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淡水魚2023懶人包!內含香港淡水魚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淡水魚

香 港 的 水 產 養 殖 包 括 海 魚 養 殖 、 塘 魚 養 殖 及 蠔 隻 養 殖 。 在 2022 年 , 水 產 養 殖 業 的 產 量 達 2,764 公 噸 , 價 值 約 1 億 2 千 9 百 萬 元 , 佔 漁 業 總 生 產 量 的 3 % , 及 總 生 產 值 的 6 % 。 大 多 數 領 有 牌 照 的 養 魚 場 面 積 細 少 , 以 家 庭 作 業 方 式 經 營 , 只 有 一 至 兩 個 魚 排 , 平 均 面 積 約 304 平 方 米 。 在 2002 年 6 月 開 始 , 海 魚 養 殖 業 牌 照 已 可 申 請 轉 讓 。 在 2022 年 , 這 些 魚 類 養 殖 區 的 總 產 量 估 計 有 587 公 噸 , 價 值 約 6 千 萬 元 , 供 應 本 地 活 海 魚 需 求 量 約 3 % 。 香 港 的 海 魚 養 殖 通 常 在 不 當 風 的 沿 岸 地 區 進 行 , 以 懸 於 浮 排 的 網 箱 養 殖 海 魚 , 自 魚 苗 或 幼 魚 養 至 可 供 售 賣 之 體 積 。

基於有限的研究和記錄,我們並不清楚了解在香港水域記錄到的鯊魚和鯆魚的確實物種數量。 以往的一些記錄均是基於海岸線上擱淺的樣本,或是在魚市場發現的,然而牠們的原生棲息地可能離香港甚遠。 此外,許多物種有廣闊的棲息範圍和遷徙習性,使牠們難以被區分是定居香港或是過境的物種。 從香港漁業的歷史記載顯示,在四十年代,鯊魚全年在香港水域均隨處可見,包括大澳、長洲、南丫島、佛堂洲及東龍洲附近水域。

香港淡水魚: 需 特 別 保 育 的 淡 水 魚 類

例如,紫紅笛鯛(紅鮋)的幼魚生活在紅樹林和河口附近的軟質海床,而成魚卻通常在珊瑚礁出沒;相比之下,有些物種畢生依賴珊瑚礁和岩礁為生,例如以石珊瑚為食物的鸚鵡魚。 與其他棲息地的魚類相比,珊瑚魚的外觀通常較為鮮艷,這特徵可能有助於牠們與絢麗和複雜的環境融為一體,以擾亂捕食者或獵物。 本港有記錄的淡水魚達194種,當中以鯉科、鰕虎魚科、鰍科和麗魚科為主。 淡水魚可分為四類,包括初級淡水魚、鹹淡水魚、海洋游移魚類和洄游性魚類。 初級淡水魚是指整個生命週期均在淡水生活的魚類。 本港記錄有19科71種初級淡水魚,佔全港淡水魚的百分之三十七。

香港淡水魚

河口交雜溪流的淡水和海岸的鹹水,底層物質一般為幼沙石,形成獨特的生境,為鹹淡水魚類和海洋游移魚類,如鰕虎魚、塘鱧和笛鯛,提供合適的居住環境,不常見的日本鰻鱺和黑首阿胡鰕虎魚亦可在這種生境內找到。 本港的水塘是在山谷或海灣築壩建成的人工水體,水源來自山溪和引水道,或引接由內地輸入的水。 水塘的水生生境包括長滿矮樹叢的堤岸淺水區和深水的廣闊水域,為不同的淡水魚提供合適的生境,當中包括稀有的高體鰟鮍和台細鯿。 本 港 的 淡 水 魚 主 要 分 布 於 高 地 山 溪 、 低 地 河 溪 、 河 口 和 水 塘 。 不 同 淡 水 生 境 的 生 態 特 性 不 盡 相 同 , 而 每 種 淡 水 魚 棲 居 的 地 域 亦 各 有 不 同 。

