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河上鄉排峰路好唔好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河上鄉排峰路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 軍徽的堆砌年份不詳,但在1976年的舊照片中[2],已可見有關軍徽在這片山坡上。
  •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 居石侯公祠的屋脊及山牆均有精緻的裝飾,祠堂內的橫樑及斗拱的吉祥圖案雕刻亦極為精緻。
  • 河上鄉(Ho Sheung Heung)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北區古洞東北部河上鄉排峰路河上鄉居石侯公祠對出的空地,鄰近河上鄉村公所,為51K線的總站。
  • 在哨站較下方的棄置建築物內沿著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豈知是頭用來嚇唬途人的「假狗」,不折不扣的成為驚弓之鳥。 戰後唯一流傳至今的習俗便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寶誕,當日村中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齊往洪聖古廟參神,祈求保佑四季平安。 當日下午二時於廟前搶炮頭,由村中父老燃點花炮,村民及各方親友均可爭奪,炮頭共有七枚,各有不同寓意。 戰前,在洪聖誕當晚,會舉行唱歌樓助興,並重金禮聘客家村婦唱山歌,由村中及附近居民來村前對唱還唱,得勝者由本村贈送鏢尾一枝,衣服一套,作為獎勵,以誌留念。 可惜戰後唱歌樓已不復見,代之而為飲宴,於該日下午五時,假座河上鄉康樂中心,設宴招待親朋,筵開數十席,熱鬧非常。 由二月初十晚到十三晚,加演粵劇助興,以增節日氣氛。

河上鄉排峰路: 香港巴士大典

河上鄉(Ho Sheung Heung)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北區古洞東北部河上鄉排峰路河上鄉居石侯公祠對出的空地,鄰近河上鄉村公所,為51K線的總站。 在哨站較下方的棄置建築物內沿著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在此右轉,再在下一個支路左走,走到河上鄉路後,前往雙魚河,再右轉沿河傍行走。 在接著的支路右轉,便可返回河上鄉的小巴總站。 大石磨位於羅湖,高183米,旁為羅湖分類靶場。

河上鄉排峰路

當中將會為新發展區建造加壓污水管、無壓污水管、污水泵房及相關的沙井等,並會復修受影響的行車道、單車徑、行人路及露天地方。 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 河上鄉原有的排峰古廟,建於排峰嶺,後因香港政府徵收土地,興建兵營(現為羅湖監獄),被迫遷往洪聖古廟左側,於1937年重建,同年開光。 河上鄉排峰路 河上鄉排峰路2023 洪聖古廟建造時日失記,廟內供奉洪聖大王(中)、兩廣總督周有德大老爺(右)及廣東巡撫王來任大老爺(左),兩位官員正是力催廢除清初頒佈遷界法令的重要功臣。 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雖是河上鄉村民所有,但任何人士均可參觀。

河上鄉排峰路: 行車路線

及後右轉上走至山崗,再續山徑上登首個山頭。 石排灣道歷史上屬於群帶路的其中一段,早於香港開埠前便已存在。 1846年,政府根據群帶路的基礎,修建連接維多利亞城至香港仔的道路,石排灣道即為道路的其中之一部份,屬於舊薄扶林道的一部份。 政府發言人表示,排污設備工程是為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計劃提供必要的排污基建,以收集所產生的污水及輸送,作妥善處理及排放。 地處古洞河上鄉北部的羅湖懲教所,與羅湖騎術會為鄰,雙魚河就在東面不遠處,對岸是 羅湖編組站與 上水屠房。 難度方面,由於大石磨曾設有軍事設施,因此有修築軍車水泥路,可以沿車路走上大石磨山頂,今次遊記除了上落大石磨的斜路外,其餘地方都是水泥路平路,難度非常輕鬆。

河上鄉排峰路

往後經過雙魚河,河傍綠草如茵,環境清幽,而來往的車輛極少。 登臨大石磨,放眼盡是大陸經濟起飛的景象,眼下則是一片綠悠悠的、以魚塘為主的緩衝區。 最後漫遊雙魚河,也可享受具空間感的郊區氛圍。 大石磨以南的一片山坡上,有一個以塗上白色油漆的石塊所堆砌成的軍徽,並有「2ND BATT」和「SCOTS GUARDS」的字樣,即「蘇格蘭近衛隊第二營」。 據資料顯示,該營在1929年曾派駐香港[1]。 軍徽的堆砌年份不詳,但在1976年的舊照片中[2],已可見有關軍徽在這片山坡上。

