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秀茂坪山泥傾瀉2023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秀茂坪山泥傾瀉

但當時香港並沒有意識到這種災害的危險,直到20世紀70年代發生幾次嚴重的災難性山體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命和財產損失才驚醒了港人。 一九七七年,政府決定成立土力工程處,專責處理全港的危險斜坡,避免歷史重演。 自此以後建成的新斜坡,其設計已普遍經由該處審核,以確保符合所需的安全標準。 二○一三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出版的《山崩土淹話今昔—香港山泥傾瀉百年史》(第二版)以主要年代劃分,並利用二百五十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香港自一八八九至二○○八年間的山泥傾瀉歷史,讓大眾了解山泥傾瀉的風險,保持警覺。 土力工程處在1982年發表香港半山地區整體邊坡穩定性研究報告,指出寶珊地段受高地下水位及不良地質條件的影響,斜坡穩定性較低,政府於1984至85年間,在寶珊地段安裝了73條合共長達90米的排水斜管作排水之用。 2000年代初,監測數據顯示一些橫向排水管出現排水量下降的趨勢,而在暴雨期間局部位置的地下水位亦上升至較高的水平,於是土力工程處設計了一個創新而可持續的地下水位調控系統,以控制寶珊地段的地下水位,名為「寶珊排水隧道」。

秀茂坪山泥傾瀉

自此,無線的籌款節目就成香港慈善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土力工程處於2022年6月3日至6日在中環大館F倉展室(圖1)舉辦一個名為「回顧歷史,居安思危:『六一八』山泥傾瀉事故50年」的專題展覽。 專題展覽藉着回顧當日在九龍秀茂坪(圖2)及港島寶珊道(圖3)發生的兩宗嚴重山泥傾瀉災難,提醒市民居安思危,對山泥傾瀉風險保持警覺。 回顧過去,山泥傾瀉曾經在香港造成嚴重傷亡,並摧毁了不少家園。 雖然政府已致力改善斜坡安全問題,但是山泥傾瀉的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

秀茂坪山泥傾瀉: 主要交通幹道

2005年8月16至22日連場暴雨,引發共229宗山泥傾瀉。 2005年8月20日,荃灣芙蓉山村一處山坡發生山泥傾瀉,泥石體積估計有400立方米,一間寮屋及幾段行人路遭到破壞。 目前的預警系統告訴人們,如果降雨量達到70毫米(2.8英寸),就應該待在家裏,但沒有建議他們採取其他行動,比如他們離山坡的距離應該有多遠。 這款新預警系統將嘗試提供更詳細的實用建議,包括一款直接向市民發送警報信號的應用程式。 秀茂坪(英語:Sau Mau Ping)位於香港九龍東部的一座山城,是九龍主要的住宅區之一,主要以公共屋邨組成,行政上屬於觀塘區,東面連接西貢區。

為紀念「六一八」山泥傾瀉事故50年,土木工程拓展署由今日(24日)至下周一(27日)在將軍澳新都城中心二期一樓天幕廣場舉辦專題展覽,題為「回顧歷史,居安思危:『六一八』山泥傾瀉事故50年」。 據公告,展覽內容包括4D山泥傾瀉VR體驗區、智能沙箱體驗泥石壩如何攔截山泥傾瀉,及山泥傾瀉立體航拍影像。 秀茂坪山泥傾瀉2023 香港人口稠密,山多平地少,建築物與道路需依山而建,因而製造了很多陡峭的人造斜坡,加上受季候性大雨影響,山泥傾瀉一直是香港最常見的天然災害之一。 無綫的賑災節目《無綫電視籌款賑災慈善表演大會》,邀來影視界紅星如李小龍、陳寶珠,還有粵劇名伶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鳳凰女及麥炳榮等,加上藝員和歌手,進行香港電視史上首次、長達12小時馬拉松直播籌款節目。 然後,如雪球般愈滾愈大的山泥連同樓宇瓦礫,衝向12層高的旭龢大廈,結果大廈斷下倒塌,並撞向旁邊的景翠園最高4層被削走。 當日「六一八雨災」,總共有156人死亡、117人受傷。

秀茂坪山泥傾瀉: 《香港事‧情》掃墓坪多鬼故 山泥傾瀉活埋近百人

拆卸了的則有第1座到第17座,土地正在平整,將會變成曉麗苑。 還有兩座樓是拆了又起了:秀明樓旁邊的那兩座樓,看起來和一九八二年的樣子有點像,其實是已拆卸的第26座和第27座,重建為秀安樓和秀富樓。 在以下這張一九六三年的照片當中,可隱約見到下方剛建成的第一代翠屏邨。