香港淡水魚: 淡 水 魚 的 主 要 生 境

七星魚全身披上金色鱗片,配以紅鰭黑條紋,為以樸實色調為主的野外原生淡水魚世界... 但我們卻可試著認識魚兒,從中尋樂,而人與動物之間,也可試著易地而處。 她的跳脫舉止,骨碌碌的大眼,污卒卒的身軀,很是趣怪,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胸鰭可用來爬行,尾鰭則可用來游水和彈跳,可說是入水能游,上水能爬,出水能跳,實是多才多藝。 香港淡水魚 雖然她膚色黝黑,又愛玩泥漿,但她活潑好動,甚得評審青睞,說不定是匹黑馬呢。

香港淡水魚

本 港 有 記 錄 的 海 洋 游 移 性 魚 類 共 有 60 種 , 佔 本 地 淡 水 魚 約 百 分 之  三 十 一 。 紫 紅 笛 鯛 、 眶 棘 雙 邊 魚 、 細 鱗 鯻 和 長 鰭 籃 子 魚 是 常 見 海 洋 游 移 魚 類 的 例 子 。 在過去175年的魚類學研究,香港共記錄到約27目135科超過1,000種海洋魚類,數字在過去數十年仍持續增長。

香港淡水魚: 棲息地

原產地/分佈:中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美國地區。 別名:古巴骨雀鱔,幽靈火箭,幽靈鱷魚火箭,古巴火箭。 學名:Atractosteus tristoechus。 我這個調查員,或者,跟大眾一樣,對香港淡水魚的認識甚少,只聽過少數的品種,例如食用魚烏頭和紅鮋、外來種食蚊魚、在泥灘常見的彈塗魚、以香港命名的香港鬥魚等。 然而,在河溪的上、中、下游至河口,因水流及河床沙石的大小等因素,孕育著不同品種的淡水魚。

香港淡水魚

魚 塘 有 淡 水 及 半 鹹 淡 水 兩 種 。 在 2022 年 , 本 地 內 陸 魚 塘 所 佔 面 積 約 1,129 公 頃 , 生 產 約 2,073 公 噸 淡 水 魚 , 價 值 約 5 千 5 百 萬 元 。 大 多 數 魚 苗 及 幼 魚 是 從 內 地 及 台 灣 輸 入 。

香港淡水魚: 淡水魚類

香港水域的海洋魚類主要來自兩大分類群,分別是軟骨魚(軟骨魚綱)及硬骨魚(硬骨魚綱)。 本港最常見的十科魚類依次為鰕虎魚科、隆頭魚科、鮨科、鰺科、笛鯛科、鮋科、雀鯛科、天竺鯛科、石首魚科和蝴蝶魚科。 海洋魚類與牠們居住的生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發揮重要作用。 海洋魚類透過與其他生物和環境的互相影響,塑造出不同的物種群落和各種棲息地。 海洋魚類多樣性也促成了豐富漁業資源的基礎,香港水域多於150種魚類具有商業價值,是我們食物的供應來源。

另一方面,細小的香港海域亦有著豐富海洋魚類。 儘管本港水域面積(1,650平方公里)僅為南中國海(340萬平方公里)的0.05%,但南中國海水域約三成的海洋魚類可在香港找到。 潘 炯 華 、 鍾 麟 、 鄭 慈 英 、 伍 漢 霖 、 劉 家 照 (1991) 。 三 線 擬 鱨 是 其 中 一 種 於 本 港 有 記 錄 的 鱨 科 魚 類 。 牠 是 夜 行 的 魚 類 , 棲 息 於 溪 流 、 沼 澤 及 池 塘 。 三 線 擬 鱨 在 1997 年 首 次 記 錄 於 西 貢 某 沼 澤 , 其 後 的 調 查 發 現 在 大 埔 一 溪 流 也 有 其 分 布 。

香港淡水魚: 香港的魚

並提醒市民,若發現魚骨未與魚肉分離就肯定未熟,而淡水魚任何部位都可藏大量寄生蟲,不宜生食。 香港淡水魚 有現場消息稱,街市內有兩檔魚販疑是「中招」魚檔,但兩檔的檔販都否認。 他們還觀察到,細胞向傷口部位的連續運動,表明每個細胞在靠近傷口部位的前一個細胞拉伸後,有逐漸被激活的現象。

