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KCaR)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於1963年成立,是一所覆蓋全港人口的癌症資料統計機構,亦是國際腫瘤登記協會 (IACR) 的成員之一。 我們主要的使命是透過搜集、整合及驗證本港確診癌症患者的基本人口資料、癌症原發部位及組織形態學的資訊,以發布全港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此外,我們近年來於個別癌症也開始搜集癌症分期、治療方法及生存資訊。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的癌症新症突破30,000宗,情況顯示有持續上升跡象 。 癌症(惡性腫瘤)連續第四十一年位居國人死因第一名,去年每十分七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死亡時鐘比前年快了三秒鐘,累計五萬一九二七人死於腫瘤,等於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罹癌身亡。 十大惡性腫瘤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最新動向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消化道內視鏡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鍾承軒說,過去醫師檢查大腸瘜肉時需依經驗以肉眼判讀狀況,現可在內視鏡檢查期間「即時偵測」大腸瘜肉,並「自動判讀」區分瘜肉種類,大幅提升診斷精準度,並提供是否切除治療的指引。 以亞東醫院為例,引進的人工智慧內視鏡系統利用超過25萬張大腸鏡圖像進行AI深度學習,檢查過程中,系統利用白光影像和連動彩色影像模式進行偵測,當發現異常時,會以藍色框提醒醫師疑似的瘜肉或腫瘤,靈敏度可達94%至96%,優於過去經驗判讀。 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腫瘤嚴重性、心理狀況,建議最合適他們的治療方案。 有兩類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只需要作監察,包括年長患者或者身體有多種嚴重疾病,而腫瘤尚未擴散,與及年青及身體健康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 新冠躍居去年國人死因排行榜第三名,目前疫情仍持續增溫,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輕症免通報後,基層醫師均感到確診病例持續增...

  • 癌症影響每一個人,不論你我,一生中總有機會直接或間接受癌症影響。
  • 有專家表示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亦較難察覺,近年曾有患者年僅40歲,建議市民留意成因不明的糖尿病,可做電腦掃描以確定是否胰臟癌引致。
  • 然 而 , 過 去 十 年 則 呈 下 降 趨 勢 ( 二 零 一 二 年 至 二 零 二 一 年 的 AAPC : -1.0% ) 。
  • 由 二 零 零 一 年 起 , 疾 病 及 死 因 分 類 乃 根 據《疾 病 和 有 關 健 康 問 題 的 國 際 統 計 分 類》(ICD) 第 十 次 修 訂 本 。
  • 癌症幾乎可影響身體所有部位和器官,就著癌症發生的部位、期數、性質等差異,都有不同的治療組合和選擇。

懷孕女士甲胎蛋白指數會升高,這是正常現象,而大部分肝癌病人的甲胎蛋白也會出現上升的現象,透過AFP能監測肝癌病人的情況。 而癌抗原CA15.3及CA19.9則分別為乳癌及胃腸道、胰腺癌的指標,一般CA15.3的正常值少於26.5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3 IU/ml;而CA19.9的正常值則少於37 IU/ml。 癌細胞是指體內異常分裂的細胞,這些癌細胞除了會不受控制地入侵附近器官組織,還可以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如果這些癌細胞在體內增生並形成腫塊,我們便稱之為癌腫瘤 。 當發現有腫瘤,醫生會在許可的情況下抽取腫瘤組織作檢測,以分辨腫瘤屬於惡性抑或良性。 良性腫瘤並不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而惡性腫瘤則會先入侵鄰近組織,隨後轉移至其他器官和遠端部位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卵巢癌

被問為何本港吸煙率沒大升,肺癌卻再躍升為最常見癌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黃錦洪(圖)說,近半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目前未知突變成因。 他提醒有關基因突變位於肺癌組織,要抽組織化驗,一般人無法透過驗血得知有否相關突變。 為更佳地達致以上目的,我們需要在數據搜集的效率及準確性方面不斷作出改善。

  • 去年自殺死亡人數高居國人第十二位死因,其中十五至廿四歲、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 英、美、加等國在主要疫情流行年,新冠死亡人數躍升當年度死因第一至第四名之間,台灣與國際相似。
  • 他說,胰臟癌與大腸癌個案「前後腳」增加,有意見認為與西方飲食習慣有關。
  • 鍾承軒說,研究顯示,利用大腸內視鏡早期偵測並切除瘜肉,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53%。
  • 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雲象科技也共同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跨兩院共收集超過3000位病患、逾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包括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皆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2020年數據,每27位本港男性當中有一位有機會患上前列腺癌。 在癌症新增個案當中,前列腺癌共有2,315名患者,佔男性癌症新症總數的13.9% ,與2010年相比,整體新症宗數大幅上升55%,屬發病率升幅較快的癌症之一。 香港癌症基金會多年來一直為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免費支援,推出針對性的「前路無阻」前列腺癌支援計劃,以全面和實證為本的方法,回應他們的需要。 請 瀏 覽 香 港 癌 症 資 料 統 計 中 心 網 頁 以 獲 取 更 多 香 港 癌 症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的 統 計 資 料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恐嚴重腹瀉!清冠一號勿搭「這1物」服用 患者出現急性腎衰竭

