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舊區重建賠償6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若果業主有特別困難,希望本局在交吉期方面作特別安排,他們可向本局提出要求,本局會按個別情況酌情處理。 九龍城區議員楊振宇坦言,「十三街」一帶封盤情況嚴重,因為部分業主趕重建前變自住,甚至丟空等收購,致劏房市場近期出現異常。 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隨着不同舊區重建,相信「十三街」租戶面對的情況,會在其他地區重現,且現時劏房在本港奇貨可居,租金不斷上升。 他認為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成立專責委員會,並與社會共同商討合適處理方法。 陳炎雄直言,宣布重建後,時常被業主為難,租金由2600 元加至 3400 元,電費由 0.8 元一度加至 1.1 元。 根據現行的農作物特惠津貼評估機制,地政總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一般會在收回土地或清理前進行初步視察,以初步估計所涉及農作物的範圍和種類。

土發公司根據《土地發展公司條例》於1988年成立,是市建局的前身,與市建局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公營機構,並不從屬於政府。 要在本港增加住宅供應,除了由政府開發新發展區,亦可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收購土地,拆卸使用率偏低的危樓,並向高空發展,重建成摩天商廈和住宅。 他稱支持重建,因大廈日久失修,到雨季時單位牆壁滲水,兩年前才花了十多萬元大維修。

舊區重建賠償: 【強制驗樓】疫情過後700幢樓宇收「驗樓令」 居民促政府重啟資助計劃 舊樓業主無助哀歌 維修問題無限輪迴

市建局應以自己在土瓜灣的KC 與房協交換它的啟德發展區地皮(編號2B1)。 換句話說,啟德發展區內房協(編號2B1)的地盤,已遠超於這個重建區所須安置的數字。 因此,即使市建局凍結人口登記做錯,最後有更多須被安置的戶數,也絕不會超過編號2B1房協新樓宇將可容納的人數。

舊區重建賠償

觀塘重建工程進行時更產生噪音和空氣污染,也會對該區居民帶來負面影響,不利身心發展。 提供就業職位:重建大多涉及整個社區,而且歷時較久,提供多個就業職位。 以觀塘重建為例,工程和規劃工作每年至少便提供超過3000個就業職位。 而重建完成後,新建成商店和各項設施也需要招聘不同的工人,創造不少就業機會,推動區內經濟發展。 市建局推行市區更新四大功能,即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及舊區活化。

舊區重建賠償: 津貼數以十萬計

同埋內地拆遷賠償徵地, 安排相對人性化, 好多玩法, 因為社區重建的目的, 係真係幫D 老人家, 改善佢地的生活環境, 但香港的重建, 基本上有唔少係搵舊業主笨。 聯同其他相關機構,推出各項不同的資助計劃及其他支援,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有效協助,與公眾共同建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舊區重建,重新規劃社區,的確能夠徹底根治舊區老化帶來的種種問題。 當中涉及的不單是資金安排,更要解決住戶安置需要,以及處理複雜的業權問題,使計劃停滯不前。 市區重建局2012/13年報:「本局繼續積極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及『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另外,本局推出一項『強制驗樓資助計劃』,向合資格業主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頁31。 假如市建局日後仍不改其發展方向,只重視「中環價值」,努力實踐「在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裏追求個人財富、講究商業競爭,以『經濟』、『致富』、『效率』、『發展』、『全球化』作為社會進步的指標。」面對舊區重建的現實,市建局應如何修訂策略,設計一個符合市民需要的社區?

