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海防博物館交通好唔好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海防博物館交通

前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嘅歷史價值同建築特色,喺1993年決定將佢修復,並改建成一間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嘅博物館。 成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同興建,佢嘅建築設計曾經喺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 – 銀等獎,同埋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 – 綠化效果。 香港海防博物館喺2000年7月25號正式開放畀市民參觀,同年8月31號正式舉行開幕禮,為鯉魚門炮台嘅歷史揭開咗新嘅一頁。 2018年9月16號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吹冧白色天幕,康文署順手提早本來喺2019年上半年進行嘅翻新工程,預計2021年就重新開返。 香港海防博物館係香港歷史博物館嘅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位於香港筲箕灣東喜道,全館面積大概34,200平方米,係由具有百年歷史嘅舊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 新館樓高4層,總面積為4,400平方米,比赤柱舊址大5倍,有19間展覽館,其中兩間供予租用,館藏達3,000件,並設有資源中心、咖啡館、禮品店和航海精品廊[9]。

  • 另外,博物館亦於「海防探索日」特設多個活動,讓大人、小朋友一同探索遊玩,即睇5大必玩推介。
  • 常設展介紹從明代、清代、鴉片戰爭時期、英治時期、抗戰和日佔時期以至回歸後香港的海岸防衛歷史,展出武器、鎧甲、火炮、戰船模型、相片、文獻、軍服和獎章等,未看過的值得一看,不過參觀了幾次便漸覺乏味。
  • 香港極少打仗,最大的戰役唯有 1941 年的日本抗戰(或稱香港保衛戰),但香港的軍事戰略設施卻一點不落後於世界。

1993 年,當時的市政局斥資 3 億港元修建鯉魚門砲台,活化成現今的香港海防博物館。 博物館除有著本身砲台的光輝歷史,內裡亦有不少素材介紹自明朝至今約六百年間,香港海防上的變遷。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3 除此之外,「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亦設置了24個史蹟點,其中包括:建在岸邊岩洞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台及溝堡等。 市民可以透過「史蹟徑」感受到鯉魚門海峽的歷史與軍事氛圍,更能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獨特之美,對歷史古蹟有興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海防博物館翻新後,將以全新面貌登場,博物館分為3大區域,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蹟徑。 而常設展覽及史蹟徑則加入了更多多媒體的元素,以新穎的演繹手法和主題形式,向市民介紹香港的海防故事。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海防博物館交通

由於香港海事博物館位於美利樓舊址的租約至2010年8月31日屆滿,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亦需要幾年時間以完成,因此博物館計劃在2010年8月前能夠遷往新址[2]。 香港政府表示支持香港海事博物館繼續發展,認為該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長期展覽的「香港故事」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表示將會與博物館就遷館事宜作討論[3]。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多達400餘件,全部均與香港的防衛歷史有關,包括不同年代的槍械、大炮、炮彈、坦克、魚雷、手提武器、軍服、紡織品及勳章等。 除了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外,另有超過29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展覽。 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為常設展進行全面的更新工程,在新的常設展推出之前,我們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將「香港故事」的精髓重現觀眾眼前。 展覽由五個部分組成,內容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並以1997年香港回歸作結。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開放時間

常設展覽設在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內,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組成,展示自唐代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以及香港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 我們展出種類豐富的展品,輔以文字及圖片說明,加上多媒體視聽節目,讓觀眾對香港海防歷史有進一步的認識。 鯉魚門堡壘爲展覽廳,陳列「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由窖室改建的11個主題展覽廳展示數百年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在鯉魚門炮台及堡壘完工後,英軍又在附近修築西灣炮台及白沙灣炮台,並且持續在堡壘南面的西灣山土地興建多項設施至1939年,這些設施包括營房、操練場、已婚人員宿舍、行政大樓及教堂等[2],將該處擴建為設施完善的鯉魚門軍營。

