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油旺重建10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油旺重建

8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土地需求增加,加上戰後興建的建築物開始老化,本港較早發展的地區出現更新需要。 市區重建規劃模式隨著時代一直演變,初時主要由發展商收購舊樓重建,及後政府成立市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專責市區重建,避免市區環境進一步惡化,以及改善舊區居民的居住環境。 近年市建局以「小區發展」、「規劃主導」等新的市區更新規劃概念重新改造舊區土地,更具成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第三個方案以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所容許的總樓面面積上限為基礎去進行舊區重整,人口下調約一成半。 油麻地及旺角(下稱油旺)舊樓林立,約2,700幢樓齡30年以上樓宇座落區內,惟這批樓宇若由市建局負責重建,涉及虧損的金額竟比機場第三條跑道系統造價更高!

油旺重建

設計師透過垂直城市肌理的規劃,將樓面面積向高發展,減低建築物橫向闊度,擴闊大廈之間的間距,改善通風效果;亦可在各重建項目內加入非建築地帶作為通風廊,或將樓宇從街道旁後移作綠化走廊,以改善地面行人環境。 如此種種優化樓宇佈局的規劃和設計,皆可為高密度發展提供解決方案,達至「增長與宜居」並存之效。 大家若留意「正」方案的規劃佈局,可見它只建議在數個有大型公共運輸配套的策略性位置增加樓面面積,以建設具發展規模的核心,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更新步伐;至於在非策略性的地區,特別是建議維持作住宅用途的用地、對現有歷史建築作適當保育的地點、其他特色地區設計等,均不是以增加發展密度為規劃目標。 此外,油旺研究在制訂規劃藍圖時,已進行多達18項技術評估,涵蓋廣泛範疇,包括交通、通風、視覺影響、綠化、文物等,並制訂相應緩解措施。

油旺重建: 城市規劃|油塘冰廠申改住宅發展 提供約522伙

「正」方案亦建議在多個策略性重建地盤拓展地下空間,興建大型地底公共停車設施,既騰出更多地面空間作綠化休憩等用地,亦能紓緩汽車於路面停泊而造成的擠塞問題,提升環境質素和宜居度。 當「正」方案推展成熟,而社會在財政及土地資源上有較充裕儲備時,便可有序推動「零」方案,以至作為終站的「負」方案,減少可建樓面面積,以較低發展和人口密度推動地區更新,達至《2030+》提升集約高密度城市(compact high-density city)宜居度的策略目標。 筆者多年來從事建築事務、城市發展及保育教學和研究工作,亦是市建局董事會一員,樂見上述兩項規劃研究,雖然其研究範圍及焦點不同,但兩者皆以促進香港成為21世紀可持續、宜居和具活力的城市為共同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全港4,800座未遵辦驗樓令的樓宇猶如「計時炸彈」,冧石屎一宗接一宗。 繼旺角和西灣河舊樓冧石屎批盪,旺角及油麻地兩幢舊樓昨晨半小時內,相繼發生冧石屎事故。

  • 過去,市區更新主要側重個別項目發展,缺乏足夠空間及規模解決舊區所面對的不同城市議題。
  • 根據屋宇署資料,該大廈分別於2018年8月6日及2019年1月2日發出強制驗樓通知,但至今仍顯示「未獲遵從」,但根據業主立案法團的資料顯示,法團在2021和2022年已先後招標聘工程顧問和工程公司,大廈的通告顯示維修工程於今年7月10日已展開,昨日可見大廈外牆已搭建竹棚和圍網。
  • 上述兩個項目分別位於新安街13號的寶泰工業大廈、新安街15號的山齡工業大廈,目前均屬「工業」地帶,擬議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准許的資訊科技及電訊業 (數據中心)用途。
  • 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處理舊樓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政府應因時制宜,盡快透過官商民協作模式處理全港舊樓問題,如早前他與民建聯港島東團隊聯同香港驗樓師學會,義務協助舊樓業主為大廈檢測外牆的「掃雷行動」,已經在港島東區開展。
  • 行政長官於2021年《施政報告》中接納研究報告內容,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

