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巴士扶手12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巴士扶手

有傷健團體早前試用新設計,認同有助保護輪椅乘客,填補了輪椅停放區近車廂通道旁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漏洞。 九巴於2003年引入創新的直梯巴士,分別是Neoman A34、TransBus International Enviro500、富豪超級奧林比安(Wright Explorer車身),樓梯由以往呈螺旋形變成直梯。 可是,直樓梯佔據車廂的空間較多,單論長度已要犧牲上、下層各兩個座位;再加上九巴將樓梯移後以對正中門,浪費下層車廂前段右側空間,使總載客量較上一代配亞歷山大ALX500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減少約十數人。 城巴和新巴因而卻步,在購入Enviro500和Enviro400後,所有Enviro500皆是螺旋樓梯設計。

巴士扶手

全港最後一輛載客的都城巴士(S3M233/EH8559)在退役前一天(2007年5月9日)行走37M線,吸引不少巴士迷前往拍攝。 該車退役後,本港再沒有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行走,亦象徵香港境內所有使用吉拿引擎的專營巴士已經全數退役。 巴士扶手 樓梯由多個梯級合組而成,大部分下層入口較上層入口為後(下層往上層:逆時針方向;上層往下層:順時針方向)[2],以配合物理慣性定律,減輕急速開車或停車時所造成的傷害。 巴士扶手2023 直梯巴士的梯級是長方形;其餘使用螺旋型樓梯的雙層巴士,梯級是不規則三角形或四邊形。

巴士扶手: 設計

然而,在專家都無法斷言疫情何時完結的情況下,市民長期留在家中對身心健康或會構成負面影響。 因此,偶而外出實屬正常,但市民外出時千萬要小心一些高危位,稍一不慎可能染病。 山頂纜車於2021年6月28日起暫停服務約 6 個月,以進行山頂纜車發展計劃。 一條雙人寬,每分鐘走45米的電動電梯,可以在一小時內運載約10,000人。

巴士扶手

中華民國建築物升降暨機械停車設備協會秘書長鍾聖焜2016年5月4日接受《東森新聞》訪問時,對於電梯靠邊站立是否會造成機械故障的疑問明確指出「電梯是鋼構的,鋼構的東西安全系數非常高,站哪一邊都不會影響運行」[9]。 絕大部分旅遊客車,祇裝有一扇車門,設在車頭駕駛室旁邊,閘門設計大致上與巴士閘門差不多。 早期的客車使用摺疊門為主,到80年代後開始採用一塊式旋轉閘門,亦有旅遊車公司採用外推式設計的車門。 在設有輪椅斜板的低地台巴士而言,可讓輪椅乘客在轉彎進入車箱時,避免卡實;而在高地台巴士而言,部分巴士在頭閘中間設有扶手,可以讓同一乘客羣組在扶手右邊上車,扶手左邊則由羣組其中一位乘客負責支付該羣組所有乘客的車資。 [1]不過,現時仍有大部分在乘客空間下設有大型行李箱的高地台旅遊巴採用「單葉式」車門,以增加一列座位及其約束屏障。

巴士扶手: 香港無障礙交通

2016年9月底,此路線加入一輛富豪B7RLE 12米(AVC)單層巴士取代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R)行走,為此路線首度引入單層巴士。 此路線其後改派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及丹尼士巨龍11米(S3N)行走。 巴士扶手2023 2009年11月加入一輛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以提供低地台服務。 1989至2007年間改派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1米(S3M)行走。

巴士扶手

此外,亦有為聽力和視力受損人士提供電子信息顯示和音頻廣播。 龍運巴士於2015年4月訂購39輛豪華版Enviro500 MMC 12.8米,車身編號則獲編為F526,用以取代餘下的五輛普通版丹尼士三叉戟12米( )及全部豪華版丹尼士三叉戟12米( )。 [11]全數底盤均由亞歷山大丹尼士的馬來西亞廠房生產,這批巴士的車身設計、車身塗裝、機械配搭、車廂設計和設施均與12米的同型號巴士相同。