海防博物館交通

最大規模的常設展覽,由11個展覽廳組成,以香港海防故事做主題,展示自唐代以來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以及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並探索香港在亞洲以至世界歷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充滿歷史價值。 香港海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的前身是舊鯉魚門炮台,而如今向人們展示著香港600年的海岸的防禦工事。 除了在入口處展覽的被修復的大炮,坦克和其他軍用車輛之外,海防博物館還保留著昔日的軍事文物。 在這34200平方米的面積上,這個小型的博物館擁有幾個展廳,展出包括鴉片戰爭,日軍佔領和英國殖民時期香港軍事方面的歷史。 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塗了保護色的大炮,體驗當年日軍是如何在這裡搜尋海盜的。

海防博物館交通: 建築

大坑火龍文化館位於銅鑼灣,樓高三層,文化館內分成3個部分,主要為介紹大坑舞火龍傳統習俗。 地下展覽館會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儀式、製作過程、行走路線等;1樓設有客家菜餐廳,但暫時未開放;2樓是多用途空間,可以提供予相關單位舉辦工作坊、講座、展覽等活動。 大坑火龍文化館將於6月底開放,市民可以免費入場,不過暫時只接受團體預約。

但係,响隨後嘅卅幾年間,香港並未受到攻擊,鯉魚門嘅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 到咗1930年代,由於武器技術嘅改進同埋其他新炮台相繼落成,鯉魚門炮台响香港海防上嘅重要性逐漸減退。 筲箕灣站B2出口上斜,沿東喜道粉紅色路牌前行,直至阿公岩村道前的東都中心紅綠燈才過馬路,繼續前行就可進入海防博物館。 所有展覽、導賞團、表演、活動及工作坊將延期或取消,請按此查閱各展覽及節目的最新安排。 我們收到文物捐贈資料後,會提交「歷史博物館節目會議」,根據博物館收藏範疇、歷史及研究價值、物件狀況等幾方面,討論及審議捐贈提議,並會盡快回覆捐贈者博物館的決定。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東喜道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 日軍之後從九龍炮轟香港島,又多次派出突擊隊嘗試在香港島搶灘登陸,但都被守軍擊退。 海防博物館交通 香港太空館主要是由天象廳、「宇宙展覽廳」和「太空探索展覽廳」組成,兩個展覽廳設置約一百件展品,其中約有七成屬互動展品,透過有趣的互動展品和先進儀材,配合燈光效果和環境布置,介紹天文及太空科技新知。 海防博物館古蹟徑上的主要軍事遺跡——6 吋隱沒式後裝大炮,開火時才升上來,發射完後便會隱藏起,以防被敵軍偵測。 海防博物館內的中央砲台,砲口朝著對岸的魔鬼山,在香港保衛戰中肩負起阻截日軍從維多利亞港進入香港島的重任。

重開後,博物館設有13個展覽廳、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當中注入多媒體元素,以全新演繹手法,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香港海防博物館較為特別的是它保存了鯉魚門炮台的很多設施,讓訪客親身體會較完整的古蹟,而非純粹透過展廳的玻璃櫃欣賞零碎的文物。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一個山丘上,部分展示卻位於海邊(如魚雷發射室遺址),參觀時便得付出一些體力勞動走上、走落了。

海防博物館交通: 香港十八區景點

開幕的首輪展覽分別涵蓋中國書畫、中國文物、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四大館藏,散落於十一個展覽中。 如果想帶小朋友參觀香港海防博物館,建議選擇星期六、日或公眾假期,主要因為館方都會舉辦工作坊供小朋友參加,專門教授戰船、戰車、魚雷的紙模型製作,偶而還會有音樂會表演,讓小朋友不只觀看還可玩樂半天。 此外,回途時也建議不要乘坐電梯回入口,直接沿步行徑落山,便可順路看到更多的砲台、防空洞,反正落坡路也不會太辛苦吧! 遊畢海防博物館後,建議大家可順道訪遊鄰近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了解香港電影的發展史。

