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蝦皮虧損2023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蝦皮虧損

前些年蝦皮在全球大打補貼戰,儘管成功在台灣等眾多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卻也令母公司承擔鉅額的虧損,曾經一季燒掉近10億美元。 尤其又遇到美元利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下,電商營收下滑,使得營運狀況日益惡化。 電商與遊戲業務低迷的表現,一部分可能歸咎於在印度市場受到的挫折,因為其中資背景,今年第一季旗下遊戲遭到封殺,隔月蝦皮也退出當地業務。 疫情紅利持續消退,靠著補貼戰在台灣打響名號的電商巨頭蝦皮,其母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正深陷嚴重虧損的泥沼當中。 近日公佈的最新財報裡,儘管點名台灣為蝦皮貢獻良多,但2022年第二季整個集團的虧損整整擴大了一倍。 在衝破用戶數量50萬人大關後,蝦皮對於台灣市場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市場內也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加上部分小商戶的開發已趨於成熟,難以避免跟老大哥們一較高下的局面,這代表蝦皮將要開始對其他平台的商家與買家下手,從對手手上奪取合作商家與客戶。

儘管如此,由於成長快速且潛力巨大,仍讓投資人趨之若鶩,相信其網購及遊戲業務,將讓Sea成為阿里巴巴及騰訊的綜合體;據《彭博》報導,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企業中,Sea在2020年的股價翻了4倍以上,漲幅僅次於特斯拉(Tesla),居全球亞軍、亞洲冠軍。 為了擺脫虧損問題,Sea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例如蝦皮去年開始陸續向賣家收取手續費,這是蝦皮最主要的營收來源,Sea也計劃首先在印尼及新加坡拓展網銀業務,但是不論網購還是網銀,兩者在東南亞的競爭均十分激烈,是其不確定性。 若細看冬海集團旗下各個主要業務,可以看到電商業務蝦皮營收為2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成長31.8%,同時蝦皮的調整後EBITDA也首次轉正達到1.96億美元,相較之下2022年同期為虧損8.77億美元。

蝦皮虧損: 本幣貶值 東南亞在岸信用債發行規模創紀錄

《數位時代媒體群》跨越數位與傳統紙本媒體,串連線上與線下的資訊傳遞與實體活動,打造「大社群時代」的科技媒體。 因此,冬海創辦人李曉東9月中旬向員工發送備忘錄,強調其首要目標是盡快實現現金流為正數,原因是投資人紛紛轉進「避風港」,冬海無法在市場上籌集資金。 至於其它中國電商如淘寶、天貓等,是否也會面臨到內需不振的狀態,對此,吳師豪表示,淘寶、天貓以前太高調,高調之後就變得非常資本化、奢侈化,所以有點被打壓,因此淘寶、天貓會受到中國政府緊縮政策的影響。 蝦皮虧損 南韓國會在經歷好幾個月的爭論後,上周通過「韓版晶片法」(K-Chips Act),擴大對半導體和車用電池等主要戰略科技的... 這裡是全台灣同溫層最厚的閱讀Podcast, 每週五更新,介紹台灣當前值得你閱讀的作品,

蝦皮虧損

回顧這段歷史,不難發現蝦皮並非一開始就去挑戰台灣電商老大哥,而是先採取獨特較友善的產品設計,加上免手續費的誘因以吸引那些尚未被同業開發的小賣家。 在公布最新疲軟的財報前,冬海5月已將全年電商營收預估調降至85億美元,低於先前預估的89億美元。 在PTT上已有網友開始討論,拿掉補貼、取消免運後,蝦皮還剩下甚麼,引起使用者對蝦皮優勢的質疑,部分小型賣家已開始特地註明「不蝦皮」、「除了蝦皮其他可談」,否則就是提出「蝦皮手續費自付」的要求。

蝦皮虧損: 蝦皮成長放緩,點名台灣市場表現亮眼

到了6月,蝦皮開始裁員,旗下支付部門ShopeePay和送餐業務 ShopeeFood遭遇第一波裁員。 中國公司經常將重大裁員標記為業務重組或優化,以避免政府根據中國勞動法進行干預,但是科技巨頭冬海最近一季財報顯示電商業進入寒冬了。 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商蝦皮(Shopee)在2021年創造了近100億美元的收入,在短短4年內營收狂增24倍,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長44%,令人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Sea 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綜合虧損為9.56億美元。 經調整後的稅前息前折舊前( EBITDA)為虧損6.94億美元,其中蝦皮的EBITDA就虧損了8.6億美元,數位娛樂部門則賺2.62億美元,若再加上2017年虧的4.44億美元,2年共虧了13.04億美元。 財經專家徐嶔煌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蝦皮打著免運並從資本上補貼,反映的就是中國過去資本市場擴張的思考方式,認為自己的資本夠多,虧損了還是可以繼續,等到把競爭對手打倒、獨占市場的時候,就可以慢慢把利潤轉過來。