繼市建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研究報告,城規會今日(7日)亦就有關規劃研究舉行公開會議。 韋志成又認為,現行模式根本無法處理舊區老化的問題,故提出要因應當區人口、樓宇狀況等進行研究分析,例如研究轉移地積比及儲存地積比的可能性,制訂不同的策略方案,並分為額外收入、達收支平衡及投放資源的3套發展大綱圖。 油旺重建2023 油旺重建 假如地契容許業主興建10層高的樓宇,但業主只興建9層,就可以將剩餘一層的地積比賣給其他重建的發展商,再利用該金額重新翻新樓宇。 當政府繼續開拓土地為舊區更新提供土地資源時,各界亦做好樓宇的預防性保養、延長樓宇壽命,在土地和財政已具相當儲備時,社會便有條件按「零」或「負」方案進行市區更新,逐步降低發展密度和人口,實現《2030+》規劃願景,令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一直關注舊樓安全問題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旺角新興大廈發生的石屎簷篷剝落意外,與日前西灣河麗灣大廈發生的石屎簷篷剝落情況如出一轍。 她表示,香港現存很多舊樓也是有相同石屎簷篷設計,日久失修再遇上雨季及風季極端天氣,情況只會更差,加快舊樓維修真是刻不容緩,否則市民真係要「行騎樓底戴頭盔」。

油旺重建: 相關推薦

市建局指在油旺研究範圍內,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局方會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 市建局又提到,在研究範圍內,有超過四百幢樓宇的現有地積比率已達規定的最高許可水平相若,以及有四百幢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其上限。 在現有機制下,在原址重建這些建築物在財政上並不吸引或不可行,但透過地積比率轉移,可容許將「送出地盤」的建築樓面面積轉移到「接收地盤」,增加重建潛力和有利市區重整。 局方表示,政府現時傾向在市建局確實指定地盤的建議後,以行政方式或《城市規劃委員會指引》公布「送出地盤」和「接收地盤」的選址,以供業界參考。 當相關業主提出需要改劃這些選址或提交規劃申請的重建建議時,政府會為選取的「接收地盤」和「送出地盤」進行修訂分區計畫大綱圖。 油旺研究亦提議屋宇署提供額外樓面面積或建築物總樓面面積寬免,以提供誘因鼓勵實現有利市區規劃的特定目標。

而五個地區下再設五個發展節點,包括將花墟水渠改建為水道公園、活化旺角街市和油麻地果欄。 其中在果欄活化方面,局方指將在毗鄰巧翔街的一幅用地興建多層商業大廈,底層會留予現有的果欄批發業務,頂層則有商業發展項目,並輔以新的精品酒店和其他與旅遊、藝術和文化相關的用途。 市建局早年在油旺重建的研究中,制定了「正、負、零」三個發展模式,當中政府決定採用「正」方案,即維持現有人口密度,但放寬建築物條例及地積比限制、將人均居住面積和公共空間人均享有面積等提高,同時會以「港人首次置業」形式提供更多資助房屋。 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到《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2030+》),為長遠土地空間佈局定出方略,亦提出加強市區更新工作的新措施,包括接納市建局在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中提出的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和新的規劃工具,提升市區更新工作成效。 立法會跟進舊樓重建、維修及管理事宜聯合小組委員會昨召開會議,討論有關研究。

