用何文田站,之后才启用黄埔站。 列車正式駛進何文田與黃埔前,港鐵公司以「觀塘綫延伸」作宣傳[3],兩個新車站的票價採用與現有重鐵系統按車程距離而訂的票價結構。 不少巴士路線與港鐵重疊,在鐵路通車後客量減少,其中212線途經旺角、油麻地及黃埔花園,在港鐵通車後原只建議削減班次,但因該路線途經加士居道的塞車問題依然如故,並無隨鐵路通車得到改善,使客量下跌的情況比估計嚴重得多,故在2017年7月1日起取消。 觀塘延綫於2011年7月25日啟動工程[3],當中大部分行車隧道皆以鑽爆方式挖掘,礙於油麻地站的日常運作,附近隧道設有供電和信號系統等敏感設施,不適宜以鑽爆方式挖掘。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正式取代黃埔自動輕便運輸系統,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9][10]。 按當時的計劃觀塘綫油麻地站開始,途經加士居道及穿過公主道,中途在位於老龍坑前山谷道邨的地底設置何文田站,然後經過漆咸道北及差館里進入黃埔區,並於德安街或戴亞街作為選址。

觀塘線延線: 观塘线延线

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綫正式通車,觀塘綫列車最終以新界東的調景嶺站為東行終點站,將軍澳綫正式取代觀塘綫原有由東區海底隧道過海的路段。 為了2002年通車的將軍澳綫作好準備,地鐵公司計劃在1998年7月擴建北角站以供九龍東與將軍澳沿綫乘客跨月台轉乘港島綫。 觀塘線延線 2009年11月27日,港铁公司在宪报刊登观塘线延线铁路方案,从现有油麻地站延伸,增设何文田及黄埔两个新站。

直至當日下午2時許,港鐵開放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同時抽調觀塘綫列車有限度提供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港鐵維持每8分鐘的列車服務讓列車直接駛入將軍澳綫前往北角站(即等同將軍澳綫尚未通車時的觀塘綫列車行走路綫)。 此安排一直維持至當天下午5時35分左右,直至架空電纜維修完成。 2001年,地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競投沙中綫,同時計劃將鐵路服務覆蓋至黃埔。 地鐵的標書中建議將觀塘綫從油麻地站向東延伸,經何文田至黃埔。 即使九鐵於2002年投得沙中綫營運權,地鐵仍然提出這項建議,取代九鐵在黃埔建造自動捷運系統的計劃[6]。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延綫

通關|蓮塘/香園圍口岸終於啟用,作為首個在關口設置停車場的陸路口岸,對於不喜歡「迫車」去關口,而有駕駛習慣的人士來說,可能是最好的往返內地口岸。 觀塘綫首班車於每日上午約5時57分正由彩虹站開出往黃埔站[12];而末班車則於凌晨約1時15分由調景嶺站開出往觀塘站[13]。

因不設信義路六段之車站後,依相關規定續辦第二次修正計畫,再於107年1月18日奉行政院核定。 環境影響說明書(原含信義路六段、福德街設置之2座車站)於97年3月7日獲環保署同意備查。 另配合取消信義路六段設置之車站辦理環境影響說明書變更內容對照表(第一次),再於105年9月5日獲環保署同意備查。 而於事故發生時,將軍澳綫一列韓製列車正在肇事路段附近,後來亦被暫時調往觀塘綫作臨時服務,因此上述時段內出現了三種不同種類的列車行走觀塘綫,亦是自韓製列車全面調離觀塘綫服務後首次再有韓製列車服務觀塘綫[31][需要較佳来源]。 1994年1月28日晚上,一列觀塘綫載客列車由牛頭角站駛進九龍灣站2號月台時,其中有兩節車廂出軌,服務嚴重受阻,為香港首宗有載客列車脫軌事件[27][28]。 觀塘綫自通車至2002年4月,觀塘綫只有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動列車行走。

觀塘線延線: 巴士客量減少及削減服務

港鐵觀塘綫架空路軌建於六條行車線的觀塘道上方,而有媒體在2014年於現場視察發現近觀塘站的天橋橋身外牆位置出現近50處水泥缺損並露出鋼筋外露,而附近橋身亦有輕微裂紋及發霉。 觀塘線延線 港鐵指自2014年初開始,已在觀塘綫整段高架橋,進行大型勘測及保養工程[23]。 2022年東鐵線延伸至金鐘站後,觀塘綫九龍塘站至太子站擠迫程度得以舒緩,最繁忙路段變為彩虹站至九龍灣站一段,載客率約76%[11]。 觀塘線延線2023 觀塘線延線 1984年,有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獲得地鐵同意及接洽。

觀塘線延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