巴士扶手: 小巴

而中巴將旗下的36呎單層佳牌阿拉伯五型(「長龍」)重建為30呎雙層時(不包括二手車身),以及後來大規模將LW及LX車系翻裝亞歷山大CB型車身(LX )時,均採用窄頭門、闊中門、中間樓梯佈置,與珍寶巴士相似,以配合一人控制模式。 九巴和龍運部分新購置的巴士,落車門側的扶手安裝在較低的位置,以方便乘客下車;巴士公司亦會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着手改善餘下巴士在出口車門側的扶手設施,並會把該扶手設計列入其新巴士的購置規格中。 扶手電梯,簡稱電梯;是一種以運輸帶方式運送行人的運輸工具。 巴士扶手 行人在電梯的一端站上自動行走的樓梯,便會自動被帶到電梯的另一端,途中梯級會一路保持水平。 電動電梯可以是永遠向一個方向行走,但多數都可以根據時間、人流等需要,由管理人員控制行走方向。 另一種和電動電梯十分類似的行人運輸工具,是電動平面步道(Automatic Sidewalk)。

  • 但是因為電動電梯是連續運作,不像升降機般乘客要等轎箱到來,因此電梯的總載客量高很多。
  • 九巴表示,輪椅泊位扶手已成為九巴新購置巴士的標準設施,超過90輛裝設扶手的巴士於今日起投入服務。
  • 由2020年1月起,這批巴士陸續改用電動倒後鏡,和把保溫儲物箱拆除,部份獲在2020年9月安裝到各大巴士總站站長室。
  • 不過因為這會加速電梯零件磨損,導致使用壽命縮短,部分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管理單位,已不再主動宣導旅客在電梯上靠邊站立。
  • 城巴新巴已於2008年陸續為815輛97年以前設計的巴士,在上層車頭擋風玻璃加設額外扶手。

龍運巴士於2016年加訂12輛豪華版Enviro500 MMC 12.8米,車身編號則獲編為G512,用以擴充豪華巴士車隊[23]。 首輛巴士於2013年10月31日抵港[6],並於同年12月6日出牌(9501/SJ7944),車隊編號以95為字首,於四天後首航S1線。 初期被派往九巴屯門車廠(U)、屯門車廠(元朗分廠)(U)及龍運巴士小蠔灣車廠(T),其後於2017年經過車務調動後,九巴荔枝角車廠(青衣分廠)(L)獲派兩輛巴士,分別為9515/SM9420及9522/SP9483。 全冷後此路線的非低地台用車於2011年改為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2012年一度改回丹尼士巨龍),至2013年全線低地台化,以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行走,其後於2016年被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取代。 落車門兩側的轉動軸不可當作扶手,部分車型的車門轉動軸加設了保護罩及告示,防止乘客觸及。 落車門旁邊設有凸鏡,並裝上落車鐘信號燈,車長可透過反射鏡觀看落車情況。

巴士扶手: 路線資訊

2021年2月,此路線加入配備Enviro500 MK II車身的富豪B9TL 12米(AVBE)行走,惟不足一個月後還原。 與車窗玻璃一樣,車門玻璃亦須按法例要求符合歐洲經濟委員會規例(ECE 43)的相關要求,通過球體撞擊測試(即玻璃能承受227克的硬物從2.5米的高度墜下撞擊而不會碎裂)及碎裂測試(即玻璃在碎裂後會粉碎成小塊而碎片不會有刀邊狀)。 凡設有兩道車門的巴士,在車身左側前端的門是「上車門」(俗稱「頭閘」,英文為「 Front Door」),另一道門就是「落車門」(俗稱「尾閘」,英文為「 Rear Exit」)。 近年,為配合巴士車廂設置更多優先座位,這些座位旁邊增設附有落車鐘的「低位扶手」(Low-level handrail),並成為新購巴士的標準設備之一。

