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葵芳私人屋苑2023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葵芳私人屋苑

葵芳邨(英語:Kwai F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 ,於1971年落成,為葵青區內第3個政府廉租屋邨(不計保留在荃灣區之梨木樹邨[註 1]),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 全部樓宇已於1987年至2002年期間重建完成,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設計,現時由中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目前住戶數目為6,200戶[2]。 葵青區的下葵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36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1,284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新葵芳花園,葵興邨,葵俊苑,葵芳閣,葵涌廣場。

  • 以街道標示則為葵富道以北、葵益道(安道西段)以南、葵涌道以西、興芳路(前稱葵芳邨通道)以東。
  • 重建前的葵芳邨政府廉租屋邨,由有成建築有限公司承建。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新葵芳花園,葵興邨,葵俊苑,葵芳閣,葵涌廣場。
  • 原業主好爵酒樓於1984年向地鐵一手購入至2005年。
  • 提供長者服務的基督教光愛中心位於葵明樓地下;提供青少年服務的則有白普理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葵芳青年空間。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 2005年底於香港舉行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來自東南亞的反世貿人士舉辦的「稻米節」就曾在葵芳邨羅馬廣場表演。

該屋邨位於香港新界下葵涌,全邨建築於醉酒灣填海地上。 葵芳私人屋苑 以街道標示則為葵富道以北、葵益道(安道西段)以南、葵涌道以西、興芳路(前稱葵芳邨通道)以東。 葵芳邨內有兩個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的公營屋邨商場,邨內各式的商業設施齊備;另外亦曾經設有一個乾濕貨街市,但現已結業。 在重建前建有4所小學及1所特殊學校,由於當時教育統籌局推行1邨1校政策,因此現時邨內僅剩下一所小學。 屋苑基座商場命名為「好爵中心」,佔地5萬平方呎。

葵芳私人屋苑: 同區換樓客追價20萬元購心水單位 葵涌廣場3房企裝戶累減百萬元以790萬元易手

可是,天花板及外牆剝落問題仍而持續,除第5座外,第4及第6座亦出現同樣情況,房署於1981年1月表示會徹底調查,並會採取不同方法解決有關問題[8]。 由於受影響居民擔心所住樓宇結構安全,房署先於第6座進行全面重修,並於1981年至1982年間把該座全部居民調遷至大窩口邨,但是房署否認樓宇結構出現問題[9][10]。 第6座維修工程於1985年初完成,並於4月起入伙。 香港私人屋苑列表主要收錄由地產發展商在香港建造的私人住宅(包括由香港房屋協會銷售的私人住宅,但不包括居屋屋苑);本列表只列出主要地產商興建的私人住宅樓宇組群。 至同月23日,房署又宣佈將第8座,和相連的第9、10及11座一併清拆[14][15],但當局推遲至葵仁樓(原第5座)及葵智樓於1987年9月入伙後,才宣告重新發展。

  • 原先,政府打算以談判方式處理問題,但最後因事態嚴重而改為索償,而有成亦因嚴重負債而被頒令清盤。
  • 該屋邨位於香港新界下葵涌,全邨建築於醉酒灣填海地上。
  • 全部樓宇已於1987年至2002年期間重建完成,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設計,現時由中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目前住戶數目為6,200戶[2]。
  • 第6座維修工程於1985年初完成,並於4月起入伙。
  • 葵青區的下葵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36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1,284人。

原業主好爵酒樓於1984年向地鐵一手購入至2005年。 葵芳私人屋苑 葵芳私人屋苑 葵芳私人屋苑 葵芳私人屋苑 地下設多個舖位,包括百佳超級市場,五金店,髮型屋,爭鮮外帶壽司,海皇粥店和譚仔雲南米線等。

葵芳私人屋苑: 葵青區

葵芳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29],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全邨所有樓宇與附近的大連排工業區組成葵青區議會葵芳選區[30][31][32],但工業區並無居民居住,故此選區的絕大部份居民均為葵芳邨居民。 提供長者服務的基督教光愛中心位於葵明樓地下;提供青少年服務的則有白普理中心及香港青年協會葵芳青年空間。 重建前的葵芳邨政府廉租屋邨,由有成建築有限公司承建。 首批葵芳邨的樓宇在1971年至1973年建成,共有11座舊長型樓宇,建築費用約為港幣4,000萬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葵芳私人屋苑2023 葵芳私人屋苑 43.8歲。 2005年底於香港舉行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期間,來自東南亞的反世貿人士舉辦的「稻米節」就曾在葵芳邨羅馬廣場表演。 而橋下亦佈有休憩桌椅,平日有不少長者在桌椅休息及下棋。 葵芳邨第5和第6座之問題經驗證後,發覺由於在建屋施工時偷工減料,令混凝土強度大幅低於標準,以致房屋結構受損,事件亦引發了「26座問題公屋」和「鹹水樓」的公屋醜聞。 原先,政府打算以談判方式處理問題,但最後因事態嚴重而改為索償,而有成亦因嚴重負債而被頒令清盤。 早在1980年3月,葵芳邨第5座多處天花板及外牆出現嚴重混凝土剝落,其中以17、18及19樓數個單位的情況最嚴重,有居民懷疑該座屬「鹹水樓」,房署起初對外稱樓宇結構「並無重大問題」[3][4][5],在4月1日更作出保證,指第5座的結構「絕對良好」[6][7]。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