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荃灣西樓盤7大分析2023!內含荃灣西樓盤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荃灣西樓盤

最早在該區發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這區建立了油庫,1950年代周邊地區陸續有工業發展,例如太古汽水廠在這裡設有廠房。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這帶接近葵涌貨櫃碼頭,這區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遷入,形成一個物流區。 隨著荃灣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於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灣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部分海域(汀九橋以東)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屬香港都會區。 荃灣區工商活動繁盛,1950年代起成爲新界首個衛星城市及新市鎮的所在地,1985年因應區內人口急促發展而分拆出葵青區。 區內集住宅、工商業建築林立,包括新界最高樓如心廣場亦座落本區。

隨住數年前的一手樓花三年的額外印花稅(SSD)綑綁期屆滿,近萬伙單位隨時湧入二手市場,供應急增,而且近期的貨源戶型多元化,用家及投資者都不乏選擇。 而該站在初啟用時,由於附近只有居民及廣場人流支持,固人流一直偏低。

荃灣西樓盤: 新界西 1955 屋苑

而拆卸前的一段日子,大量網民要求荃灣廣場取消拆卸這個噴泉。 第二階段工程於2006年11月10日展開,包括把商場入口改用玻璃幕牆,並改建成為一個中庭設計,2008年2月竣工。 由於近年荃灣區內年青人佔區內人口數目上升,以及面對鄰近多個商場如荃新天地、如心廣場的挑戰,荃灣廣場在2005年起斥資2.8億大規模翻新,銳意引進更多元化之商戶,為荃灣廣場建立全新形象。 荃灣西樓盤2023 而商場5樓設有平台花園和兒童遊樂場「太空樂園」,到2022年重新翻新成為「PLAY GARDEN」。 樓市在辣招下,已明顯沉靜下來,但這沉默最近由長實(01113)荃灣西站的海之戀首先打破。 由於樓盤規模大,單是首期已涉及970伙,發展商明言,銷售部署已進入直路,一旦取得預售樓花同意書,便會立即推出,希望可趕及年底應市。

此外,柏傲灣還提供開放式間隔,預料可吸引追求樓價總額細的人士入市。 其實,荃灣西是今明兩年新盤供應重點地區,共有3個大盤部署出擊,除海之戀外,新世界(00017)的柏傲灣亦計畫截擊,年底新盤戰或會一觸即發。 觀乎這3個項目是區內近年少有的新供應,戶型多元化之餘,且是臨海而建,相信不少單位可望海景,加上有鐵路沿線優勢,故料開價上會較二手市場為高。 荃灣西樓盤2023 另一亮點是項目設有行人天橋,融合荃灣區內「天橋網絡」,而且民生配套發展成熟,當中的商業大廈命名為PLAZA 88,盡享生活便利優勢。

荃灣西樓盤: 項目圖片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據悉,是次優化海濱的重點項目包括6個港島海濱、2個啟德海濱及荃灣海濱空間。 紡紗業於1980年代開始步入黃昏,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這區的工廠大廈紛紛改為商業大廈,有不少不同種類的公司遷入,包括有線電視及香港01。 最後之一的中央紗廠於2011年業務北移,並在2014年以十億,將廠房賣予嘉民亞洲發展作數據中心[11];而南豐紗廠就在2018年改為創意空間The Mills。

荃灣西樓盤

荃灣廣場位於荃灣區大壩街4-30號,是區內繼海濱廣場後第2個大型娛樂商場,1950年代荃灣填海後,原址為麵粉廠及貨倉。 荃灣西樓盤 商場開幕後更與新鴻基地產旗下九巴合作,在1991年9月開辦39R線(循環線來往荃灣廣場及荃灣站),亦方便不少港九各區的市民乘搭地鐵後轉乘此線前往商場。 早期更有特色免費穿梭巴士來往(廣場至地鐵站),廣場附近設有運輸大樓,集的士站、巴士站、小巴站及碼頭於一身[1]。 途經城門隧道以及屯門公路及荃灣區內的巴士都以這個運輸大樓為終點站,小巴站亦帶來了附近居於村落中的居民。 正因為這種交通樞紐的優勢,及商場本身的特色,使它很快成為荃灣區以至新界區居民的消閒地標。

荃灣西樓盤: 荃灣樓盤

此外,荃灣區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區內的荃灣路、青嶼幹線爲市區進出新界西北、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的重要幹道。 但在2001年後,音樂噴泉的旱泉位置開始常用作商場節目活動,令噴泉表演率下降。 荃灣廣場沒有再花時間修理,維修保養漸少,噴泉風氣也在香港漸漸下降,噴嘴等組件在清潔、洗池、搭台時被勾斷。

荃灣西樓盤

該舖前身為百佳超級廣場只限B1層、Bershka及Pull & Bear承租,於2013年底陸續開業。 商場首次引入Flash Retailing快閃概念的推廣策略,Flash Retailing又叫Pop-up Store,以短期租約形式與不同潮品crossover。 陳被法庭判處一輩子入住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即現時所稱的「無限期醫院令」)。 1992年12月1日,荃灣中心廣州樓23樓發生槍戰,特別任務連圍捕持械匪幫,對一單位進行強攻進入。