  • 這個香港唯一軍事主題博物館不收入場費,可從中了解香港保衛戰、香港皇家軍團等香港珍貴歷史。
  • 感覺上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規模都比較小,亦缺乏甚麼重量級的展品。
  • 值得一提是8樓展廳上層設社企康姨咖啡室,有意粉、炸薯條、咖啡等,行得累可當中場休息。
  • 其中一個展覽廳名為「歷代防務建置」,是敘述歷代王朝統治下的香港海防建置,包括宋帝昰及宋帝昺南逃來港的事迹、元代駐軍的情況,以及明清兩朝香港的部分海防工事等。
  • 海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巴士站,位於港島東區筲箕灣阿公岩東喜道175號香港海防博物館正門外,鄰近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與譚公廟,屬單向東行路邊中途站。

另外,為了加深市民對歷史的認識,博物館亦會加強展示日本侵華、日軍侵港、香港保衞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內容。 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早前受到超級颱風山竹破壞,覆蓋博物館展覧廳的白色巨型帳篷受到嚴重破損,需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 康文署日前宣布,海防博物館已完成大型更新工程,將於11月24日(星期四)重開,屆時市民可以免費入場參觀。 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前市政局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銀等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綠化效果。

海防博物館交通: 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400幾件藏品全部都同香港嘅海防歷史有關,包括:槍械、大砲、手提武器、軍服同紡織品等。 藏品全部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另外又有超過20件珍貴文物係從中國國內同香港文博單位借出嘅。 博物館設有私家車停車場,由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逢星期四、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年初二除外)。 重開後的藝術館,建築明顯現代化了不少,展覽空間逾10,000平方公尺,合共 12 個展廳。

海防博物館交通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海防博物館交通 為增進聽障人士對香港軍事歷史的認識,我們特別提供手語導賞傳譯服務。 每團約兩小時,名額20人(最少1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之前除咗禮拜三免費之外,其他日子入場嘅話大人收10蚊,細路、老人家、學生同埋傷殘人士只係要畀5蚊[1]。

海防博物館交通: 建築工程

距離筲箕灣15分鐘路程的海防博物館,在2022年維修及重開。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3 這個香港唯一軍事主題博物館不收入場費,可從中了解香港保衛戰、香港皇家軍團等香港珍貴歷史。 香港海防博物館交通上不太方便,展品「常設性」高,又缺少讓人「追捧」的大型展覽,因此訪客通常都比較少。

古蹟徑向訪客展示了舊時鯉魚門炮台在香港東面重要的軍事地位。 你可以親眼目睹當年的魚雷發射站,儲水庫和儲水室,以及昔日的堡壘。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古蹟徑。 博物館的主要室內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堡壘中央設有一個露天廣場,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並提供空氣調節,這個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令遊客可在舒適的環境下穿梭不同營房改建的展廳。 香港海防博物館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是香港唯一的軍事博物館。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3. 大館

博物館以服務觀眾為本,務求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 這片位於「舊城中環」的宏偉建築群曾是香港結合執法、司法及懲教的重地。 活化項目更在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最高級別的卓越獎項。 館內有16座經保育活化的歷史建築,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 可惜 (該說幸運吧!),鯉魚門砲台建成後的長時間內,並無用武之地;直至日本揮軍而至,始有機會發揮實力,多次將日軍擊退。

海防博物館交通

大家走到港島東區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親身見證吧! 海防博物館交通 由於海防博物館本身已是一個軍事遺蹟,除了室內展覽外,戶外的史蹟徑亦甚為可觀。 為此,博物館於2008年1月11日提交意向書予民政事務局,並且要求政府產業署將中環碼頭8號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一幅面積約2,400平方米(原來規劃作為食肆及茶座用途)的地方批予香港海事博物館作為新址。

海防博物館交通: 海防博物館︱香港島好去處 史蹟徑重溫香港保衛戰

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英軍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但都遲遲未有落實執行。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3 直至1885年,由於法國及俄羅斯在東亞地區大舉擴張勢力,為防禦兩國對香港的威脅,英軍於是落實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以及保護炮台的碉堡及營房,使鯉魚門的防衛設施成為防衛香港島東部的要塞。 海防博物館的堡壘即「鯉魚門炮台」於1887年建成,當時主要防備法國及俄羅斯進襲。 在香港保衛戰中,鯉魚門炮台被日軍在1941年12月19日攻佔,後來重光後以操練及住宿為主要用途。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