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世界腦退化症日8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協會於○八至○九年向一百名卅五至五十九歲唐氏患者進行研究,當中五成一出現視力問題,患白內障佔一成九。 目前有幾種主流觀念,包括 2002 年由哈佛大學公衛專家提出的哈佛飲食金字塔(Harvard Food Pyramid),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一級職業治療師潘禧年指出,智「識」食紙牌遊戲(下圖)以復古風格設計,吸引長者參與。 我媽媽和姐姐也曾是腦退化症的患者, 所以我有機會得到遺傳, 假使有一日你在街上見到我, 我看到你但又好像不認識你, 你知道我可能發病了.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於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假社會福利署北馬鞍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舉辦「推走都市病」健康講座。 由註冊中醫師梁祐光先生講解中醫穴位保健推拿及分析都市人之亞健康狀態。

其實,早期腦退化症是很難界定的,因為它通常只是使病患變得健忘,或找不到適當詞匯表達自己,這都是腦退化症初期的常見問題。 在發病初期,病患伴侶及家人可能會察覺對方性格的變化,舉例來說,一個向來樂觀的人或變得容易發怒、情緒容易激動,有的病患也不再像從前能應付繁忙的生活步調。 在香港,三分一85歲或以上長者患有腦退化症,年紀越大,出現腦退化症的機會越高。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將於未來20年上升近一倍,由2019年的132萬人升至2039年的252萬,佔總人口三分之一。

世界腦退化症日: 治療

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地區,長者的生活質素取決於他們能否維持認知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協會精心製作「六藝®」桌上遊戲及卡牌遊戲,遊戲適合一般長者、輕度認知障礙人士、早期認知障礙症人士,透過遊戲體驗「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多元化的大腦鍛鍊;同時,促進溝通及社交能力。 認知障礙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 如果懷疑家人出現腦退化症狀,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由醫生判斷是否患病,現時醫生主要有4個方法去診斷病人是否患上腦退化症。 除了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痴呆症之外,腦退化症種類還包括:利維體認知障礙症、路易體腦退化症、額顳葉腦退化症、亨丁頓舞蹈症等。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的是,血管性失智症患者會較有病識感,而且人格退化較後期才會發生,惟血管性失智症發病屬突發性,而且會呈梯級式退化,即是病情突然惡化後,會穩定一段時間,之後會突然再度惡化。

醫學界提倡攝取高蛋白質、抗氧化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B等,能減慢認知障礙退化。 若想攝取上述營養,可適量進食海鮮、牛油果、堅果、莓類水果、蔬菜等。 由於腦退化症患者的腦細胞死亡速度會平常人的快,導致腦功能衰退,所以病情只會持續惡化。 腦癇症比你想像的普遍,是成年人第4位最常見的腦科病和頭號兒童腦科病。 在香港,每20人當中就有一人一生中會有腦癇發作; 約7七萬人因重複發作而患上腦癇症。

世界腦退化症日: 認知障礙

在不少國家,腦退化症甚至連確診都成問題,社會整體對之的認知程度偏低,更遑論政府和產業對患病人口的照顧問題。 腦退化症人士會在注意力、執行能力、記憶力、語言能力、感覺及動作整合、社交能力等方面出現明顯的退化該退化程度對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可能出現性格轉變、日夜顛倒、妄想或幻覺等情況。 近年,不少研究顯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參與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和活動,多動動腦筋,將有助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3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不妨多到長者地區中心參加活動,擴闊生活圈子、培養興趣和嗜好,如打麻將、繪畫、書法班、太極班、健康操、參加義工服務等。 內地一名19歲男子讀高中時有學習困難,記憶逐漸衰退,甚至忘記有否吃飯,確診為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的一種),成為目前全球已知最年輕的認知障礙症患者。

世界腦退化症日

穀氨酸酯抑制劑,如Memantine,通常用於中期至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 對心臟好的就對腦袋好,原因很簡單,腦袋與心臟都是充滿血管的地方,糖尿病及過高或過低的血壓都會影響血管通透性與通暢,對腦部有影響。 減重則具有一定的幫助,即使只減少 5% 世界腦退化症日 體重都發現能改善腦功能。 其實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這項議題,如何到老都能健康活力、獨立不依賴別人、有聰明的頭腦,這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面對老化的社會、自己在年紀漸長的過程中,非常關注的議題。 ●阿滋海默氏癡呆症無法預防,但有外國研究指教育程度較低的人較高機會患上,故建議多思考,「運動」腦組織,可能有助避免患上腦退化症。

世界腦退化症日: 5億人口將患腦退化症 全球亟待關注的老年化問題

自那以後,全球的研究資金和人力投入大大增加,藥物試驗數量增長至少一倍,但數年以後,這些勢頭似乎只在個別國家持續存在、整體後勁不足。 早發性腦退化症患者的照顧者蒙先生表示,太太於2018年約62歲時已發現有腦退化症狀,但當時沒有即刻就醫,症狀在3、4年內逐漸顯現。 蒙先生表示,患病前,太太工作需處理大量與數字相關的事務,能夠清楚記得好幾組銀行卡密碼等數字,但在患病後,基本開門鎖、入閘拍八達通、開燈開電視及提款卡取錢都有困難。 「手機失智症」接受進一步檢查,並未發現腦部異狀,但經過認知功能檢測,則可發現大腦功能下降。 醫師認為,「手機失智症」主要是「大腦過勞」所致,可藉由改善生活習慣,逐漸恢復正常。