油旺重建: 油旺重建|城規會規劃研究會議 花墟水渠變花園 果欄融入商廈

市建局正研究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涉及約212公頃範圍及3,300座樓宇,將為本港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 計劃之大,定必對廣泛社區造成深遠影響,特別是油旺舊區歷史悠久,存在不少象徵大眾生活文化的特色建築物,如何妥善保育將成為重大挑戰;然而,在油旺重建之先,區內不少特色建築已經面臨威脅,足顯現行保育政策不濟。 油旺研究建議採用「正」方案作為更新策略起點,以重建及復修並重的手段,處理舊區設施和樓宇「雙老化」問題。 油旺重建2023 該方案建議在維持現有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區內發展樓面面積,創造額外發展容量,並為處理舊區更新所需資源建立儲備。 《2030+》在這方面亦有相同概念,建議發展宜居新區,從而為重建稠密的都市核心區提供重置空間。 「旺角,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市建區研究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發現當區有逾3,000幢樓宇,逾九成樓齡在30年以上,樓齡中位數50年,但由於剩餘地積比不多,且相當分散和零碎,重建誘因不大,亦難以整合規劃,需要以新模式更新社區。

油旺重建

至二○四七年,約八成的樓宇樓齡將超過七十年,預計新建住宅單位的數量將遠遠落後於現有樓宇的大規模老化。 在過去二十年,當局只簽發了五十三份入伙紙,剩餘建築樓面面積只有約為百分之七,分散在研究範圍內較小的地塊,超過八百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研究根據發展密度、設計人口規模,以及對資源的影響,制定了「正、負、零」三個概念藍圖方案。 油旺重建 其中「正」方案,即是重點促進經濟增長,在基礎設施和規劃容量的限制之下,增加一億方呎的住宅及非住宅樓面。 發展局表示,政府大致歡迎研究提出的建議方向,並會採納「正」方案作規劃願景,為日後逐步改劃分區計畫大綱圖等提供指引。 油旺研究亦將兩區分為五個「市區更新潛力地區」,例如旺角東及西會成為「動力商貿區」、油麻地 會成為「歷史文化生活區」,而五個潛力地區下再設五個發展節點,即日後區內重點發展的所在位置,均位處策略性位置,交通便利,與港鐵站的距離屬可步行範圍內。

油旺重建: 重建油旺區

市建局指,研究範圍內人口及居住密度為全港十八區中最高,道路佔土地面積超過四成,建議以具規模的整合土地、善用地下空間容納大型停車場並改善步行環境,以及增加公共空間。 (大公報記者 梁少儀)舊樓林立、人口稠密的油麻地與旺角區,可能將會大變身,成為宜居、具活力、加強本地潮流文化、傳承地區特色的都市核心圈。 市區重建局完成歷時四年的「油旺地區研究」,建議全面重新規劃該區,提出將花墟水渠改建為水道公園等五大發展節點,改善地區面貌,並透過地積比轉移等新的規劃工具,提高重建的財務可行性。

過去,市區更新主要側重個別項目發展,缺乏足夠空間及規模解決舊區所面對的不同城市議題。 有見及此,市區更新必須採取更全面以地區為本的規劃研究策略,以有效回應迫切及複雜的舊區老化。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及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研究發現,部分舊區面對重建的難題之一,是建築物難以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以騰出地面空間改善道路規劃及行人路設計,或提供休憩空間及其他社區設施。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油旺重建: 地積比轉移

他憶述,當年居於明渠附近,會有異味傳至屋內,對於市建局的重建規劃建議,在區內重設水道,笑言會對現時工程技術有信心,「應該唔會以前咁臭」。 香港2030+指出[24],為實踐可持續發展,香港需要改造發展稠密的市區,以應對綠化,公共空間及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 但即使該院於年前獲「升級」至一級歷史建築,仍無阻發展商於近日申請強拍該院地段以作重建。 江玉歡表示,稍後她會在特首施政報告諮詢會上,建議特區政府盡快成立大廈管理局,專責監管及協助業主驗樓事宜,避免不同部門的資源和人手重疊。

油旺重建

已展開大維修的旺角彌敦道新興大廈,昨日有簷篷石屎批盪剝落墜下巴士站,幸未有擊中途人,油麻地廟街的舊樓同日亦有簷篷石屎墜下擊中私家車,反映無論是否有驗樓令在身的舊廈,均有失修塌石屎的風險,市民面對的「空中危機」與日俱增。 一直關注和跟進舊樓維修的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再次促請相關部門盡快檢驗全港舊樓「拆彈」。 他和民建聯團隊義務協助為檢測舊樓外牆的「掃雷行動」,在4日內已排查出兩幢有問題大廈,希望自發的行動由港島東區擴展至全港。

