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6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2023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假若將這段後備軌道拆除,將軍澳綫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連接(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五桂山側綫)。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將軍澳綫上行軌道的列車不能直接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上行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為免一旦發生意外後難以調度列車作緊急應變,地鐵公司於是保留這段軌道,同時減少保養,而這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至每小時50公里。 為了2002年通車的將軍澳綫作好準備,地鐵公司計劃在1998年7月擴建北角站以供九龍東與將軍澳沿綫乘客跨月台轉乘港島綫。

此外,路軌旁的廣告燈箱比其他車站較高,燈箱間的距離也較遠,路軌與廣告燈箱之間留有較闊的空間用作維修或緊急逃生,是第一個使用這項設計的前地鐵車站,成為日後新建鐵路車站和行車隧道的標準設計。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英語:Lam Tin Station Reserve Track Crossing)是香港港鐵一段不再作日常行車用的路軌。 根據1997年的計劃,如果於啟德機場附近的填海工程落實,觀塘綫將會由油麻地站向東延伸,經何文田(交匯當時計劃的東九龍綫,現為屯馬綫一部分)及新填海區,最後到達原有的牛頭角站與自身交匯。 該段屬長遠計劃性質的延線,稱為「東西九龍線鐵路」,觀塘綫在延伸後亦成為一條「9」字形的路線[57][58]。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使用情況

而由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初期間以兩款列車行走,一為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動列車;[19],從1979年10月起投入服務。 及後陸續引入同型號車廂,並於1998年至2001年間全面翻新;而另一款為Rotem電動列車,共13列。 新增五條新專營巴士路線將於開通後的星期一,即2022年12月12日起開辦,並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及下午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九龍/新界。 在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仍未入伙,加上車站距離位於藍田區內的住宅區較遠,故車站人流偏低。

  • 根據1997年的計劃,如果於啟德機場附近的填海工程落實,觀塘綫將會由油麻地站向東延伸,經何文田(交匯當時計劃的東九龍綫,現為屯馬綫一部分)及新填海區,最後到達原有的牛頭角站與自身交匯。
  • 東隧規劃為一條道路、鐵路兩用隧道,容許地下鐵路觀塘綫穿越其專用管道接駁港島綫。
  • 結果在翌日(1989年8月10日)前地鐵方面再一次派單程票給乘客,前後總共派了三天,以作補償乘客的損失及再安排新的通車日。
  •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但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及藍田站租金予東隧公司,直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分及藍田站專營權屆滿並移交香港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此項租金。
  •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而九龍灣站至藍田站之間則為架空路段,油塘站則為地面車站。
  • 由於車站上蓋物業是滙景花園第9-17座,故此車站月台及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車站為粗,並以支撐車站上方的物業。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港鐵安排觀塘綫部分班次通過該路段以北角為終點站)。 此路段隨東區海底隧道啟用及觀塘綫服務範圍於1989年8月6日起由觀塘站經藍田站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涌站而正式投入服務,由熊谷組負責興建。 直至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後,觀塘綫取消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 但是當年地鐵公司並沒有將其拆卸,反而將其保留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2023 2013年12月16日中午12時40分,將軍澳綫調景嶺站架空電纜故障,油塘站至寶琳站及康城站服務癱瘓。 當每4分鐘、以觀塘站作終點站的列車調頭往觀塘重新接載乘客時;每8分鐘一班的列車便會繼續駛往藍田站,並在接載乘客後使用此後備行車隧道直接駛往鰂魚涌站,以北角站作終點站(即等同將軍澳綫尚未通車時的列車行走路線)。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列車服務

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觀塘綫自此不再過海,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令這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用途。 為免一旦發生意外後難以調度列車作緊急應變,於是當時的地鐵公司保留這段軌道,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亦由於此段成為後備行車隧道後,現時港鐵公司已對此線減少保養,日常只作維修、車長訓練及後備行車線使用,以及將此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為時速50公里。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觀塘綫觀塘-石硤尾段於1979年10月1日作為修正早期系統第一期啟用,該段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段通車的路段。 1982年4月26日,在地鐵荃灣綫通車前,修正早期系統分拆為兩段,而油麻地至觀塘段則以當時的東端終點站-觀塘站而命名為「觀塘綫」。

