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丹尼士三叉戟2023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今次設計同之前 Rickshaw Sightseeing Bus 同款巴士改裝有所不同。 車頭只保留頭幅部份,車頂未有被伸延,而車尾尾幅就獲完整保留。 ,HK Bus Channel 巴士台 facebook專頁。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巴士再生夢」:九巴捐贈退役巴士予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新聞稿],2019年11月1日。

都普车身厂为三叉戟型提供DM5000型车身,采用DM5000车身的三叉戟巴士标准高度为4.4米,另有为香港的新世界第一巴士提供高度为4.17米矮身版安装在长度最短的三叉戟三型10.3米。 都普设计的DM5000车身虽然产量不及亚历山大的ALX500车身,但版本却较ALX500为多,在香港包括载客量较高的市区版,以及用于城巴机场快线的客车版,而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进口的三叉戟三型都选用都普提供的车身。 丹尼士车厂从1982年起为香港市场推出由丹尼士统治者底盘开发的丹尼士巨龙双层巴士,可是巨龙底盘经过十多年生产后,已没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而丹尼士车厂有感于低地台巴士渐渐成为巴士市场的发展方向,于是在1990年代初期加紧研发采用低地台设计的新一代巴士底盘。

丹尼士三叉戟: 车身

城巴在2001年為巴士翻新車廂,改用淺藍色扶手柱及更換地樣,座椅改用人造皮,而原有的路線數字牌布則獲得保留。 城巴一向是以整輛完成裝嵌(Completely Built Up,CBU)的形式購入新巴士,不會在香港為巴士裝配車身,但由於都普(Duple Metsec)僅提供車身散件,事實上其廠房亦不足以應付大額數量訂單的裝嵌服務。 為解決以上難題,城巴便要求葡萄牙的Salvador Caetano為旗下的巨龍巴士進行車身裝嵌工作。 故此部份巴士車廂內司機席上方,釘有Salvador Caetano字樣不銹鋼牌。

  • 1998年中巴專營權結束後,全數禿鷹都售予新世界第一巴士,其中三輛12米非空調禿鷹(車隊編號DL6、7、10)被改裝為訓練巴士。
  • 1982年,中華巴士接收了兩輛12米非空調禿鷹作試驗,它們分別裝上都普車身及亞歷山大車身。
  • 该53辆巴士投入服务初期,其中9部10.6米巴士( 、 、745)行驶接驳东铁路线,其余( 、 、 、 )则行驶接驳西铁路线。
  • 當中3306/JJ2919在退役之後被用作2018年5月19日以假車牌JG633於沙田利達工業中心拍攝香港電台電視劇集《火速救兵IV》第六集-「守破離(下)」一場巴士衝上大廈簷蓬削頂的情節(影射2017年長沙灣道城巴失控衝上行人路意外)。

丹尼士車廠生產的五輛丹尼士三叉戟12米樣辦車中,其中一輛為九巴現時的ATR101/NG6783(前車牌HZ6751);外觀、車廂佈局及機械配置與ATR1/HJ2127大致相同,惟波箱改為採用ZF Ecomat 5HP590波箱。 DM6曾經是新巴唯一一輛非空調開篷巴士,已於2008年1月底退役。 餘下的巴士部分已出售,其中三輛(DM9、12、25)於2000年被售予城巴,並改裝成訓練巴士;另外DM18及DM22於2002年8月售予新旅遊,並改作開篷巴士,2004年售予城巴,並更改編號為20及21。 1982年,中華巴士接收了兩輛12米非空調禿鷹作試驗,它們分別裝上都普車身及亞歷山大車身。 中巴配上都普車身的DL1(車牌CV4990)是全港歷來載客量最高的巴士,達171人,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丹尼士三叉戟: 香港

城巴在1997年引入最後10輛丹尼士巨龍10.3米空調巴士,機械配搭與上一批相同,車尾冷氣組件與上一批稍為修改。 城巴在2000年推行無軌電車試驗計劃,701被改裝成全球首輛三軸雙層空調無軌電車(同時把引擎更換為平治引擎),但計劃得不到政府的青睞,最後無疾而終。 2004年,從新旅遊購入旗下兩輛開篷巴士,編為20及21,提供私人租賃服務。 20採用紅色配藍色裙腳的特別塗裝,而21則長期貼上Panda Bus全車身廣告。 2016年12月20日:ADS223/JC3752行走91M線往鑽石山鐵路站方向在清水灣道上斜時,於打鼓嶺新村附近撞向一輛龍威旅運旗下的富豪B7R(PL1311),巴士左邊車頭損毀。