油旺重建: 【油旺重建】舊區特色建築處處 政府須徹底思考保育方向

項目地盤面積約2萬方呎,把地積比率限制由9.5倍,申請放寬至11.4倍,即增加約20%;以及把建築物高度限制由主水準基準以上85米,申請放寬至109.4米,即增加約28.7%;以重建1幢樓高21層,包括2層地庫的數據中心,涉及可建總樓面約22.8萬方呎。 根據基準分析及研究的結果顯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 油旺重建2023 為了加快市區更新的步伐,我們在油旺研究引入了新的規劃工具,特別是「地積比率轉移」及「整合街區」,以鼓勵私人市場參與,提升市區更新的動力。 市建局並建議,透過整合街區,將零碎的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涉及封閉多餘道路,提供休憩用地,而發展商應為有關整合街區提供財務資助,作為增加地積比率的回饋。 研究還特別提到,油旺地區內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市建局可在重建期間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選址均有便利的公共交通,並鄰近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設施,惟實際供應量將按資源情況、技術可行性和政府政策而定。

油旺重建

楊子熙說,八文樓本身屬於密集住宅,建造時亦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價值不高。 若政府有重建方案,重建高樓齡舊樓是好事,但要滿足賠償要求,亦盡量安排老人,在鄰近社區安置。 記者今日到訪規劃中城市水道的現址,現為休憩公園及垃圾收集站,如規劃落實將清拆上述設施,並將地底的水渠改為水道,連接城市中心公園(現址為旺角道遊樂場)及水道公園(現址為洗市街兒童遊樂場)。 據思匯2017年公佈的休憩用地研究,現時旺角(每人0.6平方米)及油麻地(每人1.5平方米)兩區的休憩用地,均遠低於目前香港的規劃標準(每人2.2平方米)[7]。

油旺重建: 相關文章

誠然,保育亦並非要求對都市硬件原封不動,但如何在城市發展與保育文化價值之間取得平衡,政府務必朝這方向思考更多。 油旺舊區發展多年,區內建築無疑承載了社會大眾的生活點滴;不過,地產市道蓬勃,舊區建築往往難逃重建發展的命運。 近日有發展商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改劃旺角傳統舊式戲院旺角豪華戲院作商業用途,以發展一幢24層的「銀座式商廈」。 油旺重建 該地盤面積約1.2萬平方呎,估計以地積比率九倍重建,項目最高樓面面積可達10.8萬平方呎,可見重建利益龐大。

油旺重建

「觀塘市中心計劃」可說是「地區為本」規劃模式的「先導者」,亦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重建項目。 觀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而是為整個觀塘社區帶來裨益,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油旺地區規劃研究」以地區為本的方針,對市區更新的政策框架及實施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套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作為重整舊區的藍本。 「概念藍圖」從油麻地和旺角區內,找出具重建潛力、經濟民生活動、歷史文化不同特色的核心發展節點,充分利用「5R」業務策略,於密集的城市舊區創建符合規劃標準的綠化帶、休憩空間和行人網絡,並透過智慧城市及地方營造手法,提升地區暢達性及活力,改變市民整體的生活質素。

