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12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走上一小段石階後,有一涼亭,左邊山路通往畢架山,接著有廣闊的平台,並設有小石椅,讓遊人飽覽整個東九龍的景致。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2023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鄰近市區,是九龍區唯一一條自然教育徑。 它圍繞鷹巢山一周,主要由平坦的泥路組成,偶有樓梯,相當易行。

一般人都是坐巴士到起步點,可我卻選擇不坐巴士,由地面的蘇屋邨直接起步,癡了腦筋,累了腳筋,花了更多時間,兜了一大個圈才到達入口處,以此為誡。 這段路徑的難度屬1星,沿路也見到有小朋友或者狗狗行,所以都十分輕鬆易行的。 甫踏進獅子山郊野公園,沿石屎路而上,就能聽到兩旁潺潺的流水聲。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牠們通常成群結隊地出沒,有時在樹間跳動,有時落地覓食昆蟲。 如遇上牠們,不需驚慌,應盡量保持距離(出發請瀏覽 相關指引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如情況許可,家長可與小朋友一起觀察猴子的行為和牠們之間的互動(例如互相捉蝨等),認識猴子的習性。 金斑虎甲是常常被逐步走近的我們嚇飛的甲蟲。 牠的身體有亮麗的金屬色作為警戒色,然後喜歡停在路面,一發現獵物的出沒就會突擊捕殺。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接上水泥徑後左走至獅子山公園燒烤場及天馬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2023 這條林蔭處處的遠足徑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 沿途景觀開揚,可眺望九龍水塘、新界中部的群山峻嶺及繁華的九龍半島。 山徑四周盡是繁花雀鳥,原來這裡是麻鷹(又名黑鳶)的棲息地,不時還會見到猴子的蹤跡。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公園

鷹巢山的名字來源於俗稱麻鷹的黑鳶,這裡是牠們其中一個聚居之地,所以能經常聽到牠們如馬嘯的叫聲。 教育徑林蔭處處,沿途有生態和植物知識的介紹牌。 位於獅子山以西以及石峽尾北面的畢架山,海拔約高458米,遠看形狀貌似古時的筆架,因而命名。 要登上畢架山,可乘搭72或81號巴士,在石梨貝水塘下車,然後穿過行人天橋,到達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入口。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之後就可在畢架山觀景台上,俯瞰九龍及港島一帶的市區景色,以及遠眺獅子山,吸引很多人前來拍攝城市夜景。 來到麥理浩徑第五段,跟隨指示沿石級走上觀景亭。 準備好相機,地形複雜的九龍全貌便會展現眼前。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九龍行山|漫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易行鄰近市區眺望九龍半島靚景

小病初癒,所以行輕鬆的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再按身體狀況決定上不上筆架山和獅子山。 沒想到起步時天陰有雨粉,中午開始轉晴,我的心情和狀態確是跟陽光掛鉤了,看到藍天,便有體力,所以決定上筆架山。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繼續沿著石梯走大概5分鐘,就會到達龍欣道。 接下來又需要走大量石梯,角度會比較傾斜,大家可先休息一會兒,補充體力再出發。 沿著麥理浩徑第五段的小路樓梯往上走,會途徑民航處雷達站。

  • 近麥理浩徑5段的樹林較茂盛,環境幽靜,耳邊偶爾會響起不同雀鳥的叫聲。
  • 雙腳走在泥面,置身於樹林的自然環境中,不同於平日在市區踩的沒有生氣的人造硬地,這裡的每一步都可能蘊藏生機。
  • 家姐們原來沒有上過獅子山頂,今天到此一遊,她們都十分開心。
  • 教育徑兩旁種有香港獨有的、以香港植物學家胡秀英教授命名的「秀英竹」。
  • 位於獅子山以西以及石峽尾北面的畢架山,海拔約高458米,遠看形狀貌似古時的筆架,因而命名。

這裡屬於麥理浩徑第五段,前行約100米後就會抵達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的起點。 由大埔公路起步,沿琵琶山路上走,在分支靠左走(右方車道往漁護署管理站)直登琵琶山。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在山頂建築物側繞至其後,後方探訪九龍水塘界石。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路線