原來又被蚊子叮了好多口,癢得我從舞台返回現實,做回個「半桶水」調查員。 這位舌鰕虎魚屬大型鰕虎魚,足有手掌般大,但若是來參加選美的話,未免也太「大隻」。 況且,她不怎麼愛打扮,總是身穿淡色外衣,而且頭扁扁的,使嘴巴看起來很大。 最糟糕的是舌鰕虎魚在台上一副無奈而又毫無自信的表情,若她能進入最後五強,將會是個奇蹟。

香港淡水魚: 洄游魚類分類

簡介:市面常見的熱帶魚,體色偏向黃、泥色,雜食性,愛吃魚、蟲、水蚯蚓等活餌料。 原產地是蘇門答臘,成魚體長約6cm,全身分布4條垂直的粗黑色條紋,容易辨認。 賣點:相當活潑、游泳敏捷,養在魚缸裏會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要養好一缸魚,除了要有好的水質管理之外,還必須注意水的酸鹼度、含氧量、溫度、混養魚的品種配搭等等,對於養魚新手而言,打理一個魚缸並非易事,就像養貓、狗一樣,日常護理所花費的精神和時間都必定不少。

香港淡水魚

本港的淡水魚主要分佈於高地山溪、低地河溪、河口和水塘。 香港的山溪數目十分之多,源頭位於陡峭丘壑,沿流有湍瀨及瀑布,偶爾有深潭,大部分都位於郊野公園之內。 高地山溪的淡水魚物種雖然不算豐富,但也可找到不少原生的魚類,例如擬平鰍、麥氏擬腹吸鰍、橫紋南鰍和溪吻鰕虎魚,而且數目眾多。 本港低地河溪的堤岸較少被濱水植物遮蔽,水質一般較混濁,底層物質漸漸從石塊及沙石轉變為沙和泥。 香港淡水魚 常見的物種有異鱲、條紋四鬚䰾、子陵吻鰕虎魚、鬍鯰和斑鱧,當中亦可找到稀有的物種如斯氏波魚和線細鯿。

香港淡水魚: 主要鮮活食品供應參考數字 (.)

原產地/分佈:墨西哥到美國弗羅里達州的墨西哥灣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蘇里河和俄亥俄河下游,以至尼加拉瓜境內的兩個湖泊。 香港淡水魚2023 欠缺「魅力」的淡水魚,連帶其生境也容易被我們忽略。 近年的河道整治工程、鄉郊地區的排放物,又或其他的人為污染,都直接或間接地破壞河溪動物的生存條件。 溪水由上游流淌至下游,與溪岸的陸地毗連,溪水既會由地面流入,也會從泥土滲出,與四周的地下水相連,互相影響,而物種之間又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無論污染源來自哪裡,受影響的範圍遠比我們想像的廣泛,受牽連的物種數量也遠比我們想像的多。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共同組成跨領域團隊,以斑馬魚(Zebrafish)作為動物試驗模型進行研究。 他們發現,斑馬魚是利用尾鰭的機械波(力學波)偵測受傷的位置,調控傷口癒合和再生。 香港淡水魚2023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6月的《自然》雜誌上。

香港淡水魚: 香港鬥魚 Part1

洄游性魚類(包括溯河洄游、降海洄游及兩側洄游物種)則遷棲於河溪與海洋之間,洄游性魚類只佔所有淡水魚物種的百分之八,共16種。 本港有記錄的兩側洄游魚類的例子有,紫身枝牙鰕虎魚和多鱗枝牙鰕虎魚,降海迴游魚類的例子則有日本鰻鱺和花鰻鱺。 李 麗 芬 香港淡水魚2023 、 林 建 新 、 吳 國 恩 、 陳 勁 東 、 楊 柳 菁 (2004) 。 《 魚 魚 得 水 - 香 港 淡 水 魚 圖 鑑 》 。

  • 看她通體剔透,一雙明眸又圓又大,裙上一條淡黃色紋一彎到尾,脫俗啊脫俗。
  • 《 中 國 瀕 危 動 物 紅 皮 書 - 魚 類 》。
  • 李 麗 芬 、 林 建 新 、 吳 國 恩 、 陳 勁 東 、 楊 柳 菁 (2004) 。
  • 高 體 鰟 鮍 的 軀 幹 為 淡 橙 紅 色 , 後 半 身 至 尾 柄 位 置 有 一 藍 綠 色 直 線 。