丹尼士三叉戟

三轴版丹尼士三叉戟(后期亦有被称为Trident 3)采用纵置引擎设计,引擎散热水箱设于引擎右面;而两轴版丹尼士三叉戟(亦有被称为Trident 2)采用横置引擎设计,引擎散热水箱设于引擎左面。 到了1999年,两车轴的三叉戟巴士,开始在英国本土大量行走,而这款巴士的不同长度版本,亦已于爱尔兰、西班牙、新加坡、美国及加拿大等地投入服务。 丹尼士三叉戟2023 首辆三叉戟巴士于1996年问世,最先于1997年在香港投入服务,而全球首辆三叉戟巴士由香港的九龙巴士﹝九巴﹞所拥有。 除了九巴增购这款巴士外,香港的城巴和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亦陆续增购这款巴士。 冠忠巴士并于2013年6月向城巴购入8辆前城巴机场豪华巴士车辆,车队编号为2148、2151、2153、2154、2156、2158、2159以及2161,该批车于城巴车厂内进行改装。 此批车辆平日行走员工接送路线,假日则支援屿巴B2X线; 其中1辆(前2154)的车牌被更换为SM4197。

丹尼士三叉戟: 香港銷售概況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巴士再生夢」九巴捐贈退役巴士予兩間小學 推廣STEM與藝術學習,[新聞稿],2019年1月4日。 這批巴士獲安排翻噴車身,移除車身所有九巴標誌,保留九巴香檳金色塗裝,與Neoplan Centroliner相同,企位則因客運營業證所限而減至8個(企位包括一個輪椅位及上車門的輪椅斜板)。 新大嶼山巴士自從於2007年開辦B2線及於2008年開辦B2P線以來,兩線客量日漸上升。 嶼巴已經加密兩線班次及調派更多巴士應付需求,但嶼巴及派出非專營巴士支援的冠忠巴士車隊均以單層巴士為主,實在難以應付假日往返深港兩地的人流。

三叉戟3型可以配亞歷山大ALX500或者都普金屬部分DM5000車身。 在2015年1月22日20时许,一辆行走九巴42C线往蓝田铁路站方向的配ALX500车身的丹尼士三叉戟(ATR98/HZ6550)在龙翔道天马苑对开突然冒烟,全身严重焚毁,事后因无法修复而直接退役。 其后在2008年3月31日,九巴天柏路车厂发生大火,其中两辆12米配DM5000车身的三叉戟(ATR/HX7649及ATR195/JM8323)及一辆龙运巴士12米配ALX500车身的三叉戟(ATR358/HR8939)于火警中焚毁而退役。 首辆退役的丹尼士三叉戟是ATR6/HV6943,巴士于2002年11月27日行驶过海隧巴692线时,在东区海底隧道鰂鱼涌出口时,因乘客倾泻易燃液体而发生火警,该车被严重焚毁,事后不获修理,成为首辆退役的九巴低地台巴士。 城巴及龙运巴士亦购买此类型巴士,主要行走东涌及机场巴士路线(如往来红磡车站与香港国际机场的A21线)。 新巴在1998年9月1日接管中巴路线后,亦有派此类型的巴士行走,主要是12米、11.3米和10.6米版本,其中部分更只有10.3米长,4.17米高,主要行走山顶的15路线。

丹尼士三叉戟: 香港空運貨站

主力行走中環往來赤柱的6、260路線系列,以應付赤柱路途曲折的路段。 九巴在1995至1996年增購80輛巨龍11米空調,改用Nippdenso Compact空調系統和Denso GD1一體式綜合式空調機組,車身設計作出輕微修改,包括改用白色空調散熱網及尾牌牌箱不設凸出邊框包圍。 而車廂採用2+2配頭枕座位配搭,載客量因而減少17人,用以取代首136輛丹尼士喝采(N1-136)、部分利蘭勝利二型、部分丹拿/利蘭珍寶及配合西區海底隧道通車而新增的用車需求。 丹尼士三叉戟2023 九巴在1992年購置150輛空調巴士,其中30輛為9.9米空調丹尼士巨龍,以取代利蘭勝利二型及丹尼士喝采。 巴士採用康明斯LT10-B245引擎、Voith DIWA 863波箱。