與此同時,將軍澳隧道在半小時內發生兩宗交通意外,連環車禍讓區內交通「雪上加霜」,嚴重擠塞[33]。 為配合將軍澳綫通車,2002年8月4日觀塘綫的東行終點站由香港島改回九龍,並改以油塘站為臨時終點站,所有由北角站或鰂魚涌站往返觀塘綫沿途各站的乘客須在油塘站轉車,觀塘綫過海路段再次被讓予其他路綫。 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綫正式通車,觀塘綫列車最終以新界東的調景嶺站為東行終點站,將軍澳綫正式取代觀塘綫原有由東區海底隧道過海的路段。 在1960-70年代,因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 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分別於1967年9月及1970年發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的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带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車站人流承受力問題

直至當日下午2時許,港鐵開放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同時抽調觀塘綫列車有限度提供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港鐵維持每8分鐘的列車服務讓列車直接駛入將軍澳綫前往北角站(即等同將軍澳綫尚未通車時的觀塘綫列車行走路綫)。 觀塘綫在1989年起因可以直接前往港島區,吸引不少原本使用荃灣綫前往港島區的乘客改乘,唯2002年起觀塘綫過海段撥歸將軍澳綫。

  • 藍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橫跨鯉魚門道,分別連接啟田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而D1、D2出口則鄰近滙景花園[4][5][6]。
  • 藍田站啟用初期,上蓋物業滙景花園尚未落成,而山上各屋邨距離車站較遠,居民早已習慣乘坐巴士外出,且邨內人口逐漸老化,車站與屋邨間之路途使年長居民卻步,居民甚至寧可在觀塘站轉乘巴士往返寓所,也不直接使用藍田站,因此當時車站較為冷清。
  • 配合隧道工程,地鐵決定將觀塘綫由觀塘站延長至鰂魚涌站,藍田站交由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新隧公司)代為興建,而地鐵亦與新隧公司達成協議,車站擁有權暫歸後者所有。
  • 此站部份人流乃取道車站大堂往返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麗港城及滙景廣場/藍田公屋區的途人,經A、D出口進出此站而不乘車。

發生事故時估計區內有約十萬居民受影響,大批受影響乘客在車站內外等候,只可等港鐵安排接駁巴士。 其中觀塘站、寶琳站與坑口站的港鐵免費接駁巴士站外一度有數百人排隊,大批乘客冒着寒風冷雨排隊近兩小時才能乘搭到巴士。 惟港鐵職員未能提供清晰指示,期間有夫婦由排隊到上車一刻才發現上錯車,故須重新排隊;而將軍澳站職員更發出錯誤資料,派發的「乘車應變錦囊」小冊子列有2013年11月底已取消的隧巴692線[32]。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 (香港)

政府於2009年11月27日在憲報刊登觀塘綫延線鐵路方案,將興建一條全長約2.6公里的鐵路,從現有觀塘綫油麻地站延伸,增設何文田站及黃埔站。 該延綫為全綫於地下行走的鐵路,將為何文田南、紅磡包括黃埔花園一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鐵路服務[8],該延線原訂於2015年8月啟用,後來延誤至2016年10月23日。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由於觀塘綫油麻地站月台設置特殊,油麻地站至黃埔站一段列車須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通行方向,與觀塘綫其餘路段的靠左行駛相反。 在興建將軍澳綫之前,原本於觀塘綫的列車由藍田站開往鰂魚涌站方向時,會有一小段的晒草灣露天路段才進入東區海底隧道,但是後來該露天路段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可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隨東隧於1989年落成,觀塘綫的終點站於同年的8月6日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涌站,與港島綫交匯;新增的藍田站則於同月9日開幕,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觀塘綫是港鐵系統(包括前地鐵系統)中少數曾多番更改終點站的路綫(至今曾七次更改終點站[註 1]),亦是唯一一條兩度途經同一行政區的路綫(九龍塘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均位處九龍城區,九龍塘至何文田站間觀塘綫途徑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呢段路軌做咗後備行車隧道後,港鐵公司已經減少保養,日常只係做維修同後備行車線,同埋將車速限制降到50公里/小時。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料於2021年底完工落成,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將藍隧道收費跟現時將軍澳隧道看齊,劃一所有車輛收$3。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行車隧道資料

