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鳳儀街2023詳細攻略!內含鳳儀街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鳳儀街

明治42年(1909)20廳改為12廳,原臺南、鳳山兩廳及鹽水港廳一部份併為臺南廳,廳下設有13支廳,今日高雄地區有鳳山、打狗、楠梓坑等支廳,阿緱廳也合併蕃薯寮廳、恆春廳為阿緱廳。 對於鳳山而言,明治34年及明治42年的行政區域劃分是相當大轉折,鳳山不再是該區域政治重心,打狗、阿緱則逐步上升。 2013年3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過研究後,提出將現有屬於「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分拆成為3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能分拆為「南北」用地,並且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5倍,以增加重建的誘因及動力。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於3月25日通過初稿後,將會於4月月底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期間會舉行社區工作坊、專題討論、公眾論壇、簡介會、巡迴及流動展覽等[15]。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涌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

鳳儀街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翔龍灣,傲雲峰,偉恒昌新邨,欣榮花園,安和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750,年齡中位數為 40.7歲。 [61] 賴建圖,〈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頁 。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企畫部,《臺灣常住戶口統計(昭和16年)》。

鳳儀街: 鳳儀街23號 近期成交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4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3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2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元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44年)》。

鳳儀街

日治時期鳳山街,以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正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鳳山街範圍大約以鳳山城區為主,初期仍為政治中心,但在明治42年(1909)原鳳山廳改為鳳山支廳後,日人陸續撤出轉至高雄,鳳山街逐漸失去區域政經中心角色,也影響發展。 後期鳳山街除鳳山城區外,尚包含周遭12個大字,使其面積增加,也與高雄街毗鄰。 此時期因民間經濟發展,以及景氣的復甦,加上1930年代後,政府投入較多的公共建設,藉由新的都市規劃及工程,試圖消除長期困擾當地的瘧疾,使得鳳山街更適宜居住。

鳳儀街: 鳳儀街6號 近期成交

由圖1明治42年(1909)的鳳山城圖可見,鳳山城內可分為縣口、火房口、大老衙、草店尾四大區,其中火房口、大老衙、草店尾為城內最繁華地帶,也是臺人聚集區域。 縣口則為行政區域,不論是清代或日治時期,行政機關均設於此,此地也成為日人主要居住區。 鳳山街新的發展區域,多為日人居住,也讓鳳山形成臺人與日人不同區域。 此外,鳳山街與高雄市的接壤,使其深受高雄市影響,逐漸成為高雄的衛星城鎮,此趨勢也一直延伸至今。 鳳山縣的行政及經濟中心,但邁入日治時期,在總督府積極建設高雄港,並連結鐵路成為海陸運輸中心後,高雄街(後改制為市)的地位節節高昇,取代鳳山街的政經中心地位,鳳山街則面臨如何發展的挑戰。 鳳儀街2023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了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鳳儀街

從日治末期的高雄市及鳳山都市計畫,也可看到由於高雄市的擴張,鳳山逐漸成為高雄市的衛星城鎮,此趨勢至今仍未改變。 鳳儀街 鳳山街在本期的持續發展,除了產業、公共衛生及公共建設外,與其接壤的高雄市也是重要因素。 高雄市在大正13年(1924)設市後,快速發展,主要市區也積極外擴。

鳳儀街: 馬頭角道

[24]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高雄縣鳳山縣城整體環境再造計畫》(高雄:高雄縣文化局,2007),頁3-28。 [5]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第七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1905),頁6。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高雄市陸軍眷村(鳳山黃埔新村)文史資料蒐集研究案》。

  • 日治時期經由鳳山街的鐵路除了官方外,還有民間經營,民間主要是以產業為主,因為鳳山附近是重要蔗糖產區,因此新興製糖會社與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均以鳳山火車站(停車場)旁(相關位置可見圖5)為起點,經營兩條鐵路線,讓鳳山火車站結合官鐵及民間鐵路,成為交通中心,向四周放射。
  • 龍圖街(英語:Lung To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條。
  •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6年)》。
  •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 跟明治40年(1907)年的表1相較,最大差別是表1從業人口最多的醫生(漢醫)完全消失於表3,而表3中次多的金貸業則不曾出現於表1。
  • 街道西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駿發街,多見車房。
  •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6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32。
  • 木谷佐一,〈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鳳山〉,收於黃武達編,《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