舊區重建賠償

他接受訪問指,於30餘歲時以3萬元買入單位,現時樓齡已50多年。 —對香港文化政策與公民社會一點偏頗的觀察〉,《明報》,2004年11月 9日。 ~在這五年期間,市建局可將此地改劃為特別指定用途,要求城規會認可,這大約需要兩年。 區內有白田邨和石硤尾邨,雖然石硤尾是有名的舊區,但地理位置方便,有不少正在或已完成重建的公共屋邨坐落於此,重建完成的新式高樓大廈襯托之下,走入大坑西新邨猶如時光倒流60年代。 🙋 :舊區唐樓的信件經常會遺失,街坊事前又不知道會重建,平日可能會借用其他親朋好友的地址來接收信件,故即使無法提交人口凍結前的信件證明,亦是十分合理。

舊區重建賠償: 八文樓重建討論: 油旺地區研究 擬地積比轉移 重建八文樓

至於臨海的「五街」用地,陳國欣說在諮詢期間了解後,得知南面用地現時是住宅用途,北面用地則屬工業樓宇,兩者對重建訴求不一致,故建議將兩個地盤分拆,讓南面用地可以獨立成為一個重建區,並可提升其地積比率,由原來的五倍增至六點五倍,以增加重建誘因。 他指,經研究後,相信「五街」用地有條件提高地積比率,但由於它屬於臨海地皮,作出調整建議時也較為謹慎,確保樓宇高度不會太高。 據了解,在作出調整後,「五街」重建後的樓宇高度可達一百一十米。 此外,諮詢平台亦致力優化土瓜灣中部的發展,針對貫穿該區的東九龍走廊一直帶來噪音和空氣問題,並考慮到日後沙田的馬頭圍站落成後所帶來的機遇,顧問鎖定東九龍走廊兩旁的九個地塊,建議劃為「混合用地」地帶,藉此加入非住宅用途,增加土地用途的靈活性。

舊區重建賠償

不論你是屬於上述(一)或(二)的情況,你都可以致電或親身向房屋署查詢,了解具體做法。 現時市建局計算賠償金的方式,是參考有關物業的應課差餉計算,十分複雜,而且最低金額市建局會每年檢討,會有增減,具體計算方法請參閱【市建局網頁】。 直至2021年4月市建局網頁的更新,單身租戶可獲得最少17萬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可獲得最少19萬元。 根據我們過去在不同重建區的經驗,絕大部份基層重建戶均希望得到有穩定居所的安置,皆因現時私人租務市場缺乏租務管制,易被迫遷及瘋狂加租,加上舊區重建不絕,基層可負擔的租盤愈來愈少,故重建戶大多不希望領取市建局的補償金,在私人租務市場上繼續任人魚肉,愈住愈差。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舊區重建賠償: 市區重建局

1.因為早年發展的市區,人口稠密,而社區又欠缺規劃,以致環境惡劣,淪為房集中地,形成惡性循環。 陳學鋒指出,相比而言,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參與的重建,可以將多幢舊樓,連同相關的橫巷都收購回去,重新發展,地盤面積大一些,亦更有機會爭取提高地積比率,重建的可行性較高。 市建局表明,重建計劃之中,當局的職責重點在於土地規劃,而非提供公營房屋。 回顧過去的重建項目,不難發現十居其九皆是呎價奇高的高尚住宅,近期例子有如逸瑆、一號九龍道、凱滙、Downtown 38、瑧尚、愛海頌等等,最低入門呎價平均為 1.2 萬元至 3.4 萬元,絕非一般上車族所能負擔。

舊區重建賠償

至於自住業主方面,則在接受現金補償後,可選擇購買同區內合適的新發展項目的「樓換樓」單位,於原區居住。 市區重建局重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討論多年,有政黨以家訪形式訪問343名油麻地一帶居民,發現逾9成受訪者希望原區安置於油尖旺區。 有政黨建議政府加強與公眾溝通,於油尖旺建立第二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並原區安置居民。

舊區重建賠償: 清拆前登記

本局會連同頂層單位一併收購(其天台的僭建物或租金收入,均不會計算在內)。 如天台上有搭建物並作出租之用,而業主又以不交吉方式出售,有關租戶可獲得的現金補償或安置與樓下單位租客的準則相同。 受清拆影響人士如符合安置資格,並已經申請公屋及獲得登記,而其公屋申請書已被確認符合資格入住公屋及將於12個月內到達編配階段,便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處理有關個案。