藍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橫跨鯉魚門道,分別連接啟田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而D1、D2出口則鄰近滙景花園[4][5][6]。 受地理環境所限,藍田站4個出入口當中只有C出口設有輪椅斜道讓輪椅人士出入,過去多年來港鐵無意作任何改善[6]。 直至2016年9月9日推出「易達車」免費無障礙接駁服務,協助輪椅乘客往返其餘3個出入口。 政府曾計劃將觀塘綫由黃埔站延伸至炮台山站,但自沙田至中環線(現東鐵綫過海段)落實興建後,該計劃已遭擱置。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在1989年至2010年,由於當年地鐵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此站擁有權屬於東區海底隧道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仍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和此站租金給東隧公司,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份和此站專營權屆滿,移交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租金。 此站是東區海底隧道附屬工程,由前地鐵公司委託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結合架空、地面及地底車站特徵依山而建,於1989年隨同該隧道通車而啟用。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黃埔至炮台山段

儘管八佰伴早在1997年已在香港全線結業,而將軍澳居民亦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不再使用藍田站,但隨著藍田區的居民以及滙景廣場的人流急升,加上藍田站也是接駁位於觀塘北部的秀茂坪邨、寶達邨、安達邨及安泰邨等的主要港鐵車站之一,因此現時藍田站的使用量仍然不俗。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東隧鐵路延綫在1989年8月6日落成通車,觀塘綫列車於當日起通達鰂魚涌;而地鐵公司緊接於8月8日下午4時至8時舉行藍田站開放日[11],使區內居民熟習車站運作,吸引3,500名市民參觀[12]。 藍田站於8月9日正式啟用,在8月6日至8日間,觀塘綫列車駛經藍田站月台而不停車上落客。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鯉魚門道「藍田站」巴士站,分別可用(東行)及(西行),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此站沿襲早數年通車的港島綫車站之做法,在月台牆身焗漆板印有由地鐵公司建築師區傑棠的站名書法大字,於將軍澳綫通車前的十數年間是唯一有此設計的非港島綫車站。 另外,在日間乘搭東區海底隧道往九龍或新界方向路線的雙層巴士,乘客如在上層左邊座位就坐,眼界好的人可以看見後備行車隧道露天部份。 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例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改次以北角為終點站。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2023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軌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觀塘綫載客列車駛入九龍灣站二號月台時脫軌事件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而九龍灣站至藍田站之間則為架空路段,油塘站則為地面車站。 觀塘綫17個車站中有8個轉車站,可以轉乘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荃灣綫4條路綫。 藍田站(英語:)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假如這段後備軌道被拆除,將軍澳綫則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有聯絡(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渡線)。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渠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主隧道全長2200米的將藍隧道,造價151億元,是因應將軍澳區新發展陸續落成,人口持續增長,因而興建以應付因人口增長帶來的交通需求。 將藍隧道落成後,部分現時往返將軍澳和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可選行將藍隧道,而毋須經過觀塘區的將軍澳道及鯉魚門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車站歷史

不過,當日下午一時許車站大堂控制室一條消防喉爆裂,浸濕半邊大堂並流入下層月台,導致訊號系統故障,列車駛經時須減慢車速。 受事件影響,觀塘綫列車服務於當日餘下時間因而只能維持每12分鐘一班,[9]次日上午觀塘至鰂魚涌一段觀塘綫更須暫停服務,以便進行搶修。 [14]地鐵公司為向乘客致歉,於8月10日列車服務恢復後再度免收乘客車資,安排與前一天相同。 車站東南方的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原為連接此站與東區海底隧道的觀塘綫營運軌道,後隨將綫通車而更改用途,現時主要供列車調度及於將軍澳綫發生嚴重事故令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安排觀塘綫列車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之用。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計劃可望落實,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6][7]。 在香港地鐵規劃「早期系統」時,離開觀塘站後下一站為觀塘村站(英語:Kwun Tong Tsuen Station),服務現時蓝田站周邊地區,得名自附近的觀塘政府廉租屋邨(後易名觀塘(鯉魚門道)邨,拆卸重建成現今的鯉安苑)。 除此之外,在將軍澳綫通車前,藍田站亦曾經是將軍澳居民接駁地鐵的主要車站。 設於滙景廣場下的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是港鐵藍田站的附屬巴士總站,與港鐵站以B出口連接,該總站一般稱為「藍田站巴士總站」。 絕大部份以藍田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綫皆為前往新界各區的跨區綫,但不少途經鯉魚門道東行前往油塘及藍田區各屋邨的巴士路綫皆會繞入總站,方便乘客轉駁;該等路綫反向則多會停靠港鐵藍田站C出口外的鯉魚門道西行綫「藍田站」巴士站。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月台類型