巴士初期行走1A線,至2005年8月8日改往27線,其後於2007年4月20日調往89線服役,直至於2015年7月26日被編為後備車。 2015年8月14日,ATR1車齡將近18年,退役在即,被重新調回1A線行走,並於車身貼上「香港首部超低地台雙層巴士光榮引退」圖案,以及補回車身紅線和水牌。 新巴於2001年9月20日斥資逾1億元加訂55部歐盟三型空調雙層巴士,其中21輛為丹尼士三叉戟12米巴士,本批巴士改配改良版亞歷山大ALX500車身、康明斯歐盟三型引擎及Voith DIWA 864.3E波箱。 巴士車尾的線條較直,牌箱設於車窗上,指揮燈亦改用LED二極管。 車廂方面,巴士配備Lazzerini新巴色人造皮座椅,全數於新巴創富道車廠裝嵌,用以取代餘下的丹尼士禿鷹11米(DM)非空調巴士。

丹尼士三叉戟: 車隊簡表

2015年底,新巴為3601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氨素缸),使3601的排放水平提升至歐盟四期標準,從而可以駛入專營巴士低排放區。 新巴首輛丹尼士三叉戟為1001/HU8370,也是新巴首輛抵達香港的新購置一手巴士,於1998年7月7日抵港,並於新巴正式接辦中巴路線前用作新巴客務中心之用。 新巴正式接辦中巴路線當日共有19輛丹尼士三叉戟12米投入服務。 新巴在1998年成功投得原中巴路線專營權後,原打算將旗下路線只使用這批為數190輛的巴士及丹尼士飛鏢行走,但因這批巴士未能趕及投入服務並顧及路線擴張而購入中巴的車隊行走。 1999年7月24日,197/HT7970於中午十二時許行走A43線前往聯和墟時,離開大欖隧道後突然起火,其後全車被焚燬。 事後丹尼士車廠提供一輛都普車身的同型號巴士(301/JV7629)作為賠償。

丹尼士三叉戟

原有的自動報站系統顯示屏被拆除,僅保留控制器作將來提供實時抵站時間查詢服務之用(已於2018年12月下旬起陸續啟用)。 此車於2017年12月退役後,於2018年6月初被發現停泊於前啟德機場空地內,再於同年6月底被噴成灰色。 ATR257/JS7265,於2018年12月被捐贈予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校方會將巴士重新改裝成「CreArtive Bus.美術巴」。 ATR275/JT1954,於2018年12月被捐贈予位於天水圍的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校方計劃將巴士重新改裝成「STEM 丹尼士三叉戟 BUS」。 ATR291/JU4778,於2018年11月22日被捐贈予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捐贈時巴士電牌已上載「呂小號 STEAM BUS」的資料,校方計劃將巴士改為STEAM用途。

丹尼士三叉戟: 車隊圖片

九巴於1989年2月訂購31輛丹尼士巨龍11米非空調版本巴士,後來加訂20輛;其中一輛底盤於運送時損毀,即只有50輛。 九巴於1987年訂購210輛巴士,其中60輛4月為訂購的丹尼士巨龍11米非空調版本巴士,用以配合路線開辦計劃的用車需求及取代大批兩軸非空調巴士。 截至2016年12月25日,九巴服役的丹尼士巨龍9.9米只餘下50輛,為全港最後一批雙層非低地台巴士,除1999年1月出牌及由沙田車廠管理的丹尼士巨龍9.9米外,其餘車廠的丹尼士巨龍9.9米會於2017年開始陸續交由荔枝角車廠管理直至退役。 由於丹尼士車廠早於1996年關閉丹尼士統治者底盤生產線,因此廠方需要另設生產線,應付九巴12米空調巨龍巴士及最後一批9.9米空調巨龍巴士(ADS )的訂單,成為丹尼士最後一批生產的非低地台巴士,亦是全港最後一批引入的非低地台雙層巴士。 丹尼士三叉戟2023 当中5部配ALX500车身,机械同样配备康明斯M11引擎,Voith DIWA863.3E波箱,并于翌年年头出牌。 50架係12米版,30架配亞歷山大ALX500車身,20架配都普金屬部分DM5000車身;30架係11.3米版,配亞歷山大ALX500車身;62架係10.6米版,配亞歷山大ALX500車身;40架係10.3米版,配都普金屬部分DM5000矮車身,用嚟行山頂線。

巴士轉售後,車隊編號系列沿用丹尼士飛鏢SLF的DN,於2014年3月2日率先行走38線,並裱上車隊編號DN4(2118)及DN5(2120)。 這2輛巴士為嶼巴首批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但轉售後初期由於受牌照所限,只能於大嶼山行走。 而10.6米版本,新巴陣中最後一部配置亞歷山大ALX500車身的巴士(1660),亦已於2017年10月10日早上行畢27線後退役。 丹尼士三叉戟 而配置都普DM5000車身的巴士(3601),則已於2018年9月4日早上行畢104線後回廠退役,代表新巴所有丹尼士三叉戟10.6米均已退出載客行列。

丹尼士三叉戟: 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其餘則不獲保留,其中AD23/EW1005在退役後,將車頭整副組件轉移至ADS12/FT3339。 S3N255(EU9551)在退役之後被巴士迷私人保留,該車在多年之後的2020年被重新翻噴。 及後該車被掛上前九巴利蘭珍寶D787的車牌「BJ4807」,分別於2022年3月12日晚上在油麻地彌敦道,以及於同年3月20日在原新九龍灣驗車中心用地進行電影拍攝。 在1994年出牌的一批50輛丹尼士巨龍的車尾被密封(俗稱密龍/密籠),以預留安裝空調系統。 不過當時空調巴士車費貴,市民不太受落,政府勒令巴士公司減慢空調化進度,因此這批車直到退役都一直沒有安裝空調系統。

縱使3004/HX5101成功被修復,丹尼士車廠仍然向新巴提供一輛配都普DM5000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作為維修及更換零件成本的賠償,成為今天的3601/JT480,亦是新巴車隊首輛樣辦車。 其中1407/JC1874在2012年2月為政府試驗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連氨素缸作廢氣排放測試,車輛達到歐盟四期廢氣排放標準。 2015年開始,新巴為本批巴士的其餘車輛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氨素缸),使有關車輛的排放水平提升至歐盟四期標準,從而可以駛入專營巴士低排放區。

丹尼士三叉戟: 九巴車隊

2006年7月17日,ATR101行走67X線在葵涌道經歷交通意外後,因車身嚴重損毀,ATR101的大約半個車身需要重建。 唯當時早期版ALX500車身(包括樣辦車車身)大部份的組件已經停產,以及公司早已於2004年重組成亞歷山大丹尼士,因此九巴只能夠向亞歷山大丹尼士於訂購第二批次的AVBE同時額外要求增製一件為早期版ALX500樣辦車車身而度身訂造的額外組件以供修復ATR101。 經歷兩年於81廠及總修中心內的維修,至2008年4月以新車牌NG6783復出行走至2017年2月9日退役。

丹尼士三叉戟: 丹尼士三叉戟3型

其中606/JS5341是港鐵巴士車隊中首輛髤上新色彩的巴士。 中大部分車輛使用Hanover電牌,唯獨601/JS6193在2006年年底被換上Hanover橙色二極管(LED)電牌。 曾擁有的丹尼士三叉戟巴士合共有75輛,包括22輛一手丹尼士三叉戟11.3米( )、47輛前新巴二手丹尼士三叉戟10.6米( )及6輛前新巴二手丹尼士三叉戟11.3米( )。

丹尼士三叉戟: 巴士車隊

都巴于1999年增购40部巴士,采用都普DM5000车身,康明斯M11引擎及Voith DIWA864.3E或ZF 5HP590波箱,下层改回纵及后向座椅及内折式车门。 都巴早年引进50部巴士,配用都普DM5000车身,康明斯M11引擎,Voith DIWA863.3E及ZF 丹尼士三叉戟2023 5HP590波箱。 车厢采用橙绿色主调,Lazzerini Practico 2840丝绒座椅及外推式落车门。 香港的丹尼士三叉戟有四种长度,分别为10.3米、10.6米、11.3米及12米,并可以选配亚历山大ALX500或都普(Duple Metsec)DM5000车身。 ALX500车身高4.38米,DM5000车身则高4.4米或4.17米(特制10.3米矮车身版),阔度均为2.5米。

到咗2000年,九巴引入多110架配都普金屬部分DM5000車身同埋電子路線牌嘅12米三叉戟3型巴士。 2001年九巴引入多50架10.6米三叉戟3型巴士,不過係配改良型亞歷山大ALX500車身,其中兩架特別改配歐盟三型引擎同埋油咗漸變嘅車身色彩。 而第二架樣辦車亦係配亞歷山大ALX500樣辦車身,喺1997年5月運到香港,成為香港第一架低地台雙層巴士。 之後架巴士俾人油成香檳色、貼埋顯示車廂地台嘅紅線同埋幾個人仔嘅貼紙,以宣傳佢嘅「超低地台」(九巴叫法)設計。

肇事的ADS223/JC3752車齡將屆法定上限,故意外後未獲修理,提早於翌年1月12日正式除牌。 2015年6月13日:早上六時許,一輛278X線往荃灣(如心廣場)方向的3AD51(HL2226)在青山公路 – 丹尼士三叉戟 葵涌段健全街停站時被一輛剛和混凝土車相撞,行走新界專綫小巴83A線往荃灣方向的豐田Coaster(LX209)撞向車尾,11人受傷。 涉事的3AD51(HL2226)其後因車齡已高不獲復修,事後提早退役。 2009年7月20日:早上十一時許,行走49X往廣源方向的AD91(FH2202)於沙田城門隧道出口落斜時,因閃避一輛切線的士,失控撞毀石壆並衝前60米才停下,事件中有8人受傷,事後肇事巴士因車齡問題而不獲復修,於同年9月15日直接退役。

丹尼士三叉戟: 版本

巴士使用亞歷山大ALX500早期版車身、康明斯M11-305E歐盟二型引擎及ZF Ecomat 5HP590波箱,車廂配備龍運千禧年代的標準Lazzerini橙紅色人造皮安全帶座椅;另外,巴士上的滿座牌採用金屬牌設計。 2007年,大巴士香港有限公司向新巴買入七輛已退役的丹尼士禿鷹11米空調巴士(編號DA14、16、21-23、27、28),這批巴士完成改裝作開篷巴士後,下層仍然保留有空調供應,並且於2008年重新登記車牌。 部分下層車箱空間改作數碼電子錄音系統設施,因此下層座位減少了三人至37人,而上層座位則維持53人。 首辆非意外而除牌的巴士为HM6894(ATR447),于2015年8月31日除牌退役。

丹尼士三叉戟: 丹尼士巨龍/禿鷹

其中一部丹尼士三叉戟10.3米(893/KS4408)於2020年9月退役後被巴士迷實況直播主Bus Driver Nick購入保留,在2021年1月運往紐西蘭,並於同年3月運抵紐西蘭列堤頓(Lyttelton)。 2014年11月6日傍晚,2240/HW5399行走E21A線往愛民邨方向,駛至九龍窩打老道近聖佐治大廈天橋附近調頭時,因車長未有留意高度限制指示牌撞及天橋底,車頂下陷及車箱光管冷氣槽損毀。 其後新巴利用該車的下層車頭組件復修撞毀的丹尼士三叉戟(3012/HY3075)。 2013年7月1日下午1時許,2286/JA220行走E22線往機場博覽館時,在北大嶼山公路撞向一輛重型貨車,巴士車長不治,37人受傷。

2007年9月,一辆配亚历山大ALX500车身的三叉戟(车队编号ATR23,车牌HW5331)被换上一副Gorba电子路线显示牌,使到有人猜疑九龙巴士是否会替旗下的低地台巴士换上电子路线显示牌。 于龙运新机场路线重组后,九龙巴士从龙运借用部分丹尼士三叉戟,在2002年底,九龙巴士从龙运巴士购入14部12米版本的此类型巴士,编号改为ATR ,其余巴士已返回龙运。 三叉戟型三型可选配的引擎都是美国康明斯的产品,最初采用康明斯的M11-305E21柴油引擎,马力为305匹,最高扭力为1250Nm(127kg.m),达到欧盟二期排放标准。 自从欧盟三期排放标准于欧洲落实后,三叉戟三型改用马力更强的康明斯ISMe 柴油引擎,输出马力达335匹,扭力增强至1410Nm(144kg.m)。 由于早期生产的三叉戟三型所选用的康明斯M11引擎散热设计欠佳,导致在香港运作时容易出现过热水滚,甚至有部分三叉戟型因为引擎过热而自焚。 三叉戟型可采用多款波箱,初期可选配福伊特的DIWA863.3三前速波箱或DIWA864.3四前速波箱,以及ZF的5HP590五前速波箱,到2001年可选用福伊特的D864.3E或ZF的5HP602C全自动波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