  • 餘下七幅用地,有兩幅認為不適合作發展,其餘用地則因「商業敏感性」不予公開。
  •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 按物業當時的使用狀況,市建局會正式發出收購建議予業主考慮,並商討收購事宜。
  • 根據網上小說《康和里的酒女》的記述,六十年代,康和里一帶附近開設了很多酒吧,華洋雜處,充滿了歐陸風情。
  • 市建局在釐定非住宅物業的收購建議時,是委托兩家獨立的專業測量師行,為物業的市場價進行估值。
  • 陳炎雄直言,宣布重建後,時常被業主為難,租金由2600 元加至 3400 元,電費由 0.8 元一度加至 1.1 元。
  • 參考過去的市區重建項目,獲收購的物業一般屬於樓齡逾 50 載、日久失修的唐樓大廈。

編者按:荃灣是香港第一代新市鎮,60年過去,不少樓宇嚴重失修,外牆滲水、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等問題,由大廈外部伸延到屋內,疫情下更見衞生危機。 ,藉重建新增的樓面面積不多,回報未必吸引,對小業主來說,按「七年樓齡」基準計算價值賣給市建局,可能才是最佳選擇。 —— 九龍城重建的危機與城市想像【小編休養一排,復活節復活了】經過土瓜灣,重遊鴻福街、啟明街及環字八街一帶,昔日的舊區社群,在「市區重建地產局」的推土機下,已變成一處處廢墟。 事實上,在今日(6月14日) 本組就收到土瓜灣啟明街/榮光街項目租戶求助,指業主說市建局已登記了他們的存在,故要趕走他們自用。 即使現時提高最低法定補償金由現時的七萬元增加至十六萬元(一人租客),或現時的八萬元增加至十八萬元(二人或以上家庭),但相信對基層租戶以至夾心階層的重建戶來說,基本的希望是有合理安置,在穩定居所下建立家園,而非接受金錢補償。

舊區重建賠償: 委員會

由於已落成的「Yoho Midtown」第一期,其屋苑呈L型朝向會所排開,「1-5座的C、D、E室」、「6-8座A、B、F室」、以及「9座的D、E室」均會正望這幅用地。 張先生去年斥資700多萬元購入的8座高層A室,就是其中一個會面向該用地的單位。 他表示,當日看見周邊配套生活完善,加上入屋單位景觀開揚,能夠望到遠山景才扑鎚買入,但現在得知日後前方興建公營房屋,也擔心樓價會大跌,始終向內園單位比起望向公路單位較幽靜,價格也較公路景單位貴約至少一成。 對於政府突然收回土地感到十分詫異,認為政府見縫插針興建資助房屋,根本無助解決住屋問題。

  • 如業主不在其物業居住而將之空置,市建局會給予該業主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及補助津貼。
  •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
  • 鑑於不少團體關注受強拍影響人士所獲得的賠償,是否足以在相同地區重置替代物業,工作小組就此議題分析了8個分布於西半山、西區、黃大仙、大角咀、土瓜灣等地區的強拍個案,審視強拍條例下的賠償金額是否合理。
  • 觀塘重建工程進行時更產生噪音和空氣污染,也會對該區居民帶來負面影響,不利身心發展。
  • 完成徵集土地後,市建局會以較靈活的方式進行重建,包括將重建項目交給地產商發展、與地產商合作或考慮自行重建發展。

自置居所津貼的金額,是被收購物業的市值交吉價,與在類似地區重置一個面積相若,樓齡約七年的單位市值兩者之差。 根據有關守則的闡釋,一個單位的「實用面積」是指單獨分配給該單位的樓面面積,其中包括露台和其他類似設施的面積,但不包括公用地方的面積,例如樓梯、升降機槽、大堂和公共廁所等。 這「實用面積」是單位圍牆內所包含的面積,按實際情況量度至外牆的外表面或與相鄰單位共有的分隔牆的中線。 該單位與光井、升降機槽或任何類似直槽、或公用地方的分隔牆,應視作外牆處理,它的整個厚度應包括在內。