油旺重建: 城市規劃|灣仔北建地標甲廈獲城規「開綠燈」

另一被納入發展範圍的渡船角八文樓,有近50年歷史,建築保養尚算得宜,外牆油漆未有剝落痕迹。 對於八文樓被納入相關研究範圍當中,有居民及商戶都表示期待,認為八文樓樓齡高,即使重建亦是好事。 油旺重建2023 他又認為,水道公園及城市水道的計劃,可令附近一帶變得更美觀,亦加多一個休憩的地方。 至於長期的工程食否造成困擾,曾伯則表示不會擔心,「工程都係日頭啫,夜晚唔會嘈架嘛」,而即使公園封閉進行工程,亦可到其他公園休息,所以不會擔心。 皇都戲院建成於1952年,並早在1997年結業,惟在2016才正式獲古諮會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更須在民間團體極力爭取才獲更高評級。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訪問時指出,全面重建30年以上樓齡樓宇,局方要虧蝕1,540億元,而牽涉的安置單位亦非房委會及房協等所能支援,市建局有需要探討興建特別設計的房屋的可行性。 他又認為,市建局須藉著今次研究,與政府為未來市區重建尋找新出路,才可應對市區老化引致的種種問題。 局方其中一個方向,是研究轉移地積比及儲存地積比的可能性,以制訂不同的策略方案。 上述專題報告,與油旺研究「正」方案以「增長與宜居」並重的規劃目標一致。 要在稠密舊區達至這目標,較務實的策略是以「正」方案作起點,配合新規劃手段,重整低效益的土地用途、減少道路佔用大量地面面積以釋出土地,並透過新的規劃和建築物佈局發揮土地發展潛力,整體改善地區的連接性、行人網絡,增加綠化及公共空間,及提升公共設施水平等裨益。

油旺重建: 市區重建難增房屋供應

(星島日報報道)市建局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時,終現具體方案。 局方早年於研究當中根據發展密度、設計人口規模和對資源的影響,制定了「正、負、零」三個概念藍圖方案,最新決定是採用當中的「正」方案,即相比現有分區計畫大綱圖所訂定的限制,嘗試增加一億方呎的住宅及非住宅樓面,將區內人均居住面積由一百九十四方呎,增加至二百三十七至二百八十方呎。 局方又建議在兩區劃出五大重點發展位置,包括在花墟徑附近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油麻地果欄成旅遊景點,興建多層大廈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等。 市建局正式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研究範圍內的三千三百五十幢現有樓宇中,約六成五的樓齡超過五十年。 其中四成七的樓宇狀況為「欠佳」、「失修」和「明顯失修」;三成七為「三無」大廈。

油麻地果欄將活化成為旅遊景點,同時在毗鄰的巧翔街地皮中興建多層商業大廈,用作重置果欄的批發作業,成為港版「築地市場」,至於現時果欄的建築群則保留作水果零售和其他與旅遊相關的用途。 韋志成表示,過去15年市建局完成的重建項目,僅提供8,000個新住宅單位,反映市區重建無法解決房屋供應不足問題:「現在市建局平均每年重建90幢樓宇,但起碼要900幢先追得上,重建進度遠追不上舊區老化。」然而,他坦言縱使加快重建,房委會及房協都無法協助安置受重建影響的住戶。 事實上,在豪華戲院以外,油旺區仍有許多建築特色,值得政府保育;然而,當發展商決意拆毀「集體回憶」重建,公眾就只能無奈輕嘆。 畢竟,除非政府出面干預,根本無法阻止業權擁有人合法改建其物業;可惜,政府的保育政策落後,往往未能好好保育城市極具價值的建築。

油旺重建: 五主題重建油旺 宜居宜遊宜發展

有許多人亦認為高密度發展必然是所有樓宇都成為摩天大樓,亦自然否定高密度發展能達至宜居的理論。 油旺研究「正」方案的高密度發展,並非指整個地區都保持同一密度,而是在部分策略性地點提升發展容量,配合該地點的環境及經濟活動作高密度發展;至於油旺區內其他地點的發展密度可存在差異,實現「疏密有致」的規劃及佈局。 社會有意見認為「正」、「零」、「負」3套方案是「三揀一」,油旺更新應從減低發展密度的「負」方案做起,方能達至宜居。 然而,「零」和「負」方案均以減少區內人口、降低密度為規劃設定,這必須建基於同時有相應資源,尤其是土地供應,以滿足遷置需要,方可實行。 因此,若社會大眾及當區人士均認同更新油旺舊區改善居住環境、處理地區設施及樓宇老化有迫切性,並同時回應受影響居民希望「原區」安置的訴求,市建局建議以「正」方案為起點,在維持現有人口及發展密度之間取得平衡,實無可厚非。