秀茂坪山泥傾瀉

(圖片來源:《香港舊照片》Facebook專頁) 在觀塘區內的秀茂坪,原稱「蘇茅坪」,名稱可考究自《新界九約竹枝詞》中一句「春遊忽到蘇茅坪、睇見牛頭角又生」,內容指蘇茅草長滿了秀茂坪山頭。 另外,秀茂坪亦有「掃墓坪」之名,據聞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將地名翻譯為「So Mau Ping」,與粵語「掃墓坪」讀音近似,因而得名。

秀茂坪山泥傾瀉: 香港新市鎮|從新機場規劃而來的東涌

香港地勢多山,60%的面積是山地,而且人口稠密,很多高樓大廈就建在山坡腳下,一旦發生山泥傾瀉,就很容易威脅到生命財產。 秀茂坪山泥倾泻意外是指香港一宗于1976年8月25日发生于九龙东观塘区秀茂坪的泥石流事故[1],意外共引致18人罹难。 一九九O年起,秀茂坪邨原有的四十四座舊式徙置區大廈因樓齡漸大,開始陸續被清拆重建,歷時多年,有各種的樓宇類型(例如和諧一型、單向設計型等)。 當時整個第一代秀茂坪邨已經建成,邨的四周則尚有不少建築工地,例如曉育徑的三所學校仍在平整地盤當中。

  • 山地斜坡的穩定性遭到暴雨、地震、火山爆發或人類活動的干擾時,就會發生岩石、瓦礫或泥土從斜坡傾瀉而下的泥石流災害。
  • 2018年8月29日晚上,粉錦公路近打石湖村的路段上方的天然山坡發生多處的山泥傾瀉,泥石體積由200立方米至800立方米。
  • 自2019年以來,山泥傾瀉危險指數已開始將大暴雨引發山泥傾瀉的風險分為「高」、「非常高」和「極其高」三類。
  • 香港一發生暴雨,土力工程處就會發出山泥傾瀉警報,提醒市民某處可能有山泥傾瀉的危險,並會不斷在電台和電視台播出警報信息,建議市民應採取預防措施,例如遠離陡坡和取消不必要的行程等,並建議駕車人士避免前往有山泥傾瀉警告信號的山坡區域或道路。
  • 事發前,雜貨店東主鄭家五名僅得幾個月至7歲大的子女正在店後間成的居室,而東主兩夫婦則於店內工作,事發時山泥從店後居室湧至店內,鄭氏夫婦及時逃出,惟五名子女不幸被活埋喪生。

警方於當日下午4時設立專責登記失蹤人士的小組,並設指揮站登記、保管災場中發現的災民財物。 [8]消防事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醫療輔助隊、駐港英軍(包括黑衛士兵團)、香港義勇軍參與救援,連日搜救傷者及搜索死者[8]。 秀茂坪山泥傾瀉 駐港英軍奉召到場救災,更派出九龍和新界的車隊駛經尚未啟用的紅磡海底隧道,其後交由消防員接手處理。

秀茂坪山泥傾瀉: 山泥傾瀉過後

1972年11月28日,政府發表1972年雨災調查委員會最後報告書,指出導致這宗山泥傾瀉,是因為山坡下方有個施工地盤且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半山區山體內本身的水位很高,當遇上下雨天時,水位更會上升,導致山體不穩定。 翠屏邨多年來不時發生火警及自殺慘劇,是次單日兩宗慘劇奪走五命,進一步刺激居民的不安情緒。 本刊調查發現,邪門的不只翠屏邨,而是包括曉麗苑、秀茂坪邨、順利邨等的整個秀茂坪區,並與該區的歷史扯上關係。 秀茂坪山泥傾瀉 秀茂坪翠屏邨早前發生五口之家四慘死嚴重火災,震驚全港,原來在這宗悲劇發生前兩小時,邨內另有妙齡少女跳樓喪命,而少女的兄長兩年前亦是跳樓而死,部分邨內居民憂心忡忡,大呼邪門,上周齊齊參與祈福法會,驅邪定驚求安心。

秀茂坪山泥傾瀉

此外,我也把這張圖和今天重建後的秀茂坪作比較,可見路網有兩處改變。 其一,是現時邨中央巴士總站的位置略有調整,連帶秀明路被略為拉曲。 其二是原來的秀茂坪道是經現在的秀豐街,後來改為經邨的外面,秀豐街則變成掘頭路。 一九八二年是第一代秀茂坪邨和周邊環境相對成熟的一個時期,我特別用這一年的圖片把各座的編號都標上去。 至於第19座和第27座,我找了三幅不同的舊地圖都沒有標示出來,但卻看到相關的文字紀錄。

秀茂坪山泥傾瀉: 香港出入境已全面復常?