舊區重建賠償: 舊區重建進度慢透明度低 居民飽受折磨

不論你是那一種住宅租客(包括天台屋),只要凍結日你已住在該處,你便可要求市建局發放特惠搬遷津貼。 唯一清楚知道的是,津貼的一半會在簽妥退租協議書時支付,餘數就會在交吉後支付。 過去兩年,市建局先後完成三個重建項目的清場工作,並於事前為四百七十七名租客登記,但在真正賠償時竟然走出五百五十八名租客,僅以人頭計算,前後竟相差達一成七。 而被迫遷的租客則慘成雙失,既失去相等於三倍應課稅差餉的特惠津貼並且要為搬屋而張羅。 舊區重建賠償2023 不少舊區雜亂無章,需待重建,過去重建舊區進展緩慢,原因是當局欠全盤策略。 如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以一幅啟德用地興建安置屋邨,以重建土瓜灣兩個舊邨的計劃,被轟僅屬零碎式重建,無助改善整個土瓜灣區的面貌。

舊區重建賠償

為了進一步維護小業主的利益,我們建議政府修訂條例,規定大業主成功透過強拍申請完成土地拍賣後,必須給予受影響人士不少於3個月的「交吉期」,讓小業主有充足的資金流和時間重置單位。 鑑於不少團體關注受強拍影響人士所獲得的賠償,是否足以在相同地區重置替代物業,工作小組就此議題分析了8個分布於西半山、西區、黃大仙、大角咀、土瓜灣等地區的強拍個案,審視強拍條例下的賠償金額是否合理。 以「樓宇更新大行動2.0」為例,截至今年4月,市區重建局已收到約1,200幢合資格樓宇申請,這項計劃專為合資格樓宇業主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協助他們為其樓宇公用地方,進行強制驗樓計劃訂明的檢驗和修葺工程,涉及款項多達60億港元。 舊區重建賠償2023 除了按相關法規採取執法行動,以確保業主履行其法定責任之外,本屆政府已先後撥款超過190億元,夥拍市區重建局推展多項與樓宇安全及復修相關的資助計劃,以支援有需要的業主保養其物業。 然而對於準買家來說,相信他們更關注的,就是購入物業會否受到「突如其來」的阻力影響。 政府表明不會公布正在研究被收回的潛在土地,但是否真的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流露出來?

舊區重建賠償: 市區重建局 (香港)

「契姐」現時靠綜援和散工維生,在九龍城區已居住10多年,她希望市建局可以為她提供搬遷津貼,助她於同區找容身之所。 雖然這些政策都未完善,但也是我們之前爭取的結果,經驗告訴我們,爭取不一定有,但不爭就一定無,而去爭取,其實大家沒有任何損失。 House730旨在為香港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使用體驗,不論買樓或是租樓,用戶可按樓盤的價錢、面積、房數、真實照片等等條件揀選合適樓盤。 大坑西新邨似與世隔絕,沒有鬧市繁忙的氣息,卻見一幢幢舊建築老化嚴重,外牆殘破油漆剝落、多個店舖商戶人去樓空,只餘數間舊式街坊老店。 邨內多個單位日久失修,又沒有電梯,歐陽潔珍年屆65歲,每日走6層樓梯回家都氣喘如牛,屋內裝潢停留在甫入伙時的設計,天花甩灰、跌石屎也是常有的事。

舊區重建賠償: 八文樓重建討論: 市區重建

他強調,從整體規劃角度出發,若部分重建項目可為社會帶來整體裨益,但經估算後會涉及財務虧損,市建局亦會推行。 而面對私人樓宇單位老化問題持續,市建局亦按當年立法會的要求,採用財務委員會批准《收回土地條例》下的法定補償而釐定的「七年樓齡」補償機制,將出現所需負擔的龐大收購開支、舊區剩餘可建樓面面積小而缺乏重建誘因等棘手問題。 即使市建局利用現有及新的規劃工具提升發展面積,包括提升建築物高度或地積比轉移等,但亦不能不斷增加舊區密度,形容提高密度的做法僅屬「一次性措施」,不能濫用。 恒基地產近期推出的紅磡「必嘉坊」重建發展項目,就是一個正面例子。 不過,市建局所提出的重建方案,不但與2010年油尖旺區議會一份具民意基礎的研究報告有出入,甚至與居民的意願有相違背。 居民期望市區更新後,能夠解決生活環境及交通問題,但以上的市區發展果真能解決區內的問題嗎?