  • 夜更護士人手有限,為病人安全著想,通常會幫他們著上安全背心,又或以繃帶約束他們手腳活動。
  • 由註冊中醫師梁祐光先生講解中醫穴位保健推拿及分析都市人之亞健康狀態。
  • 港鐵站務主任蔡穎淇稱,因工作關係較常與長者接觸,憶述當值期間曾巧遇一名長者乘客欲尋求協助,經了解後發現該名婆婆是腦退化人士,由於婆婆不善於表達自己,故蔡需保持耐性與婆婆溝通,以獲得信任,最後得知原來婆婆與家人走失。
  • 他解釋,65歲之前出現腦退化均被介定為早發性腦退化症,臨床特徵與一般腦退化患者有所不同,除記憶力下降外,行為及性格亦會有轉變,更可能被誤判為其他病,他形容早發性腦退化症患者「(治療)條路更長」,面對的生活有更多需要關注的地方。
  • 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醫生團隊在《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論文指,該名19歲男子發育正常,過往沒有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頭部損傷或家族病史。 金融●銀行定存越減越急,龍頭的中銀香港一周內兩度全面減存息,最新12個月回報大削至3.5厘,是四大銀行中最低。 但另一邊廂,虛擬銀行Mox Bank此時加入高息定存戰場,在本月提供1個月10厘迎新優惠,屬全港最高,存款上限5萬元,最多可袋416元利息。

世界腦退化症日: 中國「發現不明飛行物並凖備擊落」 網民稱「必須對等還擊」

本港衞生署指,認知障礙症主要分3類型,若出現10大警告訊號,例如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等。 儘管混亂症狀可能可以由密切照顧、改進居住環境與飲食獲得緩解;精神科藥物也能協助穩定情緒、減少幻覺妄想、或者衝動控制。 很多最後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在住院初期時出現過激烈的混淆症狀。 老人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

世界腦退化症日

今年第六屆的「國際腦癇日–香港」由香港協癇會、香港腦癇學會、香港腦科基金會攜手合辦。 隨着全球人口步入老齡化,老齡化被聯合國稱為「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趨勢之一」,人口增長更猛、老化速度更快的發展中國家將尤其受到「腦退化症」問題的影響。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稱,全球患腦退化症的人口在2050年將上升至如今的三倍,達到1.52億,患病率更在節節上升。 節目提到,伸展不同部位可分別改善身體不同問題,例如伸展膝內側肌肉可改善腰痛。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好人生

這個病對於患者及家屬都很不容易,希望在此能讓大家對中醫如何處理此病有多一點認識。 手機不離身,走到哪,滑到哪,這已是許多人生活習慣,但日本媒體報導,一旦手機成癮,還可能引發「手機失智症」,突然想不起人名、算不出簡單算數,就醫接受認知功能檢測,證實大腦功能下降。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軍當地時間周日(12日)派出戰​機,於接近加拿大邊境附近的休倫湖(Lake Huron)上空擊落了一個八角形物體。 這是隨着疑似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事件發生後,北美安全部隊對空中威脅保持高度警惕以來最新射擊事件,也是最近一個星期多的時間內,美國導彈在北美上空擊落的第四個不明飛行物體。 《路透》報導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指,該物體的結構似乎是八角形,有繩索懸垂,但沒有可供辨別的載荷。

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診斷失智症有兩個要點,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 職業治療師在記憶診所擔當的角色是協助病人及照顧者減低因記憶問題所帶來的困擾,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令病人保持日常生活的獨立能力,讓生活更愉快。

世界腦退化症日: 了解腦退化症部分或可能會出現的情況

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發言人、准將萊德(Patrick Ryder)表示,受美國總統拜登之命,一架美國F-16戰機於當地時間下午2時42分在美加邊境的休倫湖上空以一枚響尾蛇飛彈擊落了該不明飛行物體。 雖然該物體沒有構成軍事威脅,但它位於20,000呎(6,100米)的高空飛行時,可能會干擾國內的空中交通,而且它可能具備偵察能力。 五角大樓表示,認為該物體跟最近在蒙大拿州敏感軍事地點附近發現、曾促使美國短暫關閉領空的物體相同。 世界腦退化症日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司令、空軍上將范赫克(Glen VanHerck)表示,軍方將設法找回在休倫湖被擊落的物體,以獲得更多資訊,又指該物體很可能落入加拿大水域。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 世界腦退化症日 運用環境提示幫助接收現實環境的訊息,減低精神混亂,幫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上達致最高功能,保持與現實接觸,避免脫節。

