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高陞戲院15大分析2023!內含高陞戲院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高陞戲院

昔日的大戲院座位動輒過千,分堂座、超等數層,是音樂表演的理想場地,璇宮戲院(及後改裝為皇都戲院)即屬一例。 1964年6月8日「披頭四」訪港轟動全城,他們登臨樂宮戲院表演兩場,戲院內外掀起狂潮。 利舞台戲院富麗豪華、擁有360度旋轉舞台、迴響效果極佳,更是藝術勝境。 管弦樂演奏、歌舞團和戲曲表演,以至七、八十年代本地流行歌星的演唱會均在此舉行。 昔日政府表演場地不多,戲院是各種表演藝術、文娛活動的殿堂,以至接待外賓的場所。 和平後的 1949 年,常上演粵劇的戲院只有高陞、中央和普慶。

高陞戲院

現時的老牌傳統茶樓,只餘下位於新址經營的蓮香和陸羽,以及深水埗的信興。 另一間始於 1920 高陞戲院 年代的老牌得如,亦於 2012 年結業。 淪陷時期,不少茶樓因缺電,只經營早午茶市,停止夜市,主要供應糕點及餅食。 當時因為要徵收營業稅、飲料稅以及 30% 的飲食稅,導致茶客卻步。 1944 年後,大部分茶樓食肆結業,部分包括高陞茶樓等,被改作賭場或字花場。 1920 年代,有位於中、上環的高陞、第一代的陸羽、慶雲、如意(後來為清華閣)、添男、萬國,以及由五號差館和水車館(消防局)變身的一笑樓;於 1927 年在皇后大道中嶺南原址開業的蓮香樓等。

高陞戲院: 消失的「大戲戲院」豈止鬼故 阮兆輝大談歷史文化

廣智乃九龍第一間戲院,於1919年開業,位於油麻地廟街與甘肅街交界,1968年7月結業。 根據網上資料,廣智戲院由始至終都沒有冷氣設備,座椅都是木製的硬座,時有木蝨咬人。 六十年代廣智上映二、三輪電影,每齣戲只放映一至兩天。

  • 據聞:中央戲院當年有一宗轟動的謀殺案,有一位花旦移情別戀,在表演途中舊情人拿槍射向舞台把她殺死。
  • 1944 年後,大部分茶樓食肆結業,部分包括高陞茶樓等,被改作賭場或字花場。
  • 不少為配合各種神誕或建醺、節慶等,被稱為「神功戲」。
  • 港島的新大戲院有落成於 1904 年、位於石塘咀的太平;約 1911 年的九如坊;1919 年的和平(現恒生銀行總行所在);1925 年波斯富街的利舞台;1930 年上環皇后大道中 270 號的中央等。
  • 防疫衛生方面,小賣部和售票處都提供消毒搓手液,不過廁所裏沒有廁板消毒液或即棄坐墊紙。
  • 加上其所處廉租的舊樓陸續拆卸,導致其快速消失。

六十年代設前、中、後和樓座,票價依次為2角、4角、6角和1元。 高升戲院,是香港開埠初期的舞台戲院,為當時富商李升的產業,在1890年間建成,至1973年拆卸,位於皇后大道西117號,現址為僑發大廈。 「在中環,寸金尺土,能夠演大戲的地方都拆掉,僅餘的一家,便是威靈頓街轉左入皇后大道中,叫中央戲院。」(它的外型像一家倫敦的銀行,長長的垂直玻璃及石柱,仍有一幅三十年代的照片留下來,門前的人穿着唐裝衫褲)。 據聞:中央戲院當年有一宗轟動的謀殺案,有一位花旦移情別戀,在表演途中舊情人拿槍射向舞台把她殺死。

高陞戲院: 九龍城區

劉銓登說他幾十年來都收不到一張砵崙戲院戲橋,原因是砵崙很早已改名。 筆者手上這張砵崙戲橋(見附圖)主要宣傳電影《美國軍力大示威》。 高陞戲院2023 戲橋預告下期公映《長沙會戰》,宣傳是「抗戰勝利年的紀錄片」,換言之,這張戲橋的年份應是1945年,但同一張戲橋又宣傳新片《並蒂蓮》,查此片乃早於1940年發行。

與武彝仙館聯號的祿元居,兩者每週皆在報章刊登其新出品的星期美點二、三十款。 早期的茶樓、茶室還有:楊蘭記、雲來、三元、得名、三多等,以及一間開業於 1880 高陞戲院2023 年代的得雲。 得雲位處中環皇后大道中 187 號及上環文咸東街 1 號,而且跨越一條名為「鴨蛋街」的永勝街,頗為特別。

高陞戲院: 第一季(第1-13集)