與其餘十條街一樣,一律位於木廠街和馬頭角道之間,亦同為單線單程街道。 龍圖街為一北行街道,全長約100米,闊約10米,數據亦與其餘十條直街一樣。 街道東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亦有一兩所快餐店。 [93]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高雄市陸軍眷村(鳳山黃埔新村)文史資料蒐集研究案》(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4),頁12-21。

鳳儀街: 鳳儀街10號 10 FUNG YI STREET

[24]其中台糖小港線(臺灣製糖會社紅線)由鳳山至小港,如連結由九曲堂至旗山的旗尾線,可貫穿至旗山。 這兩條鐵道是除了縱貫線外,鳳山最重要的聯外鐵道。 [17] 高淑媛,《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罐頭業為例》(臺北:稻鄉,2007),頁11-13。 日治鳳山街的發展,隱含有依照族群分布發展的情形,日人投入較多建設的區域,都與日人主要聚集地有關,形成了臺人以鳳山舊城區,日人則以城外新區為主,這也是日治50年,鳳山街可見的明顯變化。 鳳山街都市計畫於昭和13年(1938)通過,讓鳳山街發展走出舊城區,向舊城區外擴展,但使得鳳山街改變最大是日治晚期軍隊進駐,在鳳山城外興建軍事設施及眷舍,也讓鳳山街日人人口快速急升,雖因時間過短,較看不出其影響,但若拉長至戰後,則可看到鳳山街成為一個外省族群聚集的軍事區。 鳳山街是清代鳳山縣(約當今高雄市及屏東縣大部分地區)的首府,當時是鳳山縣的商業及政治中心。

但邁入日治時期,在短短20多年內,逐步被高雄趕上,可見日治時期,是關係鳳山街發展的重要時期。 但鳳山街整體風貌的最大改變,則是日治後期的戰爭階段。 鳳儀街2023 而在戰爭階段時,總督府透過各類經濟統制,實行戰時動員,並逐步以日人取代臺人,如臺商最重要的商業組織「鳳山信用(販賣利用)購買組合」,在昭和14年(1939)年以前,不論組合長、常務理事、理監事均為臺籍,但在昭和14年後,由高雄市出身的芝忠一擔任組合長,並增加一位日籍專務理事。 連執行經濟統制,都由高雄市日人出面,可見鳳山街此時受到高雄影響之深。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企業,不論是鳳山製氷、高旗自動車株式會社、鳳山軌道商行,以及急速成長的鳳梨罐頭工廠,都是在城郊的新庄仔,也讓新庄仔、縣口及火車站旁的赤山成為日人企業主要聚集地,與臺人的火房口、大老衙、草店尾形成鳳山街兩大區域。 因鳳山城外新庄仔為鳳梨罐頭產業工廠及辦公室的主要聚落之一,故對於鳳山街影響較大,糖業與鳳梨罐頭為此時期鳳山街經濟的主軸,兩者的貨物運輸均需要鐵路,這也帶動鳳山街的交通發展。

鳳儀街: 鳳儀街1號評論

[57]這都可看出鳳山街在不景氣下,自動自發的節約行動。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4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30。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3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29。 鳳儀街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2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昭和元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27。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4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26。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13年)》,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25。

鳳儀街: 鳳儀街16號附近醫院

鳳山舊城區可分為清代行政區的「縣口」,以及民眾主要居住區:「大老衙」、「草店尾」、「火房口」四區。 鳳儀街2023 回顧日治時期鳳山街發展,約可以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正分為前後兩期。 兩期鳳山街的管轄範圍不同,前期鳳山街範圍約為鳳山城區,鳳山街原為高雄區域中心,但在總督府決定將重心擺放在打狗港,並連結縱貫鐵路,使得打狗崛起,逐漸取代鳳山街。