在美國,65歲以上患有腦退化的人口預計到2025年將達710萬。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3 6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終於批准了國內首款緩解阿茲海默症的藥物Aduhelm,稱「掌握實質性證據」顯示該藥能夠減少大腦中的致病斑塊。 藥物雖被一些專家稱為「重要的里程碑」,並受到病人及關注組織歡迎,但爭議在過去一年持續發酵。 世界腦退化症日 一方面,阿茲海默症的病因至今仍屬未知,只是找到一些潛在相關的風險因素,如家族病史、頭部創傷等。

世界腦退化症日: 賽馬會耆智園推全港首個早發性腦退化症支援計劃 為期3年 冀最終250個家庭參與 (20: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是全球最早發現腦小血管病與中風及認知障礙相關的研究團隊之一。 柏金遜症是繼認知障礙症後,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估計本港每1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 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秘、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治療,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世界腦退化症日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預計於2021年內正式推出免費手機應用程式「智活心智測試」。 測試是由美國資深老人科醫生設計,然後經過香港方面調整,透過測試者的記憶或分析能力,判斷是否出現腦退化症狀,例如測試者要記住幾個詞語,或者將時鐘調整至指定時間等。

以阿茲海默症為例,患者腦內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會逐漸擴散到不同腦部皮質區,病症發展速度與病患診斷之年齡及身體健康情況存有關聯,如下乃3個阿茲海默症壽命之病癥階段。 ╴多發性梗塞性痴呆症:因腦部血管出現阻塞,阻礙血液供應氧氣及營養到腦部,導致腦部功能損傷;佔香港腦退化症個案約1/3。 迄至目前,腦退化症成因仍是未知,但專家相信此病徵是由多種非單一因素所引起,而病因會因人而異。 若父母或兄弟姊妹是腦退化症病患,其家人罹患此疾病的機率也較高,因此推測腦退化症可能與基因有關。 加入成為認知友善好友,廣泛地傳播正確和正面的認知障礙症知識,鼓勵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與家人,建設一個認知無障礙的香港。

世界腦退化症日: 患阿茲海默症 全球最年輕患者

除此之外,腦退化症成因也可能因其他身體病症而引起,例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疾病或缺乏維生素B12)、失明或失聰(導致迴避或孤立)、腎衰竭、抑鬱症、糖尿病、唐氏綜合症、藥物副作用、中風、腫瘤、高血壓、腦外創傷等。 世界腦退化症日2023 很多人會將腦退化症和阿茲海默症混為一談,其實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症的其中一個常見類型。 阿茲海默症是大腦神經退化疾病,佔病例6至8成,當中女性患者比例較高。 雖然不少阿茲海默症患者在65歲或之後發病,但亦有年紀較輕的患者。 2023年2月13日是國際腦癇日,本港關注腦癇症的團體合辦「國際腦癇日----香港2023」,推出「與腦癇同行 活出好動人生」為主題的公眾教育推廣項目,呼籲大家正確認為腦癇症是十分常見的腦科疾病,以及掌握應對腦癇發作的簡單方法。 2月13日是2023年國際腦癇日,香港今年以「與腦癇同行 活出好動人生」為主題的公眾教育推廣項目響應,呼籲大家正確認識腦癇症這常見的腦科疾病,以及掌握應對腦癇發作的方法。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飲食:一天之際在於早餐 不吃會減壽?

因為認知障礙症病患者神經元的損壞及感官功能退化,他們難以理解周圍環境,提供合適的感官刺激,如展示一些有意義及熟悉的氣味、動作、感覺、視像、聲音和味道,可減少他們的焦慮和混淆。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全球罹患「腦退化症」的人口,在2050年將達到1.52億人,罹病率將會持續攀升,其實「腦退化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是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 腦退化症多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學界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家當中,10%會患上此病,80歲以上的人,患病率更高達20%。

世界腦退化症日: 健康解「迷」

與賽馬會的問卷不同的是,測試者需要直接完成問卷,為了顧及不識字的測試者需要,中文大學特別開發語音版本。 長者身上其中一個常見的病症是腦退化症(Dementia,又稱失智症或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 不過,現時大眾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僅限於長者記憶減退的症狀,對腦化症的種類、發病階段、徵兆、判斷方式等認識較少,有人甚至以為腦退化症和自然老化沒有分別。 因此,Toby 為大家簡介腦退化症,讓大眾可以及早預防或應對病情。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

我有位腦退化症病人,最不喜歡天黑,如果身在家中就要嚷著出街;如果已在街上就要回家。 原來她年輕時需要照顧多名子女,習慣每天黃昏前到街市買餸,或入夜前回家煮飯,這個習慣多年不變,跟隨晝夜的規律已深印在她腦海裏。 世界腦退化症日 世界腦退化症日 該名19歲男子到醫院接受多項檢查,包括腦脊液指標檢測及正電子掃描。 結果顯示,他出現輕度腦萎縮等症狀,最終被臨床診斷為「阿茲海默症」。 有日本牙醫指出,長期佩戴口罩,間接養成1個習慣,嚴重影響面型,包括容易哨牙或面容變醜變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