  • 1980年代,中巴和九巴分別引入12米三軸巴士,部份巴士採用三車門設計,設有兩道落車門,配合水塘位以加大載客量及方便大量乘客同時下車。
  • 乘客如要求便攜式坡道連接平台與列車,可聯絡港鐵員工,他們會樂意提供協助。
  • 現代的電動電梯的梯級以金屬製造,每節梯級以下是三角型的支架。
  • 行人在電梯的一端站上自動行走的樓梯,便會自動被帶到電梯的另一端,途中梯級會一路保持水平。
  • 落車門旁邊設有凸鏡,並裝上落車鐘信號燈,車長可透過反射鏡觀看落車情況。
  • 在九十年代以前,巴士扶手單純以鐵管製成,並無髹上任何顏色或只髹上黑色。

自1950年代起,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對巴士服務需求亦不斷上升,巴士上落車門皆裝有鐵閘,以確保乘客安全。 早期的巴士閘門須人手橫向拉動,巴士上設有拉閘員操作車門開關。 直到1960年代,巴士公司陸續改用電動或壓縮空氣運作的車門。 各間專營巴士公司於2007年12月起,陸續在巴士上層無遮擋座椅加裝保護設施[3]。 城巴新巴已於2008年陸續為815輛97年以前設計的巴士,在上層車頭擋風玻璃加設額外扶手。 對於網民的意見,九巴回覆《香港01》記者查詢時指,新款巴士引入時均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得到運輸署批准後才能服務市民。

巴士扶手: 扶手電梯

當時巴士上除有司機與拉閘員各一外,還有另一名售票員,負責在車上依照乘客路程逐一收費,防止他們「逃票」。 1970年代以前,巴士車廂採取「後上前落」模式,如丹拿CVG5(A型)的車門安裝在車尾,以遷就樓梯的位置。 根據香港法例,乘客嚴禁在梯間站立[3],亦不可擺放個人物品[4];但有些乘客不顧安全,在梯級坐下或站立。 時至今日,雙層巴士樓梯設置在車身前段或中間仍是主流,只有少數開篷巴士採用車尾樓梯。

巴士車門設計日新月異,由早期「摺合式」設計,演變至低地台巴士開始廣泛使用的「內嵌式」車門,主要在頭閘使用,避免外推式車門令上車乘客受傷。 近年部份客車和專營巴士的下車門更採用「外推式」設計,不必佔用車廂空間之餘,亦可用盡出入口寬度,加快乘客上落,亦可避免內嵌式車門令車內等候下車的乘客受傷。 車長可在駕駛室扭動或按下門掣,控制車門開關,亦可以利用安裝在巴士車身近車門的扭動式或按壓式門掣操作車門開關。 從前巴士車廂出入口設計相當簡陋,不設閘門;不過,當時香港人口不多,加上巴士車速也不高,對乘客影響不大。

巴士扶手: 車門壓力感應器

事實上,此型號的巴士在不同地方已投入服務經年,而乘客對新款巴士的設計有不同意見,九巴會繼續聆聽乘客意見,優化巴士設計和車廂設施。 另有安裝特別設施,例如斜坡、特別通道門和平台上設置呼叫鈴。 總站登車處安裝有扶手,並在所有平台邊緣上設有黃色標記。

巴士扶手

巴士行駛時,駕駛室螢幕會顯示上層潛望鏡畫面;下車門打開時顯示下車區域情況;倒車時則切換至安裝在車尾的鏡頭,讓車長查察車後環境。 此外部分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亦有在車內外安裝閉路電視,但該等車輛的駕駛室螢幕則不會顯示上層潛望鏡畫面,而會顯示下車區域情況。 九巴最近在facebook專頁公開最新引入的巴士,惟當中的設計卻引起不少網民質疑,包括使用玻璃樓梯、灰白色扶手、新座椅設計等,有網民擔心玻璃樓梯容易令穿裙的女乘客走光,而灰白色扶手亦不及現時的黃色扶手顯眼,認為不能方便色弱人士。

