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潭水塘道2023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沿 金 督 馳 馬 徑 亦 設 立 了 一 條 二 千 五 百 米 長 的 鰂 魚 涌 緩 跑 徑 , 南 起 柏 架 山 道 , 北 達 北 角 賽 西 湖 。 在 緩 跑 徑 北 面 起 點 附 近 , 設 有 一 個 觀 景 點 , 遊 人 可 在 此 欣 賞 港 九 東 部 的 全 景 。 公 園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七 年 , 佔 地 一 千 三 百 一 十 五 公 頃 , 約 為 香 港 島 面 積 的 五 分 之 一 。

  • 為雙向分段收費,乘客需以八達通或流動電子支付工具付款,並於上車及下車時以同一張卡或賬戶各確認一次。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服務調整 城巴旅遊路線第314號線 小西灣(藍灣半島)至赤柱(循環線)〉[交通通告],2013年10月20日。
  • 在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後,沿著行人道往大潭童軍中心方向稍稍下降,在行人道落差較低處走回馬路。
  • 大潭水塘是按照百多年前的標準來設計,包括交通規格亦是如此。
  • 不論是短期一個月留港公幹或度假,或長達兩年的租約,入住陽明山莊即可體驗真正的舒適豪華生活。

乘搭新巴14號或城巴314號線(只於夏、秋季運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於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即可抵達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於旁邊的公廁梳洗或方便過後,即可開始沿大潭水塘道開始行程。 選擇在大潭篤水塘起步,是因為在終點黃泥涌峽巴士路線較多,回程返市區比較容易,還可以轉車到淺水灣海灘及赤柱市集,所以推介大家由大潭篤水塘做起點。 大潭水塘行山路線|今次介紹大潭水塘(又名大潭篤水塘)的大潭水務文物徑給大家,有超美水塘景、壯觀水壩和百年石橋 ,景點勁多,夠大家影相玩足一日! 大潭是港島區最大的郊野公園,佔地一千五百多公頃,相等於整個香港島面積的五分之一。 它位於香港島東邊,範圍由北面的鰂魚涌向南伸展至孖崗山,東至大潭道,西臨黃泥涌峽。

大潭水塘道: 水塘

此站鄰近淺水灣道1號、香港木球會及香港女童軍總會新德倫山莊;沿大潭水塘道步行可達黃泥涌水塘公園、大潭郊野公園及陽明山莊。 大潭水塘道(Tai Tam Reservoir Road)為一港島道路,西北起黃泥涌峽道近深水灣道交界,東南訖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外的掘頭路,中間途經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 除陽明山莊以西及大潭道以東的大潭水塘道兩端小段外,其餘大半路段均不准機動車輛行駛。 從淺水灣坳只要花約四十五分鐘,就可到達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

  • 今次要介紹的路線帶大家尋找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大潭廢堡、機槍堡以及探射燈台;它們都有一定歷史,值得觀賞!
  • 在十九世紀的末期,隨著人口的增長,港府展開了大型的水塘興建計劃,先後完成了薄扶林水塘、大潭上水塘及黃泥涌水塘。
  • 其實路既左面係水壩,右面係港島唯一既紅樹林,泥灘上面重可以見到小蟹爬行添。
  • 離開抽水站建築群後向北行,可到達大潭水塘行山路線行程的最後一站——最近經常在各大風景相片「洗板」的大潭篤水塘水壩觀景點。
  • 今次介紹的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是大潭水塘道靠近大潭篤水塘的一段,該段路為較平坦的瀝青道路,全程沒有梯級,方便好行。

香港首個水塘薄扶林水塘在1869年落成,供水需求仍不足供應市民使用。 計劃中的水塘容量136萬立方米,本來造價達35萬英鎊,後修改方案後減省至12.26萬英鎊。 不過,因當時經濟不景氣,加上1874年發生嚴重風災後需要賑災,令興建水塘計畫被逼擱置。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4取消斜炮頂 (往赤柱炮台方向) 巴士站〉[乘客通告],2019年11月15日。