這是戰地遺跡麥理浩徑第5段,由筆架山至大老山,沿途介紹17個歷史遺跡,包括軍事座標、機槍堡、戰壕及地洞。

及後沿路下山,在車道轉彎處後在右方的捷徑接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由此橫過教育徑 ,沿小徑急升,經過一塊小平地後續沿徑登上尖山山頂。 及後西行沿較清晰的小徑下降,在分岔路口右轉,再次接回自然教育徑。 由此左轉(右方往大埔公路)上走, 及後跨過龍欣道,再循麥理浩徑的梯級急升至畢架山。 沿徑下降九龍坳後 ,離開麥理浩徑,從右方的乾隆古道下走,近古道的後段再右轉小徑下走。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畢架山行山 介紹

而地衣是藻類和地衣的共生體,但生長緩慢,通常每年只生長少於1mm。 家長可讓小朋友數數大樹或石頭上有多少種顏色,多少種不同質感的東西,藉此探索這微生境中的生物多樣性。 離地少許,你或會發現有些啡色的蝴蝶在植物間低飛。 牠們多數是眼蝶,翅膀上有眼斑,喜歡在林蔭下活動。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2023 近麥理浩徑5段的樹林較茂盛,環境幽靜,耳邊偶爾會響起不同雀鳥的叫聲。 教育徑中除了部分路段是石梯外,其他全是泥路。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此山土名「蓮藕山」,又作「鷹巢山」(Eagle’s Nest),據說因山上麻鷹聚集而得名。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畢架山行山有兩種行法,懶人路線是坐巴士到「豐力樓」站,由豐力樓出發,沿斜路龍欣道一直上去,基本上一條路直達畢架山,大概30分鐘可到達終點。 在此刊物上/任何的項目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一定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的觀點。 有時路面會有些凹陷處或被翻鬆的泥土,這有機會是猴子和野豬等的哺乳類動物曾經在此尋找美食所留下的痕跡。 家長也可讓小朋友當一回偵探,研究一下究竟是何方神聖在搞怪。 而路邊有些植物可幫助小朋友認識生物間的互動關係。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九龍行山路線|2個鐘行完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穿梭林蔭賞城市景色

走上一小段石階後,有一涼亭,左邊山路通往畢架山,接着有廣闊的平台,並設有小石椅,讓遊人飽覽整個東九龍的景致。 此外,教育徑沿途有生態知識介紹牌,家長可讀上面的內容給小朋友聽,同時找找所提及的東西。 當中,有數塊介紹牌都是關於植物的,包括介紹為表揚著名植物學家胡秀英博士在香港植物研究的貢獻的秀英竹。 秀英竹是在鷹巢山發現的香港獨有的一種竹,具欣賞和保育價值。 若在入口沿左邊路徑(即順時針)走,樹蔭較多,但仍能窺探一馬路之隔的水塘景致。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鄰近市區,可眺望九龍水塘、新界中部的群山峻嶺及繁華的九龍半島。 九龍水塘於1910年建成,是新界第一個水塘,弧形堤壩設計獨特。 沿著金山路及琵琶山路往上走至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轉入溪流旁邊的小徑後一路向左走,再踏上連接麥理浩徑第五段的石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抬頭見麻鷹、低頭遇猴子

例如,白花鬼針草開花時常常吸引蝴蝶來採蜜。 這樣它的花粉就能傳播開去,蝴蝶亦能果腹,一舉兩得。 還有白楸的葉基有兩粒腺體,可分泌出蜜汁來吸引螞蟻舔食,讓螞蟻幫它保護葉片不受其他昆蟲的蠶食,互利共生。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1910年建成的九龍水塘,是新界首個水塘,連帶另外3個水塘,曾經是九龍和新界南部十分重要的供水設施。 家長可乘機告訴小朋友我們的食水來源,以及保護水塘附近環境的重要性。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而沿右邊(即逆時針)走,景觀開揚,可俯瞰九龍半島中西部的建築群和遠眺對岸的港島群山。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獅子山

目光銳利的登山客更會發現白桂木,深綠色的子,樹上果實纍纍,但呈綠色至橙色的果實不可食用。 乘搭72或81號巴士,在石梨貝水塘下車便看見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的木柱,向上走並留意左方的牌坊,之後遇上分支往左走。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而鷹巢山鄰近俗稱「馬騮山」的金山,猴子多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