舊區重建賠償: 清拆安置

至於何謂「有意一起經營」,則可與民共議,邀請區內多個泰裔相關團體提供參考標準。 進行近兩年的《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已踏入建立共識的最後階段,當局將於本周六舉行「建立共識」工作坊,邀請公眾參與,討論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經研究後提出的不同方案選擇和取向,以凝聚共識,並歸納出主流意見。 在民間團體及各區重建居民爭取下,市建局於2015年12月開放由其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於90年代興建的4棟安置樓宇,用作安置不符合公屋資格(如稍微超過入息)的重建戶,但卻拒絕以部份重建地盤興建新的安置大廈。 針對目前多項重建項目均為舊樓重建,不利於整個舊區的重新發展,市區重建局董事會於2015年4月23日開會討論有關於來年的計劃時,非執行董事蔣麗芸提出未來應該多做「舊區重建」,而非「舊樓重建」。 舊區重建賠償2023 而另一位非執行董事黃遠輝指出,在會議上討論了市區重建局的長遠策略定位,例如在舊區集中重建項目,令到舊區更新更快可見成效。

當市區重建勢在必行,在於小業主們的立場,由市建局提出收購也許是一件好事。 市建局計算物業收購價有統一的公式,就是參考同區七年樓齡的單位,並將重置單位與被收購單位的差額,以「居所津貼」的形式,連同舊單位的市價交吉價,發放予業主,讓業主得到一個由市建局打本「樓換樓」的機會。 位於黃大仙的衙前圍村(左圖 / 舊區重建賠償2023 市建局),曾為市區最後一條圍村,雖具歷史價值,卻於 2013 年被市建局下令清拆,並曾提出周邊規劃為私人住宅((右圖 / 網絡),及後因於地盤發現明清時期古物,重建計劃才宣布暫緩。 由市建局提供,與樓宇復修相關的資助計劃例子有強制驗樓資助計劃、公用地方維修資助、家居維修免息貸款,以及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等。

測量師應當運用專業知識,加大力度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讓受影響人士明白甚麼才是合理賠償,筆者亦希望非牟利組織及專業學會,可以從政府獲得更多資源進行公共教育,讓公眾更加了解強拍條例及賣買雙方的權益。 舊區重建賠償2023 對於某些強拍個案出現專業投資者,以及答辯人濫用司法程序、拖慢審訊過程的情況,我們建議土地審裁處向有關人士徵收懲罰性堂費,減少不公的情況。 老舊樓宇數目日漸增加,筆者認為,花費大量公帑及資源維修老化樓宇,並非長遠之計,加快強制拍賣程序及舊區重建,才能有效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

舊區重建賠償: 相關條目

新加坡旅遊局表示,即日起解除所有針對新冠病毒病的邊境管制措施,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入境時毋須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報告。 另外,短期訪客不必購買新冠病毒病旅行保險,但須在入境前通過新加坡電子入境卡進行健康申報。 港股反覆偏軟,恒生指數曾跌逾390點,失守20800點,午後跌幅持續收窄,一度倒升40點,指數收市報21164點,跌26點,主板成交額約1121億元。 市建局於二○○一年五月成立,取代前土地發展公司,該局屬於公營機構,董事局成員都由行政長官委任,主要工作是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和舊區活化。 人們認為市建局像地產發展商,除了其積極圖利的行為,亦因為沒有積極執行保育工作。 以中環街市保育計畫為例,拖延了多年,最近又說因為預算成本已由五億增加至十五億元,要重新考慮計畫;雖然節儉是美德,但保育方法有很多,在乎有心與否(請看「學習教材」再作探討),這方面的角色,還望局方不要忘記。