結果在翌日(1989年8月10日)前地鐵方面再一次派單程票給乘客,前後總共派了三天,以作補償乘客的損失及再安排新的通車日。 港府在八十年代中葉落實興建第二條過海隧道(即東區海底隧道),並於1986年8月1日以「建造 Build、營運 Operate、移交 Transfer」(BOT)方式批出東隧30年專營權予由中信泰富等多個財團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東隧規劃為一條道路、鐵路兩用隧道,容許地下鐵路觀塘綫穿越其專用管道接駁港島綫。 藍田站大堂人流主要集中於A、D出口之間的通道,當中不少是穿過滙景廣場往返鯉魚門道以南滙景花園第9至17座的居民。 藍田站建於山坡與鯉魚門道之間,西北面為架空部份,可從鯉魚門道觀察,或在月台西端透過月台幕門外望而得知;月台東南面則為地底部分,建於山丘之下;而車站大堂的乘客可用範圍則位於地表以上。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直至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後,觀塘綫不再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 但是當年地鐵公司並無拆卸之,反而得以保留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由於觀塘綫早期月台及大堂設計狹窄,只設少量扶手電梯,未有預計東九龍會有大規模商業發展,導致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與觀塘站的月台及大堂於2005年起成為嚴重擠迫的「重災區」。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後備隧道來由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藍田站於1989年8月9日啟用,當日時任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即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及戴安娜王妃在藍田站舉行開幕儀式,揭開車站啟用紀念牌匾。 然而在同日下午,車站月台路軌附近有水管爆裂,導致兩邊路軌浸水,列車在駛經藍田站時需要慢駛,對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因此,市區綫列車可以按需求隨意調配,達致市區四綫車務安排互通,但是亦較少機會市區四綫同時間故障。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95%及92%[9],而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10月通車後,觀塘綫乘流量進一步上升,2018年最繁忙時段載客率更升至101%(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10],最繁忙路段在石硤尾站至太子站之間。 1984年,有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獲得地鐵同意及接洽。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當局又指,日後調整各種車輛的隧道費時,考慮引入「效率優先」、「擠塞收費」概念,以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運輸署會展開研究,檢視所有政府收費隧道、青馬管制區、青沙管制區的收費層級,例如支持經濟活動或載客效率高的車輛,如專營巴士和貨車,可享較低收費,而載客量低的車輛,例如私家車就要付較高隧道費。 此外,藍田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及自動售賣機[2],以及「會員服務站」機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3]。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車站擁有權

車站興建之時,座落山上的藍田公共屋邨(當時名為藍田邨,九十年代重建期間分拆成多條新屋邨)已全面發展,與位處山谷底端的車站落差甚大。 為方便藍田公屋居民乘車,地鐵在車站興建時要求上蓋物業發展商長江實業興建行人通道,穿越滙景廣場中庭後以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啟田道,亦即後來的A出口。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座落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山邊,亦即滙景花園第9-16座下方,服務藍田及茶果嶺西部(麗港城)一帶的乘客。 後備行車隧道的最大特色,是位於茶果嶺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旁的一段軌道屬露天部份[1],乘客可欣賞車外景色。

工程把近A出口一邊的廣告燈箱及車站啟用紀念牌扁搬至近D出口出閘機一邊,並且把近A出口一邊的車費表,向東移前至另一條柱,而單程車票售票機、八達通查閱機及八達通增值機,向東稍為移前至近入閘機斜對面。 另外,工程期間消防喉轆則臨時搬至售票機舊有的位置,完工後整合至加建商鋪範圍所預留的位置。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政府又稱,留意到有建議指將藍隧道應免費,但當局擔心做法會吸引額外車流,削弱6號幹線的效用。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觀塘綫延綫

值得一提,每當列車行經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前往港島時,都會由觀塘綫上行路軌駛入將軍澳綫下行路軌;同樣地,每當列車行經此隧道前往九龍時,都會由將軍澳綫上行路軌駛入觀塘綫下行路軌。 這樣,由於上、下行問題,列車就會出現雙車頭(下行路線使用雙數車卡為頭卡)的情況。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官方名稱為「觀塘綫後備行車隧道」(Service Connection Tunnel of Kwun Tong Line ),是港鐵觀塘綫日常載客列車不會使用的一段路軌,用作進行日常維修保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