油旺重建

市建局計劃為當區制訂三組市區更新概念藍圖,預計明年初將研究結果提交發展局,並會與局方商討公眾諮詢模式。 報告未有明確訂明,轉移地積比的土地涉及的是甚麼土地,但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將轉移地質比的土地涉及官地,猶如「全方位打劫油旺土地」,以公家資源補貼私樓發展,認為市建局應肩負責任,興建公營房屋,讓受影響的劏房户可獲原區安置。 他又強調,地質比並非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整個地區的規劃,油麻地、旺角的密度提升,再大大增加有關地區的環境和交通負荷,影響深遠。 研究並建議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尋找合適地盤,以港人首置形式興建資助房屋,實際供應量將按資源情況、技術可行性和政府政策而定。 油旺重建 研究並提出,將市建局的上海街618活化項目附近的樓宇,重建成青年文化點,提供共用工作空間、青年共居空間等功能。 油尖旺區的樓宇老化、街道狹窄,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年,市建局早於2017年開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探討如何提升這兩區目前土地的使用效益以及重建潛力,並計劃將部份區域劃成活化帶及休憩用地,當中包括將花墟水渠變成水道花園、重新規劃果欄、花墟、女人街及上海街618項目。

油旺重建: 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

韋志成亦粗略估計,如將約2,000幢樓齡50年以上的舊樓重建,市建局須蝕約860億,連同所有舊樓宇,即2,700幢樓齡達30年或以上,則會虧蝕達1,540億,換言之,比興建機場第三跑道達1,415億元的造價更高。

身兼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稱,希望當局詳細交代興建資助房屋與私人樓宇細節,包括因應當區有不少基層住戶,是否會有出租公屋供應等。 對於油旺區的重建工作,URA則是項目的重要持份者和「推手」,必須要與市場產生良性互動。 他們第一階段目標是檢查55幢大廈,由於剛開始數日屬起步階段,截至昨日暫時已檢查5幢大廈,預計其後進度會加快。 在經過檢查的5幢大廈中,已經發現兩幢有危險,包括石屎簷篷出現變形或剝落,將通知屋宇署跟進。 同日上午約7時43分,油麻地廟街119號至121號、樓齡43年的樓宇,有單位的冷氣機簷篷約10厘米乘8厘米大的石屎碎片剝落,擊毀樓下一輛私家車擋風玻璃。

油旺重建: 「規劃主導」提升重建成效

三個方案相對於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皆能增加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及就業機會、擴大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供應,以及改善易行度及環境。 總體而言,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將會為油旺舊區帶來一個新的城市景象。 市建局在2017年展開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報告終於在昨日(24日)出爐。 市建局建議在區內設下5個發展節點,包括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活化果欄和旺角街市等地標。 部份現有地標建築物亦被納入相關範圍內,例如有半世紀的佐敦「八文樓」、旺角先達廣場等,未知有關大廈是否需要清拆重建。

雖然過去數年疫情問題對「強制驗樓計劃」造成影響,但如本月初旺角道發生冧石屎的寶安大廈,屋宇署早於2014年已向其發出強制驗樓法定通知,但至今9年仍未完成維修,所以不能算在疫情影響頭上。 油旺重建 油旺重建規劃研究涵蓋範圍面積212公頃,涉及3350幢樓宇中,約65%樓齡逾50年,近半數樓宇狀況欠佳或失修,37%為三無大廈,預計至2047年,約80%樓宇樓齡將逾70年,但重建步伐緩慢,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逾800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市建局並建議,尋覓合適地點提供「港人首置盤」,在「上海街618」項目提供青年「共居」空間。 特區政府表示,大致歡迎油旺研究所建議的方向,並傾向採用「正」方案將被採納作規劃願景(見表),為日後逐步改劃相關的分區計劃大綱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