同屬區內的馬頭角三街則有全面的樓宇重建計劃。 重建十三街多年來俱有熱烈的討論,地產商、居民、市區重建局及香港房屋協會等,一直對問題爭議不下。 由於區內多有夕陽行業,例如車房及少量殯儀業服務的店鋪,市區重建局曾經表示,整體重建十三街及鄰近的馬頭圍舊區有困難[10]。 加上11條直街街道狹窄,每條只有大約10米闊,故此需要重建物業騰出地方,以改善環境的要求亦遇到阻力[10]。 馬頭角道(英語:Ma Tou Kok Road)為十三街街區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最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西起馬頭圍邨,為一條雙線單程的掘頭路,終望維港。

鳳儀街: 鳳儀街10號附近醫院

昭和11年(1936)8月29日高雄州告示114號公布「大高雄都市計畫案」,[89]該計畫是以未來30年,人口預估40萬規劃,其中將州廳北側40米道路(今高雄市中正路)延長至鳳山,[90]其都市計畫範圍,也距離鳳山街不遠。 在經歷經濟大恐慌及鳳梨罐頭產業合併事件後,1930年代的鳳山街產業是否有所變化? 鳳儀街2023 表4是根據昭和11年(1936)《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分析鳳山街商店,編撰者僅列出14種行業,與表3昭和4年的市況相較,鳳梨罐頭、金貸業、雜貨三大主要項目,以及新興的製冰、自動車都消失。 此表是由明治40年(1907)《台灣南部紳士錄》中鳳山街名人開設商店所做類型統計表,表中日商聚集在縣口,而臺商以火房口、大老衙、草店尾為主。 從商店類型中,也可看到臺人與日人的不同型態,臺人以醫生(應為漢醫)、綢緞布裝、什貨、阿片煙膏為主,日人則多經營較新式產業,如鳳梨罐頭、寫真等行業。

鳳儀街

2012年8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就市區重建的初步方案諮詢公眾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得來的意見及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香港政府部門或者機構商量及討論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鳳儀街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鳳儀街2023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鷹揚街和鴻運街,多見車房,街尾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及眺望翔龍灣。 鷹揚街(英語:Ying Y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5條,為一北行街道。

鳳儀街: 鳳儀街

[48]以上種種,都可看出1920年代鳳山街整體景氣的好轉。 鳳儀街(英文:Fung Yi Street),係香港九龍馬頭角嘅一條馬路,由木廠街開始,去到馬頭角道。 鳳儀街2023 鳳儀街2023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道西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駿發街,多見車房。 鳳山社區多元發展,有繁榮的特區與新興重劃區,鳳儀門市營業面積共82.3坪,商品結構導入K∙Seren美妝、博客來、現打啤酒、菓子屋及冷凍生鮮,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

我們可從昭和4年(1929)《臺灣商工人名錄》所記載的鳳山街商家(見表3),以及〈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鳳山〉(見圖5)做一討論。 臺灣鳳梨鑵詰會社的輕軌鐵路興建後,貨運及客運都較為方便,一般反映很好,營運較以往為佳,[27]也帶動日後鳳梨罐頭製造業的黃金年代。 但經過十餘年的營運後,其獲利越來越困難,遂於昭和2年(1927)9月,首先中止鳳山街至苓雅寮間的輕鐵。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高雄縣鳳山縣城整體環境再造計畫》(高雄:高雄縣文化局,2007),頁3-34。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11],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11]。

鳳儀街: 鳳儀街6號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統一超商(2912)全台第6000家7-ELEVEN「鳳儀門市」開進高雄鳳山區,明天將正式開幕,單一品牌總店數與全家(5903)、萊爾富和OK三家連鎖超商總店數相當,以一打三局面坐穩超商龍頭地位。 [10] 丁文惠,〈臺灣日治時期瘧疾防治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104。 [2]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收入臺灣文獻叢刊第73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 。 昭和8年(1933)10月15日,鳳山街方面委員會例會,更提出禁止燒金銀紙的議案,獲得在場所有委員的同意,也展開一連串的宣傳。 [56]昭和9年(1934)3月,由街長平間重兵衛召集鳳山街方面委員會事業助成會評議委員12人,針對如何加強宣傳討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