河上鄉排峰路: 新界區專線小巴51K線

河上鄉位於排峰嶺山腳,面向大碑(即塱原)廣闊的農田及雙魚河,風景優美。 自宋朝侯五郎公下傳十一代至明代初期,侯卓峰公始開基於河上鄉,及後子孫分別建立金錢、丙岡、燕崗及孔嶺等村。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河上鄉排峰路2023 我們輾轉登上大石磨,走過廢棄的建築物,再下走至主車道。 一瞥眼間,又踫上一條村狗,以為又有一番惡鬥。

河上鄉排峰路

大石磨以北的一段範圍在昔日原是邊境禁區,2013年6月第二階段的禁區開放後,公眾可自由進出此區域及附近的六條鄉村。 河上鄉村位於鴻淘荳品廠對面之河溪學校(小學),現已荒廢;校內設有石屎水泥/混凝土(紅毛泥,客家話用語)籃球場。 鴻淘荳品廠旁邊之區域市政局遺產(早期由市政總署負責建造)——鄉郊旱廁(編號:N-9),於2007年完成翻新改建工程,成為設有坐廁之水廁。

河上鄉排峰路: 政府宿舍

石排灣道(Shek Pai Wan Road)是香港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連接田灣及華富邨口,為田灣區內的最主要道路。 石排灣道東接香港仔海旁道,西接薄扶林道。 值得留意的是,石排灣邨或者現時稱為石排灣的地點,並非位於石排灣道一帶,而是位於香港仔北部的半山區。 新界區專線小巴51K線是香港一條來往上水站至河上鄉[1](每天晚上延駛至羅湖懲教所[2])的專線小巴路線,由馬亞木旗下上水專線小巴營運。 戰後祠堂後進亦曾改作河溪幼稚園,直至70年代停辦。 居石侯公祠的屋脊及山牆均有精緻的裝飾,祠堂內的橫樑及斗拱的吉祥圖案雕刻亦極為精緻。

河上鄉排峰路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河上鄉排峰路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河上鄉排峰路: 古蹟

由於河上鄉人口不足以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所以往往跟鄰近的古洞、雙魚河沿線及羅湖等鄉村範圍劃為同一個選區。 1999年,居石侯公祠被政府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表列古蹟,並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撥款,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進行全面的修復工程。 工程已於2001年完成並開光,居石侯公祠已煥然一新,回復舊貌。 居石侯公祠更於2003年12月19日被正式列為法定古蹟,進一步確定其文物價值。 居石侯公祠既用作村民祭祖及舉行傳統儀式的場所,亦為村民日常聚會議事之地。 另外亦會進行附屬工程,包括渠務、排污設備 、水務、街道照明及公用設施工程。

河上鄉居石侯公祠始建於明朝末年,據侯氏族譜所載,該祠為侯族十七世祖侯居石所建。 從懸於正門的牌匾年份推斷,居石侯公祠曾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進行修繕。 河上鄉洪聖廟與排峰廟相鄰,前者早於清朝已在現址存在[3],後者則於1937年由河上鄉北松園新村羅湖兵房(今改為懲教署)遷來。 在河上鄉排峰路總站下車後(在河上鄉路與河上鄉排峰路的交界處下車亦可),沿河上鄉排峰路一直行走至河上鄉路。 右轉沿車道上行,之後再微降一小段,留意對面的明顯山徑入口。 由此路上走,經過墳地,在電塔旁先左轉山腹徑,以較佳的角度遠看軍徽。

河上鄉排峰路: 主要交通幹道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河上鄉排峰路

而發展區內的道路工程修改項目亦會同時進行,包括道路交界處改善工程、興建連接粉嶺北新發展區與粉嶺公路、長約4公里的雙程雙線行車的粉嶺繞道東段等。 修改項目涉及修訂建議的施工區界限、相關收地及清拆範圍及刪除部分收地範圍。 河上鄉排峰路 而現有行車道、行人通道及部分露天地方亦會暫時封閉 。 河上鄉(英語:Ho Sheung Heung)是香港的一條鄉村,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以西,鄰近塱原濕地、雙魚河及古洞北,屬於上水鄉事委員會範圍。 該村由侯姓族人於明朝初重建[1],侯氏更發展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該村至今仍有人居住。

河上鄉排峰路: 鄉村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政府今日(14日)刊憲,指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內,有關地盤平整、基礎設施的道路工程、道路工程修改項目已獲授權進行。 工程項目包括興建一條橫跨雙魚河的行人天橋、封閉並拆卸現有燕崗路的部分行人通道、興建連接燕崗路和青山公路(古洞段)的行人及行車通道等。 河上鄉排峰路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