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上窰郊遊徑2023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上窰郊遊徑

由萬宜凹迴旋處沿右面車路(萬宜路)走至萬宜主抽水站的路口。 由此右走(左往白普理營),經上窰民族文物館後,續走水泥路到北潭路。 上窰郊遊徑2023 原藉廣東省的黃姓客家人,於名為「過路廊」的地方設置小店,為村民商旅提供歇息的地方,後來發展成上窰村,盛極一時。

另一個較佳返回北潭涌的方法,便是逆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藉此亦可以更認識北潭涌一帶的景色。 上窰郊遊徑2023 手動輪椅使用者Andrew:這次的行山地點位於西貢,是港人熱門行山地點之一。 由於地點位於北潭涌,乘巴士往西貢市中心後,需再轉搭94號巴士。

上窰郊遊徑: 鹽田仔

待下一班巴士開出,同樣情況再次出現,這次幸得另一位車長協助,讓Terry退至站後的路緣離開車站走近巴士,再合力把輪椅推上巴士的上落斜台,才得以順利乘車。 路線的起點北潭涌雖設傷健樂園,但分隔巴士站與傷健樂園之間的大網仔路這必經之路卻無上落斜道,大大影響傷健樂園的可達度。 就我所察,現今的社區環境是即使個別區域內的設施能符合需求,但區域與區域之間往往存在非常多的「斷點」,彼此缺乏連貫性與一致性,而這情況也正正反映欠缺整體規劃的問題。 遊郊遊徑初段不久可見右方起子灣的海岸,稍遠則為黃宜洲及鹽田仔等小島。 鹽業為香港昔日四大原產業之一,在沿海的淺灘引入海水來蒸發和加工。 來的第一班巴士擠滿了人,沒法子;第二班的乘客不算太多,而車內的輪椅位仍然空著,但礙於車廂通道狹窄,也只好再等待下一班。

回到分叉路我遇上另一家庭,父親似係行山老手,好心提醒我果條路連地圖都無的,雖然都去到終點西壩但又長又難行。 途中雖未能進入上窰民族文物館內參觀,但仍可在外觀賞古蹟,一探石灰窰。 今次的路線頗有難度,部分路段較狹窄,而且不設欄杆,輪椅朋友在規劃路線時必須考慮自身情況,並且結伴同遊。 繼續前進,大家會見到供童軍宿營的白普理營,再前行就來到與大海連接的碼頭,大家可感受到大海與山林的清幽啊! 上窰郊遊徑2023 這裡擺放著很多水上活動的設施,原來是教授獨木舟課程的地點呢。 另一方面,路面的防滑凹凸設計亦對輪椅使用者造成挑戰和不便,因前輪有機會被卡住,加上需要上落坡段,輪椅使者亦難以獨自克服,需要別人協助,否則會造成危險。

上窰郊遊徑: 香港郊遊 上窰郊遊徑+曝罟灣堤圍︱超強打卡+輕鬆行山首選

此村隣近西貢海,當時村民以漁農及利用沿海豐饒的珊瑚量燒製石灰為生。 政府於1981年宣佈上窰村及附近的灰窰列為法定古蹟,其後更於1984年將已修建成上窰民族文物館的村屋開放予市民參觀[1]。 現時遊客仍可在文物館內參觀當時村民常用的傢俱器皿和屋外不遠處的灰窰。

營地環境寧靜優美,四周林木茂盛,在此可眺望鹽田仔及滘西洲等西貢內海之風光。 沿路有一所上窰民俗文物館,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莊。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石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上窰家樂徑的終點處是上窰郊遊徑的起點,若沿此徑而走,則要有更多的時間和力氣。

上窰郊遊徑: 路線

這次有兩位輪椅使用者同行,為了省時,我們分別在鑽石山和沙田乘巴士出發往西貢,再轉乘巴士到北潭涌。 在鑽石山乘車的Terry雖然早已排在前頭,但巴士卻是從站後駛出,停在站外。 待其他乘客逐一越過Terry上車後,司機卻不願幫忙,Terry只得眼巴巴看著巴士離去。