蝦皮虧損

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故事描述一個架空的台北,在經歷過幾次天災之後,信義區成為淪陷區,人們利用空橋架設起了一座新的城市。 有別於以往的地震、海嘯,此時全人類面對的是一個未知且虛幻的災難,一樁樁連續失蹤案在台北上演,源頭都指向這個神秘的「天災」。 男女主角因特殊天賦被攬進對應災害的特殊部門,命運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 從上述短短篇幅中,帶各位讀者回顧蝦皮進入台灣市場三年的歷程與商業開發重點,相信經由這段分析,大家對蝦皮能取得今日成果應不再感到意外。 公司在2021年及以後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如何開闢一條通往獲利的道路,自2017年上市以來,該公司從未公布業績獲利。

蝦皮虧損: 蝦皮母公司累虧超過200億人民幣 去年股價仍飆漲逾4倍 市值超越Sony

執行長李小冬確認該事業今年在亞洲計入總部成本前的經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轉正。 京東則在2015年就進軍印尼推出當地版官網,還在今年開設了第一家「無人收銀」商店,對印尼的其他投資與阿里巴巴同樣不勝枚舉,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進軍印尼的時間點,與蝦皮相同。 擁有2.4億龐大人口基數的印尼,到了2020年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330億美元,2025年可望達到2,000億美元,屆時印尼線上交易比重將超過50%,是一塊不得不爭的大餅。

  • 另外在Sea集團的財報視訊會議上,該公司鼓勵投資者關注在調整後或非GAAP的財務數字,在財報中使用了超過60次「調整」這個名詞,而GAAP只出現了3次,面對該公司持續擴大的虧損,Sea已不得不出面安撫投資人。
  • 冬海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17日在美股飆漲14%,但18日漲多拉回,盤中下跌2%報78.53美元。
  • Alan Hellawell不是唯一一個在近期離開Sea集團的公司高層。
  • 冬海集團在財報中提到,在他們積極適應動盪經濟環境的同時,也開始轉變策略目標,著眼於提昇電商業務的長期實力與獲利能力。
  • 蝦皮除了關閉拉丁美洲及歐洲業務外,在印度由於當地與中國企業關係持續緊繃已遭禁止營業。
  •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因為蝦皮已經開始有一定規模的營收進帳,同時整體交易量也還在持續增長,還有GMV則是季增14.4%,年增170.6%,達2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81.78億元)。

2022年6月,蝦皮母公司冬海手頭現金約有110億美元,比去年多40億美元,這聽起來可能很多,但是今年第二季淨虧損約10億美元。 按照這個速度,它每年會燒掉30億至40億美元,這意味著它會在短短3年內燒光所有現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遊戲就結束了。 而Sea旗下的電商部門蝦皮,近1、2年來也加大在東南亞攻城掠地的速度,試圖挑戰阿里巴巴旗下的東南亞電商龍頭Lazada、印尼本土獨角獸Tokopedia。 根據蝦皮自行披露,其在東南亞電商最大市場印尼,2018年第四季平均每天約有90萬份訂單。 冬海整體業務能優於預期,主要是核心的電子商務與數位支付帳款等業務強勁帶動。 儘管如此,冬海警告通膨與供應鏈等問題可能影響其業務而讓公司持續虧損。

蝦皮虧損: 中國沙塵侵台 西部空品惡化

SeaMoney在市場中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本身家大業大的電商交易,其電子支付ShopeePay已經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越南等地上線,另也在馬來西亞推出了SPayLater的先買後付(BNPL)服務。 蝦皮虧損2023 今年第2季,蝦皮的大股東騰訊控股自2014年以來首次裁員,裁員近5,500人。 同期,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裁員900多人,佔員工總數的3%,《南華早報》母公司阿里巴巴第二季裁掉9,200 蝦皮虧損2023 多人。 蝦皮在新加坡、印尼、中國3個市場裁員數百人,其中印尼部門裁減3%員工,相當於裁掉180人,蝦皮印尼公關主管解釋,全球經濟狀況要求他們更快適應並評估業務優先事項,以提高效率,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2017年蝦皮在台灣掀起電商大戰,有律師指控蝦皮企圖掩蓋中資身分,其背後大股東是中國騰訊。 蝦皮虧損 騰訊於2022年2月開始減持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的股票,並於9月宣布放棄對冬海集團的全部投票權,並退出董事會。 冬海執行長李小冬指公司進入新階段,就是目前宏觀經濟趨勢和不確定性,可能短期內影響東南亞乃至全球景氣。 蝦皮虧損2023 其旗下電子商務平台蝦皮首季營收15.2億美元,就低於前一季15.9億美元。 由於物流與行銷支出增加,導致虧損8.1億美元,但虧損金額較前一季減少。 冬海集團持續投資、視作未來之星的金融業務SeaMoney,也不負期望繳出3.8億美元營收、成長高達92%;同時EBITDA也首次轉正,從虧損約1.5億美元變為獲利7560萬美元。

