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海洋垃圾6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海洋垃圾

環保署於2021年4月再次以清潔評分檢討需優先處理地點名單,以期更好運用資源改善海岸清潔情況。 新名單共有33個地點,當中包括26個現有地點(分流分成兩地點)及7個新增地點。 「海龜是遷徙性動物,並非只在香港生活,我們之前追蹤過一些海龜,發現牠們的活動範圍包括東沙、南沙、海南島,以至台灣小琉球群島一帶的海域。」他強調,若沒有區域合作,難以解決海龜生態及海洋污染問題。 在首批七個屍體個案中,六隻綠海龜和一隻棱皮龜均是十歲以下,尚未成年,大多在香港東部或南部水域發現。

  • 唐大旻认为,民众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政府对塑料的限制程度,是随着不同国家的防疫进度变化的。
  • 鯨魚的新傷口位於背鯨前方,面積及深度較大,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已取傷口樣本、內臟組織、鬚鯨以及生殖器官化驗。
  • 除提供正常清潔服務外,食環署亦會參與由相關政府部門(例如海事處、環保署、食環署、康文署、漁護署等)協調的定期及突發事件的行動,監察及收集沖上非憲報公布泳灘和沿岸地區的污物和垃圾。
  • 梁肇輝指,收到發現鯨魚的報告之後,署方已每天馬不蹄想辦法保護鯨魚,對於設立禁船區的建議,署方經徵詢保育團體及海洋公園,考慮鯨魚出沒的水的區域很闊,禁止整個水域有難度,以及影響相當多水上使用者。
  • 泰国今年起禁止该国主要零售商使用塑料袋,然而疫情爆发后,更多的人选择将食物和其它商品点购至家中。
  • 香港教育大學去年3月曾檢驗共60條本地圈養及野生烏頭,結果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
  • 報告表示,在海龜腸道發現了800多件塑膠品,確實數字更可能遠遠高出20倍,因為他們只抽取每隻海龜消化系統的一小部份作研究。
  • 對於設立禁船區,他指除了法例有限制,走程序亦要數以月計,加上鯨魚周圍游走,技術上有困難,又指今次經驗發現,在發現鯨魚之後禁止附近船隻接近,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法例支援。

除了一隻海龜身上有明顯遭船隻撞擊的痕跡,其牠海龜則大部分發現體內有大量海洋垃圾,不排除死因與海洋污染有關。 這些非憲報公布的泳灘和沿岸地區的清潔工作,由食環署的內部員工和清潔承辦商負責。 感謝各義工的積極參與,清理所得的數據將向大眾發佈,以教育社區了解香港的海洋垃圾問題和鼓勵大家改變污染海洋的惡習。 自1997年起,漁護署開始安排人員定期在主要珊瑚地點進行香港珊瑚礁普查,派潛水人員義務記錄棄置漁網的地點,並由漁護署安排承辦商跟進清理工作。 海底垃圾多因密度高而沉到海底,例如玻璃,金屬,膠樽、漁網等等,若不清理,塑膠會分解成微塑膠(即尺寸小於五毫米的塑膠),容易被魚類吞食。

香港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旗下慈善机构从3月开始,免费派发手部消毒液给150万户新加坡家庭——唯一条件是,居民必须自备容器前往领取,以此减少塑料浪费和污染。 香港海洋垃圾2023 一项2019年的研究发现,全球塑料生产在过去40年里翻了两番。 研究警告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2050年,塑料制造将占温室气体排放的15%,该数字等于目前世界上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总量。

香港海洋垃圾

海岸監測以五級評分制(圖2)對各地點一般海岸清潔作評級,並可查察加強清潔行動的成效。 一般而言,若有地點被評為第三級(一般)或更差;或有嚴重垃圾堆積情況,環保署會轉介相關部門跟進處理,並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改善措施,以適時加強清潔的力度。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保育經理楊松頴解釋,塑膠會積存在魚類體內,若打撈上來供人類食用,對人類亦有潛在健康威脅。 他又批評,政府現時沒有常規行動以改善海底垃圾的情況,他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處理海洋垃圾問題,建議可先從高生態價值的地方開始清理海底垃圾,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負責全港共42個憲報公布的泳灘(圖2)的清潔工作,並一直密切監察這些泳灘的狀況。