相鄰的魚塘可形成大片濕地,供水鳥和其他野生生物棲息。 魚塘的水在捕魚及清理後排走,塘底的小魚及無脊椎動物就成為鳥群的盛宴,所以魚塘是人類活動和大自然並存的好例子。 這大片魚塘還有助穩定微氣候,並在暴雨時發揮蓄水緩洪的功能。 別名:小彩虹魚簡介:體長5-6cm,同樣屬小型魚的一種,因為地域性不強,適合混養。 電光美人對水中的酸鹼值相對嚴謹, 最理想PH值是在PH6.5~PH7.5之間。 賣點:身上帶著暗暗銀色藍光,燈光照射下色彩更加明顯。

香港淡水魚: 鹹水魚

三 線 擬 鱨 被 視 為 稀 有 魚 種 , 除 本 港 以 外 , 只 見 於 廣 東 省 東 江 河 流 。 文 錫 禧 、 香港淡水魚 韓 國 章 (1981) 。 若一個物種絕種,還會破壞食物鏈,嚴重影響生態平衡。 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41.2% 。 例如全球魚類約28000種(已記載為26000多種),淡水魚就有約10700種。

釣魚場魚類豐富,包括桂花、鱸魚、盲曹、黃鱔、白鱔、桂花鱸、加州鱸、鯉魚、鯇魚等等。 研究人員利用三維延時攝影去觀察斑馬魚截斷尾鰭上殘留的BEC動態,發現BEC遷移到截肢平面以覆蓋傷口,傷口附近的細胞累積形成延伸的隆起,但傷口遠處的細胞當時則保持不動。 因此,這次中研院團隊希望透過研究斑馬魚傷口癒合情況,解開二百多年來的謎團。 斑馬魚是一種廣受歡迎,且具觀賞性的熱帶淡水魚。 這種魚同時在科研領域上是一種重要的有脊椎類生物,經常被科學家用於研究生物體的再生能力。 論文中還提到,上皮細胞的集體細胞遷移(CCM)現象在大多動物的壽命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包括胚胎發育、傷口修復和應對癌症侵襲等,再加上其生物學相關性和治療潛力,成功引起了生物學家和物理學家的關注。

香港淡水魚: 淡水魚

河道旁一些三角形的小水池,就是原來魚塘的部分。 金魚店裏,每一種魚都各有特色,熱帶淡水魚色彩低調,但因為牠們容易飼養,深得不少養魚者的喜愛。 不過新手不諳魚種特性,會浪費不少生命……以下介紹五種最受歡迎的熱帶淡水魚,除了易賞握飼養方法外,亦是最流行的淡水觀賞魚。 他們還監測到尾鰭截肢時基底上皮細胞的集體遷移(CCM)引起的機械波,以均質的波速進行移動,密度波與細胞遷移成相反的方向傳播,並通過上皮細胞進行拉伸出現傳播現象,該波浪一般在2小時內停止傳播。 隨後,相鄰不動的BEC逐漸加入集體遷移,傷口附近的細胞逐漸減慢運動。 學名:Lepisosteus platostomus 。

  • 相鄰的魚塘可形成大片濕地,供水鳥和其他野生生物棲息。
  • 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41.2% 。
  • 香 港 鬥 魚 主 要 分 布 於 本 港 的 東 北 地 區  。
  • 海洋魚類與牠們居住的生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發揮重要作用。
  • 及至五、六十年代,后海灣的魚塘養殖業開始蓬勃,有大量稻田和基圍轉為魚塘,使元朗成為香港最大的魚塘區。
  • 主要為鰕虎魚科和塘鱧科的魚類,例子包括深鰕虎魚和尖頭塘鱧。

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注力,我決定化身為選美評判,將淡水魚當作參選佳麗,把河溪化作舞台……來來來,讓我們看看各位佳麗的風采吧。 香港的外來淡水魚之中,有一種原是墨西哥特有種,名為雜色劍尾魚。 因為雄魚和雌魚的體色紋不同,香港人一般稱之為『鴛鴦』。 香 港 :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 效 野 公 園 之 友 會 、 天 地 圖 書 有 限 公 司  。 有人打算在香港試養廉價的有機淡水魚,先是在魚塘養烏頭,再引進鯇魚和大魚,都是用有機飼料。 如養殖成功,會嘗試擴充到海上魚排的鹹水魚,避免魚排獨沽一味,十居其九都是養殖石斑和“魚立”魚,昂貴而不好吃。

香港淡水魚: 香港文匯網

有 記 錄 的 淡 水 魚 共 25 種 , 其 中 16 種 是 原 生 的 初 級 淡 水 魚 , 佔 全 港 原 生 初 級 淡 水 魚 超 過 百 分 之 四 十 。 此 外 , 蓮 麻 坑 亦 為 不 少 稀 有 的 魚 類 , 好 像 斯 氏 波 魚 、 線 細 鯿 和 大 刺 鰍 提 供 合 適 的 生 境 。 漁 農 自 然 護 理 署 正 在 本 港 進 行 詳 細 的 魚 類 普 查 ,並 監 察 那 些 具 保 育 價 值 的 淡 水 魚 類 的 主 要 分 布 地 點 。 這 些 計 劃 已 經 成 功 為 數 個 重 要 物 種 在 不 同 地 點 建 立 新 的 族 群 。

香港淡水魚: 脂鯉科 (Characidae) - 淡水觀賞魚大全

有些人以為這些鹹水海魚出售時靠冰藏保鮮而不夠新鮮,其實只是不懂。 這些海魚都是在香港附近的海域捕獲,運送到街市時間不多,味道還是很鮮美,完全可以清蒸來吃,而且售價廉宜,是香港人的口福。 山貝河河口、南生圍一帶的河流沖積平原,地勢廣闊平坦,黏土土質很適合開闢魚塘。 所以,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帶已經有基圍和魚塘運作。 及至五、六十年代,后海灣的魚塘養殖業開始蓬勃,有大量稻田和基圍轉為魚塘,使元朗成為香港最大的魚塘區。 不過,現在不少魚塘已用作城市發展,例如錦田河新河道,也是藉開鑿多個魚塘而成。

養魚者自有不同的理由,為了風水佈局也好,陶冶性情也好,享受餵魚、賞魚之樂也好,都必須抱持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態度去對待牠們。 有專家估計,今次奪命惡菌小型爆發涉及環境因素,並提醒市民未煮熟的淡水魚絕不能吃,以及切勿徒手揀魚,現階段不排除細菌變得「更惡」。 香港淡水魚2023 為了確定截斷水平(嚴重程度)對傷口恢復造成的影響,他們對尾鰭分別進行遠端截段(DA)、中間截段(MA)和近端截段(PA)實驗。 欣賞過眾佳麗的風采後,我來宣佈,今屆「淡水魚后」的冠軍是……哎唷,好癢!

香港淡水魚: 香港鬥魚 Part 5:野外百態圖 (雄魚篇)

不過,許多鯊魚和鯆魚物種在過去幾十年已經甚少在香港被記錄,原因可能與過度捕撈或合適的棲息地減少有關。 現時香港只有兩種體形較小的鯊魚較為常見,分別為條紋斑竹鯊(狗女鯊)和寬尾斜齒鯊(竹鯊),牠們皆以捕食小魚和甲殼類動物為生,一般不會對人類構成危險;相對而言,大部分鯆魚物種則依然較為常見,例如邁氏條尾魟(黑點土鯆)及尖嘴魟(黃鯆)等。 海 魚 養 殖 受 《 海 魚 養 殖 條 例 》 ( 第 353 章 ) 所 保 護 及 監 管 。 該 條 例 規 定 所 有 海 魚 養 殖 活 動 均 須 領 有 牌 照 , 在 指 定 的 魚 類 養 殖 區 內 經 營 。 現 時 , 本 港 有 26 個 魚 類 養 殖 區 ( 見 圖 ) , 佔 海 域 總 面 積 達 209 公 頃 , 持 牌 經 營 者 則 約 有 913名 。 珊瑚魚是其中一類較為大眾熟識的硬骨魚,泛指那些部分或全部時間生活在硬底質海床上(包括岩礁和珊瑚群落)的魚類,然而牠們也可在不同生命階段中到附近的其他生境棲息,因此為「珊瑚魚」作出一個普遍的定義相當困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