秀茂坪得名於蘇茅坪,出自從前一帶長滿蘇茅草之說,《新界九約竹枝詞》提及「春遊忽到『蘇茅坪』,睇見牛頭角又生」,「坪」為廣闊而稍高的平原地。 秀茂坪山泥傾瀉 事實上以「蘇茅」為名的地方在中國南方存有不少例子,包括江西省南康市西華鄉蘇茅村、廣東省歸善縣(今惠陽縣)白芒花蘇茅壟、梅州市西南的蘇茅凹及蘇茅排等,另外已經拆卸的秀茂坪大聖廟附近亦曾經有座蘇茅坪村。

  • 北大嶼山公路為通往香港國際機場的重要交通樞紐,因上述山泥傾瀉而封閉約16小時。
  • 土力工程處於2022年6月3日至6日在中環大館F倉展室(圖1)舉辦一個名為「回顧歷史,居安思危:『六一八』山泥傾瀉事故50年」的專題展覽。
  • 駐港英軍奉召到場救災,更派出九龍和新界的車隊駛經尚未啟用的紅磡海底隧道,其後交由消防員接手處理。
  • 換言之,有相當部分的已發展地區及人口,位於陡峭的山坡之上或附近。
  • 政府設立了山泥傾瀉警告系統,由土力工程處和香港天文台負責管理,以提醒公眾注意暴雨期間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
  • 有玄學家直指秀茂坪區冤魂多,是全港最邪之地,其中一幢大廈的辟邪圓窗設計,卻反變至陰至邪的「蜈蚣煞」,加上居民終日把鬼怪事掛嘴邊,等同打開招惹邪靈之門,有排冇運行。

香港大多數山體滑坡造成的災難死亡人數都不高,不過多年來香港一再發生類似的悲劇,從1947年到2008年的半世紀期間,香港有400多人死於這種自然災害。 1972年是香港山泥傾瀉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共有156人不幸遇難。 香港死人最多的兩宗山泥傾瀉災難發生在同一天,一宗就是上述秀茂坪山泥傾瀉特大災難,另一宗發生在港島半山寶珊道,兩宗共138人罹難。

秀茂坪山泥傾瀉: 秀茂坪山泥傾瀉意外

自1984年有記錄以來,這樣級別的暴雨已經發生了三次。 香港的土力工程師還一開始就付出很多心血來減低山泥傾瀉的風險。 今天他們對斜坡崩塌原因已了如指掌,並編製了一個綜合的斜坡目錄手冊,其中包含了6萬個人造斜坡及其地貌、地質構造和形成歷史等信息。 秀茂坪山泥傾瀉 山地斜坡的穩定性遭到暴雨、地震、火山爆發或人類活動的干擾時,就會發生岩石、瓦礫或泥土從斜坡傾瀉而下的泥石流災害。

秀茂坪山泥傾瀉

山泥傾瀉涉及岩石崩塌,在源頭塌下岩石體積約有 2,100 立方米。 岩石沿山坡下瀉約 500 米,最終停在萬宜水庫上方的河道中。 山坡下支撐西貢西灣道的填土坡部分被沖毀,破壞了道路,導致道路需要封閉數月以進行復修工程。 秀茂坪山泥傾瀉 1995年8月13日,強烈熱帶風暴海倫帶來大雨,在凌晨一時許,柴灣浸信會對面翡翠道旁有25,000多公噸山泥塌下。

秀茂坪山泥傾瀉: 氣候變化:近50國回應IPCC報告稱:「我們瀕臨滅絶」

2008年6月7日,香港經歷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暴雨,大嶼山西部錄得的4小時滾動雨量為384毫米,是千年一遇的降雨量。 暴雨亦引發超過2,000宗天然山坡山泥傾瀉,因在偏遠地區發生,政府沒有接獲報告。 秀茂坪山泥傾瀉 秀茂坪山泥傾瀉2023 皮西羅說,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過去十年建立了本地預警系統,這類監測泥石流風險的網絡雖然簡單,但效益高,很實用。

1972年6月18日中午,九龍雞寮(現觀塘翠屏道)一幅填土山坡,因填土未有充分壓實,加上排水欠佳。 在連綿大雨下,填充物在水分飽和情況下大幅滑動,數以噸計的山泥迅速地覆蓋了山坡下的秀茂坪安置區,將區內的70多間木屋淹沒,活埋了71人。 秀茂坪山泥傾瀉2023 在下面這張一九九八年的圖片當中,可見邨中央部份的大多數樓宇都已移平了。 原第29座至第31座的位置將會變成秀茂坪商場,留意地盤和秀富樓中間的一點綠,相信是現時秀逸樓和秀和樓中間的那顆合歡樹,從重建前保留至今。 經過日以繼夜的挖掘,搜救人員成功拯救不少生還者,其中包括前大法官列顯倫,消防員依循列顯倫收音機的歌聲將他救出。

秀茂坪山泥傾瀉: 事件起因

表演完畢之後,善信可領取那些表演剩餘的炭塊,據説由於是大聖爺顯靈走過,因而具有極佳的鎮宅作用。 秀茂坪山泥傾瀉 1972年6月18日香港暴雨(或稱為1972年6月18日香港雨災、618水災、六一八水災、壬子水災、香港六一八雨災、壬子雨災及六一八雨災,事發當年為壬子年農曆五月初八)是指香港於1972年6月18日因為持續暴雨而導致山泥傾瀉的嚴重災難事故。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八日,在觀塘秀茂坪 「雞寮」發生嚴重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倒塌慘劇,釀成七十一人死五十二人傷。 當時連日暴雨,位於觀塘翠屏道與曉光街的一幅填土山坡因斜坡土質鬆散,缺乏鞏固維修,導致大幅泥土滑動瀉下,數以噸計的山泥瞬間埋沒安置區內的大部分木屋,過百居民當場被淹埋。

秀茂坪山泥傾瀉

鹽田進化做工業區 《香港事‧情》調景嶺原為「吊頸嶺」 點解個名咁恐怖? 有當區區議員曾指,區內丟空二十多年的「金茂坪戲院」,正是「詛咒」下的受害見證,縱使九龍東商舖租值翻了幾番,該戲院卻非但因鬧鬼倒閉,多個地舖更長年無人敢租,大業主華懋集團近年雖然放售,惟一直乏人問津。 斜坡下塌71死 催生土力工程處

秀茂坪山泥傾瀉: 香港政府將重推「23條」:與《國安法》有何差異?

「雞寮」是秀茂坪昔日臨時安置區的俗稱,位於翠屏道與曉明街交界。 秀茂坪徙置區後來漸演變成秀茂坪邨,當時房委會將秀茂坪邨分為四個屋邨管理,興建了四十四座第三至第六型徙置大廈,都在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三年期間入伙。 1972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期間,香港連日大雨,三日總降雨量達652.3毫米,成為引發此次慘劇的主要成因。 旭龢大廈即時應聲折斷倒塌,並波及在山坡下的景翠園最高四層被撞毀。 很多人以為香港是個石屎森林,但其實香港的土地總面積中,超過六成是天然山坡,而《斜坡記錄冊》現時共收錄了約60,000個人造斜坡的資料。 換言之,有相當部分的已發展地區及人口,位於陡峭的山坡之上或附近。

該系統於2009年啟用,包括兩條排水隧道(直徑為3.5米,總長度為500米)和172條排水斜管,並配有自動實時地下水監測系統。 2021年,隧道內設立了「山泥傾瀉科技展學館」,開放給公眾人士、學校或團體預約以進行導賞參觀,向公眾傳達斜坡安全的重要性。 大廈即時應聲折斷倒塌,並波及在山坡下尚未入伙的景翠園E座,該廈最高四層被撞毀。

秀茂坪山泥傾瀉: 六一八雨災 香港歷史上最嚴重暴雨災難

重建後的秀茂坪分拆出現有的秀茂坪邨、秀茂坪南邨、曉麗苑。 而在2001年,原屬西貢區新發展的寶達邨亦劃入秀茂坪範圍[a]。 此外,在位於大上托山腰的安達臣道發展計劃(一直屬觀塘區管轄)完成後,該處新建的屋邨安達邨及安泰邨,亦視為秀茂坪一部份。 除了二零一九年才完工的秀潤樓外,秀茂坪的重建已經完成。 秀茂坪山泥傾瀉2023 此外,觀塘的發展繼續往山上推進,圖中可見安達臣道發展已經開始,安達邨的地盤已經平整。

現今極端天氣頻現,加上斜坡老化和城市急速發展等因素,山泥傾瀉的風險不容忽視。 2021年11月5日下午,香港島中半山山頂道發生了一宗涉及大約1600立方米的山泥傾瀉。 西貢東郊野公園內的一段西貢西灣路上方的天然山坡於 2016 年 5 月 21 日早上發生山泥傾瀉。

秀茂坪山泥傾瀉: 創立「籌款賑災」節目的先河

儘管如此,香港仍然存在山泥傾瀉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風險,而且由於氣候變化,會有越來越多的特大暴雨。 科學家表示,更強烈的降雨可能會導致全球範圍內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的增加,特別是在冰雪覆蓋的山區。 但香港的土木工程師預防泥石流災害的安全工程仍在不斷創新,目前正在計劃採用人工智能設計世界最先進的山泥傾瀉早期預警系統。 六一八雨災(或稱六一八水災)是指1972年6月18日於香港發生,因持續暴雨導致山泥傾瀉的嚴重災難事故。 當日,在九龍觀塘翠屏道及香港島半山區先後發生的山泥傾瀉及大廈倒塌慘劇,共造成148人死亡。 其一是因為第一代秀茂坪邨在一九七二年時已相對完整,其二是這一年秀茂坪發生了一件大事:六一八水災。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