香港海洋垃圾: 還原基本步 日常走塑源頭減廢

經過今次,署方認為有需要制定更加詳細的機制及指引予市民知道。 香港海洋垃圾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午(1日)到萬宜水庫西壩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專家會面,並在約4時半聯同漁護署署長梁肇輝、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會見傳媒。 謝展寰多次否認反應慢或參與慢,重申漁護署及海洋公園早已介入,但設立禁船區走程序要數以月計,所以一直觀察,以及驅離觀鯨船隻。 香港海洋垃圾2023 西貢水域本月中出現鯨魚,至昨日(7月31日)在牛尾海發現鯨魚屍體,其後運至西貢萬宜水庫西壩,並在今早開始解剖及採集樣本。

香港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的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對BBC中文表示,相比中華白海豚,香港很多人事實上並不知道當地有海龜出沒,又或者覺得不需要盡力保護。 中華白海豚因為其在區內的獨特性及其外表比較討好,成為了保育界的「明星動物」,多年來也是香港最受關注的瀕危動物,港府及坊間也把焦點投放在中華白海豚身上。 除了通過循環再造,改變個人的生活模式,從源頭減少資源浪費和廢物產生亦非常重要。 例如自備水壺及食物容器、將垃圾分類等,都可大大減少廢物產生。 最近互聯網上亦流傳一段短片,片中一位台灣導演通過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比較一星期前後自己所產生的垃圾量,結果由垃圾堆積如山,到只用一個小型垃圾桶便足夠盛載一星期的垃圾。

香港海洋垃圾: 海上垃圾研究

香港教育大學去年3月曾檢驗共60條本地圈養及野生烏頭,結果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 鲸鱼等海洋生物因大量吞食塑料而在海岸搁浅、死去的画面,已成为对这个时代环保危机的灰暗隐喻。 香港海洋垃圾2023 美国非政府组织海洋保护协会(Ocean Conservancy)认为,废弃的个人防护物品的结构使其对海洋生物尤其具有威胁性,比如口罩上的带子会造成缠结,而手套则会像塑料袋一样被海洋生物误认为是食物而吞食。

  • 此外,微型膠粒會吸附海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被魚類進食後不但影響其繁殖系統,並會沿着食物鏈累積和傳遞,最終返回人類的餐桌,危害人體健康。
  • 食環署員工會到非刊憲泳灘和沿岸地區進行定期巡查,以確保該等地區獲妥善清理。
  • 雖然未必能夠拯救牠們,但至少可以讓科學家研究牠們的死因、生活習性等。
  • 香港南丫島深灣曾經是綠海龜生蛋繁殖的地方, 自1999年開始,港府把深灣沙灘及附近水域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每年6月至10月劃為限制地區,不准人進入,設有專員24小時駐守,和定期清理該區的垃圾。
  • 马约表示,就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而言,塑料包装实则可能导致化学物质进入食品内,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下圖載列香港四個政府部門(即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及海事處)所收集海上垃圾的統計數字。 對於在西貢牛尾海附近發現鯨魚屍體,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當局將從多方面跟進,包括加強公眾教育、制訂應對方案、汲取外地經驗,以及檢視法例,以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祝效忠表示,新傷口位於背鯨前方,面積及深度較大,可能由船隻螺旋槳造成,胃部無海洋垃圾。 海洋公園已取樣本,有機會要將部份樣本取至外國化驗有沒有病變。

香港海洋垃圾: 擱淺香港海龜體內滿佈塑膠垃圾 港人責無旁貸

強風引起大浪加上潮汐令每次颱風後海廢加劇,特別是迎風的海邊,颳風帶來大量垃圾,包括:發泡膠、膠樽、鞋子,均是容易受風浪帶著漂流橫越海洋的垃圾。 如圖4所示,海面的潔淨狀況分為良好、滿意、一般、不滿意和欠佳的級別。 在早上8時至下午6時期間,承辦商須確保其服務水域處於良好的級別。 *註:影像解剖涉及法醫放射學應用,如使用電腦掃描、磁力共振、超聲波診斷、光學3D表面掃描與3D攝影測量法,研究活體及已死亡的有機物質,而毋須切割肌肉及骨頭。 當海上的清潔度在“滿意”的水平以下時,承辦商須在30分鐘、 60分鐘及120分鐘內分別將第一區、第二區及第三區的清潔情況回復至“滿意”的水平。