上窰位於西貢北潭涌,旁為龍坑,上窰村座落其側。 此村始於19世紀末,當時原籍廣東省的黃姓客家人於名為「過路廊」的地方設置小店,為村民商旅提供歇息的地方,後來逐漸發展成上窰村。 上窰村鄰近斬竹灣,村民曾以捕魚、務農,以及利用沿海豐饒的珊瑚量燒製石灰為生。 於60年代,村民陸續遷往外地謀生,全村廢置。 政府於1981年將上窰村及村前的石灰窰列為法定古蹟,其後於1984年將已修建成上窰民族文物館的村屋開放予市民參觀。 由西貢坐94、96R、289R,於「上窰」站落車,出大馬路向左方前進,經過傷健樂園,約5-10分鐘就可見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的入口。

上窰郊遊徑: 起子灣紅樹林

其實到底該不該先請部分乘客下車,騰出空間讓輪椅上車,連我自己也沒有一個答案,但我覺得這事倒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上窰郊遊徑 電動輪椅使用者Terry:上窰這條路線我是十分推介給大家的。 落車點是個有蓋的巴士站,附近設傷殘人士洗手間及雜貨店,輪椅朋友不用擔心。 編按:所有康文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除外)由4月2日(星期五)起將重新開放,上窰民俗文物館將回復正常開放時間,並實施特別安排及防疫措施,以保障參觀者健康。

上窰郊遊徑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你沿著北潭涌自然教育徑走,就會走到文物館。 現在雖然已人去樓空,文物館的房舍中、有古老的灰窯和一件件農具及家具擺設,可以感受到昔日農家生活的簡樸情懷。

上窰郊遊徑: 上窰郊遊徑

遊人需要沿着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步行約20分鐘走進起點,可以順道參觀上窰民俗文物館。 遊人需要沿著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步行約20分鐘走進起點,可以順道參觀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郊遊徑2023 上窰郊遊徑 由北潭涌巴士站下車後,可以先到遊客中心,了解西貢郊野公園的生態及地理特色,然後在大網仔路閘口斜行至傷健樂園避車處,經無障礙斜道返回行人道。 沿著大網仔路往上窰方向行走,在士多前右轉橫過復興橋,循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前進,經過石灰窰,再一段升降路段後走至上窰民俗文物館。 經過上窰家樂徑的入口後,會遇上一個分岔路口。

上窰郊遊徑

整段路上落起伏極少,岔路甚少,而且必有清楚的指示,一家大小可輕輕鬆鬆走畢全程,為家庭天倫樂的推介項目。 末段能俯瞰整個糧船灣海,以及前身為越南船民營地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而在中央南側一片空地更埋有2003年在西貢擱淺的抹香鯨屍體。 上窰郊遊徑2023 上窰郊遊徑 上窰民俗文物館: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約500平方米,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郊遊徑: 西貢行山路線|上窰郊遊徑起伏少啱一家大細 飽覽糧船灣海美景

郊遊徑較平緩和行走小徑,初段稍為陡斜,沿途可見起子灣伸延的海岸,以及黃宜洲及鹽田仔等小島和斬竹灣一帶的景色,並且途經多道清溪。 中途走進山谷,就會到達曝罟灣和元五墳營地,遠眺到滘西洲及大頭洲的景色。 穿過山谷後,便會到達南風灣上的一片人工草地,該處為昔日的萬宜羈留中心遺址,是當年香港為收容數以千計的越南船民而興建的地方。 最後便會抵達於萬宜水庫西壩(西貢萬宜路)的終點。 上窰郊遊徑2023 上窰郊遊徑位於萬宜水庫西北,繞斬竹灣和糧船灣的海岸,到達接近元五墳的萬宜路。

上窰郊遊徑

相比離島(乘船為主),這裡的交通較麻煩,因為在假日巴士往往會「迫爆」,回程期間亦需要等候數架巴士才可上車。 接下來有少許挑戰:路線全程沒有太多的欄杆,路面闊度只能讓一部輪椅通過,輪椅朋友規劃路線時要多注意。 途中經過上窰民俗文物館,由於入口處是樓梯,所以輪椅朋友只能遠觀不能進入。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