清拆前登記是政府策劃所有需要收地和清理土地的發展項目時的標準程序。 清拆前登記一般會在發展項目的規劃土地用途、發展範圍和推行計劃確定後盡快進行,目的是蒐集發展範圍內目前的佔用情況和現有構築物的狀況資料。 倘日後政府須清拆任何構築物及遷置構築物內的佔用人以進行擬議的發展項目,所得的資料會作為評估安置及/或發放特惠津貼(如適用的話)的其中一項資格準則基礎。 舊區重建賠償 「拆屋不是都更,以人為本才是都更。」蘇文欣認為,法律中要向業主提供更多社會服務,例如香港引入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為受市建局重建計劃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及輔導;根據二零一一年二月香港政府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社區服務隊由市建局撥款五億元成立的市區更新資助。 1)市建局先了解想和不想留在原區居住及做生意的住戶和舖戶戶數,對想取賠償離開的住戶和商舖盡快進行賠償。

舊區重建賠償: 住宅特惠搬遷津貼:

市建局採取兩家測量師行估值結果的較高者為出價基礎,連同特惠津貼,向受影響的非住宅物業業主提出收購建議。 此類天台的業權獨立於其他單位,並可作轉售,而交易紀錄會在土地註冊處登記。 無論是出租抑或空置,其業主均可得該天台的市值(其天台的僭建物或租金收入,均不會計算在內),另加該天台市值的百分之十作為特惠津貼。 業主擁有整幢物業者,市建局會按其物業的現行用途加上適用於分層單位的非住宅單位津貼及住宅單位的自置居所津貼╱補助津貼加相關費用津貼,或物業本身的重建值(假設自行單獨重建)另加百分之五的特惠津貼,以兩者之中較高者為收購價。 市建局在收購業主自住的住宅物業時,除了會給予業主其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外,並會加上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以協助他們重新購置物業。 假設單位將假定為七年樓齡,位於質素與被收購樓宇可資比較的假設樓宇內,在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方面屬類似地區,並位於中層及座向一般。

舊區重建賠償: 相關

一如以往,政府會繼續因應發展環境的演變和社會需求,適時檢討及調整發展密度,並在過程中充分顧及區內的交通和基建容量、地區特色和現有發展密度等因素,以確保調高發展密度對地區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根據網上小說《康和里的酒女》的記述,六十年代,康和里一帶附近開設了很多酒吧,華洋雜處,充滿了歐陸風情。 電影導演張堅庭根據童年時的生活經歷,寫成這本小說,他在一篇名為〈燈紅酒綠美麗都〉的文章說道:「K11現址前身是康和里,我就在那兒結識了不少印度朋友、吧女和水兵,偶爾又跑到信號山打波子。每天都浸淫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中,我的世界觀由此建立」。

舊區重建賠償: 油旺變天|半世紀八文樓或重建 居民︰收購梗係好啦 重建咗靚啲

市建局是公營機構,不是私營發展商,在重建發展同時,最起碼要改善到原有居民生活的質素,如你遭到市建局的留難,或發現政策不公,令住屋權或生計受影響,應據理力爭,團結爭取。 舊區重建賠償 現時基層住宅租戶在市建局重建下,一般只能在安置或法定補償「二選一」,若選擇了安置,則沒有法定補償;如租戶選擇領取市建局的補償,原先在公屋輪候的號碼會被凍結兩年,或兩年內不能申請公屋。 舊區重建賠償 由於市建局在記招及新聞稿上皆未有對此作出解釋,為免公眾以為重建戶「又有安置、又有賠償」,先特此澄清。 2017年12月5日,本土研究社指出,市建局過去十年預計總開支每年平均達271億,但翻看相關年報,實際總開支平均只有137億,遠低於當初估算,十年以來累積下來一共高估589億。 團體質疑,市建局錯誤高估開支,藉此合理化現時重建模式,令市建局為了收回高估後的開支,只能以「賺到盡」的方式開發土地,而拒絕其他發展方式,如公營/私營混合物業發展模式、興建公屋或其他可負擔房屋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