大潭水塘道: 郊遊好去處

香港位處南中國海珠江三角洲口岸,既是亞洲的核心都會,更是通往神州大陸的大門。 大潭水塘道 雖屬彈丸之地,然而香港早已成為亞洲區內的國際商務、文化及經濟樞紐。 香港不但擁有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統、傲視同儕的先進機場,娛樂及飲食選擇更是多不勝數,聞名全球。

大潭水塘道

乘客使用上述付款方式,將只可享有與其他城巴/新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新巴班次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2001年8月27日:赤柱總站由赤柱軍營內遷往赤柱炮台(閘口),除特定日子(如軍營開放日、體育比賽)外,巴士不會再駛入軍營禁區範圍掉頭;同時加強繞經東頭灣道的特別班次服務。 1999年2月8日:正式增設空調服務,用車為丹尼士飛鏢單層巴士,初期只在星期一至六提供服務,假日維持全線使用利蘭勝利二型。 大潭水塘道 其實路既左面係水壩,右面係港島唯一既紅樹林,泥灘上面重可以見到小蟹爬行添。

大潭水塘道: 第 3 站 香港仔下水塘

登上山頂後,只要回頭一望,就可以看見山徑兩邊的風景十分迥異。 左邊可以遙望黃泥涌峽及渣甸山一帶的高樓大廈,右邊則是一大片青蔥的山巒,構成了一幅很大對比的圖畫,令人驚嘆。 這段山路的風景十分迷人,除可遠眺陡斜的孖崗山,在右邊更可暸望整個淺水灣。 如果想趁天氣好,外出行山的話,大潭水塘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潭水塘是香港其中一個戰前水塘,位於香港島南區,路程雖長,但非常輕鬆容易行。

難度方面,路線以官方郊遊徑為主,即使是非官方路徑的潭崗飛瀑及水管路,路徑都非常明確,而且沿路都有不少樹蔭,整體而言不算特別難走。 每逢周末,相信各位車迷要諗一個半天既輕鬆遊車河路線都相當頭痕,深淺赤石都遊過曬都真係悶悶地。 不過大家有無留意係石澳揸過去赤柱個陣會經過一個水壩頂呢? 其實呢個就係擁有多年歷史,係法定古蹟之一既大潭篤水塘水壩啦。 今次小編就帶大家由壩頂碌到壩底,見識一下水壩磅礡氣勢。

大潭水塘道: 交通意外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這裡沒有像大潭篤水塘水壩的圓拱形溢洪水道, 在雨季水塘滿溢時, 水就在水壩頂流出, 堤壩變成了瀑布。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在第四座石橋旁邊, 燒烤區四號場有一排十數棵楓香樹(紅葉), 在秋冬季節,樹葉會轉成紅色, 這裡是香港觀賞紅葉的景點之一。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在行車道的盡頭轉入小路,走進去約2~3分鐘,可到達大潭篤水塘水壩。

大潭水塘道

巴士站位於分界線以西,故屬灣仔區,亦與黃泥涌水塘公園同屬灣仔區最南的巴士站。 時至今日,大潭篤水塘已改為全自動運作,再沒有職員需要於宿舍留宿,但擁有紅磚牆、中式瓦片、木窗和平圓拱頂的抽水站員工宿舍仍吸引著不少遊客前來打卡留念、欣賞古建築之美。 是香港興建的第二座水塘, 大潭水塘道2023 也是整個大潭水務設施的第一期項目。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以紅磚建成的倉庫式建築物,屋頂用中式瓦片鋪砌,在運作初期是用蒸汽機推動抽水機作輸送食水。

大潭水塘道: 大潭水塘道,黃泥涌峽道

為 了 適 合 市 民 不 同 的 需 要 , 又 在 鰂 魚 涌 闢 有 一 個 為 晨 運 人 士 而 設 的 晨 運 園 地 。 沿 港 島 徑 第 六 段 , 由 柏 架 山 道 出 發 , 登 上 大 風 坳 , 繼 而 南 行 下 坡 , 便 可 走 進 這 片 綠 色 天 地 , 湖 光 山 色 盡 收 眼 底 。 登 臨 高 五 百 三 十 二 米 的 柏 架 山 山 頂 , 可 眺 望 維 港 兩 岸 風 光 。 由 於 鄰 近 鰂 魚 涌 及 西 灣 河 , 公 園 深 受 港 島 東 區 的 居 民 歡 迎 , 是 進 行 各 類 晨 運 及 康 樂 活 動 的 熱 點 。

九龍水塘屬新界第一個水塘,並位於金山郊野公園內,沿麥理浩徑第六段走便可到達。 第六段是麥理浩徑路程最短、最易走的一段,由九龍水塘行到城門水塘菠蘿壩為終點,行山新手不妨試下。 九龍水塘的主壩、溢洪壩都是為香港法定古蹟,主水塘水壩更以雙弧形設計,親眼見識會令人嘆為觀止。 繼續走大潭水塘行山路線約20分鐘,大家會到達大潭篤水塘燒烤區4號場。 在這裡,大家除了能夠使用燒烤爐與餐桌等設施燒烤和用膳,亦可以在附近遠眺大潭中水塘水壩。

大潭水塘道: 陽明山莊 筍盤推介

大潭水塘,是由大潭上、中、副及大潭篤水塘四個水塘組成,規模龐大,並可欣賞到英式石橋,風景優美,個人為大潭是港島區入門山徑之首選。 大潭水塘,即現時的大潭上水塘,是繼薄扶林水塘後,第二個建成的水塘。 在十九世紀的末期,隨著人口的增長,港府展開了大型的水塘興建計劃,先後完成了薄扶林水塘、大潭上水塘及黃泥涌水塘。 而由於當時港島人口集中在現今的中環及灣仔一帶,在興建大潭上水塘的同時,亦開鑿了相信是全港第一條的輸水隧道,從大潭上水塘的堤壩附近通往大坑道,再經輸水網絡把食水運送至中環等地區。 當時政府的構想乃興建道路把全香港島各區域連接起來,當通車時這個環島道路網的南段都被統稱作香島道,到1930年代這個路段被改稱作大潭道,而大潭道目前是石澳和赤柱前往筲箕灣、太古和東九龍之主要道路。 1917年大潭篤水塘落成後,大潭道其中一路段的設計乃利用其水壩作為行車馬路,而該街道現為赤柱前往筲箕灣、太古、九龍東和新界東的主要道路。

大潭水塘道

大潭水塘群包括大量歷史建築,其中22項在2009年9月18日被列為法定古蹟,由其組成大潭水務文物徑於同日啟用(寶雲輸水道21孔拱券段除外),由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及水務署署長馬利德主禮揭幕。 文物徑全長5公里,設有10個資訊站,介紹古蹟功能和歷史意義。 其中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群於2022年6月被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六期,由護‧聯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及海港學校基金會有限公司合作,活化爲「水圓地方」,預計2028年落成。

大潭水塘道: 香港

事實上,運輸署曾研究採用交通燈控制水壩兩端車流,惟堤壩長度逾400米,整個燈號基本循環時間需時5至6分鐘,會大大延長行駛時間,也可能出現車輛衝紅燈的危險,故未有採用。 然而,面對公眾人士要求在上述路段以交通燈號控制交通情況的強烈訴求,運輸署終於讓步,在2017年9月向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於9月下旬其中一個工作天推出一日交通燈試驗計劃,測試在該段路以傳統交通燈指揮的成效。 大潭篤水塘堤壩上的一段大潭道只能容納兩部小型車輛迎面駛過,有重型車輛(如巴士)經過的時候則無法於該段路面上並行而過。 故此,當有兩輛大型車輛(如巴士、重型貨車)同時準備駛過水壩時,其中一方必須在兩邊等候,直至另一方車輛走畢整段水壩方可通過。 部分駕駛技術欠佳的私家車司機,更因未能在該段路面上從巴士車旁駛過,引致交通嚴重阻塞。 此處為港島徑第四段及第五段的交接點,沿大潭水塘道步行至近陽明山莊即為衛奕信徑第一段及第二段的交接點,故假日不少行山客到此站登車或下車。

大潭水塘道

自從推出了無障礙郊遊的專題後,曾同行的輪椅使用者都期望能再參與下一次的試行活動,另外偶爾也收到其他輪椅使用者來郵,表示希望有機會同行。 心裡雖想讓他們可一一嘗試,可是活動屬試行性質,路線尚有不確定性,故同行者還是不宜太多。 大潭水塘道2023 只望將來能提供更多無障礙郊遊的資訊,相關設施也能有所改善,令無障礙郊遊不再是一件難事,讓他們也可隨興與家人朋友到郊外行山。 與大潭中水塘水壩不同,這條水壩上裝有多盞街燈,除了日間,有不少攝影師專程於晚間到場拍攝,為求拍攝到大水在燈光映照下傾瀉而出的美色。 這路段途經多個二次大戰時的軍事遺跡,實在難以想像這裡當年曾發生激烈的戰事。

大潭水塘道: 路線:

當年由工程師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1912年動工至1917年完工,由於規模大動用400名工人、資金約240萬港元,大潭篤水塘的儲水量比大潭其餘3個水塘的容量更多,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壩。 大潭篤水塘有多項法定古蹟,除了大潭篤水塘紀念碑外,其餘可赴大潭水務文物徑尋找。 水塘落成後3年Daniel Jaffe在英國去世,後來灣仔的謝斐道(Jaffe Road)以他命名紀念。 疫情下,不少人都愛出走郊野強身健體,才發現香港的山系風景原來是那麼優美及獨特,更吸引本地設計師Terrence Chan以紙膠帶拼貼出山系風景畫並製成月曆,早前我便按着月曆推介的地方前來打卡,實在饒具趣味。

大潭水塘道: 使用狀況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 及 大潭篤水塘水壩,在落車站車尾方向右邊有一路口,沿路往下走便可到達。 到達淺水灣坳,你就會看見有一道橋橫在引水道上,這就是紫崗橋。 大潭水塘道 淺水灣坳其實是位於紫羅蘭山與孖崗山之間的一個山坳,坳中有一個十字路口,只要你向南走,就可以沿著衛奕信徑第一段,登上孖崗山。 若你在到達淺水灣坳時已感到筋疲力盡,可以選擇往西走,約二十分鐘後就可以到達淺水灣了。 由畢拉山道起步,經金督馳馬徑出大潭水塘道、渣甸山、小馬山,沿鰂魚涌樹木研習徑到鰂魚涌基利路,全程大部分為衞奕信徑第二段。 1907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副水塘储水量为2240万加仑,而中水塘则为1.96亿加仑。

大潭水塘道: 香港”行山“路线,大机会“偶遇”发哥、刘嘉玲等大牌明星~

他在2010年修讀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時,論文題目便是香港古橋,並將此出版成書。 大潭水塘北站下車,前行落樓梯,如排洪會聽到澎湃水聲,樓梯沾上水份後濕滑,不必心急。 出發前可到水務署網頁查看大潭篤儲水量,一般而言在夏季機會較大,當然不要在大雨、颱風等惡劣天氣下到水壩,安全最重要。 水壩高18.3米,在壩底向上望不時有車經過,感覺不太真實。 約晚上7時左右大潭篤水壩就有機會亮燈,令水壩更添感覺。 走畢大潭上水塘後,遊人可選擇沿柏架山道行約2小時到太古,沿路可以看到港島東區城市景觀,與水塘風貌完全不同;或可走港島林道─美景路段,約1小時到大潭道,於迴轉處乘巴士離開。

這趟我按着山系風景月曆的推介前來打卡,發現大潭水塘水壩的風景最教我印象深刻。 歷史悠久的大潭水塘,共有二十一處地方被列為水務歷史建築法定古迹,更設有全長約五公里的水務文物徑,有興趣到此一遊的朋友,可由嘉亨灣乘搭14號巴士至大潭郊野公園下車,即可按着沿途可見的地圖前來散步。 大潭水塘道 至於欲一睹Terrence在山系風景月曆中介紹的大潭篤水塘石橋美景,只須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巴士站徒步約十五分鐘便可到達,沿路鋪得十分平坦,很適合周末來趟郊遊樂。 路線黃泥涌水塘公園、紫羅蘭山、陽明山莊、渣甸南引水道、金督馳馬徑、黃泥涌峽道。 長度約 5.5 公里(郊遊徑本身為5.2公里) 需時約 3 小時 難度●●●(●為最易,●●●●●為最難) 起點交通港島巴士路線6, 41A, 63, 66, 76於黃泥涌水塘公園站下車。 大潭篤水塘大潭中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上水塘大風坳柏架山道入口路程8.5公里需時2小時40分鐘補給點大潭郊野公園入口設有飲品售賣機及鰂魚涌東匯坊內餐廳 (沒有中途補給)退出路線走過大潭上水塘後可經港島徑往大潭道離開。

近起點處的分支路靠右繼續前行(左方山徑可登紫羅蘭山),沿引水道行走,往後接泥路小徑抵達一個十字路口。 在此應右轉下走至淺水灣坳 (續前行往大潭水塘、左攀紫羅蘭山)。 橫過短小的紫崗橋後,左走(直走可登上孖崗山至赤柱峽道;右轉可往淺水灣道) 塘邊小徑,直往大潭水塘道。

對於我們來說,遠足旅行的考慮點是,山路步行要不太難,沿途要空氣清新、風景如畫,山光水色一望收。 對此,這條由鰂魚涌至大潭道的大潭水塘郊遊徑,包括了柏架山道自然徑及大潭水塘道。 沿途雖是車路,但除了郊野公園的政府車輛以外,其他車都不能進入,所以污染較少,空氣清新。 大潭水塘道2023 雖然有上有落,但不太傾斜,容易行走,所以這條郊遊徑能符合上述條件,是一般遊人的理想遠足勝地。

大潭水塘道: 交通

至於描繪大欖水塘的千島湖時,Terrence則加插了一道彩虹,他說在創作時剛巧看見彩虹紙膠帶,便想為畫面平添色彩,造就出意料之外的理想效果。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大潭水塘道 大潭篤水塘是四個水塘中最大,遊人可於大潭篤(北)巴士站下車沿樓梯走到水霸底部,體會到它是何其巨大而雄偉,難以想像在百多年前的人有能力建造如斯巨型的工程。 北角寶馬山的紅香爐峰近市區,山峰只高220米,大部分路段斜度較低、樓梯少,適合新手,最快一小時便可登頂。 山頂位置景色開揚,可以飽覽270度維港海景,更可望到九龍一帶景色。 天氣情況許可的話,紅香爐峰路線更加可以觀賞日落美景。

大潭郊野公園覆蓋港島南部一帶連綿山嶺,由北面的渣甸山,伸延至南面的赤柱峽道。 公園佔地約為整個香港島 面積的五分之一,分別設有景致優美的遠足路徑,包括港島徑及衛奕信徑等。 遊人不但可悠閒享受沿途山光水色,更可從各個山頂位置,鳥瞰香港全景,欣賞摩天大樓及維多利亞港。 被綠意盎然的大潭郊野公園包圍著,前臨南區海灣景致,為住客及會員提供別樹一幟的多元生活體驗,成就優雅極致的享受。 陽明山莊的完善設施,包括全港最佳的私人健體中心、室內及室外泳池、互動遊樂室、高級餐廳,以及悉心設計及裝潢佈置的服務式住宅等,全面迎合及體貼每一位住客的需要。

遊客可以用雙足尋找百年石橋古蹟,加上風景宜人,非常值得一去。 不過記得行山都要保持社交距離,同埋愛護環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大潭水塘道2023 屹立於香港山峰之豪華府第,建築宏偉,美倫美煥有堂煌的氣勢,融合商務、悠閒、渡假於一身的完善居住環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