荃灣西樓盤: 荃灣西 @中原樓市片區

而同區都有不少新型屋苑選擇,包括環宇海灣及柏傲灣,以及入伙中的映日灣,當中環宇海灣及柏傲灣兩個屋苑未能受惠行人天橋網絡。 全區共涉及逾6,050伙新型住宅供應,戶型由開放式至4房供應,但上述屋苑外,短期內難以再有一手供應,所以一眾新貴屋苑的前景相對值得看好。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區內指標屋苑方面有愉景新城、綠楊新邨、爵悅庭、海濱花園、荃威花園和麗城花園等。 荃灣西樓盤 2000年後新落成的荃灣樓盤則有映日灣、海之戀、海之戀・愛炫美、柏傲灣、全・城匯、環宇海灣、昇柏山及逸璟・龍灣等。 荃灣西樓盤 荃灣西樓盤2023 荃灣區的荃灣西@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2,81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5,481人。

荃灣西樓盤: 荃灣西交通站點

荃灣區早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劃發展,而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才剛剛成立,1959年荃灣首個公共屋村四季大廈落成。 但時至今日區內的公共屋邨不經不覺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大部分建築物已經殘破不全,部分屋邨隨著區內迅速發展而清拆興建新型屋邨。 公共的大型屋邨計有4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屋邨,3條(原有4條)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屋邨。 荃灣由以往70至80年代的工業重鎮,演變成今日人口稠密的商住區,持續有不同的新樓盤登場,區內居住人口亦與日俱增。

除了海之戀,其實荃灣西站仍有2個項目將會推售,便是由新世界(00017)及萬科合作發展、屬6區的柏傲灣,以及華懋位於5區的城畔項目。 前者共有2座,提供983伙,備有開放式至4房單位,主打1房至3房,同樣有機會於今年底開售,最快2018年8月底落成;後者則剛於上月申請售樓紙,位於大河道98號,即海之戀的後方,設953伙,預計2018年12月底落成。 海之戀位於大河道100號,由9座組成,並分為第3及3A期2期發展,共提供2,406伙,首期即第3期由5座組成,涵蓋1至4房,不設開放式單位,實用面積由370至1,149平方呎,主打2房及3房。 2房實用面積為496至519平方呎,佔首期的約34%至328伙;734至799平方呎的3房,則有443伙,即約佔46%;1房戶佔約16%,共160伙,面積370至393平方呎,另有少量逾千呎的4房戶。 荃灣區議會[6],於1981年成立,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荃灣區的事務。

荃灣西樓盤: 廣場標誌

它是區內首個兼備大型中庭的商場,現時其地位已被愉景新城及荃新天地所取代,也曾有JUSCO及音樂噴泉沿級而建,亦是繼海濱廣場後全港第三個具有真雪溜冰場的地方(原址現為Catalog及Extravaganza)。 由於此屋苑是美聯十大指標屋苑之一,故此屋苑的知名度十分高。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荃灣區永久海景屋苑不多,只有海濱花園、海灣花園、麗城花園、灣景花園、韻濤居等。

荃灣西樓盤

音樂噴泉最終日漸衰退,例如水燈損壞、水泵老化、搖擺噴泉的搖擺器損壞、噴嘴脫落等,令音樂噴泉表演的可觀度、震撼度下降。 搖擺噴泉的水柱高度更不足50厘米,更不能搖擺,由固定方向向左噴出;只有大孔雀噴泉、雪松、主噴、山形噴泉、部分單支直上噴泉和瀑布層可作有限度表演,使音樂噴泉表演的可觀度下降[8]。 首階段工程於2005年展開,率先把商場外牆轉成玻璃幕牆,並裝上發光二極管燈飾裝置;此外,翻新5樓戶外休憩廣場,並加設特式園藝佈置、主題遊樂設備和戶外表演場地,務求爭取區內年輕家庭客源。 工程另一重點,是在3樓及4樓設「空中食坊」[6](外牆由混凝土牆改作玻璃幕牆,令食客可望向室外的荃灣大會堂),引進多間首次進駐荃灣的食肆,令商場食肆增加至24間,工程在2007年1月完成。 工程還包括將5樓原有的「童話國」打造成「家居」專層,更換觀光電梯為客用升降機,增加上落速度及遊人流量、並且重新規劃各樓層的商舖佈局。

荃灣西樓盤: 海之戀連開6店變「中原地產街」 全港商場最多分行代理

另於中庭位置加設大電視及重新規劃扶手電梯佈局,方便日常舉辦更多商場活動。 於2012年10月底,於商場開業逾20年的吉之島百貨分店正式遷往鄰近的灣景廣場,並轉用AEON為名。 [3]2013年起將部份租戶改為3個複式巨舖,共提供3萬平方呎樓面,獲無印良品、Pull & Bear及Bershka承租。

荃灣西樓盤

發展商新鴻基地產未有就出租該處向地政處申請豁免,處方未有回應發展商該繳付多少費用[9]。 荃灣西樓盤2023 荃灣廣場標誌是由一個紅色的T字和一個藍色W字組成,這標誌早在1992年時已定下來,以前在入口已看到,但現在只可在荃灣廣場的住宅(頂樓)上才可看見。 商場翻新後,商鋪數目由130間升至170間,時裝飾物商戶樓面佔總面積四成,較翻新前增加兩成,整體餐飲商戶樓面較翻新前增兩成,佔商場總面積三成。 人流每天約90,000至120,000人次,今年人流按年增兩成;商戶營業額按年增兩至三成,人均消費約2,300元。 場內還有3個區內首創的複式巨舖,共3萬平方呎樓面,已獲GU承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