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連雪玲11大著數2023!內含連雪玲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連雪玲

未接觸佛學之前,總認為佛教經典只是出家眾或修行者言行思想之圭臬。 其實佛學浩瀚無窮,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它沒有時空之限制、沒有人事物之間隔,它適合所有的人、非人,它適用於三世。 當自己再把手搭在那兒,此一被電的感覺就沒有了,原來並不是扶手漏電,而是自己的內氣與它相感應所發生的。

連雪玲

隨後我就醒來了,醒後我百思不解為何會做此夢,故親自去搜集資料與實地訪談,大致可歸納為—夢的產生,以唯識學的觀點而論,是獨頭意識的活動,獨頭意識是屬於第六意識的一種〈註五〉。 若因內在真氣足而深入頭部會引發前塵影事起現行,吾人雖在睡夢中,亦可了知三世〈註六〉因果。 開始動筆之際,自己也覺得沒有多大感受,只是翔實地敘述,直到參加禪七活動後,且恰逢阿彌陀佛誕辰,當日卻突然覺得文思泉湧,撰寫的進度相當順利,甚至寫到感人處,自己又再度陷入該情境中,曾數度激動得落淚不已,而告停筆。 又吾人稱依佛法的路線去行持、實踐之人為修行者,故知佛法並非紙上談兵,需要親身去印證經典內容,待印證之後,就能了知自己日後的人生方向。 普賢十大願中第九願為恆順眾生,雖然它只是簡短的四個字,若吾人能深思之,則能明瞭其用意是在度化眾生,去除我執,自我考驗,我亦曾依此而力行,卻有「知易行難」之慨。

連雪玲: 斷食胃詳細介紹

而那時除了眼睛疼痛外,若干與筋骨經絡相關的舊疾復發、新病纏身,使得本年與醫院特別有緣。 連雪玲 連雪玲 但是也因為如此,讓我親身體會出人在病痛的時候,由於情緒不穩定,脾氣較暴躁,對事看法較消極、較不順心,而導致在為人處世上,就會顯得不圓融,我們不要以負面情緒待之,反而更應該多一份包容與體貼。 而且須慶幸自己身心康寧,應該好好地利用這血肉之軀,在有生之年,除了本身多修身養性外,並且力行菩薩道。 又在週四上打坐初級班課中,一邊打坐一邊在聽經說時,自身在打坐之感覺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心意識與自身週圍被溫和的白氣所籠罩。

連雪玲

事後,曾經自問:如果真的要皈依的話,又該皈依那位法師或得道高僧呢? 後來,經過一番思量,或許在禪修中心牆上所掛的那幅畫像的修行者吧! 記得,剛來禪修中心不久,就看到該幅畫像,畫中的那位老人家,從他的舉止、穿著上觀之,好像是位有修行者,從相貌上觀之,此人給人的感受是仁慈、親切、開朗。 當時自己的想法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前身是佛,名大正光明如來,祂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佛〈註十六〉,故兩者的形貌會如此相似。 往後經多次的練習,只要一感到喉嚨開始發癢,就利用此方法處理,咳嗽症狀才改善但未痊癒。 純就發展業務、擴大行銷空間,以達到業務成長的立場而言,保險公司與車商建立良性互動關係,對彼此可說是互蒙其利。

連雪玲: 連雪玲詳細介紹

連雪玲 最後,索性連心經也不默背,靜靜地坐在禪堂內,又一會兒開始覺得很無聊,因為再坐下去也是一樣,無法再進步似地,很想就此中斷。 連雪玲2023 回台之後,約在教師節當天早上或前天晚上,我夢見星公上人,他一語不發地站在我的床邊看著我。 次日晚上,因服藥而張嘴時,卻突有一陣風灌入喉嚨,過了一會兒,逐漸感到該處會疼痛。

  • 此禪修中心是一些居士大德們發大心、行菩薩願而成立的,所有課程都不收費用,一來方便自己修行,二來願與大眾結緣。
  • 然小腹丹田成形與飲食有密切關係,且內在真氣與飲食量成反比例。
  • 記得第二天下午,曾經因為耐不住肢體上之疼痛,而萌生退意,真想在禪堂外就一直休息下去。
  • 緣於行銷管理不健全、保險業者自律性低、保戶受制於車商,導致車商日形坐大,而有壟斷市場之勢。
  • 但是打坐進行到途中,卻發現體內呈真空狀態,任憑如何誘發丹田契機,也使不上力量。
  • 記得有一次看到一隻小蟑螂,從排水口跑進屋內,當時覺得很納悶,為甚麼屋子已經打掃得非常乾淨,而且是新蓋好的公寓大樓,照常理而言,應該它不會出現才對啊!