在此研究中,海上垃圾包括在海上漂浮或被沖上香港海岸的廢物或物質。 除常規清理服務外,海事處的承辦商工人亦會協助環保組織棄置他們在海岸清潔活動中所收集的垃圾。 海事處承辦商的前濱清潔隊亦可與環保組織的義工合作,共同清理積聚在陸路難以到達的前濱地區的海上垃圾。 環保促進會自2008年作為香港及澳門的「國際海岸清潔運動」統籌機構,負責安排義工於海灘進行清潔活動。 「國際海岸清潔運動」由美國海洋保育協會於 1986年創辦,目的是鼓勵我們清除和記錄堆積在世界各地海灘和水道的廢物。

香港海洋垃圾: 政府措施

除提供正常清潔服務外,食環署亦會參與由相關政府部門(例如海事處、環保署、康文署、漁護署等)協調的定期及突發事件的行動,監察及收集沖上非刊憲泳灘和沿岸垃圾。 團隊研究的12隻擱淺海龜來自兩個品種:綠海龜和在香港極為罕見的棱皮龜,均是瀕危受保護動物。 香港海洋垃圾2023 綠海龜以前會在香港深灣的海灘生蛋,根據專家估算,每年在香港會發現約10至20隻擱淺或死亡的綠海龜。 棱皮龜是世界最大的海龜品種,並非每年也能夠在香港目睹牠們,而多數發現的時候,都只剩下屍體。

香港海洋垃圾

海面的潔淨狀況會由海事處人員監測,當潔淨狀況在良好水平以下時,承辦商須調動工作船在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內分別往第一區、第二區及第三區進行漂浮垃圾清理工作。 這些非刊憲泳灘和沿岸地區的清潔工作,由食環署的員工或清潔承辦商負責。 視乎地點的潔淨情況和客觀條件,清潔頻率由每週六次至半年一次不等。 2018年,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的科學家團隊,研究了來自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七個海龜品種,合共102隻海龜,結果發現全部均曾進食塑膠。 報告表示,在海龜腸道發現了800多件塑膠品,確實數字更可能遠遠高出20倍,因為他們只抽取每隻海龜消化系統的一小部份作研究。

香港海洋垃圾: 食物環境衞生署

在早上8時至下午6時期間,承辦商須確保其服務水域處於滿意或以上的級別。 南韓政府於2017年修正《漁具管理法》,規定繩索及發泡膠浮具經使用後,必須回收再利用。 美國華盛頓州亦設立網上舉報廢棄漁網系統,建立廢棄漁具定位通報平台(Report Derelict Gear Sightings),獲悉廢棄漁網位置後,再聘請漁民移除廢棄漁具。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香港海洋垃圾 Economic 香港海洋垃圾2023 Forum)在其官网呼吁人们继续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并倡导企业不要忽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除了一隻海龜身上有明顯被船隻撞擊的痕迹外,七隻海龜中有五隻體內發現大量海洋垃圾,包括魚絲、魚鈎、膠袋及包裝紙等。 香港出沒的海龜主要為綠海龜和世界最大海龜品種棱皮龜,兩者均是瀕危受保護動物,南丫島的深灣海灘更曾是綠海龜生蛋之地。 除了捕魚、被船撞擊等人為因素外,有科學家於部份海龜體內發現了大量海洋垃圾。 她亦指,海龜體內有海洋垃圾顯示政府有需要正視海洋污染問題。

香港海洋垃圾: 環境保護署

在海洋健康一體化的概念下,無論是海龜、鯨豚或是陸地上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保護海洋動物也等於在保護我們自己,理應為海洋出一分力。 除了避免浪費,我們應減少購買需要遠洋運輸的物品,適當地循環再用,注意有機會進入排水系統的化學品等。 香港海洋垃圾 葛展榮及其團隊正在收集海洋數據,並與來自中國內地、日本、泰國、新西蘭和美國等地的夥伴合作,收集擱淺海洋動物的資料,經分析後加入資料庫中。

《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大流行、全球油价暴跌、全球经济下行,这些连续事件将最终挑战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新冠病毒的暴发极大压缩了可回收物品的贸易价值,循环经济受阻将导致全球塑料污染变得更为严峻。 政府、企业很有可能在经济压力下,偏离原先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香港海洋垃圾 唐大旻指出,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而言,由于社会的塑料污染治理机制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民间团队对该议题缺乏参与,所以疫情期间的塑料污染话题并不在民众的优先级之中。 他还提出警告说,因为新冠疫情,环保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先级下降“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威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