巴士扶手: 樓梯扶手轉接

鑑於在2016年初,九巴接連發生多宗乘客撞毀車門玻璃事故,新巴及城巴已要求供應商在所有新巴士的下車門位置加裝兩條扶手,以加強保障乘客安全,而所有現役巴士的加裝工程於2017年內完成。 公共小型巴士主要服務一般巴士路線以外的路線,設有16個座位,沒有站立位。 自從1987年英國倫敦地鐵國王十字車站發生火警後,大部分本來仍然使用的木梯級都已改成金屬。

巴士扶手

Transbus International於2012年推出Enviro500 MMC,其直梯設計稍作修改,上層由一級縱向改為兩級,樓梯長度得以減少,佔據車廂空間與曲梯相若,令載客量重回曲梯水準,坊間普遍稱為短直梯或方梯。 在九十年代以前,巴士扶手單純以鐵管製成,並無髹上任何顏色或只髹上黑色。 1990年代中期起,各巴士公司逐漸採用有紋理的扶手,並髹上紅、黃、綠或淺藍色。 有時巴士Dup、西、Chok難免,不是司機有心,而係路面情況需要,所以乘客一定要自己注意安全,我自己搭巴士都係咁。 他解釋,現時九巴車門由開到閂需時約7秒,足夠停定後上層人士起身落車,「真的趕不及可以叫司機等一等或再按一次鐘」。

巴士扶手: 主要用車

首三輛巴士(5541、5542、5543)於2018年6月29日出牌。 龍運巴士於2015年4月訂購21輛豪華版Enviro500 巴士扶手 MMC 12米,車身編號則獲編為F525,用以取代餘下五輛1998年普通版丹尼士三叉戟12米(144、153、156、162、164)及全部1998年豪華版丹尼士三叉戟12米( )[11]。 與九巴的同型號巴士一樣,這批巴士配備上海凱倫製造的電子GPS自動報站系統,以及八達通卡有限公司供應的新款八達通收費器,為龍運首次沒有在車廂預先裝設車費顯示器的巴士。 九巴在1990年代中期,於利蘭勝利二型試驗安裝落車門閉路電視,以加強下車乘客的安全,當時鏡頭安裝在車身。 現時設有落車門的巴士都有這項設備(部分青年JNP6122G連上車門都有裝設),部分單門設計的小巴(部分三菱Rosa及豐田Coaster)和客車(只適用於配亞洲車身的客車)亦有開關門警報。 一般上車門和駕駛室附近不可站立,目的是保障車長駕駛時,視線不受阻礙(惟頂閘時仍經常有乘客站出線外)。

巴士扶手

隨時緊握扶手、沒位坐不要玩手機、巴士閂門有7秒,停定才起身都來得及,搭巴士常識人人都要知,資深巴士司機提醒乘客要照顧好自己,直言最怕乘客埋首玩手機,「埋頭埋腦發生甚麼事都不知道」。 陳自麟稱,肇事時車速不快,形容「從未見過類似情況」,因涉事尾門門鉸甩脫,玻璃盡碎,警方正調查傷者究竟於門框飛出,抑或撞毀門鉸導致車門彈開、在門罅跌出,涉事巴士已被拖走驗車。 巴士扶手2023 東九龍交通特別意外調查組陳自麟督察表示,車長有7年駕駛經驗,駕此路綫約1個半月。 九巴發言人指出,肇事巴士在2009年出廠,型號為紳佳Caetano,今年1月31日完成月驗,車長昨當值早更,對上一次編休為1月29日。

巴士扶手: 香港巴士車身所使用的生產商列表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均有在電梯靠邊站立,讓道通行的習慣。 不過因為這會加速電梯零件磨損,導致使用壽命縮短,部分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管理單位,已不再主動宣導旅客在電梯上靠邊站立。 巴士扶手2023 巴士扶手2023 2021年11月,其中一輛巴士(1549/WA4616)轉予九巴,用以行走「星級尊線」,期間更獲編全新編號為E5L1。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