蝦皮虧損: 山東號航母駛過台灣海峽 台灣密切監測

根據冬海集團2021年報中,包含《Free Fire》在內的前五大遊戲,佔了 97.4% Garena勁舞娛樂這個的遊戲代理發行事業體的收入,更是三項事業中唯一賺錢的部門。 而《Free Fire》是最大,也是唯一真正完全掌控、營收可以自己賺的遊戲,某種程度可以說,冬海集團得倚賴《Free Fire》才能真的活下去。 根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資料,生存射擊遊戲《我要活下去》(Free Fire)長期以來一直是冬海最賺錢的遊戲,從2017年到2021年的收入超過40億美元。 8月中旬,冬海公佈第2季營收比2021同期成長3成,但淨虧損卻高達9.312億美元(約292億元台幣),比去年同期的4億3370萬美元(約136億元台幣)多出一倍多。 到了9月19日,蝦皮果然宣布解雇一些中國員工,歸咎大環境欠佳,其紐約上市的總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單季虧損暴增一倍多。

但在亮眼的銷售數字背後,蝦皮購物卻始終無法取得正盈餘,根本原因在於過高的行銷費用拖累。 蝦皮2019年的行銷費用要吃掉44.6%的營收,到2021年則是下降到38.5%,占比雖逐年下降,不過每年還是越虧越多,2021年電商部門淨虧損來到27.6億美金。 值得留意的是,對遊戲發行事業 蝦皮虧損 Garena 最重要的季平均活躍玩家(QAU)及季平均付費玩家(QPU)兩項重要指標,都在 2021 的第三季後開始連兩季下滑,付費玩家的比率也在今年第一季失守 10% 關鍵。 雖然《Free Fire》仍居領先地位,但在高度競爭和汰換速度的手遊產業中,挽回流失的玩家恐怕不是件容易事,開發或找到新的熱門遊戲IP,可能也是Garena乃至整個冬海集團活下去的燃眉之急。

蝦皮虧損: 蝦皮Q1營收下滑 虧損逾8億美元

第一階段的免運費活動直接讓蝦皮的會員數在短短三個月內提升到100萬,訂單數也出現十倍數的成長,第二階段的免運費活動則讓會員數在半年的時間內衝破300萬大關。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Sea主要虧損是在行銷費用上,今年第3季,單季行銷費用達54.09億台幣,今年1月至9月累計行銷費用為149.26億元。 整個2020年Sea的股價飆漲四倍多,成為漲幅最大的亞洲大型公司股票。 相比之下,索尼(Sony)市值為1,340億美元,優步(Uber Technologies)為1,000億美元。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在線遊戲和電子商務集團Sea Ltd.在紐約上市的股票更猛,從2019年底的39.3美元飆到2020年底的199.05美元,累計飆漲4.1倍。

  • 其ADR在17日大漲,除了財報因素外,也跟投資人期待中國持續放寬管制網路產業,使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上漲有關。
  • 旗下電商平台蝦皮今年更是接連踢到鐵板,收掉法國、印度、拉丁美洲業務,上個月,蝦皮又引起中國網民和華爾街的關注,當時一名員工表示他的工作機會在抵達新加坡後立刻被取消。
  • 面對市場強敵環伺、內部高層不曾間斷的人事異動,以及母公司的持續虧損,蝦皮購物的未來,恐怕從網友們的口中已能略知一二。
  • 其中,2020年底,印尼平均每月瀏覽蝦皮網站人數超過1.2億,排名第一,其後依序為越南5315萬、泰國5009萬、馬來西亞4186萬,菲律賓3307萬,新加坡1157萬。

若考慮到台灣蝦皮目前已無運費補助政策,行銷費用的大幅增長極可能與蝦皮砸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大把投資有關。 由於大逃殺類型的荒島生存射擊遊戲《Free Fire-我要活下去》依然風行,再次成為東南亞、拉丁美洲和印度收入最高的手機遊戲,第四季數位娛樂部門收入增長71.6%,達到6.634億美元。 「對所有的行銷策略來講,用低價或是免運費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因為他就是在撒錢」,吳師豪說,而蝦皮開始收費後所面臨的問題,除了要面對台灣其它電商平台如PChome、momo的競爭之外,就是他們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消費者是否買單。 李小冬也指出,蝦皮在主要市場的營收增長,以及營運成本方面的改善,是這一季能夠營利的關鍵因素。