早期,有不少伶人或歌者及象棋高手在茶樓表演,部分茶樓亦設有歌壇或棋壇。 亦有茶樓配置懸掛鳥籠的設施,以方便攜鳥往品茗的「雀籠友」。 迄至 1950 年代,若干間茶樓以「星期美點」為招徠,即每星期轉換若干點心品種一次。 當時,一般茶樓茶室的點心每碟為 2 至 3 毫,陸羽則為 4 至 6 毫。 和平後至 1950 年代的新茶樓茶室,計有:中西區的嶺南、龍香、貴如、瑞華、義芳、龍如、中秋月及西豪;灣仔的雙喜、龍鳳、英男、德心及永泰;九龍的雲天、統一、龍如、龍鳳、日陞、多寶及天海等。 1950 年代後期,有一「中秋月茶座」位於德輔道西,於 1962 年變身為第三代高陞茶樓。

高陞戲院

早在1890年3月,高陞戲園便曾招待訪港的干諾公爵伉儷。 1961年11月,英國雅麗珊郡主訪港,曾親臨利舞台戲院觀賞仙鳳鳴劇團演出《新白蛇傳》。 到了 高陞戲院 1989 年,因電影市道不景,導致不少戲院出租予戲班上演粵劇。

高陞戲院: 高陞戲院舊址

1909 年,港人在高陞戲園設宴款待抵港之清朝王爺載洵及大臣薩鎮冰。 當時的票價,由最平「板位」的港幣 4 仙,至「貴妃床」的港幣 8 元不等。 不少塘西紅牌名妓將整行「包」起,一個人觀看,以向台上男伶獻媚。

卓亦謙透露,曾經有不少資方問他,做了多年的編劇是否有自己做導演想拍的故事,可每當他提及要拍自殺題材時,資方都會「選擇性失聰」。 無奈之下,卓亦謙自己寫了劇本,向特區政府申請了扶持資金。 「我很感謝當時的評審。」卓亦謙回憶道,彼時包括香港導演、編劇張婉婷在內的扶持資金的評審都願意給他機會去將這個多數人不願觸碰的話題拍出來。

高陞戲院: 高陞戲院

其位於文咸東街 3 高陞戲院 號的一層,樓下地舖為永亨銀行。 該茶樓亦以月餅及老婆餅馳名,到 1992 年結業。 早年入場睇電影前,戲院職員多會向觀眾派發「戲橋」,這是一張電影劇目說明書,簡介「是日公映」電影的故事(本事)和演員陣容,並且附有劇照和明星照片。 做資料搜集,見到一大堆有關「大戲」戲院的恐怖故事,憑空杜撰,把這些消失了的文化空間,妖魔鬼化:什麼上環高陞戲院後面有「雞人表演」,即小孩子被人斬手斬腳來娛賓;佐敦的普慶戲院常有繡花紅鞋叫人「快點走」等等。

高陞戲院

利舞台、太平、高陞、普慶、東樂、皇都、新光都是觀眾熟悉的戲院,既放映電影又上演粵劇。 四、五十年代,地區小戲院不時推出真人表演兼放映電影的「雙料娛樂」。 真人表演由魔術、雜耍到艷舞都有,大搞噱頭以爭取觀眾。 故事講述1930年代高陞戲院後巷有一個小帳幕,每晚都會上演殘忍的「雞人表演」。 「雞人」是被拐子佬把一些大不過六歲小孩,他們細小的身驅滿佈傷痕,手腳舌頭均被割掉,再在全身插上雞毛,作展品展覽,吸引觀眾買票觀看。 筆者要介紹另一張年份更早的戲橋,是廣智戲院的戲橋,戲橋上介紹的電影是宣景琳主演的《富貴之女》,翻查資料,此片是明星公司1926年出品。

高陞戲院: 香港已結業戲院列表

上演大戲的地方,或在戲院,或在臨時蓋建的竹棚。 大戲除了是娛樂,還有其他功能,它搞活了「地區經濟」,當上演大戲,附近的小食檔和賣東西的攤販,便生意興旺。 高陞戲院2023 此外,粵劇也推動了地區文化,例如天后誕、中秋節等,街坊團體便安排大戲給居民,一家扶老攜幼來看。 高陞戲院是一所於1890年建成的本地戲院,位於皇后大道西117號,期後於1973年正式拆卸,現時原址已改建為僑發大廈。

香港有很多人喜歡收藏戲橋,有些人特別鍾情西片,有人喜歡港產片,有人對李小龍電影情有獨鍾,更有人特別把電影戲飛(戲票)和戲橋列為重點收藏項目。 吾友劉銓登搜集全港已拆卸舊式戲院的戲飛和戲橋,藏品甚豐,但有幾家已拆卸戲院的戲橋始終未能拿到手,他一直引以為憾,包括筆者今次要介紹的「砵崙戲院」戲橋。 砵崙戲院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砵蘭街,那麼砵崙戲院是否位於旺角砵蘭街? 砵崙戲院建於1931年,位於現時彌敦道山東街口,後面便是砵蘭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砵崙改名「勝利」戲院,日佔時期易名「新東亞劇場」,1953年重建為「麗斯」戲院,直至1972年結束,現址是雅蘭中心第二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