事隔兩週,記得當天是法爾週日的大悲懺法會,因記錯時間而提前抵達道場,在利用空檔時間打坐時,於下坐的前一刻,發現我的頭頂有金色光環出現。 陸續地身體各部位都可感受到如電流般之內氣,時強時弱地在跳動、闖動。 有一回,當他第一次看到一尊寺廟所恭奉的石雕聖像時,他就很好奇地發問:「它是誰?」,家母便告訴他說,這是觀世音菩薩,且教他禮拜。 我要送「觀世音菩薩聖像」生日禮物的對象就是此男孩,記得當時他收到我送他的生日禮物,是一張觀世音菩薩聖像時,對此份生日禮物只看了一眼,好像很失望似地,一句話也沒說。 連雪玲 事後,聽說他把它擺在書桌上,每次到該地方,必會自行禮拜一番。

連雪玲: 連雪玲中醫師

七年前,那時家母為了補貼家用,首次到「作月子中心」去應徵工作。 第一位服務的產婦,因為對家母的敬業精神與為人都感到滿意,故進而顧用家母為嬰兒的褓姆。 據該產婦自己說,當她有一次回到新竹娘家時,晚上作了一個夢,夢到一條大蟒蛇,過了不久,就懷了這個小男孩。 這位男嬰在睡覺的時候,手部的拇指與中指兩指的指甲會輕輕地碰觸,猶如結手印般地秀氣。 連雪玲 莫約八四年初舊曆年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於教育部聆聽了一場星雲大師的演講,聽完之後,大會贈送每人一本「傳燈—星雲大師傳」。 那時並未翻閱將它束之高閣,月餘之後,因報名金融事業黨部的佛光山三日禪修活動,為了要對星公本人與佛光山有初步的認識,才開始閱讀該書。

連雪玲

連雪玲 當晚即照著師姊所教之方式來做,發現打坐時,兩手就像拿著磁鐵似地,氣感很強烈,但是身體很沉重。 三、持戒中,不攝取任何食物,主要在去除體內積垢,消除腸道內容物,誘發丹田契機。 最後,索性連心經也不默背,靜靜地坐在禪堂內,又一會兒開始覺得很無聊,因為再坐下去也是一樣,無法再進步似地,很想就此中斷。 在大乘聽唯識的同時期,我也開始參加禪修中心「打坐先修班」的課程,該課程在老師上課前廿分鐘左右是學員自行打坐的時間,由於是初學者而且是插班生的緣故,所以第一次打坐是在一切都等於零的狀態下進行。 一進入禪堂,只見燈光昏暗,所有的人都閉著眼睛,靜靜地坐在塌塌米上,腿上蓋著一塊墊布。 連雪玲 坐了一會兒,腦海裡呈現出以前早被遺忘的事情,自己也覺得奇怪,為甚麼七、八年前被忘記的事又會再度想起?

連雪玲: 連雪玲: Share “連雪玲中醫 LIN, SUET LING STELLA”

大約一週後,在參加法爾週末的觀音大悲水法會中,正當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及觀想其聖像之階段,唱誦剛快要結束時,該尊觀想的觀世音菩薩聖像之背光射進入我的眉間。 連雪玲 之後在持誦大悲咒中,頓覺桌上大悲咒的字體變大,且忽遠忽近的。 此現象即內氣已進入眼睛中,使眼睛看東西時,會有忽遠忽近的感覺;張居士說忽遠〈大〉忽近〈小〉是配合著我們的心跳而產生的現象,心縮壓時眼睛看東西會大〈近〉,心舒張時眼睛看東西會小〈遠〉。 雙十國慶連續假期,在靈泉寺參加三天的禪修活動,我在打坐期間不斷地採用張居士所說的方法,終於在禪修活動結束後,咳嗽症狀才完全痊癒。

週六在參加觀音大悲水法會中,在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時,突然感到舊疾部位─右腿腳板氣脹、右胸口有一團氣聚集在該處。 次日,即月信來潮,此次生理期,不若前半年因舊疾復發導致腰酸背痛之現象加劇,反而無任何酸痛,只是身生寒意、手腳冰冷而已。 再次日,於瑜珈課中,在做後式動作時,右手手掌及下臂感到一股強大氣流聚集在此,且有酸麻的感覺。 待用相同動作做相反方向姿勢時,感到眉間處十分地疼痛,一直持續到半小時後,疼痛才逐漸消失。 聽聞師兄姐的說法,可能是內氣衝到該處,才會有此情況發生,解決之道是做瑜珈術之過橋姿勢或逆倒之姿勢即可。

連雪玲: 連雪玲 所有專欄文章

齋戒前後日之食量不如法—齋戒前食量未減反而增多,造成更饑餓之現象;或者齋戒後,食量過多,引起胃部脹痛、不適應等情況,此其三。 行斷食時,身生寒意,手腳冰冷,爾後因補充鐵劑,已有改善,此其四。 忍受饑餓之耐度增加,脾氣亦有改進─若到用餐時刻,應用餐而未吃飯或延後用餐,脾氣較不急躁,較不易發怒,此其六。 最後無形中小腹氣源逐漸養成,體重維持在標準值左右,無須減肥瘦身,自成苗條、勻稱。 之後,張居士即開始講授與打坐有關的課程與佛教經典,當天上的課是「持不非時食戒」,亦即過午不食,乃吾人於陰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卅〈月小為廿八、廿九〉等六日,過午之後即不食,直到隔日清晨起床後,才可再進食。

我由台灣與其他四位師兄姊一同前往參加,在第二天禪修中,所採用的是參話頭法門〈註十四〉,且將意念守在明點上—係從眉間往後腦劃一橫線,再從頭頂百會穴往喉結劃一直線,此兩線交叉處即是。 開始之初,身體上未有任何變化,待多打幾炷香後,於跑香時,覺得頭部非常脹痛,可能該處已充滿內氣,約過數十分鐘,此現象才消除。 隨後,自己馬上告訴自己,萬不可著相,同時將眼睛張開又閉上時,此尊菩薩就消失了。 連雪玲2023 後來聽一位師姊說,她以前也有類似現象發生,當內氣要破喉結過喉輪入腦時,若內氣被阻塞無法通過,就會產生咳嗽。 她當初的處理方式是先吸一口氣,把氣放在喉部,然後閉氣,觀想喉部,直到忍受不住時再換氣,把呼吸恢復正常順暢後,再重覆做一次動作。

連雪玲: 連雪玲: 連雪玲的董監事

或許我想印證他的一些說詞是激將法而非其本意,因師父永遠是慈悲的。 去年母親節前夕,為了盡一份為人晚輩的孝心,特地買了一束花及營養品與大姑共渡母親節,她顯得十分愉悅,告訴我說:「從來沒有人送過花給她。」那晚,她跟我聊了許多話。 不料,月餘之後,她卻因一場意外事故而成為植物人,至今仍然病臥在床。 經由表姊口中得知,她將以往我拿給她的零用錢存下來,將該款項去打造一條金手鍊要送我。 因為此人的佔有慾強烈,與我愛自由不願受拘束的個性,大有逕庭。 況且吾人受於父母的身體是清淨不染,應好好利用此一人身,勿在情慾世界裡打轉才是。

連雪玲

國小時期,對書法十分喜愛,當我神遊於筆墨世界之際,常常達到渾然忘我之境界,頓時煩惱盡除,寫完書法之後,常感到身心舒暢,與其說我喜愛書法不如說我喜歡此種無憂無慮的感覺,來得恰當與貼切。 而從日後的種種學習中,亦體會出在行、住、坐、臥各方面,只要活在當下,此種無罣礙、心靈平和的感覺,自然會不求而自得。 由於傍晚時略受風寒,以致第六天一早,就感到喉部不舒服,腸道輕微腹瀉症狀,加之在斷食期間未補足水份,導致在打座時,頻頻打呵欠,甚至在行香時,已有體力不支的情形,後來服用感冒藥及若干熱湯、甜食,才略感舒適。 之前,已為此會而心情波動,輪到麥克風傳至手中時,剎那時,感到後腦勺有股氣流衝上來,該處覺得麻麻的,腦筋裡一片空白,心情變得悲感交集,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得體,因此默然而輪過,或許「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最佳心情的寫照。 行香時,主七和尚曾要求右手宜垂直擺動,起初很不習慣,後來經過兩、三回,發現該手痛得幾乎要斷掉似,但是經過兩天的摸索後,情況已略有改善,把身體的感受放空掉,體會出主七和尚所云「無受清淨」的禪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