蝦皮虧損: 服務

購買關鍵字廣告的賣家除了能為蝦皮帶來一定的收入外,同時讓更多用戶看到平台上商品的完整度,可謂一石二鳥。 在蝦皮裁員消息傳出前,全球電子商務早已發生同樣景況,例如今年7月,加拿大Shopify宣布裁員1,000人,8月ShipBob也表示裁員7%。 目前整個電子商務產業已出現人力精簡,原因則受到全球供應鏈不穩及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衝擊。 在東南亞與台灣,蝦皮每張訂單經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虧損不到1美分。

蝦皮虧損

不過在日前Sea 2018第4季電話會議上,Sea的CEO Forrest Li就表示將開始在東南亞市場逐漸減少運費補貼以及銷售、行銷支出。 在美國紐約股市交易所上市、蝦皮的母公司Sea,2月27日公布了2018年第4季財報,2018全年經調整後的營收為10.48億美元,與2017年相比成長89%。 儘管營收成長速度極快,不過據《日經新聞》報導整理,Sea從2017年在美國上市,發佈2016年財報迄今,Sea從來沒有1年能夠獲利,而且虧損還不斷擴大,主因是為了搶市佔率而進行的巨額支出;蝦皮目前已是6個國家訪問量最大的購物網站。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過往冬海集團除了遊戲外的主要業務都處於虧損,然而這次電商及金融業務都成功繳出獲利成績,雖然還不及高利潤的遊戲業務,但在快速的成長趨勢下,或許有望成為新的獲利成長引擎。 蝦皮虧損2023 遊戲部門Garena營收則為9.49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的8.93億美元成長約6%。 李小冬表示,他們持續精簡遊戲內容,加強玩法並降低不同市場遊玩遊戲的門檻;同時也全面審視了旗下遊戲,關閉部分項目,並且聚焦在高潛力遊戲上。

蝦皮虧損: 閱讀素養「轉大人」 讀報教育掌握先機

據《彭博社》報導,冬海集團創辦人李小冬在上週宣布,管理階層還將放棄薪水並實施公司花費緊縮制度,希望能撐過這次經濟成長放緩難關。 蝦皮除了關閉拉丁美洲及歐洲業務外,在印度由於當地與中國企業關係持續緊繃已遭禁止營業。 然而就拿這個蝦皮最有優勢、最大的市場來說: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對印尼最大電商平台Tokopedia投資了11億美元,並砸了12億美元收購印尼共享乘車應用程式Go-Jek,擴大服務範圍,包括支付與食品配送,全都包下。 東南亞最大遊戲平台經營者Sea集團(原Garena)今(2018)年第3季虧損持續擴大,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蝦皮虧損 Straitstimes)分析,這是由於Sea集團對電商事業「蝦皮購物」加碼投資,再度引起外界對蝦皮燒錢模式前景的討論。

相較起其他手機射擊遊戲,《Free Fire》的競爭優勢在對手機設備的要求較低,這在拉丁美洲及東南亞等中低階規格手機市佔高的市場特別吃香。 根據行動數據研究網站 SensorTower 的報告,從使用者端排名可以看出,《Free Fire》雖然在 蝦皮虧損 2022 年 1 月的蘋果 APP Store 蝦皮虧損2023 的下載數排不進前 10 名,但總累計下載數依舊是第一。 冬海集團主要有三項事業,分別為遊戲平台Garena、電子商務Shopee及數位金融服務SeaMoney。

蝦皮虧損: 台商對東南亞投資達58億美元 超過對大陸投資

更多企業轉向線銷上售模式,無現金支付的趨勢加速,使Square等支付公司受益。 數位化轉型的加快使下列三家公司承為贏家,Square、騰訊和亞馬遜股價在2020年分別上漲2.5倍,47%和74%。 去年疫情大流行打壓經濟活動,大多數公司來說,那是一場災難,但是,毫無疑問,也使遊戲、金融科技和電商類股漲幅大大領先。 其中,2020年底,印尼平均每月瀏覽蝦皮網站人數超過1.2億,排名第一,其後依序為越南5315萬、泰國5009萬、馬來西亞4186萬,菲律賓3307萬,新加坡1157萬。 公司也公布,第四季淨虧損從2.838億美元擴大至5.236億美元(146億台幣);調整後每股虧損為87美分,而此前的估計為虧損76美分。

蝦皮虧損

冬海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17日在美股飆漲14%,但18日漲多拉回,盤中下跌2%報78.53美元。 其ADR在17日大漲,除了財報因素外,也跟投資人期待中國持續放寬管制網路產業,使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上漲有關。 亞葉(Alicia Yap)表示,雖然外界普遍預期冬海集團的虧損會大幅縮減,但能夠實現獲利及EBITDA(稅息折舊攤銷前獲利)仍是出乎意料之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