這可透過把本中心的數據庫與公私營醫院及實驗室的資訊系統進行優化整合、報告格式標準化兩方面實現。 事實上,我們將來的成功有賴於所有在其臨床服務上搜集本港癌症病人資料的醫護專業人員及醫療機構對本中心的持續協作與支援。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KCaR) 於1963年成立,是一所覆蓋全港人口的癌症資料統計機構。 中心致力於搜集及分析本港的癌症數據,並提供數據資源以支援醫療體系內癌症服務的規劃及評估。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40年,其中大腸癌蟬聯15年居十大癌症排行首位,根據國健署2022年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1萬7000例大腸癌新發生個案,治療雖重要,但若能早一步預防更棒,而及早發現大腸瘜肉就被視為關鍵。 過去,醫師僅憑肉眼仔細尋找大腸瘜肉,還要靠經驗判斷瘜肉類型,如今有了AI加持,一邊做內視鏡檢查的同時,就能即時偵測與消滅大腸瘜肉,預防癌變更有效率。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以 上 圖 內 自 一 九 九 六 年 起 與 人 口 有 關 的 統 計 數 字 , 是 根 據 以 「 居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3 住 人 口 」 方 法 取 代 「 廣 義 時 點 」 方 法 所 得 出 的 人 口 估 計 數 字 編 製 。 由 二 零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一 七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與 人 口 有 關 的 數 字 已 作 出 相 應 修 訂 。 監測方面,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不僅協助評估現行的癌症篩選普查計劃,也加強收集和編纂更全面的癌症監測數據,包括九類香港常見癌症的整全分期資料,和八類癌症的分期存活率數據,以協助持份者準確判斷,加強癌症防控。 截至去年12月,逾35.4萬名合資格人士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其中約2.7萬人確診大腸腺瘤、約2,400人確診大腸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在 二 零 二 零 年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3 共 有 32 宗 男 性 乳 癌 新 症 。 由 二 零 零 一 年 起 , 疾 病 及 死 因 分 類 乃 根 據《疾 病 和 有 關 健 康 問 題 的 國 際 統 計 分 類》(ICD) 第 十 次 修 訂 本 。 二 零 零 一 年 及 以 後 的 數 字 未 必 可 與 以 往 年 份 根 據 ICD 第 九 次 修 訂 本 所 編 製 的 數 字 互 相 比 較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發佈的統計數字,近年在各類型癌症中,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香港第一位常見癌症,新增個案數字更逐年上升,佔整體癌症個案約17%,其次為肺癌和乳癌。

前列腺癌則屬第五最常見癌症,按年升幅14.9%,錄得2532宗新症。 統計資料包括癌症發病數字及死亡數字、存活率、癌症分期及終生罹病風險等。 卵巢癌在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第十,年增率明顯增加,醫師提醒,女性朋友應該多多留意。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新冠肺炎為第三名,共一萬四千多人死於新冠。 衛福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新冠肺炎為第三名,而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去年就精準預估此現象。 去年自殺死亡人數高居國人第十二位死因,其中十五至廿四歲、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率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香港癌症基金會專欄:關注前列腺癌 – 治療的後遺症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說,已建立校園通報衛生局轉介流程,將引進澳洲「精神急救包」,明年提出更詳細的自殺原因分析報告,研擬解決方案。 二○二二年十大死因排行榜,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研究方面,政府公布《香港癌症策略》以來,已透過醫管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188個研究員擬定研究項目、十個促進健康項目和16個研究奬學金計劃項目,以及多項與癌症及其風險因素相關的委託研究,例如有關評估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的研究。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嚴正聲明 本會近日收到不少查詢,指有關「香港癌症協會」、「仁德药惠商城」、「 仁药德惠商城」的機構,為他們提供癌症講座、代購醫療藥物或收取費用作「驗血診斷癌症」的身體檢查。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女 性 乳 癌 的 年 齡 標 準 化 死 亡 率 於 過 去 41 年 並 沒 有 明 顯 趨 勢 。 然 而 , 過 去 十 年 則 呈 上 升 趨 勢 ( 二 零 一 二 年 至 二 零 二 一 年 的 AAPC : 0.7% ) 。 男 女 合 計 的 年 齡 標 準 化 發 病 率 於 過 去 38 年 呈 下 降 趨 勢 ( 一 九 八 三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的 平 均 每 年 百 分 比 變 化 (AAPC) # : -1.5% )。 女 性 的 年 齡 標 準 化 發 病 率 於 過 去 38 年 呈 下 降 趨 勢 ( 一 九 八 三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的 AAPC : -0.9% ) 。 然 而 , 過 去 十 年 則 呈 上 升 趨 勢 ( 二 零 一 一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的 AAPC : 1.1% ) 。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女性患癌風險增 分析:因人口結構變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昨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人口老化與疫情影響,去年總死亡人數首度突破廿萬人,達廿萬八四三八人,創下歷... 為建構一個癌症受控的未來,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公眾教育活動,及提供詳盡的癌症資訊。 歡迎您免費下載我們的「癌症小冊子」,了解更多關於癌症成因、預防、治療及復康過程等資訊。 委員會審核了2020年以全港人口為基準的癌症數據,以及主要癌症的發病、死亡和存活率等數字。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另外,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AI功能也能即時診斷和鑑別瘜肉表面結構,將其分類為增生性瘜肉或腫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較低,腫瘤性瘜肉未來癌化的風險相對高,則建議切除。 委員會知悉目前數據反映本港的癌症負擔和流行情況,並認為應特別關注發病升勢較明顯及死亡風險較高的癌症群組。

其他文章推薦: